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对财经领域一直很有兴趣,并且自己也有投资的人,在我的B站首页里,财经类的内容是经常出现的。据我很粗浅的观察,财经类自媒体一个很大问题是方法不难模仿、热点不难蹭,但大多数人又无法靠干货来进行持续输出。
以巫师财经讲杨超越、蔡徐坤跟资本关系的那个系列为例,自从他讲完之后,我在B站上至少看到了不下10个财经UP主讲其他明星。这个东西难讲吗?不难讲。无非就是到天眼查等平台查股权结构,找几个圈内朋友问个八卦,然后开始讲就行了。也许他们在文案上写的不如巫师财经那么好,但能蹭上热度就是播放量。
中国的一线明星就那么多,你讲三个我讲两个,等巫师财经再想讲的时候会发现已经被人截胡了。讲个二三线小明星?那还有什么流量。
除了明星之外,我在B站上至少还看到过十几个不同版本且播放量都不低的赌场经济学、价格歧视理论、巴菲特投资理论、罗斯柴尔德家族秘史等等……总之,这个领域内能掘的矿其实并不多,稍微做一做也就见顶了。
从财经类内容的特点来说,财经类内容其实专业性很强,且与大众生活没那么近。稍微专业一点,绝大多数人就基本上听不懂了。哪怕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股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动态市盈率等等概念一大半人也并不完全熟悉。甚至,绝大多数人连上证指数跟深证指数的编制区别都不知道。这就意味着财经类内容必须与大众熟悉的领域结合,而这又势必影响视频的取材范围。
好比如说作为大宗商品的“糖”,我自己倒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我关注的自然是糖的产地、种类、各国关税、期货价格等等,甚至我也可以就某一个时段的价格变动来做分析。但这样的话,一期能有十个人看都算不错。而对于财经自媒体来说,能讲来讲去的只有“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经济和生活的”,讲过一次也就废了……没错,我已经看到过20多个UP主讲这东西了。
另外,如很多人所说,财经领域从业者的工资普遍很高,想从他们身上获得专业资讯,成本高不说,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人看。
从目前自媒体领域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做自媒体,最能够持续稳定输出的还是文化、生活、时尚等门类。因为这些门类的从业者,大多数都跟传媒是绑定的,他们的经验和素材完全可以支撑起长期的节目。而且,这些领域从业者的工资普遍不高,想从他们身上获得专业资讯的成本其实挺低的[捂脸]。(比如一个时尚媒体编辑,工资可能也就一两万,但能曝出很多料。而要在财经领域获得同样分量的料,从业者的年薪都得要百万起,人家也懒得搭理你)
反正财经自媒体的趋势就是那样,即便成立了巫师tube,应该也就是把洗稿变成团队操作而已……
虽然是个90后吧,不过还自认算是中国互联网老网民,对大致脉络和现象都有粗浅了解。
但即便如此,经过《骁话一下》高强度输出,一年半后我也颇有被榨干的感觉。
目前看B站很多自媒体,开号三个月不是洗稿,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说动听的废话真的是一种技能)
其实也能看出他们缺乏再学习的能力。
对于一切准备转向的内容工作者,有个体感可以参考一下,先安排好自己未来20周要讲的内容。
想清楚自己能稳定的“讲什么”,至于跟进时事(俗称蹭热点),只是锦上添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