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的结衔要怎么打?

回答
诸葛亮的结衔,其实就是他在出仕之后,随着功勋卓著而获得的各种官职头衔的叠加。想要详细了解,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步步来看他这些名号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各自意味着什么。

一、 初出茅庐,还是“卧龙”:

一开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这会儿还不是官衔,而是个响当当的江湖名号——“卧龙”。这名号本身就很有讲究,所谓“卧龙”,指的是潜藏的龙,比喻有大才之人,像龙一样等待时机腾飞。当时天下大乱,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割据江东,刘备颠沛流离,急需有能之士来辅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看中了这“卧龙”之名,相信他能为自己一统天下贡献力量。

所以,在刘备请他出山之前,他的“结衔”可以说是空白,只有一个响亮的别号。

二、 初次挂印,崭露头角: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封了他一个官职,这便是他第一个正式的官衔:

军师中郎将: 这个官职听起来有点笼统,但已经说明了他担任的是军事谋划的职务。虽然不是最高指挥官,但“军师”二字足以说明他在军队中的核心作用。刚开始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直接统领军队的权力,但他的建议和谋划是刘备采纳和执行的。

三、 屡立战功,官职攀升:

随着刘备集团的壮大,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官职自然也水涨船高。

军师将军: 这个头衔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比“军师中郎将”更显军事上的重要性。他已经从单纯的谋士,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军队的实际指挥和管理中。

丞相: 这是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官职之一,也是他官衔中最为人熟知的。自从刘备称汉中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丞相在当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相当于宰相,负责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诸葛亮担任丞相后,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参谋,更是政治上的核心人物,他掌管着蜀汉的内政外交,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四、 封爵加身,地位巩固:

除了官职,诸葛亮还因为战功和忠诚获得了封爵。

阳都乡侯(或都亭侯): 在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阳都乡侯(也有说法是都亭侯,具体封地略有出入)。这是一种爵位,意味着他拥有了封地和相应的食邑。虽然他在实际管理上可能并未亲临封地,但这个爵位代表了他的功劳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封赏,是一种荣耀和地位的象征。

五、 北伐时期,权柄日重:

在刘备去世,刘禅继位后,诸葛亮的权柄更是达到了顶峰。

督中外军事: 这是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获得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头衔。这个职务意味着他总揽了蜀汉内外军事大权,所有军事行动的调动和决策都由他来负责。这让他拥有了在军事上的绝对权威。

益州牧: 在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还兼任了益州牧。益州是蜀汉的核心地带,益州牧更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他不仅在中央集权层面拥有军事和政治的最高权力,在地方管理上也负有重任。

所以,诸葛亮后期的“结衔”可以理解为:

“丞相” + “阳都乡侯” + “督中外军事” + “益州牧”

这几个头衔叠加在一起,就非常全面地展现了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权势:

丞相:代表了他的政治地位和在朝廷中的核心作用。
阳都乡侯:代表了他获得的荣誉和封赏。
督中外军事:代表了他掌握的军事实权。
益州牧:代表了他作为一方诸侯的行政管理权力。

举个更形象的比方:

就好比现在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可能同时兼任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并且可能因为一些特殊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同时还在某个重要的经济区担任过地方大员。这些头衔叠加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他的身份和作用。

所以,当我们在看《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时候,提到诸葛亮的“结衔”,就是他在不同时期因为其能力和贡献,所获得的官职、爵位以及军事指挥权的总称。这些头衔不是随意给的,而是他一步步拼搏、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每一个都承载着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乡侯,季汉皇帝之手,蜀地的守护者,南阳的村霸,沉睡的坦格利安,水中的徒利,弓箭吞噬者,风之召唤师,八卦布阵师,毒舌杀手,成都地下说唱皇帝,从未见过厚颜无耻之人者,挥泪的刽子手,空城里的琴魔,连弩射手,木牛流马的发明者,七星灯续命师。

魏王朝的守护者,魏王朝的掘墓人,晋王朝之祖,坟头的老虎,预言中的旺子,痛风患者,艾林与史塔克之眼,雨之召唤师,养生专家,空城外的乐评人,女装大佬,燕国征服者。

魏国公,汉皇帝之手,魏皇帝与吴皇帝之父,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倚天剑持有者,献刀刺客,老爷爷杀手,人妻之友,吟游诗人,乌桓征服者,宛城的嫖客,华容道的开心果,潼关的剃须者,睡梦中的屠夫,分享饼干之人,鸡肋品味师。

季汉皇帝,汉中王,带善人,苦情表演艺术家,虎牢关搅屎棍,白门楼的演员,雷电灾害宣传大使,老大克星,檀溪飞人,长坂坡虐童犯,荆州的租借人,扎营鬼才。

吴皇帝,大魏吴侯,魏国公干儿子,桌子的仇人,坦克驾驶员,打虎英雄,卖妹妹的小男孩,十万人的领袖,合肥战神,宴会专家,宫斗大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的结衔,其实就是他在出仕之后,随着功勋卓著而获得的各种官职头衔的叠加。想要详细了解,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步步来看他这些名号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各自意味着什么。一、 初出茅庐,还是“卧龙”:一开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这会儿还不是官衔,而是个响当当的江湖名号——“卧龙”。这名号本身就很有讲究,所谓“.............
  • 回答
    如果汉献帝在朝堂上选择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他或许真的能够改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局,甚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整个三国鼎立的格局。但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绝非一桩简单的“殉国”事件就能简单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汉献帝身处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权力真空和政治博弈的巨大漩涡。他的存在.............
  • 回答
    诸葛亮的治蜀政策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其核心目标是恢复经济、稳定政权、巩固边疆,并为未来的北伐奠定基础。然而,这一政策在历史上确实引发了诸多争议,主要源于其政策的长期性、保守性与现实挑战之间的矛盾。以下从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争议焦点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诸葛亮治蜀政策的核心内容.............
  • 回答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的结论是:不是。 甚至可以说,它恰恰相反,是极具远见、深刻洞察和实际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谁都能想到”的范畴。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隆中对》的背景、内容、创新之处、历史影响以及我们今天为何.............
  • 回答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流传千古的赞誉,如同烙印般刻在了诸葛亮的身上,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他神机妙算的基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些年一些史学观点和大众讨论的深入,一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诸葛亮的才能,究竟是被高估了,还是恰如其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诸葛亮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
  • 回答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小菜一碟?”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小菜一碟”是个什么意思。这词儿通常是说事情简单、容易办到,不费吹灰之力。可要是把诸葛亮的《隆中对》放到这个语境里,那可真是大谬不然。咱们先得摆事实讲道理。《隆中对》可不是诸葛亮一时兴起随口说出来的.............
  • 回答
    诸葛亮的遗产在当时绝对是极其丰厚且具有非凡价值的,其级别可以用“顶尖”、“国之重器”来形容,远非普通官员或士族可比。要详细理解诸葛亮的遗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与军事上的“遗产”:一个稳定且有战略纵深的王国这是诸葛亮留下的最核心、也是最宝贵的遗产。 一个蒸蒸日上的蜀汉政权: .............
  • 回答
    关于诸葛亮母亲的记载,史书中确实存在一些线索,但要明确地说“章氏”这个姓氏是哪本史籍明确记载的,则需要仔细辨析。目前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诸葛亮母亲的姓氏为“章氏”的说法,主要来源于非正史记载,其中以一些笔记、野史、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影响较大。正史中关于诸葛亮母亲姓氏的记载: 《三国志》:这是关于.............
  • 回答
    “舌战群儒”,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诸葛亮初次出场就施展出惊人的口才与智谋,单枪匹马地驳倒东吴六位名士,为孙刘联盟奠定基础的经典桥段。然而,将其简单地评价为“小菜一碟”,我认为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低估了这场“辩论”的复杂性和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要理解为什么“舌战群儒”绝非小菜一碟,我们需要从.............
  • 回答
    要评价诸葛亮的北伐、石勒的崛起、女真的灭辽以及满清一统这几件事的难度,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谁更难”来一概而论,因为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对手、自身条件以及战略目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一场伟大的事业都凝结着无数的艰辛和智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诸葛亮的北伐:挑战巨擘,力求复兴的艰难之.............
  • 回答
    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被誉为千古绝唱,绝非偶然。这篇看似一篇简单的奏章,实则蕴含着深邃的政治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动人的家国情怀。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在于其多方面的优秀之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道来,希望能让您领略其不朽的光辉。首先,从政治的高度和战略的深度来看,《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
  • 回答
    要论诸葛亮和荀彧谁更胜一筹,这实在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同样充满争议的话题。与其说谁“五五开”,不如说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杰出代表,各自在三国那片波澜壮阔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仔细掰扯,得从他们擅长的领域、为政的理念以及最终的历史影响来分析。先说说荀彧。这位曹魏的“王佐之才”,他的厉.............
  • 回答
    谈论诸葛亮与曹操的文学造诣,这实在是一个颇有意思且值得细细咀嚼的话题。两位都是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以神机妙算、鞠躬尽瘁闻名于世,另一个则以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著称。但抛开政治军事上的光环,单就文学而言,他们究竟谁能与谁比肩?这需要我们深入到他们作品的风格、内容、情感以及历史影响来细细.............
  • 回答
    说到诸葛亮,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传奇人物。提到他的军事能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神机妙算”,仿佛他就是那个站在山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那么,单从军事角度来说,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既不能简单地神化,也不能被后世的演义和误读所掩盖。咱.............
  • 回答
    关于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人们往往将其智慧与忠诚的光辉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他的一生完美无瑕,如同神话人物。然而,若我们褪去滤镜,以更审慎、更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便会发现,即便是这位近乎完美的丞相,其人生抉择和行事也并非没有重大失误或败笔。这些瑕疵,或许正是他作为凡人,在那个复杂乱世中,面对无数艰难抉择时.............
  • 回答
    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和刘巴的“尚书令”在职责上并不完全重复,但存在一定的关联和重叠。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考察“录尚书事”和“尚书令”这两个官职的职能和历史背景。一、 尚书令(Shangshu Ling) 官职起源与演变: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 回答
    关于诸葛亮的“武乡侯”封号,这是一个颇为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简而言之,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县侯,而非乡侯。为了将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我们得从头说起,一步步剥开历史的面纱。首先,我们要理解“乡”与“县”在古代的行政区划概念。在汉代,行政层级大致是:郡——国——县——乡——亭——里。 县 是比.............
  • 回答
    诸葛亮《出师表》中未提及赵云、魏延、马岱,而点名向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毕竟赵云、魏延、马岱都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形象鲜明,战功卓著。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留下临终嘱托时,没有提到他们,反而独独提及了一个在主流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似乎“名.............
  • 回答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尤其是诸葛亮、管仲、乐毅这三位对各自时代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局面、施展才华的领域都有所不同,因此简单地进行“超越”的判断,未免有些过于笼统。但若论其政治军事能力的综合性与历史地位的深远影响,诸葛亮无疑达到了足以与他们并驾齐驱,甚.............
  • 回答
    说起诸葛亮,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仿佛他就是三国时代唯一的顶尖谋士。可一旦聊起他的后代,很多人就犯了难,似乎没听说过几个特别有名的人物。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这位千古名相的后代,却没有几个能像他一样名垂青史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