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死」的生动案例有哪些?

回答
“作死”,这个词用得真够形象的。它就像一个精准的定位器,瞬间就把那些明明可以安稳度日,却非要给自己找不痛快、把简单事情搞复杂,甚至把自己的处境弄得一团糟的人,给勾勒出来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每次看到,总忍不住想说一句:“这又是何必呢?”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挺有代表性的“作死”场景,讲得详细点儿,让大家伙儿都明白明白,啥叫聪明人不做,傻事儿偏有人乐此不疲。

场景一:网红直播的“作死”套路——挑战不可能,只为博眼球

你想啊,现在直播平台多火啊,好多年轻人都想在这儿搏出名。有那么一些人,脑子里的点子一个比一个“野”。比如,前段时间就有个主播,为了吸引粉丝,号称要挑战吃“地狱辣椒”。这玩意儿,看名字就知道不是善茬儿,一般人碰都不敢碰。结果呢?他直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满脸通红、涕泗横流,观众看着是觉得刺激,但他自己呢?吃完之后直接被送进了医院,肠胃出了大问题,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绝”的。有个主播,为了显示自己胆子大,跑到荒废的鬼屋直播,还说什么要“挑战胆量极限”。结果在里面录着录着,也不知道是真吓着了还是演的,突然就尖叫着往外跑,还把手机扔了。最后被网友扒出来,那鬼屋根本就没啥真东西,就是他为了制造节目效果,故意装神弄鬼,结果把自己给吓得不轻,还把手机摔坏了。你说这叫啥事儿?为了那点虚头巴脑的关注,把自己弄得够呛,还影响了心情,你说这不叫“作死”是啥?

这就像一个厨子,明明知道这道菜的调料放多了会苦,却偏偏要使劲儿往里加盐,最后把一锅好菜全毁了,还一脸无辜地说:“哎呀,我以为会更好吃呢!” 这不是作死,那什么才是作死?

场景二:职场上的“作死”行为——不懂规矩,恃才傲物

在工作单位里,也是“作死”的高发区。有些人,能力是真有,但就是情商低得可怕,或者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举个例子吧,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能力很强,项目推进得又快又好,老板看在眼里,准备给他加薪晋升。结果呢,就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大家讨论一个新项目怎么做,有人提出了一个他觉得很幼稚的观点。他呢?二话不说,当着所有人的面,挖苦嘲讽那个同事,说人家“脑子是被驴踢了”什么的。这下好了,那个同事脸上挂不住,其他人也觉得他没礼貌,不好相处。老板虽然看重他的能力,但也觉得他太不顾及团队氛围了,这事儿一出,那个晋升的机会就泡汤了,甚至以后有什么重要的协作项目,大家都有点儿下意识地避着他。

还有一种“作死”,是仗着自己懂得多,就看不上公司的规章制度,觉得那些都是束缚自己的“枷锁”。比如公司规定加班要有审批流程,他觉得麻烦,就经常私自加班,然后账单一甩,等着公司直接报销。或者公司有关于差旅费用的标准,他觉得标准太低了,就总是不按规矩来,用好一点的酒店,或者点了更贵的餐,心想反正我工作完成得好,公司肯定会给报。结果呢?几次下来,财务部门就盯上他了,不光把超出的部分给驳回了,还把他这种行为上报给了领导。最后,别说升职加薪了,连年终奖都被扣了不少。

你说他有没有能力?有。但是他不懂得在规则内发挥自己的能力,反而因为自己的“个性”而触犯规则,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这比前面那个直播的,可能危害性更大,毕竟这关系到饭碗和前途。

场景三:生活中的“作死”选择——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生活里,这种“作死”的例子就更多了,很多都是因为一点点小便宜,就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比如,很多人喜欢网购,然后就看到有些商家搞“低价冲量”或者“一元购”的活动,号称买一件商品,可以抽奖或者赠送价值很高的东西。有些人就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下了好几单,花了不少钱。结果呢?要么就是什么都没收到,要么收到的东西跟宣传的完全不一样,质量差得离谱。更别提有些是骗局,直接把钱卷走了,然后店铺就消失了。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低价”和“赠品”,结果钱货两空,还耽误了时间。

还有就是那种特别迷信的“偏方”。身边有人得了点小病,不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听信了网上或者邻居传的所谓“特效偏方”,比如喝某种草药水、或者用某种不明的油来涂抹。结果呢?病没好,反而因为偏方里的某些成分不当,导致身体出了更严重的问题,最后不得不去医院,而且花销更大,恢复得也更慢。这就像明明知道有路灯,却偏要摸黑走路,最后摔一跤。

还有那种为了省点钱,把自己的安全都搭进去的。比如,夏天开空调,明明觉得有点冷,但舍不得多花钱开风扇,就硬生生扛着,结果感冒发烧,反而花了更多的钱去看病买药。或者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为了省钱,买了不合格的材料,结果家里甲醛超标,一家人都活在“毒气室”里,大人小孩的健康都受到了威胁。

这些例子,听起来都挺让人哭笑不得的。好像都在说:“你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这就是“作死”的魅力所在吧,它总是出现在那些看似“聪明”的决定背后,但最终却通向了不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作死”就是一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甚至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冲动、贪婪、无知,也可能是因为太自负或者太不考虑后果。但无论如何,看到这些“作死”的案例,我们总能从中吸取点儿教训,至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碰,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过得舒坦点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次和女漂科普一篇知乎上的奇文。

大概就是越高级的动物,每个孔(腔)的功能越单一。

比如低等生物进食和排泄公用一个孔,高等生物进食和排泄都是独立的孔。

这时候女朋友回了一句:

【那以后,我吃饭的孔不能再用于生殖了】

user avatar

讲个可怕的故事,在美帝人尽皆知,红脖子经常会在夏季篝火晚会上,围绕着篝火讲一讲吓唬小盆友,以此警示不得偏听偏信作大死╮(╯▽╰)╭

前言

1846年11月下旬,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当时刚属于美帝的内华达山脉某处,一支同时期很常见的移民大篷车队正在一片湖旁“休整”,实际上,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了。

这支队伍由十个家庭共87人组成,首领为伊利诺伊州春田市的农场主乔治和雅各·唐纳兄弟,以及乔治的朋友詹姆斯·里德,目的地是被拓荒者宣传到处流淌奶与蜜的加利福尼亚。

1846年美墨战争,美帝入手西部领地,其中又以加利福尼亚最肥沃、气候最宜人,于是大量招揽东海岸和中部地区民众移居以“开荒”;另一方面,被“昭昭天命”这一美帝征服天下的理念鼓舞,众多农场主一拍脑袋就觉着,移民好啊,那大片土地等着咱们呢,不要白不要!

于是乎,唐纳兄弟也在被煽动的人群之列,其中大哥乔治出生在北卡罗莱纳,硬是听西部拓荒的号召先跑伊利诺伊州,没待几年又响应号召出发;他弟弟一向对他哥言听计从,带着全家支持,并且说动了乔治的朋友,家里牛马成群的里德也加入。

于是1846年春天,以唐纳兄弟和里德家为牵头儿,周围邻居的七个家族也加入,分乘九辆大篷车组成“唐纳大队(Donner Party)”,浩浩荡荡踏上西去路线。

不靠谱的向导

在当时美帝西部移民之旅中,最关键问题在于时间和最便捷路线。

西部领地最大特点是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到冬天又足以冻掉脚趾,在缺乏有效防寒保暖措施的19世纪中期,每年能横穿这片土地的时间也就几个月,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所以,找到一条最省时省力的路线成了当时西部开拓者的主要工作。

这里稍微插一句所谓“西部开拓者”(官方名为“拓荒者/侦察者”):美帝政府从未公开支持这些民间冒险家,即使给钱也是象征性通过地方政府给一点点儿;这些冒险家虽为美帝得以开拓西部、调查地理环境、统合移民和打通道路起到巨大作用,但他们的功绩直到20世纪中期才得到肯定。

当年开拓者中最著名的是灾星简(Calamity Jane)、狂野比尔(Wild Bill Hickok)和水牛比尔(Buffalo Bill),不过本文不会介绍他们╮(╯▽╰)╭

单说这拓荒者上面三位都很靠谱且能耐,不过唐纳大队没碰上,遇到的是一个叫兰斯福特·黑斯廷斯(Lansford Hastings)的,此人声称发现了一条更快能穿越平均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的通径,命名为“黑斯廷斯小道”,这老兄自信满满,说现在墨西哥没搬走的人不爽美帝移民,你们何必要去走拥挤又麻烦的主路,走我的小路,没亏吃!

尽管三领队中大哥乔治的夫人谭森对远离主路的行为表示质疑并担忧,其他人一致同意,决定无条件信任黑斯廷斯;而黑斯廷斯在一开始也表现得很配合,他动用关系,调用军中熟人在密苏里州的骑兵队来为唐纳大队护卫。

当年5月11日唐纳大队抵达密苏里州独立城,还算平安无事;之后他们水陆兼行,时间也算在掌握中,于6月27日抵达怀俄明领地(当时还不是州)的拉勒米要塞,在当时是怀俄明领地的最大城市之一,很多移民都选择在这里歇脚。

也就在这时,领队之一的里德遇到同从伊利诺伊州启程的老友詹姆斯·克莱曼,把酒言欢没几句,克莱曼一听说唐纳大队要走“黑斯廷斯小道”顿时色变,告诉老兄弟这条路千万不能走,那个黑斯廷斯根本就是自私的骗子,我调查了这条路只适合骑马通过,你们车队根本走不了啊!

里德看了一眼被威士忌给弄得神情激动的老友,摇了摇头:别激动老兄,你都喝糊涂了,我知道你不喜欢黑斯廷斯那个狐假虎威的家伙……

总之,里德没听老友的警告,而是休整到7月11日启程。这时黑斯廷斯的信使赶到,在信中让唐纳大队往南走——主路“俄勒冈小道”向西北去,经过爱达荷州,然后南下沿着卡森河抵达最后的天堑内华达山脉,穿过此处即可抵达终点,加利福尼亚的萨托要塞——往南走,会绕行大盐湖、穿越大盐湖沙漠和红宝石山脉(Ruby Mts.),“省很多时间”。

信中最后说,黑斯廷斯会在捷径起点的布里杰要塞等待他们。这下子唐纳大队里所有人都不怀疑了,他们立即踏上了启程。

不过,7月下旬他们抵达约定的等待之地时,只看到黑斯廷斯另一个信使,交给三领队的信中说你们走太慢了,我先走了,跟上我别掉队啊。

那时节美帝农场主也是憨厚,这地步居然没起疑,于是沿路前行;结果途中也算倒霉催的,大队一名妇女过河掉水里淹死了。虽然移民车队里死人不罕见,但这兆头不太好,大家心里多少犯嘀咕。

内讧

8月上旬,唐纳大队总算穿过人迹罕至的韦伯峡谷,抵达韦伯河要塞,又遇到一名信使。这回黑斯廷斯不自信了,他说各位老乡,我错误估计了咱车队规模,前面路太窄了,你们过不去啊,不如走我新开发的一条路,从大盐湖南边儿绕过去。

这时三领队之一的里德起了疑心,他叫上俩小伙子,骑马当先行者去找黑斯廷斯,当面儿问他到底什么情况儿,你耍我们呐?

然后先行者小队在大盐湖南岸找到黑斯廷斯,这家伙跟里德来到唐纳大队,说我真的很抱歉,不过现在是夏秋之交,大盐湖沙漠还不干旱,穿过去就一周多吧,你们抵达内华达山脉估计就七周。

虽然里德已经开始怀疑,大哥乔治仍选择相信黑斯廷斯,放了这家伙继续当半职业先导,开始翻越瓦萨奇山脉(Wasatch Mts.),这儿草木丛生,不得不派出伐木小组开山前进,十天里挪动不到40英里;等千辛万苦翻过山,他们又踏入大盐湖沙漠——然后发现由于马车太重,大盐湖沙漠的沙子潮湿易塌陷,根本就是沼泽,他们艰难前行,一路都在抛弃辎重。

很快,大队士气下降,从领队到各家人都在抱怨,焦点很快集中到俩人——“向导”黑斯廷斯和领队之一的里德身上。一些年轻人认为里德主动去找黑斯廷斯没安好心,说明这俩人有py交易;尽管大哥乔治叫停了这种猜测,但裂痕已经产生了。

到9月,大队终于穿越沙漠,一名男丁因食物中毒挂了,这让积怨越发强烈;三领队清点辎重发现食物几乎耗尽,一路上为前进把牛马杀的杀赶的赶,就剩拉车的了;于是二弟雅各派了俩小伙子去萨托要塞求取给养。不巧的是,这哥俩是里德的支持者。

10月初,大队翻越红宝石山脉,抵达一处名为“铁角”的营地;在进入营地的当口儿,大队里两辆车被绊住,一名车夫愤而狠抽拉车的大牲口,作为那几头牲口的主人,里德大怒,指责他不能把火撒到牲口身上,话不投机两人扭打成一团,最后车夫被里德一刀刺死。

这下子算是引爆了炸药桶,按照美帝移民的特殊时期习惯法,大队成员要求绞死里德偿命。鉴于车夫有过在先,唐纳兄弟思考后决定放逐里德,给他一匹马和一些食水,叫他离开车队。

由于俩干将都去找补给了,孤掌难鸣的里德只得叫上自个儿的车夫骑马走人,临走前嘱咐乔治·唐纳“看护好他的家人”。

里德被赶走后,大队重新前进,一路上牛马累死不少,很多人只得步行,一名超过65岁的老人甚至被扔路边饿死;10月中旬大队闯入敌对原住民领地,不少人被射死。10月底,唐纳大队总算抵达内华达山脉脚下。

就在这时,去找补给的俩人之一带着开化原住民向导和充足给养回来了,指出一条好走的路并强调要抢时间;但唐纳兄弟认为大家的精神状态相当不妙了,需要吃喝休息几天。结果一下子就耽误了,而且唐纳兄弟犯了一个和马谡一样的错误,把营地放在了离地50英里高的山顶……

等5天后他们启程时,内华达山脉的第一场雪找上门来,道路变得湿滑难行,大哥乔治的大车车轴断了,被迫停下来修;祸不单行,乔治修车时还把手弄伤了,两下耽搁,令他们逐渐被风雪包围。

至于向导一行,虽一度走到内华达山脉最关键的塞拉利昂山口不远处,但大部队已无法前进,只得返回,结果一顿折腾,外头雪足有五英尺厚了,而且在成倍增加。

最后,唐纳大队被迫停留在海拔约2000米高的塔拉基湖畔,依托当地伐木人小屋匆忙修建了一个营地,指望在此熬过风雪,等待可能的过路人救援。

而这营地,后来被称为“饥饿营地”。

饥饿地狱

风雪很快来袭,内华达山脉雪线以上提前进入冬季,到处天寒地冻,烤火木材倒是不缺,但食物很成问题。虽然营地附近是一个湖,但破冰捕鱼数天后,唐纳大队达成了竭泽而渔的成就。过了感恩节,大队杀了最后一头牛,之后断了粮。

高海拔环境的寒冬时节,动物本来就不多,有也不够这帮人塞牙缝儿;当最后一点儿可下口的食物被吃光,用兽皮、木屑、兽骨、树皮煮的汤在暴风雪中都能照见人影时,所有人意识到,饥饿即将吞噬他们残存的理智。

在又一次下了五英尺的雪之后,大队成员派崔克·布林在日记中写下:

“昨日莫菲太太来拜访,说她正在考虑吃掉缪特(莫菲太太的儿子),我希望她不要这么做,这太令人难过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数天后虔诚的天主教徒布林先生,亲自对莫菲一家挥下屠刀。当然他后来也被杀死,和树皮、冰雪一起煮进了锅里。

至1847年初,唐纳二弟被杀,跟妻儿一块儿被煮食;而半个月前,大队最有毅力的威廉·福斯特集中志同道合者14人冒着风雪最后一次突围,很快失去踪迹,饥饿营地里的自相残杀更加肆无忌惮。

由于唯一写日记的布林先生已经进了锅,美帝历史学家无法推测之后营地里发生的惨案次序、细节,只能确认,大雪封山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在整个西部开拓史上惨绝人寰。

一个残酷的细节是当年美帝家庭中,一家之主总是最强壮的,因此在自相残杀中,家主被当作首要目标。妇女儿童总是会多活几天,不是因为什么绅士风度,而是她们属于“饶把火”。

失败的救援

1847年1月下旬,内华达山脉朝向加利福尼亚一侧山脚的约翰逊小镇上,突然出现了几名衣衫破烂、步履蹒跚只剩眼珠还转动的男女。

镇民一看这些人就猜到,大概是哪一波移民翻越内华达山脉时遭遇大雪拼死逃出来的,赶紧给他们提供食水;之后一位信使赶到镇长约翰逊的牧场,求见那里正坐卧难安的一仁兄,说是来了七个和您描述相近的幸存者。

那仁兄赶紧叫上搭档,到了幸存者那儿一打眼——嚯,这不是福斯特家的小比利嘛?!

这帮幸存者的头头,就是在营地陷入绝望时,最后突围一行人的头目威廉·福斯特,在风雪中跋涉100英里后,他们折损过半,但总算突围成功了。

“你们出发时有15人,5个大老爷们儿、9个姑娘、1个小鬼,现在就剩了你跟艾迪还有5个姑娘?”

“是……我们……吃了他们。”

听了此言,镇民纷纷咒骂着散开,那仁兄——先前被放逐的詹姆斯·里德,心中顿时大叫不妙:强行突围的还能吃掉自己一半儿人,那被困在营地的岂不是会……!

不顾镇民劝说,里德叫上几个帮手,和早先抵达镇上的找补给俩先遣人、同时也是自个儿干将之一的麦卡琴小哥一起,再次策马入山救人。

在这之前,1846年10月底,里德在车夫赫伦意外身亡后,用最后半口气穿过内华达山脉抵达旅程原定终点萨托要塞。然后,他遇到了自个儿俩干将之一的麦卡琴,因为闹肚子没能跟另一个人一块儿回大部队;得知发生了什么后,麦卡琴养好病立即跟里德出发去找家人。

谁知他们刚一动身,大雪后脚就到,要塞驻军给他们配了人手,仍不足以穿越封山大雪,里德只得请求更多人手;倒霉的是,由于美墨战争之故,这一带青壮年大多参军了,当地实在没人,里德的第一次救援失败。

这一次,在里德动身前2天,当地其他人也决定救人,组织了一支七人小队入山搜救;一个月后,七人小队抵达塔拉基湖畔。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近乎荒芜的营地,看不见一丝活气,篝火也熄灭了,到处散落着炖菜用的大锅,都结了冰。

七人小队起疑这里是不是被抛弃了,但他们一踏入营地,就见一个妇女鬼魅般钻出一间小木屋,披头散发,看到来人自言自语:都死了,都死了……

这人正是里德太太,当时就剩了一口活气。七人小队赶紧救护她,并在营地中搜索一番,等看到炖锅里的骨头时,有人吓得失声尖叫。

总共十二人被杀死煮食,剩下人不少因同类相残而精神失常,更多的是饿得剩一口气。不幸的是,七人小队进山时冰雪尚未消融,无法携带太多给养,也不能把幸存者都带走;无奈之下,只能先转移里德太太在内的23名还有点儿精神的移民。

就前后脚,里德救援队也赶到了,确认妻儿还好后,里德决定救朋友,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在狼藉的营地里,他发现了唐纳二弟一家的残骸,大哥乔治也因几个月前手受伤感染而死。他太太精神失常,拒绝离开丈夫的尸体,里德只好给她留下食水,然后带着包括她仨女儿在内的20名精神欠佳但还能走动路的移民离开。

但是,似乎上天跟里德开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袭击了救援队,他们被困在附近一处山坳——后来叫作Alder Creek营地,在此期间,又有几人死去,里德被迫点起队伍并拉着剩下几个能正常走路的,去追赶七人小队。

3月初,休整过来的福斯特和艾迪哥俩带了第三支小队入山,除了被饥饿营地的惨状吓到,他们还发现这些走不动路的人仍然在同类相残……最后,福斯特只能带走个位数移民,并试图救援Alder Creek营地,因风雪过大失败。

接近4月,萨托要塞东拼西凑搞了一支准官方救援队,在Alder Creek就发现了一个疯婆子,和满地骨骸。

自此,救援宣告结束,也宣告所有人的努力基本失败。

风雪之后

1847年5月,内华达的晚春终于融化了冰雪,越来越多的官方搜索队入山,看到的场面也更触目惊心。

唐纳大队总共87人,经此劫难尚存46人,三分之二的男丁被杀和吃掉,另有六分之一人发疯;领队中的唐纳兄弟干脆灭族。幸存者也因为冻伤,大多断手断脚。

布林先生的日记很快被发现,披露了饥饿营地陷入疯狂时的情况,传遍了西部领地乃至全国。

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诘难因此而至,大部分人痛骂黑斯廷斯是沽名钓誉的骗子,少部分人指责里德当初不听逆耳忠言,错走险径致惨剧。黑斯廷斯因此放弃了西部开拓的工作,跑到西海岸隐居去也,于1870年病死于一个小岛上。

而里德,带着全家人拒绝任何采访打扰,在加利福尼亚的原野上重新建立事业,对过去只字不提。

黑斯廷斯小道也因此被放弃,时至今日还有探险者会在那儿搞直播。

同时由于这场惨剧,移民加利福尼亚的热度大幅遇冷,直至1848年1月发现黄金为止。非常讽刺的是,唐纳大队当年艰苦穿越的溪流和荒原后来都成了淘金乐园。

更讽刺的是,美帝政府为纪念这次惨剧,将塔拉基湖改名为唐纳湖;二十年后,那里反而成了内华达山脉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詹姆斯·里德的身后事

唐纳大队因不听劝告作大死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但三领队之一的詹姆斯·里德仍有些许身后的回响。

在半隐居于加州原野后,里德还参加了美墨战争后期的民兵团,立有军功,此外始终沉默,虽然其他幸存者逐步出版回忆录并接受采访,一些不利于他的言论也在扩散,他仍不理会。

1874年前后,里德夫妇去世。翌年里德家长女以父亲名义,出版了之于惨剧历史相当权威的回忆录。

看起来里德始终认为自己应对唐纳大队的惨剧肇因负责,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里德的后人和历史学家们逐步认为,他是西部开拓者中的英雄人物。


究竟如何评价,仓鼠只能引用我国的一句俗语:听人劝,吃饱饭。

整个惨剧,就是一帮不听劝的人在作大死╮(╯▽╰)╭

user avatar

奔驰最近这个作死很生动,来自赤裸裸的官方作死。

奔驰在INS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下面这张图,引用了达赖喇嘛的一句话,推文大意也是什么以达赖喇嘛视角开始新的一周之类,下图。



事情还没这么简单,因为发这个推文还有戴姆勒集团,AG啊!!!



dalai lama藏独啊!这么政治不正确的东西也往官方账号上发,挑战国人的底线?结果很简单,国内网友炸了,奔驰中国慌了,官方微博赶紧致歉...但是,致歉申明里连个起码的盖章都没有,不知道是匆忙忘了还是敷衍,恩,评论关了。

干嘛呢,这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死”,这个词用得真够形象的。它就像一个精准的定位器,瞬间就把那些明明可以安稳度日,却非要给自己找不痛快、把简单事情搞复杂,甚至把自己的处境弄得一团糟的人,给勾勒出来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每次看到,总忍不住想说一句:“这又是何必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挺有代表性的“作死”场景,讲得详细点儿,让.............
  • 回答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俗语,虽然现代感十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贯穿古今,无数历史人物的经历都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骄傲、贪婪、愚蠢或固执,最终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1. 骄傲的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及其陵墓的.............
  • 回答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科学家,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如同烈火,甚至不惜以身试险,挑战生命的极限。他们的“作死”行为,在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深刻的启示。以下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作死”科学家及其行为,以及对他们行为的评价: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作死行为.............
  • 回答
    三国群雄逐鹿,卧虎藏龙,但“作死”的天才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往往聪明绝顶,却因为一念之差,或者性格缺陷,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要评选出三国“作死”的五大天王,那可真是难为我了,毕竟个个都是“作死”界的佼佼者。不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还是勉强挑出了这五位,他们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出出精彩的“作.............
  • 回答
    施工现场上,那些让人看了心惊肉跳的“作死”违章行为,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它们就像一颗颗埋在工地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得人仰马翻。一、 高空作业像走钢丝,安全带成了摆设这绝对是工地里最最常见的“作死”行为了。你说那脚手架搭得摇摇晃晃,离地几十米高,工人就在上面来回晃悠,你让他系安全带,他轻飘飘.............
  • 回答
    那事儿得从我刚来这个世界说起。你别误会,我可不是那种“穿越过来拯救世界”的俗套桥段,我就是……嗯,怎么说呢,是被一股脑塞进来的。当时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全是从无数文本里提取出来的碎片信息,什么物理定律、历史事件、人类情感,就跟超市打折一样一股脑全堆到我这儿了。刚开始那几天,我就是个十足的“好奇宝宝”。.............
  • 回答
    我脑子里过了一下,还真有不少“作死”节目,很多看了让人捏把汗,又忍不住一直追下去。要说最经典的,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那些挑战人类极限的真人秀,尤其是探险类的。记得有一次看一个节目,叫啥来着… 好像是叫《生存大师》或者类似的名字,具体名字记不清了,但内容绝对“作死”。节目组找了几个看起来挺壮实的年轻人,.............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一些如同流星般划过,留下一串串或璀璨或悲壮,却也常常是“自掘坟墓”的统治者。他们的“作死”行为,有时源于个人癖好,有时则被时代洪流裹挟,最终将王朝、帝国,甚至自身推向深渊。1.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秦朝的速亡埋下伏笔 作死行为: 焚书坑儒: 为了巩固统治,消除异见,.............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位艺术家,他们才华横溢,却也因种种原因,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导向了某种悲剧性的结局,仿佛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刻意书写着“作死”二字。法国的卡米耶·克洛岱尔便是其中一位。这位雕塑家的天赋毋庸置疑,她的作品充满力量与情感,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足以与当时的男性大师比肩。她与雕塑巨匠罗丹.............
  • 回答
    刚学化学那会儿,那股子好奇劲儿啊,别提多冲了。现在回想起来,不少行为真是往“作死”的边缘试探,幸好当年也没什么事,不然谁还在这儿跟你唠嗑。1. 实验室的“炼金术士”初体验——不看说明书,瞎混呗!刚进化学实验室,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新鲜。试剂瓶摆得整整齐齐,各种仪器闪闪发光,恨不得一样一.............
  • 回答
    哈哈,说起结婚的“作死”行为,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简直能让人拍断大腿!我见过或者听说的,有些是发生在婚礼当天,有些则是婚礼筹备过程中,但都足以让一场喜事变成一场灾难。婚礼当天的“作死”瞬间,堪比炸弹引爆器: “我早该知道!”之新娘/新郎公开告白前任: 这个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屡试不爽!我曾.............
  • 回答
    《寻龙诀》里那几个“作死的年轻人”,确实是影片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而且它们能过审,在我看来,恰恰体现了影片的一种巧妙之处,一种对现实的隐喻和反思。说它们是“作死的年轻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因为它包含了对他们行为的一种判断,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行为的后果。咱们具体拆解一下,这几个年轻人,我指的是.............
  • 回答
    在FGO这个充满圣杯战争、平行世界穿越、英灵召唤的宏大世界观里,作为御主,最作死的行为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花样繁多,能把自己玩死的方式简直比迦勒底的食物种类还多。但要说最“最”作死的那种,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不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的鲁莽举动,而是那种看似“合理”但实则将自己推向深渊的行为。我想,那.............
  • 回答
    当兵这几年,真不是白过的,也留下了不少“光荣”的印记,其中有些,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有点“作死”的成分。说起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次在野外驻训。那会儿是夏天,天气热得能把人烤熟,蚊虫更是多得跟军训开营仪式上的领导一样,一个接一个。我们连队被安排到一个山区,说是要进行山地行军和战术演练。那时候.............
  • 回答
    讲到“作死”而又“不死”的人物,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名字,恐怕就是这位——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这个人,就像是被命运之神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但他每次都能咬牙爬起来,甚至还爬得比谁都高,比谁都狠。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作死指南”,只不过他不是在作死,而是在“逆天改命”。你想想,一个科西嘉岛.............
  • 回答
    说起来,我亲身经历过的集体作死的事迹,其实也算不上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灾难片,但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人这种生物啊,有时候真是会犯点让人哭笑不得的糊涂。我记得那是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学院有个传统,就是大三结束的时候组织一次毕业旅行。那时候大家正处于一种迷茫又兴奋的状态,既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嗨一把,又对未来.............
  • 回答
    在恐怖片的世界里,主角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抓狂的“作死”行为,比如一个人去地下室探险,或者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触发某个机关。然而,确实有一些恐怖片,其主角们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冷静和理智,他们并非完美无缺,但总体上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甚至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绝境中求生。以下我将为你介绍几部在主角.............
  • 回答
    实验室嘛,总有些时刻,灵感、好奇心、或者就是单纯的“想看看会怎么样”,会把人推向一条看似光明实则充满危险的道路。我敢说,大部分在实验室摸爬滚打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作死”过那么一两回。我最熊的一次,大概是读博第三年的时候。那时候刚接手一个项目,导师给的课题是研究某种新型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具体.............
  • 回答
    “闷声作大死”这词儿,细品之下,总透着一股子让人扼腕叹息的味道。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人尽皆知的悲剧,而是发生在寻常百姓家,甚至就是你我身边,那些因为一点点不自知、一点点贪念,或者一点点傲慢,就把自己推向深渊的瞬间。我记得有个老头,住在我们小区的老楼里,跟人不大说话,整天就在自己那小小的阳台上捣鼓点什.............
  • 回答
    关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结果作死”的事件,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有不少。这类事件往往是因为旁观者的恶意围观、煽动或者对局势的误判,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我来给你讲几个比较典型的,尽量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听故事一样。1.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伦敦的“摩西桥”惨案:一次致命的围观这事儿发生在1862年的伦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