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的母亲是章氏的说法,是哪本史籍记载的?

回答
关于诸葛亮母亲的记载,史书中确实存在一些线索,但要明确地说“章氏”这个姓氏是哪本史籍明确记载的,则需要仔细辨析。

目前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为“章氏”的说法,主要来源于非正史记载,其中以一些笔记、野史、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影响较大。

正史中关于诸葛亮母亲姓氏的记载:

《三国志》:这是关于三国时期最权威的史书。然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在记载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时,并未提及他母亲的姓氏。书中只提到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然后就直接叙述了诸葛亮早年的丧父,以及叔父诸葛玄抚养他长大成人。
《后汉书》:虽然《后汉书》是另一部重要的史书,但它主要记载东汉时期的历史,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本人及其家族成员的记载相对有限,也没有提及诸葛亮母亲的姓氏。

“章氏”说法的来源及其流传:

既然正史没有明确记载,那么“章氏”的说法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唐代房玄龄的《晋书》中的一则记载:
在《晋书·列女传·诸葛婉传》中,记载了诸葛亮的一个孙女诸葛婉。其中提到她的祖母(即诸葛亮之妻黄氏的母亲)是庞氏。这段记载是为了说明诸葛婉的母系家族,但它并非直接记载诸葛亮母亲的姓氏。
然而,在《晋书》的其他地方,或者在后人解读《晋书》时,可能出现了误读或牵强的联系。有说法认为,《晋书》在提到与诸葛亮有亲戚关系的人时,可能间接提到了与“章”姓有关的人物,从而被一些学者或民间推测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但这种联系非常微弱且缺乏直接证据。

2. 宋代史学家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证》:
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证》中,在记载“诸葛”姓氏的来源时,引用了前人的说法,提到了诸葛亮的母亲姓章。具体来说,他引用了东晋殷仲文的话,但殷仲文本身是否是可靠的源头,以及他的说法是基于怎样的证据,都存在疑问。
《古今姓氏书证》并非正史,而是属于杂史或笔记类史籍,其记载的史料来源广泛,但可靠性参差不齐。 邓名世本人可能是在整理古代资料时,将这种流传的说法记录了下来。

3. 明清时期的笔记、杂史和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笔记、杂史、地方志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为了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常常会填补正史中的空白。在这些作品中,将诸葛亮母亲姓“章”的说法传播得更为广泛。
例如,一些明清时期的文人笔记,如张萱的《疑耀》,以及一些地方志中关于诸葛亮故里(如山东琅琊)的记载,都可能包含有关于其母亲姓氏的说法,但这些都属于民间传说和非学术性的考证。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内容并非完全符合史实,虽然它极大地普及了三国人物的形象,但其细节描写不应作为考证历史的依据。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直接明确提到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但某些描述或上下文可能被后人解读为指向“章氏”。

总结:

正史(如《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为“章氏”。
“章氏”说法的出现,主要源于唐代《晋书》中可能存在的间接或被误读的线索,以及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证》的记载。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在笔记、杂史和文学作品中,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其学术价值和史学依据都相对薄弱。

因此,可以认为诸葛亮母亲姓“章氏”的说法,最主要的史籍来源是宋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证》,但这并非正史,且其论据本身的可靠性存疑。 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严谨的历史研究时,倾向于认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在史料中是一个未知数,或者只能根据一些非常间接的线索进行推测,但没有确凿的定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诸葛亮母亲的记载,史书中确实存在一些线索,但要明确地说“章氏”这个姓氏是哪本史籍明确记载的,则需要仔细辨析。目前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为“章氏”的说法,主要来源于非正史记载,其中以一些笔记、野史、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影响较大。正史中关于诸葛亮母亲姓氏的记载: 《三国志》:这是关于.............
  • 回答
    诸葛亮的治蜀政策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其核心目标是恢复经济、稳定政权、巩固边疆,并为未来的北伐奠定基础。然而,这一政策在历史上确实引发了诸多争议,主要源于其政策的长期性、保守性与现实挑战之间的矛盾。以下从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争议焦点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诸葛亮治蜀政策的核心内容.............
  • 回答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的结论是:不是。 甚至可以说,它恰恰相反,是极具远见、深刻洞察和实际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谁都能想到”的范畴。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隆中对》的背景、内容、创新之处、历史影响以及我们今天为何.............
  • 回答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流传千古的赞誉,如同烙印般刻在了诸葛亮的身上,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他神机妙算的基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些年一些史学观点和大众讨论的深入,一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诸葛亮的才能,究竟是被高估了,还是恰如其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诸葛亮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
  • 回答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小菜一碟?”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小菜一碟”是个什么意思。这词儿通常是说事情简单、容易办到,不费吹灰之力。可要是把诸葛亮的《隆中对》放到这个语境里,那可真是大谬不然。咱们先得摆事实讲道理。《隆中对》可不是诸葛亮一时兴起随口说出来的.............
  • 回答
    诸葛亮的遗产在当时绝对是极其丰厚且具有非凡价值的,其级别可以用“顶尖”、“国之重器”来形容,远非普通官员或士族可比。要详细理解诸葛亮的遗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与军事上的“遗产”:一个稳定且有战略纵深的王国这是诸葛亮留下的最核心、也是最宝贵的遗产。 一个蒸蒸日上的蜀汉政权: .............
  • 回答
    “舌战群儒”,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诸葛亮初次出场就施展出惊人的口才与智谋,单枪匹马地驳倒东吴六位名士,为孙刘联盟奠定基础的经典桥段。然而,将其简单地评价为“小菜一碟”,我认为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低估了这场“辩论”的复杂性和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要理解为什么“舌战群儒”绝非小菜一碟,我们需要从.............
  • 回答
    要评价诸葛亮的北伐、石勒的崛起、女真的灭辽以及满清一统这几件事的难度,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谁更难”来一概而论,因为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对手、自身条件以及战略目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一场伟大的事业都凝结着无数的艰辛和智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诸葛亮的北伐:挑战巨擘,力求复兴的艰难之.............
  • 回答
    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被誉为千古绝唱,绝非偶然。这篇看似一篇简单的奏章,实则蕴含着深邃的政治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动人的家国情怀。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在于其多方面的优秀之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道来,希望能让您领略其不朽的光辉。首先,从政治的高度和战略的深度来看,《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
  • 回答
    要论诸葛亮和荀彧谁更胜一筹,这实在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同样充满争议的话题。与其说谁“五五开”,不如说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杰出代表,各自在三国那片波澜壮阔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仔细掰扯,得从他们擅长的领域、为政的理念以及最终的历史影响来分析。先说说荀彧。这位曹魏的“王佐之才”,他的厉.............
  • 回答
    谈论诸葛亮与曹操的文学造诣,这实在是一个颇有意思且值得细细咀嚼的话题。两位都是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以神机妙算、鞠躬尽瘁闻名于世,另一个则以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著称。但抛开政治军事上的光环,单就文学而言,他们究竟谁能与谁比肩?这需要我们深入到他们作品的风格、内容、情感以及历史影响来细细.............
  • 回答
    说到诸葛亮,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传奇人物。提到他的军事能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神机妙算”,仿佛他就是那个站在山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那么,单从军事角度来说,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既不能简单地神化,也不能被后世的演义和误读所掩盖。咱.............
  • 回答
    关于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人们往往将其智慧与忠诚的光辉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他的一生完美无瑕,如同神话人物。然而,若我们褪去滤镜,以更审慎、更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便会发现,即便是这位近乎完美的丞相,其人生抉择和行事也并非没有重大失误或败笔。这些瑕疵,或许正是他作为凡人,在那个复杂乱世中,面对无数艰难抉择时.............
  • 回答
    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和刘巴的“尚书令”在职责上并不完全重复,但存在一定的关联和重叠。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考察“录尚书事”和“尚书令”这两个官职的职能和历史背景。一、 尚书令(Shangshu Ling) 官职起源与演变: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 回答
    关于诸葛亮的“武乡侯”封号,这是一个颇为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简而言之,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县侯,而非乡侯。为了将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我们得从头说起,一步步剥开历史的面纱。首先,我们要理解“乡”与“县”在古代的行政区划概念。在汉代,行政层级大致是:郡——国——县——乡——亭——里。 县 是比.............
  • 回答
    诸葛亮《出师表》中未提及赵云、魏延、马岱,而点名向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毕竟赵云、魏延、马岱都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形象鲜明,战功卓著。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留下临终嘱托时,没有提到他们,反而独独提及了一个在主流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似乎“名.............
  • 回答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尤其是诸葛亮、管仲、乐毅这三位对各自时代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局面、施展才华的领域都有所不同,因此简单地进行“超越”的判断,未免有些过于笼统。但若论其政治军事能力的综合性与历史地位的深远影响,诸葛亮无疑达到了足以与他们并驾齐驱,甚.............
  • 回答
    说起诸葛亮,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仿佛他就是三国时代唯一的顶尖谋士。可一旦聊起他的后代,很多人就犯了难,似乎没听说过几个特别有名的人物。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这位千古名相的后代,却没有几个能像他一样名垂青史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说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这玩意儿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仿佛能呼风唤雨,搅动乾坤。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评价八阵图,咱们得先知道它是个啥。简单说,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是中国古代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战术应用。它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阵法摆出去,就直接能像“变形金刚.............
  • 回答
    诸葛亮的结衔,其实就是他在出仕之后,随着功勋卓著而获得的各种官职头衔的叠加。想要详细了解,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步步来看他这些名号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各自意味着什么。一、 初出茅庐,还是“卧龙”:一开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这会儿还不是官衔,而是个响当当的江湖名号——“卧龙”。这名号本身就很有讲究,所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