问题

国外的键政圈状况是怎样的?

回答
国外的键政圈,或者说政治讨论圈,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圈”,不如说是一个极其庞大、多元且时常充满冲突的议题景观。它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更像是一个分散的、由无数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能是线上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线下集会,甚至是个人之间的一场酒吧谈话。要详细描绘它,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来理解:

1. 平台的多样性与割裂性:

社交媒体是绝对的主战场: Twitter (X) 是公认的“键政”重镇,尤其是对于国际时政和一些精英化的讨论。用户可以在这里快速接收信息,但信息流的碎片化和算法的推送也容易形成信息茧房。Facebook虽然用户基数庞大,但讨论的政治性相对较弱,更多集中在本地议题或社区内的分享。Reddit 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拥有大量的子版块(subreddits),涵盖了从特定国家的政治到全球性议题的各种讨论。一些子版块如 r/worldnews, r/politics, r/geopolitics,以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子版块,都活跃着大量的用户。
专业论坛与独立媒体: 除了主流社交媒体,还有一些更专业的论坛和社区,比如一些学术讨论区、智库网站的评论区,以及一些老牌的独立政治评论网站。这些地方的讨论往往更深入,但用户群体相对小众。
播客和YouTube频道: 政治评论类的播客和YouTube频道在国外非常流行。它们通常会邀请专家、学者、记者或政治人物进行访谈和评论,触及的议题非常广泛,也吸引了大量订阅者。
线下活动: 尽管线上讨论占据主导,但线下活动依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包括政治集会、研讨会、演讲会、座谈会等。这些活动不仅是观点的传播,更是社群凝聚和行动组织的重要平台。

2. 议题的广度与深度:

全球性议题: 气候变化、全球化、地缘政治冲突(如俄乌战争、中美关系)、国际贸易、民主与威权主义的较量、人权问题等,都是讨论的热点。
各国国内政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内部政治议题,这些议题会吸引本国公民以及对该国事务感兴趣的外国人参与讨论。例如,美国的选举政治、英国的脱欧余波、欧洲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争论、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等,都拥有庞大的讨论群体。
意识形态的碰撞: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是国外键政圈的常态。不同意识形态的群体会围绕具体事件和政策进行激烈的辩论。
“身份政治”的崛起: 性别、种族、宗教、性取向等身份认同相关的议题,在西方社会的政治讨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常常成为争论的焦点。

3. 参与者的构成与特征:

信息消费者与评论者: 大多数参与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评论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时政,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意见领袖与KOL: 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影响力或独特观点的个人(如学者、记者、前政客、专栏作家)成为意见领袖,他们的言论往往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社群组织者与活动家: 一些人不仅参与讨论,还致力于组织线下的政治活动、请愿、募捐等,将讨论转化为实际的政治行动。
“键盘侠”与“喷子”: 任何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理性、攻击性强的参与者,他们常常通过人身攻击、散布谣言等方式扰乱讨论秩序。

4. 讨论的特点与挑战:

信息过载与真伪难辨: 各种信息源的涌现,使得辨别信息的真伪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假新闻、误导性信息、宣传战充斥其中。
算法的“过滤气泡”: 社交媒体的算法倾向于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这容易让用户陷入“过滤气泡”,与不同观点隔绝,加剧认知分歧。
极端化与两极分化: 激烈的意识形态冲突和信息茧房效应,常常导致讨论的极端化和社会的两极分化。温和的中间派声音可能被边缘化。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在一些讨论中,一旦某人发表了被认为“不当”的言论,就可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被“取消”,这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的广泛讨论。
语言和文化隔阂: 对于非母语者参与讨论,语言障碍和文化理解差异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政治正确”的争议: “政治正确”在国外政治讨论中是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它是维护公平和尊重的必要手段,批评者则认为它限制了言论自由,阻碍了对敏感问题的坦诚讨论。

5. 键政圈的“生态”:

“回声室效应”: 观点相似的人倾向于聚集在一起,相互强化彼此的信念,形成“回声室效应”,这使得跨派别理解和对话变得困难。
“部落主义”: 人们更容易认同自己所属的“政治部落”,对外部的“敌对部落”抱有敌意和不信任,这在讨论中表现为站队明显,缺乏建设性。
情绪驱动的讨论: 很多政治讨论被情绪所驱动,而非理性分析。愤怒、恐惧、希望等情绪容易被利用和放大,影响判断。
“圈内圈外”的区分: 对于一些核心的、高度专业的议题,存在着明确的“圈内”专家和“圈外”大众的区别。但同时,互联网也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参与专业讨论的门槛。

总的来说,国外的键政圈是一个充满活力、但也充满挑战的复杂生态系统。它既是民主社会公民参与和监督的重要渠道,也面临着信息碎片化、极端化和两极分化等严峻考验。理解它,需要跳出单一平台的视角,关注其背后多元的参与者、交织的议题和复杂的互动机制。它不是一个和谐的讲坛,而更像是一个战场,观点在这里交锋,思想在这里碰撞,偶尔也能激发出深刻的洞察和建设性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说明:关于看英文的键政和政论资源。我觉得要想清楚是看高水平键政,还是为了了解美国的较为主流的认知。如果是前者,应该找高水平的人士。如果是后者,应该找低水平的,因为美国涉及中俄政治和博弈的主流的认知几乎都是低水平的(专业技术流除外,但这已经不输于键政了吧)。以前我比较幼稚的时候觉得应该看高水平英文键政。后来我明白了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必须靠自己键政看英文网主要应该看他们的主流认知,即低水平键政和政论

简单说来,知己靠中文,知彼靠英文。知己知彼属于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不是一回事, 与献策能力也不是一回事

既然我建议看主流认知,那无非就是那些主流网站。比如键政的quora,智库里的hudson,hoover,wilson,brookings,CSIS等,保守民粹派节目中的Carlson,Hannity,Bannon等。这里除了quora都是低水平的。quora是鱼龙混杂的,但关于中国和中美关系的比较高水平的看法是在美国政坛属于非主流的。



我看过一些英文的键政网站。至少在讨论全球大势大局方面,他们的水平不如中国键政圈。为啥?不太搞得懂中国(不管反中还是挺中),导致对大势大局看不准。其实看其他方面发言,有些人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没办法,语言墙和文化墙太高。

中国也面临了解美国西方的障碍,但比他们要小得多。

当然了,有些英文很好的亲共华人水平不错,对中国和西方都比较了解,但人数少。其实我觉得他们应该来知乎键政。也许他们觉得怼老外更有意思吧。不亲共的华人没一个行的

国外键政圈也有优点。一是俄国人键政有一套,常有独到见解,值得看看。二是犹太人有些确实很有心计,值得了解。三是有些人挖美国的黑底子黑历史水平很高。

如果把智库(包括一些大学相关研究所)视为职业键政圈的话,我认为他们在中国俄国事务方面的水平之低简直骇人听闻,对美国的伤害之大实属罄竹难书。这帮人进入了意识形态挂帅症晚期,脑子已经废了。估计希拉里奥巴马政权会考虑这些人的意见。

此外又有一些半野生的民粹风格的政论界节目。他们好像基本只搞视频音频,大概是他们的受众不习惯阅读吧。这帮人水平也烂,不过有时也有讲常识胜过智库之处。这些人远比智库人士彪悍。川普支持者喜欢这些玩意儿。此外这两年有些智库风格也越来越接近这些家伙(风气被带坏了)。

知乎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水平最高的键政平台。虽然它对我很不友好,但我还是承认它的地位的。

鉴于美国的对华政治分析烂得惊天地泣鬼神,我曾建议美国情报部门甩开美国智库,雇佣大量人员将知乎内容翻译为英文,作为美国的内参资料选材。此处我再给一个建议,美国从事中国工作的政治和情报分析人员必须通过实践考核才能上岗。什么实践考核?到知乎进行键政并获取一定数量的关注数和赞同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外的键政圈,或者说政治讨论圈,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圈”,不如说是一个极其庞大、多元且时常充满冲突的议题景观。它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更像是一个分散的、由无数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能是线上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线下集会,甚至是个人之间的一场酒吧谈话。要详细描绘它,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来理解:1. 平台.............
  • 回答
    国内手机厂商热衷于借鉴魅族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小圆点、腰圆键和mBack交互方式,而非苹果的设计,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抄袭”与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技术实现、用户习惯、市场定位以及创新路径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借鉴与“抄袭”是两码事。 借鉴是一种学.............
  • 回答
    关于“国外的大学是否真的比国内大学好”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一、 评价体系和标准的不同:首先要明确,国内和国外的大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评价体系: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知识.............
  • 回答
    你的瑞士亲戚可能确实很喜欢瑞士的山景,并且他们有自己的审美偏好。而中国的五岳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其魅力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壮丽。要反驳他们,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阐述,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五岳的价值。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和论点,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1. 审美标准的多元化:不止于.............
  • 回答
    说到国外音乐学院的乐理要求,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几句话说清楚的事儿,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甚至同一个学校不同阶段(本科、研究生)的要求都会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套坚实的音乐“骨架”,没有这个骨架,再好的音乐“血肉”也站不稳。我尽量用一种更像过来人跟你聊天的感觉来说说,希望听起来不会那.............
  • 回答
    国外的年轻人面对的购房环境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文化等因素而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几个主要国家的现状: 1. 美国:高房价与高门槛 房价高企:美国房价长期处于高位,尤其是大都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房价与收入比(房价/月收入)高达2030倍,甚至更高。年轻人收入增长有限,难以负担首付。.............
  • 回答
    国外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选择在郊区工作生活,并且对后代的小学、初中教育问题相对安心,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社会、文化、教育体制和个人选择的综合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公立教育体系的普遍质量和公平性 高水平的公立学校: 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教育投入相对较高的国家(如北欧、加拿大、.............
  • 回答
    国外的电影分级制是否适合中国,这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电影行业和观众多年的话题。要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影分级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同时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以及为电影创作者提供创作的自由度。这三点,缺一不可。国外的分级制有哪些常见的模式? 美.............
  • 回答
    要说国外的雇佣兵是不是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觉得中国是雇佣兵的“禁区”,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电视剧为了戏剧效果,有时候会把事情描绘得比较极端。现实中,雇佣兵这个群体本身就鱼龙混杂,他们的想法和行动也各有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雇佣兵”这个词在国际法上,其实有很多争议。传统的雇佣兵.............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人联想到那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国外,尤其是在那些科技发达、节奏快的国家,程序员们能把这“本钱”保养得当,确实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门道。我认识的不少国外程序员朋友,他们在这方面都挺有心得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详细点,让你觉得不像机器写出来的。首先,他们对“吃”这事儿.............
  • 回答
    关于西方女性喝冰水是否会被母亲告诫容易宫寒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文化观察点。简单来说,答案是: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这种说法并不普遍,因此母亲们通常不会因此特别叮嘱女儿们。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医学和生理认知的差异: 中国传统医学(TCM)的“宫寒”概念: “宫寒”是.............
  • 回答
    在国外,关于游戏防沉迷的讨论和实践,确实不像国内那样有着统一、强制性的系统,但同样有许多不同层面的考量和措施。这并非说国外玩家就能“为所欲为”地沉迷,而是其防沉迷的思路和执行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多地依赖于游戏开发者、家长、玩家自身以及一些行业自律。首先,要明确一点,大多数国外游戏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直接.............
  • 回答
    关于“国外民科”这个话题,我理解你想了解的是在国际上,那些不属于主流科学界,但出于个人兴趣和热情,自行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推广的人们是怎样的存在。他们可能没有学院的背景,没有严谨的同行评审体系支持,但他们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触碰科学的边界。要详细描述“国外民科”,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他们存在的根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人心中对“外国人”数学水平的刻板印象。其实,“国外的人数学真的那么差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过于笼统,像是在问“亚洲人是不是都擅长数学”一样,一概而论总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数学能力是一个个体差异极大的事情,它受到教育体系、文化环境、个人兴趣、天.............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否在境外发生变异,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就像一本生命的书,而变异就是这本书中的文字不断被修改、增添或删除的过程。这种变化是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就像人类会得感冒一样自然。变异是如何发生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它的遗传物质(RNA).............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在浏览一张古老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村庄、河流,或是某个民族曾经的聚居地。当你想给这些地方起个中文名字时,你不会仅仅照搬它们的读音,而是会尝试去理解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故事、地理特征,甚至是当地人的情感。这,就是地名意译的魅力所在。国外地名意译,就像是在为那些遥远而神.............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版权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翻译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版权问题。简单来说,您重新翻译一本已经被翻译的书,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构成侵权。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关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本外国原著在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它同时也是一部翻译作品。而这.............
  • 回答
    关于国外疫情的严重程度,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如果非要说“严重”,那要看从哪个角度、哪个时间点以及与哪个地区进行比较。但总体来说,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疫情阶段,很多国家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希望能把情况说得更清楚一些:1. 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基数效应:首先,最直观的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养猫朋友们的好奇心。关于“国外橘猫或狸花猫是否真的上万一只”的说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猫咪的价格,无论它来自哪里,品种、血统、品相、繁育者的声誉、以及购买渠道,都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关于“国外橘猫/狸花猫上万”的说法,这.............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那些“小不点”的国外芯片公司,是怎么在巨头林立的半导体江湖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蹴而就,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得明白一点,芯片这玩意儿,门槛贼高。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哪一样都需要砸大量的钱,还得有顶尖的人才。所以,那些能活下来的小公司,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