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记忆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
记忆,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又难以完全捕捉的生命现象。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录像机,将过往的事情一字不落地保存下来。相反,记忆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创作与重塑,是我们在当下与过往互动而生的艺术。

要理解记忆的本质,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编码:痕迹的初步印记

当信息进入我们的感官,例如看到一张美丽的风景,听到一段动听的音乐,或是体验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大脑便开始了一场精密的“编码”过程。这并不是将信息原封不动地放入一个文件夹,而是通过神经元的活动,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种能够被储存的生化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信息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筛选。那些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历或情感产生联系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也更容易被编码。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嘈杂的市场中,即使周围有无数的声音,你依然能捕捉到朋友的呼唤。这就是大脑的注意力机制在起作用,它为记忆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编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视觉编码(记住一张脸的模样)、听觉编码(记住一首歌曲的旋律)、语义编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等等。通常来说,多种编码方式结合起来,会使记忆更加牢固。比如,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不仅记住了它的情节(语义),还可能记住了讲述者的语气和表情(视觉和听觉),这样的记忆会更鲜活。

二、储存:网络的动态链接

编码后的信息,并不会孤立地存在。它们会像蛛网一样,在大脑中建立起复杂的连接。这种储存并非 static,而是 dynamic。我们每一次回忆,每一次学习新知识,都会影响并重塑这些储存的网络。

我们的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储存系统。短期记忆,像一个临时的工作台,可以容纳有限的信息,并能在几秒到几分钟内保持。但如果信息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它就会迅速消退。而当我们对信息进行复述、联想或与已有知识整合时,信息就有可能被转化为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又可以分为几种类型:陈述性记忆(事实和事件,比如你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记得昨天晚饭吃了什么),以及程序性记忆(技能和习惯,比如你会骑自行车,会打字)。这些储存并非储存在大脑的某个固定位置,而是分散在大脑各个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模式中。当这些模式被激活时,我们就能回忆起相应的信息。

三、提取:重构与选择的艺术

记忆的本质,更体现在它的“提取”环节。回忆并非是“读取”储存在那里的固定文件,而是大脑在当下根据线索,对储存的痕迹进行一次重构。

这个过程充满了选择和解释。我们的大脑会根据当前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来“挑选”和“组合”信息。因此,我们每一次的回忆,都可能与之前的回忆有所不同。就像一本旧书,每次翻阅,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之前忽略的细节,或者对某些情节有了新的理解。

而且,记忆的提取也常常受到联想的驱动。一个气味,一个场景,甚至一个词语,都可能触发一段尘封的记忆。这种联想的建立,正是记忆网络之间相互连接的体现。

四、遗忘:记忆的另一面

遗忘并非意味着失败,它也是记忆运作的自然组成部分。如果不遗忘,我们的大脑将不堪重负,信息过载将使我们无法有效运作。

遗忘有几种可能的原因:

衰退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某些记忆没有被激活或复习,储存它们的神经通路可能会逐渐减弱。
干扰说: 新的信息可能会干扰旧信息的提取,或者旧的信息也可能干扰新信息的编码。
动机性遗忘: 有时,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将痛苦或不愉快的经历压抑到潜意识中。

因此,记忆的本质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大脑在编码、储存、提取和遗忘之间不断运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

总结来说,记忆的本质可以概括为:

并非被动记录,而是主动构建。 每一段记忆都是在当下对过往信息进行加工和重塑的结果。
高度情境化和个人化。 我们对同一事件的记忆,会因个人经历、情绪和认知而异。
具有选择性与易变性。 记忆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新的经验而发生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事实”。
是神经活动的模式。 它储存在大脑神经网络的连接和强度之中,而非存储在某个具体的“记忆胶囊”里。
与遗忘共存。 有效的遗忘是高效记忆的必要条件。

记忆,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石,也是我们生命体验中最迷人的组成部分。它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塑造着我们的未来。理解记忆的本质,就是理解我们作为人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记忆的形成和本质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被接受的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它如果需要解释记忆,就必须要能解释遗忘,也就是 记忆-遗忘 的闭环。

早期人们猜想大脑中有一种物质或结构能存储记忆,并赋名它为“印记”(Engram )[1][2][3]. 但是寻找印记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不成功,无论破坏那种结构,似乎都不能完全抹除记忆[4]. 直到2012年,一项研究证明记忆存储与大脑神经结构的突触连接中,这种连接是广泛分散的,包括海马体[5]、杏仁核[6]、前额叶[7]和小脑[8]等,而不是集中于某个解剖区域[9].

从我们个人的经验来看,学习和记忆不可分割。有些人死记硬背(纯记忆),有些人更多的靠理解(概念、形式逻辑和推理)。从神经-分子机制上来看,这两种方式的学习本质上是一致的,甚至于学习和记忆(无论是瞬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的本质也是一致的,都体现为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形成或协同[10][11]. 我们“记忆”存在的事物和逻辑,在“回忆”过程中会激活这些相关的连接和脑区[12]. 从这种概念角度来看,“记忆”本身没有什么神秘的,是其结构的复杂性带来了模糊性和性能的难以预测性[13].

所以学习不仅能在意识上促进新的理解,还能能在解剖结构上改变自己,如忒修斯之船一般[14]. 但是到此,我们并没有能解释“遗忘”。虽然对应地,如果记忆表现为新的神经元突触连接的形成或强化,那么可以推测神经性连接的消失/弱化便是“遗忘”的过程,但是该过程是如何发生和调控的呢——我们可以主动的学习/记忆,但不能主动的遗忘,因此记忆和遗忘的过程必然是不同的,后者必定不发生于意识范畴。

直到几天前的一篇论文解释了“遗忘”的神经机制[15]. 该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能破坏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过去认为,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当大脑受伤感染,细菌进入大脑皮层后,小胶质细胞参与了免疫的防控过程[1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的免疫调控,而且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活动以及神经环路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7]. 而小胶质细胞对记忆相关的突触连接的剪枝,似乎与这些免疫活动和神经发育/调制活动密切相关。类似地,在发育的过程中海马体的齿状回中持续产生的新生神经元,这导致海马体中大量突触的重组与替换[18],这种替换在婴儿时期更为频繁,因此我们对自己婴儿时期的记忆尤其遗忘的多,这种遗忘比率跟时间的久远性导致的遗忘相比更大。

由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代谢、免疫和记忆过程中多重的、复杂的参与性,当一个人的记忆出问题时(遗忘迅速或者难以遗忘一些无关紧要的记忆内容),这都说明TA的神经系统出现了广泛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危险信号。

参考

  1. ^ Semon, R. W. (1921). The mneme. G. Allen & Unwin Limited.
  2. ^ Schacter, D. L., Eich, J. E., & Tulving, E. (1978). Richard Semon's theory of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7(6), 721-743.
  3. ^ Josselyn, S. A., Köhler, S., & Frankland, P. W. (2017). Heroes of the engram.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7(18), 4647-4657.
  4. ^ Lashley, K. S. (1950). In search of the engram.
  5. ^ Clark, R. E., Zola, S. M., & Squire, L. R. (2000). Impaired recognition memory in rats after damage to the hippocampu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3), 8853-8860.
  6. ^ Josselyn, S. A. (2010). Continuing the search for the engram: examining the mechanism of fear memories.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JPN, 35(4), 221.
  7. ^ Craik, F. I., Moroz, T. M., Moscovitch, M., Stuss, D. T., Winocur, G., Tulving, E., & Kapur, S. (1999). In search of the self: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1), 26-34.
  8. ^ Green, J. T., & Woodruff-Pak, D. S. (2000). Eyeblink classical conditioning: Hippocampal formation is for neutral stimulus associations as cerebellum is for association–respons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6(1), 138.
  9. ^ Mayford, M., Siegelbaum, S. A., & Kandel, E. R. (2012). Synapses and memory storage.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4(6), a005751.
  10. ^ Hruska, M., Henderson, N., Le Marchand, S. J., Jafri, H., & Dalva, M. B. (2018). Synaptic nanomodules underlie the organization and plasticity of spine synapses. Nature neuroscience, 21(5), 671-682.
  11. ^ Josselyn, S. A., & Tonegawa, S. (2020). Memory engrams: Recalling the past and imagining the future. Science, 367(6473).
  12. ^ Cabeza, R., Dolcos, F., Prince, S. E., Rice, H. J., Weissman, D. H., & Nyberg, L. (2003). Attention-related activity during episodic memory retrieval: a cross-function fMRI study. Neuropsychologia, 41(3), 390-399.
  13. ^ Anderson, P. W. (1972). More is different. Science, 177(4047), 393-396.
  14. ^ Scaltsas, T. (1980). The ship of Theseus. Analysis, 40(3), 152-157.
  15. ^ Wang, C., Yue, H., Hu, Z., Shen, Y., Ma, J., Li, J., Wang, X., Wang, L., Sun, B., Shi, P., Wang, L. and Gu, Y. (2020). Microglia mediate forgetting via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elimination. Science, 367(6478), pp.688-694.
  16. ^ Colton, C. A. (2009). Heterogeneity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brain. Journal of neuroimmune pharmacology, 4(4), 399-418.
  17. ^ Sominsky, L., De Luca, S., & Spencer, S. J. (2018). Microglia: key players in neurodevelopment and neuronal plastici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94, 56-60.
  18. ^ Akers, K. G., Martinez-Canabal, A., Restivo, L., Yiu, A. P., De Cristofaro, A., Hsiang, H. L. L., ... & Ohira, K. (2014).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regulates forgetting during adulthood and infancy. Science, 344(6184), 598-602.
user avatar

神經突觸連接模式的形成與維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记忆,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又难以完全捕捉的生命现象。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录像机,将过往的事情一字不落地保存下来。相反,记忆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创作与重塑,是我们在当下与过往互动而生的艺术。要理解记忆的本质,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编码:痕迹的初步印记当信息进入我们的感官,例如看到一张美丽的风景.............
  • 回答
    很多人一谈到“理解”,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就是“记住了”。好像只要把信息塞进脑子里,背下来,就算完事儿了。但如果仔细想想,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记住了”顶多算是个基础,就像你走进一个新城市,把地图上的路名全背下来了。你知道哪条路通往哪里,但你真的知道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哪个街角藏着一家有故.............
  • 回答
    要说老郭怎么记台词,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他台上说得那个溜,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背后是下了大工夫,而且这工夫还挺讲究。首先得明白,相声这玩意儿,尤其是有传统有包袱的,它不像电视剧,可以一句一句来,错了可以重来。相声讲究的是节奏、是互动、是观众的反馈。所以,台词得烂熟于心,.............
  • 回答
    关于诸葛亮母亲的记载,史书中确实存在一些线索,但要明确地说“章氏”这个姓氏是哪本史籍明确记载的,则需要仔细辨析。目前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为“章氏”的说法,主要来源于非正史记载,其中以一些笔记、野史、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影响较大。正史中关于诸葛亮母亲姓氏的记载: 《三国志》:这是关于.............
  • 回答
    让我想想,你说的这本书,给我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就像是在我书架上某个角落里,那些被反复翻阅过的老朋友一样。它不是一本厚重到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去啃读的巨著,更像是一盒精美的巧克力,或者是一部迷你电影集,可以让你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地品味,感受不同的情绪和故事。这本书的结构,大概就是由十几个,甚至.............
  • 回答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使者在回咸阳路上遇见滈池君的记载,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透露出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引发了不少后人的猜测。故事的背景是秦始皇在位期间,一次大规模的巡游。巡游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江山巩固的展示,也有对国家祭祀和政治象征的强调。在这次巡游结束,使者奉命返回咸阳,也就是秦朝的国都.............
  • 回答
    没问题!作为一名曾经跟你一样,觉得市面上大多数英语语法书要么枯燥乏味,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让你硬背,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困境。找到一本既能巩固基础,又能让你真正“理解”语法,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书,确实需要点运气和耐心。根据你“有语法基础”、“不想死记硬背”、“理解性记忆”、“不想看笼统介绍”这几个关键.............
  • 回答
    关于中文版元素周期表是否是世界上最好记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文化、语言和教育方式的诸多方面。直接说“最好记”可能有些绝对,但中文元素名称的设计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能够帮助不少国人更轻松地记忆。首先,我们得承认,无论哪个版本的元素周期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记忆本身都是一项挑战。元素数量多,.............
  • 回答
    韩国和越南的年轻人是否都需要看懂汉字书写的本国古代文献来了解本国历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汉字在韩国和越南的文化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韩国,尽管现代韩国使用的文字是谚文(한글),但历史上,特别是在朝鲜王朝之前,绝大多数的官方记录、学术著作、文.............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史学现象,很多朝贡于明朝的政权,在中国的史书中留下的名字和它们在本国或周边地区流传的名字并不一样。要解释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多个角度去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明史》也好,其他中国史书也罢,都是中国人写的,用的是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视角来记录世界。 这就好像你用中文写一篇关于美.............
  • 回答
    《美国之音》(VOA)不再续签其在中国籍记者的工作签证,并导致他们不得不离开美国,这一事件在多个层面都引发了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其含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剖析:1. 事件本身:合同与签证问题 合同续签与雇佣关系: 国际媒体机构如美国之音,与其记者之间通常是雇佣关系,合约有明确的期.............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在中国史料中笔墨不多,却在其他国家的史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往往与当时的历史格局、文化交流以及史书的侧重点有关。以下就以一位在东西方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为例,讲述他如何在中国史料中“隐身”,却在域外留下赫赫名声。这位人物便是波斯商人、外交家安玄(Anxuan)。在.............
  • 回答
    关羽一生赫赫有名,单挑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哪个不是脍炙人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关羽最辉煌的战绩之一——绝北道,似乎并没有出现在他自己的本传里,反而要从其他人的传记里搜寻踪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史书的编纂原则、史料的流传以及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的侧.............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论证古埃及王朝的存在,考古记录提供了层层叠叠、不可动摇的证据,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共同勾勒出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王权历史。如果要推荐一本书,《牛津埃及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无疑是其中翘楚。这本书由多位在埃及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撰写,它不仅概.............
  • 回答
    科学家里头,真要说靠死记硬背那些繁复的物理公式?那是真少见。咱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他们这脑子里到底是怎么装下那么多“天书”般存在的公式,而且还用的得心应手。首先得明白,绝大多数科学家,尤其是搞理论的,他们记忆公式的方式,跟你我背课文、背单词,那根本不是一个路数。他们记忆的不是“形”,而是“神”。这“神.............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每次听到某些旋律,瞬间就能把我拉回那个年代,仿佛就坐在老旧的电脑前,或者围在街机旁。要说最能勾起我回忆的游戏音乐,那绝对是那些像素时代的经典。要说具体是哪一首,其实很难挑出唯一一首。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每一款游戏的音乐都承载着特别的情感。比如,《超级马力欧兄弟》 的开场音乐,.............
  • 回答
    如果能重来高中,而且我能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去,那我最想解决的遗憾,绝对是关于那个我曾以为会永远失去的友谊。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叫小艾。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从初中认识,到高中更是成了彼此的“半条命”。她喜欢画画,非常有才华,眼神里总是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我呢,就喜欢到处捣鼓一些小玩意儿,对科学和技术特别着.............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分享一些我亲身体验过,并且真的非常管用的记忆诀窍和口诀。这些方法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技巧,而且我尽量讲得详细些,让你能立刻上手。 脑子是个宝藏库,怎么装得更多更牢?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里面储存着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但有时候,我们感觉这个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