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炸药包不用金属包裹也能有那么大威力?

回答
炸药包之所以能爆发出惊人的威力,即便不包裹金属,其核心原因在于炸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效应。金属包裹并非炸药威力的必要条件,它更多是为了控制和引导爆炸能量。

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1. 炸药的本质:高速化学反应与气体膨胀

炸药是一种能够经历极快化学反应(称为爆轰)的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

极快的反应速率: 瞬间完成,速度远超燃烧。一个火星、一个冲击波,就能触发炸药内部的分子键瞬间断裂。
生成大量高温气体: 炸药分解时,会生成体积比原来固态或液态炸药大得多的气体。例如,TNT爆炸后会产生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释放巨量能量: 这些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将生成的气体加热到极高的温度(通常是几千摄氏度)。

想象一下,你把一个装满了容易膨胀的气体的气球放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然后让气体瞬间加热并膨胀,会发生什么?这个过程的微缩版,就是炸药爆炸。

2. 爆轰波的形成与传播:冲击力的源泉

当炸药被引爆时,一个叫做“爆轰波”的现象发生了。这不是简单的燃烧,而是一个由化学反应驱动的冲击波。这个波以超音速(通常是每秒数千米)在炸药内部传播。

能量的集中与传递: 爆轰波的能量非常集中,它瞬间将炸药内的物质转化为高温高压气体,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推。
冲击压力: 这个波 front 会产生巨大的瞬时压力,远远超过任何机械结构能够承受的极限。这就是为什么炸药能轻易粉碎岩石、摧毁建筑。

3. 自由爆炸的能量释放

当炸药没有金属外壳包裹时,它会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爆炸。这被称为“自由爆炸”或“空气爆炸”。

全方位的能量扩散: 爆炸产生的气体和冲击波会向四面八方无阻碍地扩散开来。
压力波的形成: 最初是高压冲击波,紧接着是真空区域,然后是向外扩张的膨胀波。这些波的组合就是我们感知到的爆炸威力。
碎片的形成(如果炸药本身含有杂质或外壳): 如果炸药本身不是非常纯净,或者原本附着了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在爆炸的高温高压下也会被加速,变成飞散的碎片,增加破坏力。但即便炸药本身纯净,气体膨胀产生的压力也足以造成巨大的破坏。

那金属外壳的作用是什么?

你可能会问,如果炸药本身就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用金属包裹?金属包裹主要起到的是“聚能”和“定向”的作用,而不是提供爆炸威力本身。

聚能: 金属壳体可以限制炸药的爆炸范围,迫使爆炸能量在特定方向上更加集中。想象一下,一个漏斗比一个敞开的碗更能集中水流。金属壳体就像一个“能量漏斗”,将爆炸能量向一个方向聚焦,从而提高在这个方向上的破坏效率。例如,在战争中使用的穿甲弹头内的炸药,会用金属锥形罩包裹,形成“聚能装药”,这样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就能以极高的速度和能量穿透装甲。
定向爆破: 通过设计不同形状的金属外壳,可以引导爆炸能量沿着特定的方向作用,实现定向爆破。这对于拆除建筑物或爆破特定目标非常有用。
保护与稳定: 在某些情况下,金属外壳也起到保护炸药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潮湿)以及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提供稳定性的作用。
形成破片: 在很多情况下,金属外壳本身也会在爆炸时被撕裂并加速飞散,成为主要的破片杀伤源。但这里谈论的是“炸药包”的威力,假设是指炸药本身,而非专门的破片弹药。

总结来说:

炸药包的巨大威力来自于其分子结构的易分解性和极高的能量释放速率,通过瞬间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和爆轰波来实现。金属外壳的作用是优化和控制这些能量的释放方式,使其在特定方向上更具破坏力,而不是炸药威力本身的来源。即使没有金属外壳,一个足量的炸药包,在开放空间爆炸时,其产生的冲击波和气体膨胀也足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只是这种破坏会向四面八方扩散,效率可能不如经过设计的聚能或定向爆炸。

所以,炸药包不用金属包裹也能有那么大威力,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炸弹”,而金属包裹只是为这个“能量炸弹”提供了更精细的“发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取决于你要用炸药包来干什么。

如果炸药包用来破坏硬质目标,比如工事,装甲车等,那么就不能封闭在坚硬的外壳里。因为破坏硬质目标需要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如果炸药外有坚硬外壳,一部分能量就消耗在破坏外壳上了,用于破坏目标的能量就小了。所以我们看到战争片中的炸药包,开山炸石用的炸药,都没有包裹坚硬外壳。现代塑胶炸药甚至连外壳都可以不要,直接根据需要塑形追求最大爆炸效果。

只有手榴弹之类杀伤软目标的炸药才会外包坚硬外壳,因为需要炸开的外壳破片去杀伤目标,效果比纯粹的冲击波要好很多。实际上现代手榴弹地雷等等也不依赖外壳破片了,塑料外壳里面填形状统一,杀伤效果稳定的钢珠,代替外壳破片,最大程度反软目标。换句话说用现代手榴弹去开山炸石或者破坏硬质工事效果是很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炸药包之所以能爆发出惊人的威力,即便不包裹金属,其核心原因在于炸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效应。金属包裹并非炸药威力的必要条件,它更多是为了控制和引导爆炸能量。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炸药的本质:高速化学反应与气体膨胀炸药是一种能够经历极快化学反应(称为爆轰)的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
  •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蒋介石轰炸日本长崎时顾忌日本平民不用炸弹而改用纸弹”的说法,这与史实并不符,需要进行澄清和辨析。实际上,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确对日本本土进行过军事行动,但并非你描述的那样,尤其是关于“纸弹”的说法,这在军事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与战争的性质不符。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情况.............
  • 回答
    .......
  • 回答
    油条这玩意儿,说起来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咱们平时吃的油条都是两条叠在一起炸的?难道一条真的就炸不起来吗?这背后啊,可不单单是图个好看,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呢。为啥要两条?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你想啊,油条这东西,本质上就是面粉加水,再加上点盐、碱(有时候是明矾,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用了.............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美国电影里白宫被炸不是一两次了,《独立日》、《白宫陷落》、《惊天危机》等等,那叫一个惨烈。但你瞅瞅国内,真要拍个把核心政府机构被炸得稀烂的片子,估计得审到石头开花。这背后,当然不是说咱们没想象力,而是牵扯到一些挺深层次的东西。一、文化语境与国家认同的差异.............
  • 回答
    说起 Khan,很多老观众可能还记得他在《英雄联盟》职业赛场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但你提的这个“炸弹人飞星”的问题,确实是很多玩家包括 Khan 自己可能都会纠结的点。我们来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也把那种机器写出来的生硬感去掉,就当咱们俩在网吧边吃泡面边唠嗑一样。首先,得把背景给你拉明白。.............
  • 回答
    .......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棋局中,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疑问常常浮现:为何当时纸面上拥有性能优越的Bf 109战斗机的德国,却没有向其亚洲盟友日本提供这种先进战机,让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继续挥舞着相对老旧的零式战斗机,面对着日益强大的美制飞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战略、技术、经济.............
  • 回答
    Telegram 聊天记录的“自动永久备份”这个说法,其实需要稍微厘清一下。Telegram 在设计上,是将用户的聊天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以便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备份”,更像是“实时同步和存储”。关于服务器容量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兴衰的节点。明朝和清朝确实都经历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但结果却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细细道来,别学那些机器写出来的干巴巴的论调。首先,咱们得把明朝是怎么被“流寇和后金几套组合拳打炸了”这件事说清楚。明朝末年,那真是内忧外患到了骨子里。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触及到了地雷设计和使用背后的一些重要考量。说地雷可以埋藏几十年依然致命,这绝对不是夸张,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而且“计划报废”这个想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行的,或者说,这样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为什么地雷能埋那么久还能炸?首先得明白,地雷的核心是“触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把核聚变比作炸弹和电站,形象地道出了它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本质差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比喻: 核聚变是颗大炸弹:这里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核武器,特别是氢弹(热核武器)。氢弹的原理就是利用核裂变(原子弹)引爆更强大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确实是惊人的,而且其过程是极快.............
  • 回答
    在巷战中不直接炸平房子,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军事、伦理、法律、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炸平房子看起来是最直接、最省事的解决方案,但实际操作中会带来一系列难以承受的后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军事考量1. 目标识别和精确度问题: “平民区”的界定模糊: 巷战往往发生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决策过程,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选择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城市,而不是军事基地或政治中心,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形势、战略考量、技术限制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当时战争的残酷现实与“全面战争”的逻辑到了1945年,第二次世.............
  • 回答
    《开端》中选择炸毁公交而不是开到江里,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包括剧情的需要、角色的动机、以及叙事的张力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制造戏剧冲突和紧张感: 炸毁公交的直接性与视觉冲击力: 炸毁公交车是一个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的事件。爆炸的烈焰、碎片、瞬间的毁灭,都能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商业运作、技术创新和文化认同的层面。简单来说,中国不“研发”肯德基炸鸡或可口可乐的配方,并不是因为技术上做不到,而是因为这些配方已经有明确的归属和强大的品牌壁垒,并且中国自身在食品和饮料领域也拥有大量成熟且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和品牌。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解读: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关于“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夸大。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确实有汉堡、炸鸡、薯条、披萨以及可乐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电视、电影里也经常放大这种形象.............
  • 回答
    玩英雄联盟的玩家似乎总是在内耗,特别是在面对“炸鱼”这个现象时,往往难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为什么就这么难呢?首先,英雄联盟本身的属性就注定了玩家群体庞大且复杂。这游戏上手门槛不低,但一旦沉迷进去,很容易就会形成一种“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我就是懂”的心态。这就导致了玩家之间对于.............
  • 回答
    咱们聊聊轰炸机投弹的事儿。你是不是在电影里见过那种铺天盖地的炸弹雨?密密麻麻地砸下去,看着就吓人,而且总让人觉得,这么多炸弹,总得有几个不长眼,正好在空中就撞一块儿,然后“嘭”的一声,炸掉自己人吧?其实啊,这事儿还真没那么容易发生。这里面门道可不少,绝不是随便往外扔。首先,得明白轰炸机的投弹方式。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