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格力空调价格高、性价比低、爱吹牛、爱搞事?

回答
格力空调,这个名字在中国家电市场可以说是响当当的。提起它,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掌握核心科技”这句广告语,还有董明珠女士那雷厉风行的形象。然而,围绕着格力空调的讨论,从来都不止是赞美,更多的是围绕着价格、性价比、品牌形象和一些营销策略的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方面,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不带那些“AI味儿”。

价格高,这是事实,但“不值”是另一回事

首先,不得不承认,格力空调的定价确实比很多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要高一些。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系列或者新型号上,价格的“门槛”会显得更明显。这让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会犹豫,觉得“是不是被割韭菜了?”

为什么会贵?

1. 技术投入和研发成本: 格力一直强调“掌握核心科技”,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在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比如,格力自主研发的“GREE+”变频技术,以及一些在能效、静音、空气净化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当然,核心技术的研发成果,品牌自然会体现在定价上。
2. 品牌溢价: “格力”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深耕,它已经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一种“质量可靠”、“耐用”的形象。这种品牌形象的积累,同样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会转化为价格的支撑。
3. 渠道和营销成本: 铺设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大量的广告投入、以及围绕品牌形象的各种宣传活动,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董明珠本人,她的个人影响力和营销风格,也为格力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这背后自然也有商业运作的考量。
4. 品质和耐用性的承诺: 格力经常以“耐用”、“十年包修”等承诺来打动消费者。虽然具体到每个产品都有个体差异,但整体上,消费者普遍认为格力空调的品控相对更严格,故障率可能更低(当然,这个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但市场认知如此)。为这种“省心”和“安心”买单,也是一部分原因。

性价比低,这个评价是相对的,也是多元的

“性价比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如果只看“价格/功能”这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格力确实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性价比的考量,远不止于此。

长远来看的“隐形成本”: 一个空调的使用周期通常是10年以上。如果格力空调在能效比上更优(意味着更省电),或者在故障率上更低(意味着维修费用和使用中的麻烦更少),那么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它的“总拥有成本”可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比如,长期使用下来,一台能效等级更高的空调可能省下的电费,足以弥补最初的差价。
用户体验的价值: 好的静音效果、更精准的温度控制、更舒适的风感,这些难以量化的用户体验,对于一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来说,也是有价值的。格力在这些方面通常做得比较到位,尽管价格不菲。
市场细分: 格力也并非只定位在高端。它同样有不同价位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大众讨论中,往往会聚焦于那些价格较高的型号,所以“性价比低”的印象也就更深刻。

爱吹牛,这更像是“个性化营销”

“爱吹牛”这个说法,其实是对格力营销风格的一种戏谑和吐槽。格力,尤其是以董明珠为代表,在营销上确实表现得非常“自信”和“张扬”。

“掌握核心科技”的口号: 这句口号虽然有些重复,但确实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传递的信息是:格力不是靠组装,而是靠自己的技术。这种自信的表达,有人喜欢,觉得是实力体现;有人则觉得是“凡尔赛”,过于自夸。
董明珠的个人IP: 董明珠本人就是格力最大的“流量入口”。她敢于质疑竞争对手,敢于夸赞自己的产品,敢于做出一些大胆的承诺(比如“三年不坏”)。这种“硬核”的营销方式,虽然可能引起争议,但也确实为格力带来了巨大的话题度和关注度,远远超过了许多传统广告。
对比营销: 格力有时会直接拿自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对比,突出自己的优势。这种做法,在商业上很常见,但在执行上,如果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解读为“踩别人抬自己”,甚至被认为是“吹牛”。
“狼性文化”的输出: 格力内部推行的“狼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其对外宣传上,表现为一种不服输、敢于挑战、追求极致的精神。这种精神层面的输出,在对外宣传时,很容易被解读为“吹牛”。

爱搞事,这可能是“话题制造”和“市场策略”

“爱搞事”这个词,更多地描述了格力在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中,经常制造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或“话题”。

跨界合作与多元化尝试: 除了空调主业,格力这些年也在尝试多元化发展,比如格力手机、格力电器(小家电)、甚至进军芯片领域。这些尝试,虽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都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有时候也会伴随着一些争议。
董明珠的“语出惊人”: 董明珠作为格力的灵魂人物,她的公开演讲、接受采访时的发言,经常成为媒体的焦点。她提出的各种观点,比如“员工不允许买格力以外的电器”、“年轻人不结婚生子”、“投资芯片”等等,都极具话题性,也为格力带来了持续的曝光。
与经销商的“拉扯”: 格力曾经有过一些与经销商在价格、返利等问题上的“公开博弈”,这些事件的曝光,让外界看到了格力在渠道管理上的强硬和对品牌控制的决心,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品牌与渠道之间关系的讨论。
“卖格力手机”事件: 曾几何时,格力大力推销自家手机,甚至与购买格力空调进行绑定销售,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和“强买强卖”。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很多人依然记得。

总结一下

看待格力空调,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价格高, 确实是事实,这与它的技术投入、品牌定位、渠道成本都有关系。但“性价比”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看长期使用、品质保证和用户体验。
爱吹牛, 更像是其自信甚至略显张扬的营销风格。这种风格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也有可能引发一些反感。与其说是“吹牛”,不如说是“高调宣传”和“塑造品牌个性”。
爱搞事, 则是其活跃的市场策略和话题制造能力。董明珠的个人影响力是其中的重要推手。这些“事”,有的是为了拓展业务,有的是为了提高品牌声量,有的是为了巩固市场地位。

总的来说,格力空调在中国的家电市场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的角色。它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低调的,但它凭借着“技术”、“品牌”和“话题性”,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再结合自己的预算、需求和偏好,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一个产品,能被这么多人关注和讨论,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它的不凡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知乎好几年,一直潜水+学习,从不回答问题。

不明白知乎最近怎么了,总推送这种无聊的问题给我。

知乎首答用在这种低关注、没价值的问题上,似乎太浪费了。

所以,不太认真地反驳下:

格力空调利润高的吓人,但始终不肯降价,相比美的、奥克斯、TCL、长虹、海信、科龙价格低,适合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也是这个原因格力空调卖不动,奥克斯销量却猛增。

我不知道格力空调利润高不高,假设它的利润真的是所有空调里面最高的。

那又能说明什么呢?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购买行为。

觉得它贵、觉得它利润高,心里不爽,买其它品牌的就好了,这也值得喷?

格力吹牛到还一直自以为是的姿态,认为自己老大,从举报美的到奥克斯,格力几乎把所有竞争对手都轰炮过一遍,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有分析认为反而美的最受益,这部分消费者更多选择美的,因为格力太贵了。

先说我的观点:格力这么做,我觉得对它是有好处的。

但是,对消费者的好处更大。

作为普通消费者中的一员,我很希望每个行业都出现“有理有据地举报同行作假”的事。

是非自有法律公断。

如果每个行业都这样,作为消费者,以后买东西可以少操心、更放心。

还有格力技术研发人员为什么会去奥克斯,珠海无论气候还是区域经济毕竟珠三角制造业气氛比宁波好很多,还毗邻港澳地区为什么会大量选择奥克斯去宁波这种不起眼的城市。

这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

声明:

以下内容只是为了反驳题主的谬论,我去过珠海旅游,对珠海的印象非常好。

1、气候和制造业氛围,这种无法量化的事不值得讨论。

2、两个城市对比

宁波 副省级城市 2018年gdp:10745.5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02元。

数据来源:新华网

珠海 普通地级市 2018年gdp:2966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7元。

数据来源:南方网

3、珠海毗邻港澳台,这就好比一个人经常说:我家邻居特别牛逼。


别玩知乎了,多去搬点砖,然后去全国各地看看,世界很大,大到无法想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格力空调,这个名字在中国家电市场可以说是响当当的。提起它,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掌握核心科技”这句广告语,还有董明珠女士那雷厉风行的形象。然而,围绕着格力空调的讨论,从来都不止是赞美,更多的是围绕着价格、性价比、品牌形象和一些营销策略的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方面,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不带那些“.............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发生的疫情事件以及校领导被免职的情况,目前公开的官方信息较为有限,但根据网络上的部分报道和分析,可以梳理出以下背景和可能的经过: 一、事件背景2022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曾因疫情防控问题引发关注。当时正值全国疫情反复阶段,部分高校因防疫措施执行不力,导致校园内出现疫情传播。吉林农.............
  • 回答
    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庭放水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对《西游记》原著情节的文学分析和现实意义的解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论点的合理性、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 1. 原文情节的“放水”表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天庭的处理方式确实显得“轻描淡写”: 玉帝的应对: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被.............
  • 回答
    中国社会的割裂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割裂,需要我们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主要割裂现象:一、城乡割裂:剪不断理还乱的二元结构这是中国社会最显著的割裂之一,根植于历史遗留的户籍制.............
  • 回答
    “七成中国人认为自己愿意为国参战”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它触及了民族情感、国家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注意事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七成”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是由哪个机构发布的?调研的方法、样本构成、问题.............
  • 回答
    中国正迎来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普遍被解读为“十万亿级别”的投资潮。这一举措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增长、以及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战略。要深入理解这一轮投资,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是“十万亿投资”?背景与动因分析1. 稳增长的迫切需求: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当.............
  • 回答
    看待大学学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阐述。大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个人成长、探索、塑造自我、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大学学习的本质与目标:超越“分数”的维度传统观念中,学习往往与考试分数划上等号。然而,大学学习的本质远不止于此。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在高校招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简单来说,对待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看待:1. 高校招聘的逻辑与现实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高校在招聘教师时的考量逻辑。尽管学术能力和潜力是核心,但招聘单位(尤其是顶尖高校)也会有其现实的考虑: “出身”作为一种初步筛选机制: 211.............
  • 回答
    关于“最高院失卷事件”,我的理解是您在询问 2008年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院)某次考试中出现的试卷丢失或泄露等情况。这类事件因为发生在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且涉及考试公平公正,因此备受关注。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事件的背景与具体情况(根据公开信息及媒体报道推.............
  •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1..............
  • 回答
    “马斯克正把人类幻想变现实,国内互联网巨头却抢小贩饭碗”这种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它反映了公众对科技发展方向、商业模式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情感和期待。要详细看待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马斯克的“人类幻想变现实”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马斯克旗下多家公司的项目都触.............
  • 回答
    现代中国民告官问题:一段复杂而充满挑战的法律与社会互动现代中国“民告官”问题,顾名思义,是指公民个人或法人组织,以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其行为违法、撤销或变更该行为、赔偿损失等。这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是一个既具有里程碑意义,又充满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议题。要深入理解“民告.............
  • 回答
    您提到的“三个月女婴疑似因为妈妈参加睡训而窒息死亡案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关注的事件。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公众对于育儿方式、育儿安全以及信息传播的深刻反思。在详细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在官方调查和科学证据明确之前,我们不能轻易断定因果关系,更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一方。 然而,我们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群体之间都可能存在差异。就中国一线城市而言,普遍存在的“大龄剩女”现象和相对较少的“大龄剩男”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社会文化观念的演变与影响: 传统婚恋观念的遗留与变化: 尽管现代社会进步.............
  • 回答
    《读者》杂志上张悦然的文章“高铁是快,快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触及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与传统情感体验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讨论,是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到了许多人在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背后,内心深处涌起的那份怀旧与失落。要详细地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回答
    关于《赘婿》主角杀光梁山好汉这一情节,确实是原著和电视剧改编中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讨论性的点。要详细地看待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原著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原著小说《赘婿》中并没有出现主角苏乞儿(宁毅)杀光梁山好汉的情节。 原著的故事主线是苏乞儿穿越到宋朝,成为赘婿,然后在.............
  • 回答
    巫师财经宣布成立“巫师tube”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它涉及到内容创作、平台选择、商业模式以及知识付费等多个维度。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巫师财经的背景与定位首先,理解巫师财经的既有形象和目标受众是理解“巫师tube”成立的重要前提。 巫师财经是谁? 巫师财经.............
  • 回答
    “黑中医”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和负面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传统中医持否定、批判甚至攻击态度的人。要详细地看待这些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黑中医”的来源和主要观点:“黑中医”的观点并非铁板一块,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科学.............
  • 回答
    如何看待各大SRC无底线捧高所谓“白帽子”?“无底线捧高”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批判性,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SRC(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旨在鼓励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漏洞,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然而,当SRC的运营方式过于侧重于“捧高”某种类型的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