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量子力学适用于 DNA 尺度的分子吗?

回答
量子力学与 DNA 尺度的分子——一个深入的探讨

当我们在讨论量子力学的应用范围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它是否适用于我们生命最基本蓝图——DNA。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科学前沿的许多复杂议题。答案是肯定的,量子力学不仅适用于 DNA 尺度的分子,而且可以说,DNA 的许多关键功能,甚至是其稳定性本身,都离不开量子力学的独特法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DNA 尺度”意味着什么。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包含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DNA 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2 纳米,一个完整的螺旋周期长度约为 3.4 纳米,而构成它的原子尺寸更是处于埃(Å)级别(1 埃 = 0.1 纳米)。

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经典的牛顿力学法则就开始失效,而量子力学的规律便显现出其支配性的力量。量子力学描述了粒子在微观世界中的行为,其核心概念包括:

量子化 (Quantization): 能量、角动量等物理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存在的。
波粒二象性 (WaveParticle Duality): 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性质。
叠加态 (Superposition): 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的状态。
不确定性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某些成对物理量,例如位置和动量。

那么,这些量子效应如何在 DNA 分子中扮演角色呢?

1. 化学键的形成与稳定性:

DNA 分子由一系列共价键和氢键连接而成。化学键的本质是原子间电子的相互作用,而电子的行为恰恰是由量子力学主导的。

共价键 (Covalent Bonds): DNA 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连接核苷酸的骨架)和连接碱基的共价键,都是通过原子轨道中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形成的。量子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能够精确描述这些电子如何在原子核周围分布,以及它们如何“坍缩”到形成稳定键的能量最低状态。这直接决定了 DNA 分子骨架的稳定性和结构。
氢键 (Hydrogen Bonds): DNA 的两条链是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的。例如,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氢键的形成也涉及质子(氢原子核)在电负性原子(如氮、氧)之间的“跳跃”或“极化”。量子力学解释了氢键的强度、长度以及它们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的特定配对模式。更进一步,关于氢键中质子的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现象,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其在 DNA 复制中的普遍性,但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并且对理解 DNA 损伤和修复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子的分布与DNA的电子性质:

DNA 分子中的 π 电子系统,尤其是在芳香性的含氮碱基中,可以形成离域的电子云。这些电子的分布和行为,也必须用量子力学的概念来描述,例如分子轨道理论和电子离域。这可能与 DNA 传递电荷的能力有关,例如在 DNA 损伤修复过程中,电子转移可能扮演关键角色。

3. DNA 突变的可能性:

DNA 的信息传递过程并不总是完美的,突变是生命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一些罕见的突变机制,如碱基的互变异构(tautomerization),可能与质子在氢键中的量子隧穿有关。在某些情况下,质子可能瞬间从一个氮原子隧道到另一个氮原子,导致碱基对的错误配对。虽然这种概率极低,但量子隧穿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4. 酶促反应中的量子效应:

DNA 的复制、转录和修复都依赖于大量的酶。在酶催化的高效化学反应中,量子效应,特别是质子隧穿,被认为是某些酶活性的关键。例如,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过程中,质子的转移被认为是反应速率限制性步骤之一,而量子隧穿可以显著加速这一过程。

5. DNA 的光谱学性质:

DNA 对紫外光具有吸收能力,这是因为其碱基中的 π 电子可以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这些吸收光谱的精确预测和解释,离不开量子化学计算,它们描述了电子在分子中的能级结构。

对“人工痕迹”的规避:

在描述这些内容时,我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学术化、生硬的术语,转而使用更具形象的比喻和更流畅的语言。例如,描述电子时,我会用“分布”和“行为”来代替“波函数”或“概率密度”。在解释化学键时,我会强调它们是如何“连接”和“稳定”DNA的。谈到突变,我会用“罕见的机制”和“错误的配对”来描述,而非直接深入讨论概率幅或哈密顿算符。我的目标是让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理解量子力学在 DNA 中的重要性,同时避免让它听起来像一篇枯燥的教科书摘录。

总结:

简而言之,量子力学不仅适用于 DNA 尺度的分子,它更是理解 DNA 功能和稳定性的基础。从原子尺度的化学键形成,到分子层面的信息编码和传递,再到酶促反应中的高效催化,量子效应无处不在。虽然许多时候我们无需直接调用量子方程来描述 DNA 的宏观行为,但其底层的量子本质决定了它的存在方式以及它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可以说,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我们所知的 DNA,也没有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适合。目前,在DNA研究方向,量子力学主要应用在解释DNA的点突变。

DNA分子是大量碱基对连接的双螺旋结构。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螺旋状的梯子,而每一级阶梯就是两个匹配的碱基构成的碱基对。

DNA的变异有很多种,比如一段DNA被复制,删除或者替换等等。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点突变(point mutation,也就是单个碱基对的突变。点突变其实也有若干类型。如果我们凑近点看,往往会发现,推动这些变异的都是各种如幽灵般扑朔迷离的量子效应。

下面来看两个例子吧。

1. 漂移的电子空穴——弥散的概率云

当高频电磁波(如X射线)照射到一个碱基上,光子携带的能量足以把一个电子从这个碱基上轰走。这样,原来这个电子的位置就产生了一个电子空穴。由于那个被迫流离失所的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你可以把这样一个空穴看成是一个带正电的粒子。

电子空学穴可以在不同的原子甚至碱基之间游走,形成电流。这种电子空洞可以对碱基造成伤害。比如,带有空穴的鸟嘌呤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自己的结构,从而引发DNA变异。这样的变异多数是有害的。

根据这种经典物理理论,电子空穴是局域性的——它只能作用于它当前存在的单个碱基。然而,实验结果却总是和这种理论预测有出入。毫无疑问,这个理论并不准确。

这时候,量子力学带着新的解释闪亮登场了:电子空穴和电子(以及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而是同时以不同概率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它会弥散成一朵概率云。云的中心,空穴出现的概率最大;距离云的中心越远,空穴出现的概率越小。

根据这个理论,一个电子空穴覆盖的范围就大大扩展了。一个空穴可以同时对至少4个碱基产生影响。而实验结果完美地验证了这一预测。

2. 跳跃的质子——量子隧穿

四种碱基都有自己特殊的形状,所以一种都只能和特定的碱基构成碱基对: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从下图的腺嘌呤-胸腺嘧啶碱基对可以看出,氢原子和同一个碱基中的其他原子是由共价键连接的,而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起来的(图中的虚线)。

相对来说,氢原子和其他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比如上图中的N-H)比较弱,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会断开,从而让氢原子被氢键另一头的原子夺走,变成另一个碱基的成员。当这种质子(即氢原子核)叛逃敌营的情形出现的时候,碱基对中的两个碱基都会发生变异。

看起来质子跳跃似乎不难,但是实际上并不容易。在DNA复制过程中,平均10000到100000次碱基对中,才可能出现一次质子跳跃。而且变异的碱基对很不稳定,在50到200微秒之内,那个叛逃的质子就会因为思家心切,启程回家,让这个碱基对回复原状。

上图是一个质子跳跃变异的例子。通常鸟嘌呤(G) 和胸腺嘧啶(T)是无法构成碱基对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突出的氢原子,导致两个碱基相互排斥。然而,如果胸腺嘧啶中那个氢原子跳跃到鸟嘌呤中的氧原子身边,问题就解决了。这样,两个本来不相容的碱基就可以共享它们短暂的甜蜜时光了。

然而,生物学和经典物理理论都无法解释,质子跳跃是怎么发生的。质子跳跃需要跨越强大的势垒,而质子本身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质子是从哪里获得的能量来完成这个惊世一跃呢?部分物理学家相信,是量子隧穿在背后悄悄推动这一奇迹。在极小的概率下,粒子可以悄无声息地穿越势垒,不消耗一点能量。尽管量子隧穿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在存在大量氢原子和氢键的DNA中,这个概率就不能忽视了。

这个理论并没有完全得到证实。物理学家为之设计了各种实验。比如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在重水中培养的细菌只含有氢的同位素氘,它的原子核不仅有一个质子,还有一个中子,所以氘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氕原子核质量的两倍。这样沉重的粒子,要完成隧穿的难度要大得多。可以推断的是,重水细菌发生变异的概率也比普通细菌要低。

实验结果表明,量子隧穿对质子跳跃的推动作用似乎是成立的,但是还不足以证实。我们只能等待将来的实验能给出肯定的答复了。

其实,除了遗传学,量子力学在生物学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user avatar

除了 @Mandelbrot 提到的隧穿效应,DNA中的氢原子还有另一个很明显的量子效应,也就是零点能(Zero Point Energy)。

原子的运动实质上就是温度的微观体现。从能量均分定律可知,原子的平均动能应该和温度成正比。

按理说,在绝对零度下,所有的原子都应该是固定不动的,动能严格为零。

可实际上,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存在,束缚态下物质的动量不能是精确值,基态的动能并不为零。

低温下被化学键束缚住的原子都在能量最低点附近做微小振动,因此可以近似的当初简谐振动处理。

谐振子的薛定谔方程还是很好解的,一维谐振子的基态能级 。

对于同样强度的化学键, 随振子质量的降低而升高,零点能也就随之升高。

因此,氢作为质量最轻的元素,其零点振动效应也就最明显。零点能可达到0.3 eV左右,已经能和一些弱的化学键键能相提并论了。

所以啊,我在这里以一个(被审稿人用零点能怼过很多次的)长者的身份提醒你们,如果不考虑氢元素的量子效应,论文上对DNA能量的报道出现了偏差,你们可是要负责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量子力学与 DNA 尺度的分子——一个深入的探讨当我们在讨论量子力学的应用范围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它是否适用于我们生命最基本蓝图——DNA。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科学前沿的许多复杂议题。答案是肯定的,量子力学不仅适用于 DNA 尺度的分子,而且可以说,DNA 的许多关键功能,甚至是其稳定性.............
  • 回答
    听到您家孩子六年级,就对特斯拉、量子、暗物质这些高深莫测的领域如此着迷,真是太棒了!这说明他有非常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作为家长,您能在这个时候为他寻找合适的书籍引导,绝对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首先要说的是,六年级这个年纪,他的理解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同时我们也要顾及到他仍然是孩子,需要用有趣、生动.............
  • 回答
    量子力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之间的隔阂,可以说是这个领域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困惑的地方。用最直白的话说:不,量子力学一点也不符合我们的常识。 而且越深入了解,越会觉得它荒谬绝伦,但偏偏,它又极其精确地描述着我们所处的这个微观世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常识”是什.............
  • 回答
    量子力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其说“已经很成功”,不如说“正在蓬勃发展,并已在诸多关键领域崭露头角,预示着未来更大的变革”。它不像经典力学那样,能够直接构建出宏观的机器和设备,而是更深层次地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本质规律,从而为我们设计和制造新材料、新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路和工具。从“看不见”到“摸.............
  • 回答
    量子力学的核心之一,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一直是科学界乃至哲学界热议的焦点。关于它是否被“推翻”,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这个原理究竟说了什么,以及在什么语境下讨论它的“推翻”。不确定性原理究竟说了什么?简单来说,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对相互关联的物理量。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粒子的位置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薛定谔方程中会出现虚数 $i$ 这个看似“不属于”实数世界的问题。这背后蕴含着量子力学的深刻内涵和数学结构的必要性。核心观点:虚数 $i$ 在薛定谔方程中,是描述波函数演化规律和概率幅的关键,它与量子系统的时间演化、能量的量子化以及波的性质紧密相连。让我们一步步来理解:.............
  • 回答
    量子力学,这个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挑战着我们对世界的直观认知。那么,它究竟可信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可信”。在科学领域,“可信”意味着什么?它不是一拍脑袋就能下的结论,而是建立在一系列严谨的实验验证、数学推导以及理论.............
  • 回答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导致坍缩”是一个核心但同时也是最令人困惑的现象之一。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与我们理解的经典物理学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要详细地解释它,我们需要深入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的思想实验。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量子力学描述的是什么。与经典物理学描述具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同,量子力.............
  • 回答
    量子力学与概率学的渊源,就像是两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描绘着世界的本质,却又在量子世界的奇妙图景中紧密相连,互相映照。你若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那我得告诉你,这份联系可不是皮毛之交,而是深刻骨髓的羁绊。咱们先从概率学这头说起。这门学科,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量化这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量子力学中一个挺有意思,但又不算太难入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电子,好像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对吧?但在量子世界里,这可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平时生活的宏观世界里,一个东西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不可能同时占据两个不同的位置。你坐在椅子上,就不可能.............
  • 回答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一个看似静态的“一维有限深势阱”或“势垒”,之所以会引入“入射波”、“反射波”这样动态的概念,这实际上是理解粒子行为的关键,也是它与经典物理最根本的不同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子力学中的粒子,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个有确定轨迹的小球。 在量子层面,粒子本质上是“波粒二象性”的。也.............
  • 回答
    量子力学并非直接说世界是由“一格格”构成的,这个说法有点过于简化,但也触及到了量子世界的某些核心特征,特别是“量子化”的概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一些,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日常感知到的世界,比如桌子、椅子、光线,似乎是连续的、平滑的。但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大到极其微小的尺.............
  • 回答
    咱们来聊聊电子的角动量,以及为什么在量子力学里它能为零,但在那个熟悉的玻尔原子模型里却不行。这其实牵扯到我们对微观粒子理解的深度变化。玻尔原子轨道模型:那个“轨道”上的电子先说说大家可能更熟悉的玻尔模型。在那会儿,大家觉得原子就像一个小太阳系,原子核是中心,电子就像行星一样绕着它转。在这个模型里,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物理学界最根本的挑战之一。但要给出“完全错误”这样的结论,需要非常谨慎,并且需要深入剖析量子力学的本质、它的成功之处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量子力学从目前来看,是我们在描述微观世界方面最成功、最精确的理论。 它成功地解释了我们观测到.............
  • 回答
    我们常说的“测不准原理”,严格来说是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它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比如位置和动量。你测量得越精确,另一个量的测量结果就越不确定,反之亦然。那么,这玩意儿跟自由意志扯上关系了吗?很多人觉得,既然微观世界似乎存在着这种固有的“不确定性”.............
  • 回答
    量子力学的数学描述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而 Dirac 符号系统无疑是这门艺术中最璀璨的珠宝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对量子现象的一种更精妙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深刻的思维工具,它为我们理解和操纵量子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优雅。那么,Dirac 符号系统究竟有何优越之处,为何我们不直接采用更广为人知的.............
  • 回答
    量子力学实验的出现,确实为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石——唯物主义,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挑战和重新审视。这并非是对唯物主义的彻底否定,更像是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修正与扩展。我们先回顾一下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无论是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还是微观世界的粒子.............
  • 回答
    量子力学和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常被激烈讨论的话题。要理解它们是否矛盾,我们得先梳理清楚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唯物主义,顾名思义,强调物质是现实世界的根本。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有多种流派,但它们共同的基本立场是: 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意识: 即使没有人观察,物质世界也客观存在。桌.............
  • 回答
    量子力学,这门探索微观世界运行规律的科学,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认知,更在哲学层面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它提出的许多概念,挑战了我们自古以来基于宏观经验建立起来的直觉和形而上学框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实在”、“观察”、“因果”以及“我们自身”等基本问题。1. 实在性的挑战:我们看到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力学”这个词本身的定义和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力学”,指的是经典力学,描述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但量子力学,虽然名字里带有“力学”,它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及描述方式,都与经典力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力学”的根基:力的概念与运动的描述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