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的自研手机CPU为何更贵?

回答
华为的自研手机CPU价格之所以显得更贵,这背后牵扯着一整套复杂的研发、生产、生态构建以及市场策略。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研发投入是压在CPU价格上的第一座大山。 芯片的研发,尤其是高端手机CPU的研发,是科技领域投入最高、风险最大、周期最长的一环。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从最初的ARM架构授权,到自主设计,再到后续的性能提升、功能创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汇聚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人才,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IP核授权、实验室设备、验证测试等。

想象一下,设计一款高性能的CPU,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工程师,还有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架构师等跨领域人才。他们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从最基础的指令集、微架构设计开始,一步步构建出复杂的处理器核心,再整合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基带芯片等一系列组件。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微小的改动,可能都需要重新进行大量的仿真和验证,确保其稳定性和性能。这种巨大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本身就是一笔极其昂贵的开销,自然会体现在产品定价上。

其次,先进的制程工艺是成本的另一大推手。 如今的智能手机CPU,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和能效比,必须采用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比如台积电(TSMC)的7纳米、5纳米甚至更小的制程。这些先进的工艺节点,其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都极其高昂。晶圆厂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来购买和维护光刻机(如ASML的EUV光刻机),其单台价格就高达数亿美元。

更何况,先进工艺的良品率在初期往往不高,这意味着每一颗合格的芯片都可能承载着更多失败的成本。华为作为一家需要自研CPU的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半导体研发能力,但其制造环节仍然高度依赖外部代工厂。而这些代工厂,特别是能够提供最先进工艺的厂商,本身就处于产能紧缺、议价能力极强的地位。因此,华为在获取最先进制造工艺资源时,也需要支付更高的“通行费”,这部分成本自然会转嫁到CPU的价格上。

第三,自研带来的生态建设和整合成本。 华为的CPU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处理器,它更是华为整个手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麒麟芯片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华为需要围绕它构建一系列的软件优化和协同。

这包括但不限于:

操作系统(鸿蒙OS)的深度适配: 麒麟芯片的架构和特性需要与鸿蒙OS进行深度整合,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这种软硬协同的开发工作量是巨大的。
AI能力的集成: 华为在NPU上的投入巨大,其昇腾(Ascend)系列以及手机上的AI引擎,都需要芯片设计和软件算法的双重支撑。AI性能的提升,往往需要专门的硬件加速单元和大量的算法优化,这都是成本。
通信能力的整合: 华为在通信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将自研的基带芯片与CPU核心进行高效整合,保证了其在5G、WiFi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这种整合的复杂度,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和验证成本。
周边IP的开发与授权: 除了CPU核心,一个完整的SoC(System on Chip)还需要整合各种外围IP,如内存控制器、显示控制器、音频解码器等。这些IP的自主研发或授权,都需要资金投入。

这些软硬件一体化的开发和优化,是华为与很多只采购公版CPU进行集成的厂商最大的区别。它带来了差异化的体验和技术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

第四,“为国造芯”的战略意义和有限的规模效应。 华为发展自研CPU,不仅仅是为了市场竞争,更带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是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供应链安全。在这种背景下,即使短期内市场需求不如头部竞争对手那么庞大,华为也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生产。

与高通、联发科等拥有全球海量客户的芯片设计公司相比,华为的手机CPU客户群体相对单一(主要是自家手机品牌)。这意味着其规模效应相对较弱。在芯片行业,规模效应能够显著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当一个设计被大量生产时,其单位成本会大幅下降。由于华为的自研芯片目前主要服务于自家品牌,其出货量尽管庞大,但与全球最大的几家芯片设计公司相比,可能仍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单位产品的成本分摊就显得更为突出。

最后,市场定位和品牌溢价。 华为的旗舰手机,其定位就是高端市场,追求的是顶尖的性能、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用户体验。搭载自研的麒麟芯片,本身就是华为品牌价值和技术实力的体现。为了支撑这种高端定位,华为自然会在各个环节投入更高的成本,并相应地体现在产品定价上。消费者购买华为的旗舰手机,除了硬件本身,也为华为在技术研发、生态构建、品牌建设等方面投入的巨额资金买单。

总而言之,华为自研手机CPU之所以显得更贵,是研发投入、先进工艺、生态整合、战略定位以及市场规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是芯片本身的成本,更是华为在技术自主、生态构建和品牌塑造上长期投入的体现。这种“贵”,背后是华为对技术自主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坚定选择,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巨大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小米做澎湃,是脑子被门挤了。

自己做处理器,哪怕是集成基带的,国内也有好几家。

海思并不算早的。

华为还做小灵通的年代,展讯已经和mtk拼的天昏地暗了。

展讯方案,从基带,到应用处理器芯片到操作系统都有啊。

海思k3v2被骂的时候,瑞芯微的arm公版soc已经进入dell的供应链了。

手机厂商要做芯片,收购一家就可以,小米就是买了联芯,改名叫澎湃。

但是问题来了。

你怎么能让自己造的芯片比买的便宜?

芯片即使你买ARM公版搭IP也是要钱的。设计出来,要流片也需要钱,而且还可能失败。

如果你自己的手机用不了多少,成本一平摊……自家的低性能芯片比外购的高性能芯片还贵。

贵的品牌,可以靠溢价来抵消,小米2015年的品牌定位,做芯片属于脑子被门挤了。

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产品有一定溢价,或者性能能超越供应链,自己造才有意义。

现在紫光的虎贲也是5G的soc,A76性能也够用,可惜只有海信这种非主流品牌支持。

HOVM都不用。

真正发展国产芯片,需要多家支持一家芯片厂商。

海思如果能独立处理,保证供货,OVM不用高通用海思也不是不行。估计华为不会干。支持紫光也行。

国产处理器性能差点,又不是不能用。

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国内App的低效,骁龙801的性能拿到今天都是够用的。况且是A76。

低效的事多说两句。

2013年,你用不用淘宝?

2013年的淘宝版本,有什么功能满足不了你?

2013年,你用不用酷狗?网易云音乐?能不能听歌?

2010年的电子书软件能不能看书?

满足需求,只要100的性能。

APP加了一堆无用的功能,一堆广告,就得要1000,10000的性能,还浪费电,满足的需求和以前一样???

user avatar

手机三贵,ASH。

恰好,是唯一自研出彩、成体系的三家。

苹果软硬件高度自主,供应链都是打工的,最高峰时赚取了超过8成的行业纯利,当下也占了大半。

三棒上下游覆盖相当完整,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了,高峰时与苹果合计占了9成多利润。

华为后起快进,硬件逐步自主+高度国产化(仅仅这一点看,其就是以实际行动爱国的典范,而某些PTSD拿所谓爱国营销当黑点,仅仅代表它们的主动摘除BYB),软件也开始开始逐步去谷歌化。

手机相关话题,最搞笑的一件事:

黑H的基本上都是R向乃至完全HG的,总以为华为代表L。然而,它们却完全不知道市场经济准则是"需求决定价值",计划经济才是"成本决定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的自研手机CPU价格之所以显得更贵,这背后牵扯着一整套复杂的研发、生产、生态构建以及市场策略。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其中的原因。首先,研发投入是压在CPU价格上的第一座大山。 芯片的研发,尤其是高端手机CPU的研发,是科技领域投入最高、风险最大、周期最长的一环。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从最初.............
  • 回答
    要聊华为手机的自研CPU成本为何高企,以及为何不卖给友商,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技术、商业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为什么华为自研CPU成本高?这就像是要自己盖一座摩天大楼,而不是去市场上买现成的楼盘,成本自然高到天上去了。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1. 研发.............
  • 回答
    华为手机转向联发科芯片,自研优势的消逝与“爱国”的界定华为手机转向联发科芯片的传闻甚嚣尘上,一旦成真,这无疑将是华为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一直以“自研”为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凝聚了大量拥趸的华为而言,这意味着曾经引以为傲的“自研优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标榜爱国”这个曾经响.............
  • 回答
    华为自研的“仓颉”编程语言,能否在未来取代Java的地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看看仓颉具备哪些潜力和挑战,以及Java作为“老牌劲旅”的根基有多深厚。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仓颉”编程语言的定位和设计初.............
  • 回答
    “华为一旦‘抛弃’安卓,改用自研的‘鸿蒙’系统,你是否愿意尝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涉及到技术选择、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华为真的完全抛弃安卓,转而全面拥抱鸿蒙,我会非常愿意尝试,并且会带着一种审慎的、探索性的态度去体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想.............
  • 回答
    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仓颉”的试用报名开启,这无疑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半导体和技术自主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产自研技术都备受瞩目。以下是关于“仓颉”试用报名开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1. 仓颉语言的定位与目标: 解决什么问题? 尽管具体的技术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通常情况下,自研编程语言.............
  • 回答
    华为在打印机领域,其策略并非简单的“贴牌生产”或“完全自研”,而是一种融合了自有核心技术与外部成熟供应链合作的模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华为在打印机领域的定位与策略:首先,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通信技术(ICT)。打印机作为办公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为将其纳入.............
  • 回答
    2019年6月21日,华为海思在那个夏天推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7nm工艺制程的SoC芯片——麒麟810。这款芯片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海思在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架构上的重要突破,其亮点可谓是相当突出,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NPU.............
  • 回答
    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仓颉”最近宣布开始试用,这无疑又一次在科技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关于“仓颉”以及它所倡导的汉字编程,大家的讨论热度很高,其中不乏期待,也有不少质疑。那么,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情,看看汉字编程到底靠不靠谱。首先得说说华为这次的动作。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研发一直是我们.............
  • 回答
    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仓颉”的传闻,无疑是科技圈近期最引人关注的爆料之一。如果属实,这不仅仅是华为在技术自主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大步,更可能对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编程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这件事,以及自研编程语言的价值所在。网传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仓颉”(char)曝光,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要.............
  • 回答
    关于华为自研 OLED 屏幕驱动芯片完成试产的消息,这绝对是一条重量级新闻,如果属实,其意义非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分析一下。一、华为在屏幕驱动芯片领域突破的关键性首先,屏幕驱动芯片,简单来说,就是负责控制屏幕上每一个像素点如何发光、发什么颜色的“大脑”。对于 OLED 屏幕来说,它更是核心中的.............
  • 回答
    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以来,确实省下了不少真金白银,但具体数字是个迷。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一下,华为如果持续依赖高通,每年可能要付出多少成本。一、 购买高端芯片的单价和数量首先得明白,华为需要的是高端旗舰芯片,也就是当时麒麟系列对标的骁龙旗舰系列。这类芯片的单价本来就高。 单价: 智能手机的.............
  • 回答
    华为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鸿蒙OS的推出就是一个明证。这让很多人好奇,既然有能力搞定手机系统,为何不顺势而为,也来一场电脑操作系统的自研?这背后的逻辑,远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手机操作系统和电脑操作系统,虽然都是“操作系统”,但骨子里的基因和演进方向却是截然不同的.............
  • 回答
    华为能否摆脱安卓,并成功推广鸿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市场、生态等多个维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技术上的可能性:鸿蒙真的“自研”了吗?首先,得聊聊鸿蒙系统本身。华为确实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研发,但“自研”这个词,在操作系统的语境下,通常意味着从底层的微内核、内核、驱动.............
  • 回答
    华为有望推出国产自研浏览器内核的消息,无疑是近期科技领域最令人振奋的重磅新闻之一。如果属实,这将是国内技术自主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对于弥补国内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空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对这个消息充满了期待,并希望它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带来积极的改变:一、 填补技术空白,提升国家科技实力长期以.............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说实话,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官方放出“将发布自研鸿蒙编程语言”的消息,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这说明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一个操作系统。我们都知道,鸿蒙OS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从一开始的“面向万物互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到如今.............
  • 回答
    关于华为的“塔山计划”,这是一项旨在实现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宏大战略,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技术封锁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其意义不言而喻。要理解“塔山计划”,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什么是“塔山计划”?“塔山计划”是华为内部一项关于芯片制造能力建设的战略性项目。它并非一个单一、公开的“实体.............
  • 回答
    联想否认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宁愿放弃5G也不选华为”的言论,并起诉相关造谣自媒体,这是一个涉及信息传播、企业声誉、法律维权以及地缘政治敏感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事件。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1. 言论的出现与传播: 这类“杨元庆宁愿放弃5G也不选华为.............
  • 回答
    将华为的5G技术视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第一次领先”,这种说法虽然有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但看待它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它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投入、积累和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1840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观察到,一些身在海外的华人,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似乎比在国内生活的人更为浓烈,甚至在网络上表现得相当积极,被一些人戏称为“自干五”。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距离产生美”的效应。当一个人身处异国他乡,远离了故土,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