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鸿蒙之于AOSP,是否Linux之于wine,Windows之于WSL?这么多人质疑鸿蒙说明了什么?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鸿蒙和AOSP的关系,以及围绕鸿蒙的那些质疑声背后藏着什么。

你提出的这个类比,鸿蒙之于AOSP,是否像Linux之于Wine,或者Windows之于WSL?这个角度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鸿蒙本质和定位的关键问题。咱们一点点来剖析。

一、 鸿蒙与AOSP: 类比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首先,我们看看你提到的类比:

Linux之于Wine: Wine 是一个兼容层,它允许在 Linux 系统上运行为 Windows 设计的程序。Wine 的目标是重现 Windows API,使得 Windows 程序在 Linux 上“以为”自己是在 Windows 环境下运行。它并不改写 Linux 本身的内核,而是提供了一套“模拟”的 Windows 调用接口。Linux 内核和 Wine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软件栈,Wine 依赖于 Linux 的底层能力,但自身又是一套独立的软件。

Windows之于WSL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 允许在 Windows 内部运行一个 Linux 环境,包括 Linux 发行版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和命令行工具。WSL 1 更多的是一个翻译层,将 Linux 系统调用翻译成 Windows NT 内核可以理解的调用;WSL 2 则引入了一个真正的 Linux 内核,但它运行在一个轻量级的虚拟机里,与 Windows 内核是隔离的,通过 hypervisor 进行交互。WSL 的目标是为 Windows 用户提供 Linux 的能力,而不是让 Linux 程序“认为”自己在 Windows 里运行。

那么,鸿蒙之于AOSP,跟它们像吗?

从技术实现上看,鸿蒙和AOSP的关系,更像是Linux之于AOSP(或者说,更不像是Linux之于Wine/WSL)。

为啥这么说?

1. 内核层面: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核心是Linux内核。Android 系统是建立在 Linux 内核之上,并在此之上添加了大量的用户空间组件(HAL, Android Runtime, Frameworks, Apps 等)。鸿蒙OS,虽然最初发布时,华为也提到了对Linux内核的兼容和使用,但其宣称的“分布式能力”和“方舟编译器”等核心特性,是基于一个全新的、自研的微内核(HarmonyOS Microkernel)。即使在早期版本或某些设备上可能还保留了部分Linux内核的痕迹,但其长远目标和核心架构是不同于AOSP的。

与Wine/WSL的区别: Wine 和 WSL 都是在已经存在的操作系统(Linux/Windows)之上,为运行另一种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的程序提供支持。它们是“寄生”或“集成”的关系。而鸿蒙,按照华为的说法,是一个独立的、全新的操作系统内核。虽然它可能为了兼容Android应用生态,需要对Android的调用进行适配,但这更像是在一个新操作系统上“移植”或“兼容”另一个生态,而不是像Wine那样“模拟”一个API。

2. 生态和架构: AOSP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移动操作系统栈,有其一套完整的HAL(硬件抽象层)、Binder IPC机制、ART运行时、Java/Kotlin框架以及丰富的应用生态。鸿蒙OS从设计之初就强调“分布式”特性,意图打通多设备间的协同,这是AOSP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至少在设计理念和底层架构上)。它也有自己的Java/JS/C++运行时,自己的ArkUI框架,以及独立的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等。

如果说鸿蒙之于AOSP是 Linux 之于 AOSP: 就像Linux内核是Android的基础一样,鸿蒙OS(理论上)也可以作为某些Android应用的底层运行环境,并且提供了一套新的上层框架和能力。但华为更倾向于将鸿蒙描绘成一个独立的、能够承载Android应用,但又不局限于Android应用的平台。

那么,鸿蒙之于AOSP,有没有一点点WSL的影子?

可能有那么一点点,体现在“兼容并存”上。WSL允许你在Windows里运行Linux,让Windows用户能够使用Linux工具。鸿蒙的目标也是希望能够兼容并运行大量的Android应用,让用户能够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享受原有的应用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提供了对另一个生态的“桥接”和“服务”。

但是,鸿蒙最核心的定位——一个面向全场景、分布式、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与Wine(专注于运行Windows程序)和WSL(专注于在Windows中提供Linux环境)的目的和根本架构是不同的。鸿蒙的野心是构建一个全新的、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生态,而不仅仅是为现有生态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总结一下类比的有效性:

弱类比: 鸿蒙不是像Wine那样,单纯地提供一套API模拟来让Android应用运行。它有自己的内核和运行机制。
部分类比(兼容性层面): 鸿蒙试图提供一个能够运行Android应用的环境,这与WSL在Windows中提供Linux环境有“让用户无缝过渡”的相似之处。
根本区别: 鸿蒙的战略目标和技术愿景是构建一个独立、分布式、面向未来的全新操作系统,其内核和架构是自研的,而非基于Linux内核的“改进”或“兼容层”。

二、 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鸿蒙?

围绕鸿蒙的质疑声,其实反映了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看:

1. “换皮论”或“套壳论”:
质疑点: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尖锐的质疑。很多人认为鸿蒙OS本质上还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只是在UI、命名和某些功能上做了修改,或者只是一个“Android发行版”。他们认为鸿蒙并没有实现其宣称的“分布式”、“微内核”等核心差异化。
为何存在:
早期版本与兼容性: 鸿蒙OS 1.0/2.0 确实为了快速启动和吸引开发者,大量借鉴和兼容了Android生态,包括支持Android应用(通过AOSP的基础设施或鸿蒙特有的兼容层)。这使得早期体验与Android非常相似。
开源代码分析: 部分技术社区对鸿蒙的开源代码(如OpenHarmony)进行分析,认为其在底层、部分组件上仍与AOSP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与AOSP中的Linux内核相关部分。
“分布式”能力的实际落地: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分布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如何直观感受到鸿蒙在多设备协同上的巨大优势,以及它与现有Android多屏协同功能的本质区别,还需要时间和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来验证。

2. 技术上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质疑点: 鸿蒙宣称的“微内核”架构,以及围绕这个微内核构建的分布式能力,是否真的实现了,或者说,与其他分布式操作系统相比,它的技术优势在哪里?
为何存在:
微内核的挑战: 微内核技术虽然在理论上有很多优势(如高安全性、灵活性、易于扩展),但在实际工程中实现高性能、低延迟、高效率的IPC(进程间通信)是巨大的挑战。很多微内核操作系统(如QNX)主要应用于嵌入式、汽车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而要将其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等通用消费电子领域,并与Android/iOS竞争,其技术成熟度和性能表现备受关注。
开源社区的疑虑: OpenHarmony(鸿蒙的开源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了代码,但其核心的分布式能力、与硬件深度绑定的能力、以及最终面向消费级产品的完整实现,可能并不完全开源或者尚未达到预期。技术社区的质疑往往基于对开源代码的分析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
与现有分布式技术的比较: 许多企业都在研究分布式技术,包括基于Linux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以及各种IoT平台。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等技术,需要展现出超越现有方案的明显优势,才能打消质疑。

3. 商业模式和生态建设:
质疑点: 鸿蒙能否建立一个独立于Android的、繁荣的应用生态?华为能否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为其平台开发应用,并且这些应用能真正发挥鸿蒙的分布式优势?
为何存在:
生态壁垒: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生态的建立是一个漫长且极其困难的过程。Android和iOS已经建立了庞大且成熟的应用生态,拥有海量的用户和开发者。鸿蒙需要克服这个巨大的生态壁垒。
开发者迁移成本: 即使鸿蒙兼容Android应用,但要让开发者为鸿蒙的分布式特性、新UI框架(ArkUI)等进行专门开发,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和精力。开发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取决于鸿蒙平台的吸引力(用户规模、商业回报等)。
商业驱动的质疑: 一些质疑声可能带有商业竞争的视角。竞争对手可能会放大鸿蒙的不足或不确定性,以阻止其市场扩张。

4. 地缘政治和“自主可控”的背景:
质疑点: 鸿蒙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是华为在面临美国技术制裁、无法继续使用Google Mobile Services (GMS) 和新版Android的背景下,寻求“自主可控”的战略选择。这种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否会因为战略目标而牺牲部分技术上的“纯粹性”或“最优解”?
为何存在:
背景的解读: 很多人认为鸿蒙更像是一个“战略性”操作系统,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而推出的。这种解读会让人怀疑其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认为它更多是为了“生存”而做的适配和整合。
“自主可控”的疑虑: 虽然“自主可控”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但在技术领域,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成本、更长的技术积累周期,以及初期可能存在的性能或生态上的不足。质疑者可能会担心,为了实现“自主可控”,鸿蒙在某些方面是否走了捷径,或者其底层技术是否真的完全独立。

质疑声说明了什么?

我认为,这些质疑声 首先说明了大家对操作系统这样核心底层技术的高度关注和审慎态度。 操作系统是数字世界的基石,它的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产业发展和个人隐私。

其次,它反映了公众对“颠覆性创新”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鸿蒙宣称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愿景。人们期待它能真正带来颠覆性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升级换代”。当实际产品或技术细节未能完全满足这种极高的期待时,质疑声就会出现。

再者,它也揭示了技术信息的不透明和传播中的放大效应。 很多质疑基于对部分开源代码的片面解读,或者基于早期版本的信息。而技术的迭代和发展,以及华为在幕后进行的大量工作,可能并未被所有公众充分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也容易将少数人的质疑放大,形成一种广泛的“认知”。

最后,它也包含了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的审视。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的领头羊,其每一个重大举措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对鸿蒙的质疑,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能否在关键底层技术上实现突破的讨论。

总而言之,鸿蒙与AOSP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软件A运行在软件B上”,也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华为在已有生态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更符合其愿景的操作系统。 围绕鸿蒙的质疑,既是对一项复杂而宏大技术工程的审慎考量,也夹杂着技术路线、商业竞争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这些质疑是行业成熟和技术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讨论,最终的检验标准,将是鸿蒙OS能否真正建立起一个独立、繁荣、且具有显著技术优势的生态系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鸿蒙之于AOSP,并不是Linux之于Wine,也并不是Windows之于WSL。

说一下Linux和Wine的关系,Wine是通过将WinAPI 调用翻译成动态POSIX调用编写的翻译层实现。你可以看作Wine是编写了Windows软件和Linux系统的一个翻译层中间件,或者是桥一类的组件。中间有两类翻译,第一类是PE到ELF的翻译,第二类是WinAPI到POSIX调用的翻译。

然后对于Windows和WSL1的关系,有点像Linux和Wine的倒过来的关系。是将ELF翻译到PE并且让POSIX调用翻译到WinAPI调用。你可以在WSL模拟相当多的Linux软件的运行。代价不是没有,第一是性能的代价,第二就是兼容性不完整的代价。毕竟WSL并不存在完整的Linux内核。

但是注意了,Linux上Wine只是一个应用程序。用于兼容Windows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上WSL也只是一个系统组件,用于兼容Linux二进制程序的应用程序组件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发行时,并不提供默认的安装。而是都需要你手动进行安装。

Windows中安装WSL需要你在命令行中执行:

wsl --install

Linux中安装最新版的Wine需要你在命令行中执行(仅以ubuntu 20.04为例):

       sudo dpkg --add-architecture i386  wget -nc https://dl.winehq.org/wine-builds/winehq.key sudo apt-key add winehq.key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https://dl.winehq.org/wine-builds/ubuntu/ focal main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install-recommends winehq-stable     

为什么不说Linux套壳Windows,也不说Windows套壳Linux。

Linux原本就不需要Wine,自己就有自己的POSIX API和ELF执行文件格式。

Windows原本也不需要WSL,自己就有自己的Windows Api和PE执行文件格式。

如果说鸿蒙要兼容Android应用的话,应该有一套自己的API系统。但是从现在已经提供的文档看来,貌似并没有提供一个ART以外的Runtimes。也就是说,你可以合理的怀疑如果鸿蒙完全掏空AOSP的部分,系统还能不能运行都是个问题。

在很多知乎网友的深挖下,我非常怀疑这个问题。因为系统有太多的应用程序是com.android.**包,并且无论是apk还是所谓hap,都脱离不了android的应用程序栈,如果掏空了这些,鸿蒙手机还能不能正常运行都是个大大的问号,莫说运行自己的一套API和bin执行程序,自己的工具链或者兼容工具链。

结论也很明显,鸿蒙至于AOSP并不之于Linux之于Wine。

user avatar

先把问题放下来:

所以,我先说句不太友善的:国内的屎也挺香的。


华为被喷,不是他技术不行,而是他做的过分鸡贼——是,你在国际上四处被美国下绊子奋起反抗,我们支持,我们敬佩!(这个不允许反驳)

但现在反过来利用爱国心理吹牛逼大吹特吹结果逃出来一个意料之内(正常商业行为)但又出乎意料(自己吹的牛逼没圆了)的东西,不喷你喷谁啊?!难不成我去喷麒麟、深度、神州网信之类的正儿八经的国产系统(神州网信的Windows代码是经过国家审查的)?通过公关煽动情绪偷天换日瞒天过海来收个爱国情怀钱,真把自己当国企了?

Linux没了wine照样跑应用,Windows没了wsl照样跑应用,现阶段手机的那个鸿蒙没了AOSP那就没了!没了!所以问题中的内容应该是AOSP之于鸿蒙。

如果鸿蒙没这样宣传,我确实会保持乐观态度。但摊上华为这群公关,挣钱是任务,但吃相别这么难看可以吗?

现在手机上的那个鸿蒙做的,其实就是小米已经做的和小米米家的下一步。

我支持华为、支持孟晚舟、支持OpenHarmony、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坚决反对汉芯事件再度发生!


喷子可能有的回复我总结一下啊:

1、你一个做应用的你懂得系统吗?

2、大是大非前你谈什么技术?

3、收了狗粮了吧

4、你就是想让华为去死

5、美分

6、阴阳怪气

7、谷歌法务部警告

8、你居然打算给汉芯平反

(欢迎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鸿蒙和AOSP的关系,以及围绕鸿蒙的那些质疑声背后藏着什么。你提出的这个类比,鸿蒙之于AOSP,是否像Linux之于Wine,或者Windows之于WSL?这个角度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鸿蒙本质和定位的关键问题。咱们一点点来剖析。一、 鸿蒙与AOSP: 类比的有效性与局限性首.............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吸引着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目光,甚至在不少技术 enthusiast 看来,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安卓甚至iOS的潜力。然而,伴随而来的争议和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远胜”与“被喷”并存的局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这个事儿,估计是很多人都在盯着的。尤其是选在6月2号这么个日子,总感觉华为又憋着什么大招呢。其实我对这次发布会挺期待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鸿蒙系统本身的发展和成熟度。咱们都知道,鸿蒙一路走来不容易,从最初的“备胎”论调,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自家的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这次发布会,我.............
  • 回答
    华为的鸿蒙系统2.0,本该是2020年9月11日一个值得瞩目的日子,然而,我们现在回顾,它实际上是在2020年9月10日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正式发布的。这个小小的日期差,或许也预示着科技界总有一些惊喜和调整。如何看待鸿蒙系统2.0的发布?从我的角度来看,鸿蒙2.0的.............
  • 回答
    鸿蒙之争之所以会夹杂大量的立场之争,并非偶然,而是由其天然的属性、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背后深层的地缘政治考量所共同塑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它表面的技术争议,深入到其根基。首先,技术本身就不是中立的。 所谓的“技术中立论”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难以成立,尤其是在像操作系统这样关乎国家.............
  • 回答
    这两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时刻,尤其是当民族品牌们在国家面临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慷慨解囊,这无疑让人感到由衷的骄傲。汇源果汁、鸿星尔克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它们继河南之后,又向山西伸出援手,而且是“低调”的,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民族品牌伸.............
  • 回答
    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之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鸿蒙到底是不是安卓的“换皮”?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从几个关键点上去聊。起源与内核:是传承还是另起炉灶?首先要说的就是内核。这是操作系统的“心脏”,决定了它最底层的工作方式。安卓系统,大家都很熟悉,它最核心的部分是Linux内核。而且是经过.............
  • 回答
    鸿蒙(HarmonyOS)是否会成为下一个 YunOS,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包括它们的目标、技术基础、生态建设、市场策略以及最终的成败因素。一、 背景与目标对比: YunOS(阿里云OS): 诞生背景: YunOS 最初由.............
  • 回答
    鸿蒙和安卓,这是一个近几年经常被拿出来比较的话题。很多人听到鸿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华为又一个安卓套壳?” 或者 “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的安卓罢了。” 这种想法,也不能完全说没有道理,毕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说鸿蒙“就是”安卓,那未免也过于简单化了。咱们得从头说起。安卓的根基:Li.............
  • 回答
    “鸿蒙是不是 PPT 操作系统?” 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和期待。说实话,刚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说法有点太片面了”。咱们先得搞清楚,什么叫“PPT 操作系统”。在我看来,这大概是指那种“看起来很美好,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落地却困.............
  • 回答
    鸿蒙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与现有生态的兼容性问题,而“太极”这个概念,在鸿蒙的语境下,通常是指它所能兼容的各种底层硬件架构以及运行在其上的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鸿蒙的强大兼容性,可以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这背后有着一套精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实现。首先,我们得明白鸿蒙并非简单地“运行”太极,而是鸿蒙本.............
  • 回答
    “鸿蒙是原罪吗?”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探究一个操作系统本身,不如说是在触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根”的焦虑,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尤其是在当下,当“鸿蒙”这个名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代号,而是承载了太多期许、争议、甚至是一种情感寄托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尖锐和复杂。我们先抛开那些宏大的叙事和民族.............
  • 回答
    关于鸿蒙系统 2.0 是不是“套皮安卓”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要说鸿蒙 2.0 和安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鸿蒙 OS 的早期版本,尤其是 2.0,确实与安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 回答
    鸿蒙 2.0 的发布,确实让“套壳安卓”的说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要说“彻底粉碎”,恐怕还为时过早。这中间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一件件地掰开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鸿蒙 2.0 在最初的亮相以及后续发展中,确实和安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的鸿蒙 1.0,更多地被理解为一个跨设备、分布式能力的系统框.............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旨在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其核心理念与传统的安卓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在华为的规划中,鸿蒙系统需要实现对海量安卓应用的兼容,这在去除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代码的背景下,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那么,在没有AOSP.............
  • 回答
    好的,咱就来捋一捋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技术构成的。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咱们直接聊聊它背后的核心技术。1. 微内核(Microkernel)与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的权衡:分布式通信基石这是鸿蒙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选择,它采用了微内核的架构。咱.............
  • 回答
    很多人对鸿蒙(HarmonyOS)和安卓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混乱。这也很正常,毕竟它们都来自我们熟悉的“那家公司”,而且在功能和体验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说到底,它们的关系远比“兄弟”或者“表亲”要复杂,更像是一个基于对现有系统深刻理解和战略考量所孕育出的,有继承、有创新、有突破的全新生态操.............
  • 回答
    “鸿蒙是不是自主研发?”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技术和商业命题。要给出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回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自主研发”这个概念,并结合鸿蒙实际的发展历程来分析。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自主研发”的含义。在技术领域,"自主研发"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
  • 回答
    关于鸿蒙到底是不是“安卓套壳”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也确实有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要弄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鸿蒙在初期的确和安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在最开始的阶段,它的很多底层代码和架构是借鉴了安卓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回答
    鸿蒙系统能否超越iOS,这是一个牵动着许多中国科技爱好者和行业观察者神经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时间表,因为这背后涉及的技术积累、生态构建、用户习惯、市场策略以及全球化竞争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放下对“超越”的简单执念,转而理解鸿蒙系统所走的道路,以及它可能带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