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呢,诸葛亮在每一个可以青史留名的决策上都做了错误的判断。
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时候,诸葛亮就应该建议“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在关羽迫使曹魏打算迁都的时候,亲自去洛阳签订条约,放弃汉水,撤军荆州,这样就可以保存实力,最多被关羽吐槽“一个孔明比十个魏国将军还坏事”。
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应该在初步失利以后,秉持“避战保船”的方针,让蜀汉水军固守不要出战,保存实力。战后亲自前往东吴商议赔款,还可以自己被刺客射一箭,这样讨价还价可以留下据理力争的美名,最后仅以割让荆州就圆满完成任务,被东吴称之为“西方的周公瑾”。
孟获叛乱的时候,诸葛亮应该上奏“南蛮各城,自先帝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 ”。放弃南郡,保存实力。并实力告诫张苞关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假如刘禅要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诸葛亮应该明确态度:“此乱命,蜀不奉诏”,并组织汉中地区与曹魏单方面保持和平,史称“西北互保”。
诸葛亮去世时候也不应该只留什么桑田十二亩,太寒碜。最起码,白帝城东吴租界应该有个别墅花园什么的,南阳老家留良田千顷,故居一栋,各种店铺三百来间,最后遗产四千万两应该差不多,当然了,后人肯定有质疑他收受了曹魏大使的贿赂,但这肯定是黑我中堂,不,黑我丞相的。
多年以后,人们会认识到蜀汉与曹魏的国力差距,知道东吴的孙古柏是有曹魏支持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明白诸葛中堂忍辱负重的良苦用心以及签订那么多条约的身不由己,一定会泪眼婆娑的称呼他为蜀汉的“裱糊匠”,并拍一部电视剧《走向司马》来纪念他。
才能高估没就不说了,品德千年无二。
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诸葛亮带领中国队疯狂进攻,巴西队主教练司马懿只敢防守。
四川人什么时候最威风?诸葛武侯的时候最威风啊------中原政权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蜀地割据政权,也就这么一遭吧?这是军事能力的证明。
以宰相身份行使君主的权力,无人怀疑,多次兴兵而民不怨,这是执政的能力·。
被其处罚的人对他无怀恨之心,听到他的死讯甚至难受的死去,这是他人格的证明。
死去之后被对手称之为天下奇才,而这个对手除了对他吃亏在其余战场上再无败绩,这时敌人对他能力的肯定。
子孙殉国,这个家教有人说闲话吗?
这样的人还被人怀疑是不是才能被高估------这是个什么时代啊!!!
这个事现在就好打比方了。
乌克兰人口和部队对比俄罗斯——可以这么说,乌克兰略强于蜀国(乌克兰0.44亿人,蜀汉94万人),俄罗斯较弱于魏国(俄罗斯1.44亿人,魏国443万人)。我们就拿俄乌战争说事。
乌克兰要是第一时间破下起码4个大型城市,剑指莫斯科,普京震恐,就是武侯一伐水平。
乌克兰攻坚战不顺利大摇大摆撤退的时候带走俄罗斯一个中将,差不多就是二伐水平。这个战果被黑了一辈子,诸葛还要亲自检讨的那种。
乌克兰吞下白俄罗斯,就是三伐水平。
乌克兰一战破俄罗斯五万军队,得斩俘三千以上,再干掉格拉西莫夫差不多就是四伐水平。
乌克兰干得绍伊古坚守不出,女装跳舞,最后听说人死了,发兵追击,结果被死人吓跑,就是五伐水平。
你想说这咋可能,开什么玩笑?这也太强了一点点。
错了,这个在武侯黑的嘴里叫做寸功未建。
只要没有统一俄罗斯全境,都叫做寸功未建,战略失败。
然后上面靠着命长熬死武侯的绍伊古咋说的呢?“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当世的人估计听了都在笑。
但是,你还别笑,这个看着像女装大佬绍伊古还干过一件事情,闪击波兰,杀了波兰总统。
诸葛不仅仅是因为智慧传世的,他当年那些神神鬼鬼的炫技,以及大而空的战略,都并非他流芳百世的闪光点。
诸葛亮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他的智慧背后的道德力量上面,三顾茅庐映衬的独立人格,六出祁山彪炳的契而不舍,舌战群儒后的宽宏雅量,草船借箭前的缜密周全,七擒孟获耐心大度,托孤白帝忠心耿耿......
因此,甚至他匡扶汉室的失败,都能反而增添了悲壮,进而增强了道德感染力。
诸葛孔明是神,因为他是道德化身,以简单的才能衡量,就低估了这个历史人物与文化符号,中国,毕竟是世所罕见的道德传家的文明。
高估了,演义上的诸葛亮被形容成多智近妖,然而实际上谋略成功率太低。一顿华丽丽的操作最后打不出应有的伤害。点个七星灯借命看起来超厉害的三国独此一家,给魏延一下撞翻了,摊手。
反倒不如吴用就会一招栽赃嫁祸谁挨着谁倒霉,狄胖胖一手钓鱼执法万年不变反派前赴后继的抢着上钩。
所以说搞那么多华丽丽的操作累吗,当初一路火烧下去说不定还能为汉室续个几百年,反正诸葛亮的火计就没失败过。
演义中体现:
智力-SS,统帅-S,政治-S,魅力-S,忠诚-S,武力-D;特技:技师-S,嘴炮-SS,妖术-A
性格:谨慎律己蔫坏,喜音律,坐轮椅,爱吹逼,善饶舌。
后世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明相竟是他,诸葛亮只排第五?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十大人物,诸葛亮只排第六?
中国古代最牛逼的四个军师,诸葛亮只排第四?
中国史上十五大谋士排行,诸葛亮只排第八?
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名,诸葛亮勉强进前十。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八大发明家,诸葛亮排最后。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的外交官,诸葛亮只排第六?
中国古代十大全才人物,诸葛亮仅排第七。
中国历史十位大忽悠,诸葛亮只排第八。
中国历史十大忠臣,诸葛亮只排第六。
==========================
哎,各种勉强前十,村夫心里苦。
我来抖个机灵
某年某月,越南大将军阮葛亮宣读衣带诏,率兵十万北上,誓要拨乱反正一统中华。皇帝震惊,派大将军胡马一、军委副主席章和帅广东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共三十万人人前往迎敌。
阮葛亮率军六出广宁,多次击败胡马一,阵斩军委副主席章和。胡马一龟缩广洲、南宁城中,不敢出战。阮葛亮大掠两广,将广西人口大部分迁移到越南,并且将广东田地划归军队种植。胡马一就在城中看着,毫无办法。
阮葛亮身体不好,结果累死了,越南被迫退兵。胡马一不敢追击,只是捷书露布飞报朝廷,言大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高估是一个相对的词,每个人心中的诸葛亮都不一样,如何知道高估还是低估?
回头说如何评价:
诸葛亮在蜀汉的名臣武将都已凋零的情况下,以天下十分之一的资源,打得当时最强的魏国只敢坚守,对手还是见谁灭谁的司马懿。
就好比是打星际,地图共有10个矿,上一手被人占了先机,你只有1个矿,而且刚和旁边那家占2矿的干过一架狠的,兵都快打没了,而另一家占了7个矿的还是连赢过好几把的高手,结果接手后没被灭掉,反而一路进攻,地方只多没少,最后因为断网输了。此人能力如何呢?
等看录像的时候,是否会有一帮家伙在旁边喊,都怪他一有兵就拉去打,如果呆在家里狠暴一波兵,早就赢了——说得好像对手都是菜鸟,乖乖等你来似的。
传送门:
蜀汉最后的守护者1_魔力的真髓大坑慎入。
没有。
封建社会里主要的产物生部门是农业,只有农业生产繁荣,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国家才会出现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有力地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以及进行统一战争。因此,诸葛亮认为,“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安家。”
所以,诸葛亮受遗诏辅助刘禅以后,采取“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在建兴五年(227年),在为后主所拟的伐魏诏书中,又提出“劝分务穑,以阜民财”。
此外,诸葛亮还非常重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首先他保护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国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这是都江堰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堰官带武装的确切记载,开辟了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的先河。堰官直接受蜀汉朝廷管辖, 不受郡、县地方政府干扰。
而诸葛亮当初立下的维护法规,竟然被严格执行了近2000年,到如今依然原样执行,因为岁月无数次证明了这份法规的行之有效。
除了维护都江堰,诸葛亮还修助九里提,《成都志》记载:“县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势易趋,汉诸葛孔明筑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刘熙古再加以重修。”
《成都府志•山川》也记载:“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
1980年,四川省三台县文化馆杨重华先生也在清理馆藏古代字画时发现一张蜀国“丞相诸葛令”碑拓片。
碑文如下:
丞相诸葛令
按九里堤捍护都城 , 用防水息。今修筑竣。告尔居民, 勿许侵占、报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诸葛亮通过维修都江堰和九里提,确保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
为了使北伐顺利进行,也为了增加军粮收入,减少国家负担,在于魏国交战时,诸葛亮还派军队在汉中轮班殖垦,实行军事屯田。并认吕乂、杨敏等人为督农,负责供续军粮,蒋琬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
晋人袁准说:“亮之治蜀,田畋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左思也在《蜀都赋》对成都农业繁荣也有很明确的描写。
“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这丰收景象,是汉中守将刘敏对汉中的描写。这不是文学描写,而是他主张拒魏军于汉中之外的理由,这种记述更有真实性,否则说服不了别人。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不仅农业生产发展显著,手工业生产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
盐是蜀汉的重要产品,制盐业是蜀汉的重要手工业行业。
蜀汉的盐多为井盐和盐池。左思在《蜀都赋》里称赞被诸葛亮治理的成都“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东汉时,朝廷曾取消了盐铁之禁,允许民间煮私盐,国家抽取盐税。刘备入蜀后,重新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三国志 王连传》记载: 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所以,又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刘备去世后,他又兼任丞相长史。
诸葛亮非常关心盐业生产,还到生产现场进行考察指导。《诸葛亮集》卷5《遗迹篇》引《山川纪异》说“诸葛盐井有十四。”为什么盐井要以诸葛命名?很可能就是诸葛亮亲自视察过的井。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了诸葛亮视察临邛火井的故事:“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并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所谓火井,即天然气井。《文选》卷4《蜀都赋》描写火井说:“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李善注说:“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深二三丈的井中有可燃气体,当然会投以荧火而冒出烈焰。但井口纵广五尺,这样大的井口,会使井的气压迅速降低,从而使火势转弱,当时井里的天然气可能是时断时续的,所以当地人用它煮盐常感火力不足,要投以竹木助燃。据刘宋刘敬叔《异苑》称:“诸葛亮一瞰而(井火)更盛”,这当是人们对诸葛亮重视盐业生产,并亲自视察的一种称颂和想象。其实,并不是诸葛亮一看就使火势转盛,而是诸葛亮视察后所采用的办法使火势盛热。这个办法在《博物志》中已经说明了就是缩小井口,能把盆盖在井口上。这表明临邛火井经诸葛亮视察后,已经不是那个纵广五尺的井口了。诸葛亮改进火井以煮盐,说明了他对煮盐业的关注,也显示了他的聪明智慧。
说到丝织业,则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引以骄傲的行业。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尚本抑末,对于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却有着先天的“歧视”,但是诸葛亮没有陷于流俗,他敏锐地发现了蜀锦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夷陵之战以后,诸葛亮“闭关息民,劝耕励织”更是没有放松对蜀锦的生产。
因此在建兴初年,诸葛亮下达《言锦教》,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把蜀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物资的高度,可见诸葛亮对蜀锦的生产是多么得重视。
诸葛亮在蜀汉地区实行“重本而不抑末”的政策,不仅允许官办、商办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等不同的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他自己还亲自动手在府邸的周围种桑800株进行示范,号召蜀地百姓大量植桑、养蚕为蜀锦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
正是在诸葛亮的鼓励和提倡下,蜀锦生产空前发展起来,左思在《蜀都赋》中说:“闤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成都织锦刺绣业之大盛的情景。
到蜀汉亡国时,库存尚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后汉书》中记载有曹操派人到蜀地买蜀锦蜀绣的事情,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注引的《吴历》也有蜀锦蜀绣作为礼品送给孙权的记载。
南朝宋人山谦之《丹阳记》更称说:“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道,至是乃有之。”可知江南锦和绣的生产是在三国六朝时期始由蜀地传去的。
蜀汉之世,蜀锦蜀绣不仅畅销西南,还远销中国的北方和东南。因为蜀锦是蜀汉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蜀汉政权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所以魏文帝曹丕在日理万机操劳军国大事的百忙之中,还专门挤出时间写了一篇《与群臣论蜀锦书》,劝阻魏国的豪奢贵族不要购买蜀汉国的锦绣织品。
在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二年(238年)送给倭(今日本国)女王的许多礼品中,就首列有“锦三匹”。当时魏、吴都不生产锦和绣,这应该是蜀锦蜀绣无疑。可见那时,蜀锦蜀绣比较驰名国内,更扬名海外了。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就说过:“蜀锦之盛,当在蜀汉之世。”
最后,经过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多年,最终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变成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这卓越的政绩与他依法治国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刘备平定成都后,他就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因为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所以诸葛亮入蜀后厉行法治,采取以严济宽、以猛纠弘的强硬手段,严厉打击豪强士族势力,坚决维护法令律制的权威。使益州的官风民气大为改观,社会秩序迅速稳定。
为确保有法可依,诸葛亮还与法正、刘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坚决实行由“人治”过渡到“法治”的方略。此外诸葛亮还反复对官吏进行教导,“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子”,要求执法者居官守法、“慎独”其身、执法尚严、除恶务尽,以期实现长治久安。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这些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的。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但他处事公平、公正,虽位极人臣、功高如山,自己也同样守身甚正、律已甚严,对自己的亲属、心腹也毫无偏袒、一视同仁,所以没人抱怨他。
换句话来说,诸葛丞相,其实是个青天大老爷啊。
自从诸葛亮全面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后,他就到处在益州寻访人才,并且鼓励下属向他举荐各种人才。后又提拉拨起用大批新人,据潭良啸《诸葛亮用人四论》,载《诸葛亮研究(巴蜀书社1985年10月出版 )证实,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63人。如果从地域分布看,荆州28人,益州29人,兖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其中这些人里面还包括魏国降将2人。
而诸葛亮亲自选拔的接班人费袆,在诸葛亮逝世后,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蒋琬死后,他实际上掌握蜀汉军政大权。但是他却“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颇有诸葛亮的风范。”
姜维在生活上也颇为廉洁,蜀汉的卻正这样评价他: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邓芝当仼将军20多年来,性格虽然好强骄傲,连大将军费祎都对他礼让三分,但他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从未经营过私产,妻儿甚至还有忍饥挨饿之时,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
董允后来,在蜀汉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他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很多蜀汉官员甚至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
由于诸葛亮多年的执政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在广开言路,恪尽职守、忠顺勤劳,尤其是廉洁奉公等高贵政治品质方面,所以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也颇深他的 影响。
二战时日本单挑美帝,美帝战前完成战争动员,动员率15%。(历史上二战美帝1.3亿多人,1100万士兵+800万国民自卫队+海岸警卫队≈2000万兵力,完全动员到44年了)——魏国有精锐中外军约二十余万,外有地方军数十万。
美帝本来准备实行先欧后亚战略,突然日本出了一位首相,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GDP翻了一翻,元首多次称赞羡慕。——刘备去世留的烂摊子,政治经济军事自刘备入川以来从没这么衰过。诸葛亮全权治理蜀国第二年,吴使张温就赞美,之后孙权也老夸诸葛亮。
他做的服装流销世界,成为日本军费的主要来源。——北伐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他用新能源发电,一本万利。——诸葛亮天然气煮盐,更盈利逾万千。
他把新一代的不锈钢技术推广到全国。——诸葛亮百炼钢及改进淬火技术。
他平定了朝鲜半岛的叛军,教化朝鲜人,朝鲜人尊他为祖为公为神上千年。——五月渡泸深不毛,平定南中戎夷野祠,普洱茶祖,班洪事件。
他的威望在日本亘古未有,无善不显,无恶不惩。百姓纪念他上千年,军士可以为之生死。——无善不显无恶不惩等从三国志诸葛亮传抄的。百姓巷祭,武侯祠香火至今。
首相惩罚的两个大臣也承认他为人公正,首相死后,两个大臣也知道没有人会重新启用自己,忧病而死。——李严廖立。
他还做了很多高科技武器,涉及到进攻、防御、突袭、后勤等方方面面,完全领先欧美一代半。——长枪替代长矛、连弩、侧竹弓弩、搭桥枪、木牛、流马、简袖铠、五折刚铠等,连斧子都很耐用。孔明灯存疑,行军散不算武器算医药。诸葛亮弄出了诸葛菜、馒头、锅盔、蜀九红、普洱茶等好吃好喝的,不知道是不是后勤。
他兴修水利,水利工程可以发挥作用上千年,他还制作推广了一种灌溉工具,也影响了上千年。——现在四川陕南还有一堆遗址,甚至还在用。都江堰石标尺上个世纪80年代才换了,诸葛亮堰官制度法规现在还在用。古代用于灌溉的水车也是诸葛亮制作推广的,又称孔明车。
他还创建了新一代的陆海空三维一体作战理念,战无不胜。他的作战理念让后人研究学习运用上千年。——八阵图。
日军佯攻美国大陆,美军亚太战区总司令备战迎战。日本首相却率一百多万从阿留申群岛攻打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很多地方都投降了。首相还遣一个日本参谋将领率十数万日军切断从美国大陆经加拿大联接阿拉斯加的铁路干线。哪知这位日本参谋将领自作主张,没有驻扎在城市据点,反而跑铁路南边的山上。美国五星上将趁机将日军围在山上断其水源,因此击败日军,但其中有一部日军虚张声势,唬住了美军,导致这支日军并没有损失多少。因为日军切断铁路失败,一二百万美军精锐顺利进入阿拉斯加,虽然日军仍有一战之力,但没有全胜把握,而且美军还有其他援军赶来,于是首相退军。——诸葛亮一伐。
当年年底美国准备入欧攻打德国,日军为了缓解德国佯攻美国本土,第二年年初日军退兵。美国装甲军团来追,被首相歼灭,美装甲军团主帅战死。日本首相同时期攻打夏威夷,阿拉斯加军区来救,被首相逼退,遂打下夏威夷。——佯攻陈仓斩王双。取二郡退郭淮。
美国总司令大怒,第三年率军五百余万,数道攻打日军。首相分兵拒敌,将美国前军击退,还遣兵击败阿拉斯加的军队。当时美军在太平洋遭遇飓风,美军因此退兵。——曹真伐蜀,诸葛亮分兵,堵魏军子午谷中,阳溪之战。曹真战事不利且遇雨退军。
第四年日军再次打到阿拉斯加,围困了阿留申的美军。美国精锐主力四百余万向阿留申而来,结果首相反而跑到阿拉斯加腹地,击败了阿拉斯加的地方军,夺取了美军主力物资,又退回阿留申群岛。美军主力四百多万与一百多万日本军交战,惨败,被日军追到阿拉斯加腹地。美帝阿拉斯加面临着崩盘,结果一场飓风导致日军后勤运不上,日军退军。美帝五星上将兼副总司令带着百余万人去追,被日本首相埋伏,美帝五星上将兼副总司令战死。——八阵图。夏威夷对比阴平武都。阿留申对比祁山。阿拉斯加腹地对比上邽。主力会战对比上邽卤城之战。飓风对比蜀道连下大雨。副总司令对比车骑将军张郃。
他花了三年积蓄国力军力,再次攻打到美帝西海岸,他利用各种方法维护后勤,比如发明新一代运输补给舰,把夏威夷打造成大武器库兼大粮仓,还在美帝西海岸种田并生产。美帝只能依靠西部各大山脉防御,美军曾一度派出上万坦克突袭日军某部,被日军高射炮隔着山一顿轰炸,打的落荒而逃。——打造夏威夷对比斜谷邸阁。司马懿坚壁龟缩不出前曾出动万骑骑兵偷袭孟琰虎步军,蜀军边造桥边射箭拍飞司马懿。
打了半年多,美帝本土百姓大范围失业,家粮也尽,国家经济一落千丈,同时期日本经济蒸蒸日上。胜负也只是时间问题。——诸葛亮北伐前的魏国:世或谓魏氏不用钱久,积累巨万,故欲行之,利公富国。……诸葛亮北伐死时魏国(半年之内):关中坚壁不出、关东饥荒、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突然这时日本首相死了导致退军,美帝总司令带兵去追,日本稍一做出反击形势,美帝总司令就仓皇而逃,被美帝百姓称为死首相走活司令。——死诸葛走生仲达。
首相死后三年,墨西哥反美,美帝参议院、众议院为了一百来万美军物资吵的不可开交,还是总统拍板坚持出兵。至于九年前攻打德国计划早就泡汤了。——平辽东四万军粮。
首相死后,美帝十年不敢攻击日本,新一任总司令决定攻击日本,遭到参议院、众议院一片反对。——曹爽伐蜀。
一千多年,上到历代天皇大臣,中到名士才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这位日本首相神一般的评价。
但一千年多年后:一帮键盘军事家说,那个日本首相只会练兵,不会奇谋。
之后升级为,一帮键盘军事家说,那个日本首相只会练兵,不会打仗。
继续升级为,一些键盘军事家说,那个日本首相只是个政治家,不会军事。
最后升级为,一帮键盘军事家说,那个日本首相不会打仗,屡战屡败,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排除异已,囚禁天皇……好了,我编不下去了。
历史上益州单挑多时候打不过雍州,而诸葛亮北伐,雍凉二州全靠关东援军奔赴。第一次出祁山时得知马谡失街亭使张郃中军过了陇山,诸葛亮心里没底退了,其实还有一战实力。第二次出祁山就把魏国中外军连同地方军揍趴了,遇雨退军。三年后出斜谷,司马懿偷袭蜀军失败后彻底乌龟。诸葛亮死了三年魏国打个辽东连四万人粮食都是个问题,国力之弱可见一般。
公元三四七年,东晋权臣桓温征蜀,遇到诸葛亮主政四川时期的小吏,当时小吏已经百余岁了。桓温问小吏曰:“现在谁能比得上诸葛丞相啊?”小吏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这件事也许是虚构的,但是却反映了东晋时期人们对诸葛亮才能的评价。所谓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在台上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觉得他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把他所有的治理成果视为理所当然,等到失去之后才慢慢意识到对方的伟大。并不是说老百姓不懂得感恩,而是他会给老百姓一种长期的公平而又相对平稳充足的生活(那个时候还不敢说富裕),而不是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我相信《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才能是明显低估了的,经历过诸葛亮的时代的人往往最难以意识到诸葛亮才能的卓越,只有经过历史时光的淘汰,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把船开翻了的统治者,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谁是真正伟大的政治家。
每个人都会经历:
诸葛亮好厉害啊!
诸葛亮好像也没那么厉害?
诸葛亮不如司马懿/郭嘉/贾诩!
诸葛亮的缺陷太多了!
诸葛亮其实还xxx
(很长的空档期,没有再关注过诸葛亮)
诸葛亮似乎真的挺nb的。
诸葛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丞相!
历史上军事地位
唐朝武庙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宋朝武庙十哲:管仲,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郭子仪,田穰苴,孙武,范蠡,乐毅
元朝:《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其实陈寿说得也没错啊,政治高于军事只能赖我丞相政治太好了这可怎么办233333
文学才华:丞相从来不卖弄文采词藻,但是句句真情实感,《出师表》:临行前给皇帝写了些建议,然后就千古流传了。《诫子书》:临终前给儿子写封家书,然后又千古流传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被历代书法家喜爱233333 此外还有《论交》《论光武》《论诸子》《论让夺》等。还有军事作品,以及兵法推演等。
另外,说丞相是全才是因为除此之外,他还会音乐,绘画,书法,发明,建筑学,水利,法律学,天文,兵器学,农业学,还会冶金,制作盔甲等等等等
历史评价(这群人可都没看过演义)
李白: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李商隐:管乐有才真不忝,梁父吟成恨有余。
杜牧: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元稹: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刘禹锡: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孟浩然: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陈子昂:犹悲坠泪碣,尚想卧龙图。
岑参: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杨万里: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王安石: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范仲淹: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王阳明: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
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辛弃疾: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朱熹:英姿俨绘事,凛若九原作。
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文天祥: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实的诸葛亮不是被高估,反而是被低估了。
演义中的诸葛亮无疑是被神化的。
由此导致的结果,却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被低估。
有一位水平很高的知友(写的时候忘了是谁,经知友提示是 @张佳玮 )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
【限于讲述者的保密限制,以及受众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我们无法用简练直观的案例来讲透周总理是如何在极度复杂的国际国内斗争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大智慧,于是只能用总理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机智回答记者提问之类的例子来歌颂他的高尚与智慧。】
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同理,他们的水平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了一般人也根本理解不了,小说家只好给他们安上各种多智近妖的剧情,以此来凸显其牛逼。
因为这样好理解。
总之,历史规律(也就是所谓天意)注定儒家士族取得那个时代的胜利。
无论哪个诸葛亮,史实也好小说也罢,都在以一己之力强行逆天。
区别在于,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神,而真实的诸葛亮是人。
神逆天不伟大,人逆天才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