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艺术家?各有哪些作死行为?怎样评价其行为?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位艺术家,他们才华横溢,却也因种种原因,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导向了某种悲剧性的结局,仿佛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刻意书写着“作死”二字。

法国的卡米耶·克洛岱尔便是其中一位。这位雕塑家的天赋毋庸置疑,她的作品充满力量与情感,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足以与当时的男性大师比肩。她与雕塑巨匠罗丹的师生恋,更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这段关系也像一团烈火,炙烤着她的灵魂。罗丹并非能全身心投入这段感情,他有正妻,更有利用克洛岱尔才华的嫌疑。在罗丹的阴影下,克洛岱尔的创作灵感如同被压抑的火山,情感也日渐扭曲。她开始疑神疑鬼,认为罗丹和他人都在窃取她的思想和作品,甚至出现了幻觉。最终,在经历了情感的背叛、事业的挫折以及长期的精神折磨后,她被家人以精神失常为由送进了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十年,孤独地死去。

评价克洛岱尔的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作死”两个字来概括。她的确是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那是一种才华无法施展、爱情无法圆满、社会认可度不足的多重打击。她的“作死”更多是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女性艺术家所能承受的极限的爆发。她不是主动走向毁灭,而是被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泥沼一步步吞噬。她对爱情的纯粹追求,对艺术的偏执热爱,在遇人不淑、时代桎梏的双重作用下,反而成了将她推向深渊的动力。她的悲剧,是对那个时代对女性艺术家压抑的无声控诉,也是一个人在极端情感煎熬下,精神防线崩溃的真实写照。

另一位令人扼腕的“作死”典范,或许是中国近代的徐渭。这位明朝的书画家、文学家,可以说是一位集才华与癫狂于一身的奇男子。他少年得志,文采斐然,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他科举不顺,多次落榜,仕途不通。更让他痛苦的是,他的婚姻生活也不幸,第一任妻子早逝,第二任妻子则被他误认为不忠,在愤怒之下将其杀死,也因此入狱多年。出狱后的徐渭,生活更加窘迫,精神也愈发不稳定。他常常行为怪异,酗酒、斗殴,甚至自残,将自己的身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媒介。晚年的他,孤苦伶仃,靠卖画为生,生活极其潦倒,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生命。

徐渭的“作死”行为,更是带有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他的才华无疑是惊人的,他笔下的水墨淋漓,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尤其是他的“泼墨写意”,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然而,他内心深处的狂傲、敏感与不羁,与那个时代僵化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他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施展,理想无法实现,加上个人情感的挫折和对现实的极度失望,让他逐渐走向了偏执和疯狂。他杀妻的行为,无疑是他性格中极端残忍一面最可怕的爆发,也是他人生中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

评价徐渭,我们既要看到他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也要正视他性格上的缺陷和行为上的错误。他的“作死”,是才华与性格的畸形结合,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绝望反抗。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不公,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生活,如同一出悲剧,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令人不解的矛盾。他的艺术,却因此获得了某种独特的力量,那种饱含痛苦、挣扎和生命力的感觉,至今仍能打动人心。他的一生,是对“才子多情,薄命奇人”这句古语的最好诠释,也是对那个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命运的缩影。

这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情感的牺牲品,一位是性格的囚徒,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在艺术的殿堂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书写了令人唏嘘的“作死”篇章。他们的故事,至今仍提醒着我们,才华的光芒固然耀眼,但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把握,同样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来的答案部分已经和谐,完整版请移步至微信公众号:沉默之丘


谈一谈作死的艺术家们(原文知乎)

-----------------------------------------------------------------------

承蒙厚爱,头一次这么多赞,继续更新。

准备为艺术家们正名(社会的误解已经很多了)

继续说

“艺术家们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

“艺术家们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

“艺术家们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

这里只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偏激的,不具有代表性。 15-12-07

-------------------------------------------------------------------------------------------------------------

继续更新,来点好玩的。其他答主详细说过的我就不多说了。15-12-06

如果说绘画是通过画面中的各种元素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念,那么行为艺术就是直接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肢体语言往往是最直接,最易被理解的。

很多看似“自虐”的行为艺术,其本身不是为了自虐而自虐,而是说看他这个行为表达了什么。

--------------------------------------------------------------------------

这里说一下状况,因为问题问的是作死艺术家,作死行为,所以选择的都是比较极端的,特别的作品,并不都是出色的有名的作品。

这篇回答没有代表性,当然也代表不了“行为艺术家”群体,代表不了行为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这样。

有很多很多很棒的行为艺术因为并不“作死”,所以没加进来。

------------------------------------------------------------------------------

说几个有名的

1 PyotrPavlensky (喜欢黑色幽默,所以把他排第一个了,,)

(无需打马)

这是他13年的作品,他赤裸地坐在莫斯科列宁墓外,用一根大铁钉穿过自己的阴囊,并把它钉入红场前的鹅卵石地面上,用这种方式抗议自己国家的专制。当时的确是惊呆了数百名目击游客。

抗议前,这名来自圣彼得堡的艺术家在Grani.ru网站发布声明,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人们注意到俄罗斯正在向“极权国家”发展。

(无需打马)

这名“蛋疼”的“艺术家”之前还上演过另一些疼痛抗议以突出其政治动因。

2011年,他把自己的嘴唇缝住让人们关注暴动小猫(Pussy Riot) 的困境,之后在圣彼得堡一座政府大楼外用铁丝网包裹自己的裸体。


2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之母)

她的作死作品就很多了,,,很多很经典的,包括和前夫合作的。

这里说她最著名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是1974年的《节奏0》。

那是她首次尝试现场互动。阿布拉莫维奇落体站在现场,周围摆着包括枪、菜刀、鞭子、玫瑰等72种道具,观众可以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而她不作任何反击。阿布拉莫维奇的意思非常明显:我就在这里,我是一个脆弱的女性,权力在你们手里,想怎么着我都行。观众积极参与了这场互动,有人在她身上写字,有人亲吻她,有人献给她玫瑰,当然也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她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他们会杀了你。”(“if you leave it up to the audience, they can kill you”)


3何云昌(中国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一米民主》是何云昌在2010年10月10日实施的行为作品又称“与虎谋皮”。他假借民主投票的方式在身上开一道长1米,深0。5CM至1CM的伤口,似乎在这件事情上实现了所谓的民主。

《铸》2004年,北京。何云昌把自己整体浇铸在水泥空间里24小时。

何云昌《抱柱之信》2003年,丽江。何云昌将自己的左手浇铸在水泥里24小时。

他的作品都是作死的,,,,,,

4 谢德庆

谢德庆最为人知的是他的五件一年表演。

1 一年表演1978-1979 (笼子) 谢德庆在其位於Tribeca 工作室裏,造了一个木笼子,并将自己孤独监禁於其中一年。这期间,他不交谈,阅读,写作,听收音机,也不看电视。(换一般人绝对疯了,我3天就疯了)

2 一年表演1980–1981 (打卡) 谢德庆在这件作品中每小时打一次卡,一天打24次,持续一年(就是说没有整段的睡眠时间)。

3 一年表演1981–1982 (室外) 谢德庆居於室外一年,其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地铁,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洞穴,或帐篷(流浪汉比他过的要舒服点)。

4 艺术/生活一年表演1983–1984 (绳子) 谢德庆和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在腰间用一条8英尺长的绳子绑在一起,却相互不接触一年。

5 一年表演1985–1986 (不做艺术) 谢德庆不谈,不看,不读艺术,也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只是生活一年。

谢德庆1986–1999 (十三年计划) 在这十三年中,谢德庆做艺术而不发表。这件作品从他36岁生日-1986年12月31日- 开始,到1999年12月31日结束。在千禧年的第一天,谢德庆在纽约的约翰逊纪念教堂(Johnson Memorial Church)做公开发布,宣布“我存活了”。

5 肖鲁

1962年4月出生于杭州,1988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9年2月以作品《对话》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艺术展厅内开枪射击该作品,引起轰动并导致展览暂停。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6希亚·拉博夫(不算严肃意义的艺术家)

他就是变形金刚123里的男主角。离开娱乐圈胖了。

2014年2月期间,他在洛杉矶举办了一个名为“I AM SORRY”的艺术行为展(和《节奏0》很像),展览期间,拉博夫邀请市民来到洛杉矶一处画廊的一间小屋内,拉博夫头上套着“I AM NOT FAMOUS ANYMORE”的纸袋,与参观者面对面坐在一个小屋内,上演一场完全寂静的行为艺术。

据拉博夫称,在2月14号情人节那天,有一位女观众进了小屋,脱光了他的衣服,然后把他强奸了。

此行为发生时,小屋门外还有上百名参与者正在排队,而其中就有拉博夫的女友,还有那位疯狂女粉丝的男朋友。拉博夫并没有说明他是否阻止了这位女粉丝的过激行为,他只是表明,那是在一个行为艺术的过程中,但他表示,自己很受伤。

WARING!!! WARING!!! WARING!!!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战场!!!

请认真读一下这句话,以下会出现的内容包含很多挑战道德底线的事情,比如死婴,尸体,脑浆等等等等。

(如果你看《人皮客栈》这种电影有说有笑眼睛都不眨的话,不用做心理准备。)






7 朱昱(对,评论区已经有人提过了,就是他)


已经和谐,完整版请移步至微信公众号:沉默之丘



8艾胖(大家都熟悉的,轻松一点的)

已经和谐,完整版请移步至微信公众号:沉默之丘





9来一个刚刚发生的事,有点黑色幽默(不是行为艺术,却,,,)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惊爆血案,华裔女子现场刀刺他人

2015迈阿密艺术博览会(Miami Art Basel)发生恐怖血案,一名华裔女子在艺博会现场挥刀刺伤另一名华裔女子的颈部及肩膀。当场被捕,被控意图谋杀。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位砍人者原本打算连杀三人。

行凶者为24岁纽约学生,于事发当场被捕。

好的,重点来了。

行凶者尾随被刺女子进入艺博会现场,趁其不备拿出美工刀行凶,致受伤者身上多处刀伤,鲜血直流。由于发生在艺博会中,在场不少观众以为是行为艺术,并未实时上前进行协助,警员到场封锁现场时才受到惊吓知道发生了袭击。

大家有什么感觉?

想起之前常说的段子,有人在艺术展馆里自杀了,保安在一个星期之后才知道他不是展览品,但是我相信这次事件不是行为艺术,真的。

事发现场图。

新闻及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现场

10说一个影视作品中的行为艺术,非常有意思

对啦!!! 是《黑镜子》

虽然这个片子的重点不在于行为艺术上,但也可以拿出来说。

片尾的解释是,整个绑架案,包括逼迫首相兽交,是一位获得了透纳奖的艺术家的行为

然后。

有评论家发声。

把这次事件定性为一次伟大的行为艺术作品

这就太有意思了。

不用想这片子黑了多少人,就想一下近几年的特纳奖得主,就很有意思。

11Chris Ofili

正好接着特纳艺术奖说,

年轻的英国艺术家Ofili就获得过特纳艺术奖。

这幅画是Ofili1996年绘制的“圣母玛利亚”, 他说这幅作品用嘻哈的方式叙述了圣母的故事。

这幅非洲圣母像袒胸露乳,胸部用像粪涂抹,画面中充满了猥亵的女性臀部。

当时展览纽约市长看到这作品怒了。

为何要用大象粪便侮辱圣母?

这要是有脾气不好的教徒在街上看见他,肯定给他一脚。

12成力(宋庄的艺术家)

已经和谐,完整版请移步至微信公众号:沉默之丘






13华韡华(亲身经历过其作品)

华韡华的作品。

14年9月2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开幕式上,微博名为“@华韡华”的艺术家释放了数万只苍蝇,瞬间整个美术馆到处都是苍蝇。沃霍尔美术馆馆长埃里克夏纳先生面带笑容的说:“看到中国的艺术家朋友在这里做了他的作品,我们感觉到就好像沃霍尔回来了!”

他的微博。

其实博伊斯的展览开幕式时候就放过一次了,那次不太严重。因为苍蝇都是他自己养殖的,很多不会飞,但还是很多飞的哪里都是。

这次开幕式时我在现场,险些崩溃。

当时有媒体采访我和朋友:“你们对这个作品有什么看法?”

我:“,,,(闭嘴,挥舞,躲避)“

朋友:”我想揍他“

然后馆长很愤怒,,,结果他被带走后拘留了一个多月,可能更久,,,,,,,

这种“跳梁小丑”就不多说了,多解释了。

14苏紫紫

(图为苏紫紫作品《泼墨》)

说起中国的行为艺术,怎么能不说苏紫紫。

《泼墨》很好的作品。

《泼墨》(无需打马)

《看客》 也是很好的作品。(无需打马)

但是在15年的今天,百度搜索苏紫紫,依旧是,,,

(网站搜索截图,无需打马)

所以就是要鼓励大部分的艺术家们做下去,不管这个操蛋的世界怎么样,做下去,被误解,被骂,又算得了什么。

直接引用一段苏紫紫接受新浪新闻的采访中的原话吧。

(新:所以身体对你来说身体是表达的媒介。这组作品与以前作品有什么样的关联?

  王:其实和之前的作品联系来看,这组作品是“苏紫紫”系列的一个延续。“苏紫紫”是大众缔造出来的一个符号,生长在大众媒体中。但在作品的最初,在《采访》和《泼墨》中我并没有这么想,我混淆了社会定义的我和我本身。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当时众声喧哗,几百万条评论扑面而来,量变引起质变,记得好像有人说过,第三个音符之后不是第四个音符,而是满天繁星。

  所以故事发展到中途,王嫣芸就在全世界的呼喊中陷入了“苏紫紫”的语境,她的全部意识失去控制的同时钻入了揽镜自顾的牛角尖,她开始过于看重自己的敌人以至于对敌人亦步亦趋,她进入了失常。所以会有《泼墨》这组作品,那是一种挑衅,无论观众评论什么,媒体报道什么我都写在身上。充当镜子的角色,让别人在我的身上看到他们自己。但到了《看客》的时候,“苏紫紫”和“王嫣芸”就开始分离了,在水缸里与世隔绝的状态和自然生长的处境将舆论和我本身隔开。而到了这组《稻草人》,“苏紫紫”基本就消失了。因为我在做作品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和“苏紫紫”有什么关系,我在作品里面扮演的只不过是我理解的青年人的一员。我展现大多数人的行为状态,让人们看到并且了解这些行为间的逻辑漏洞,激发反思。)

原文链接

news.sina.com.cn/c/cul/


高能预警!!!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这个时候不要吃东西喝水!!!

这个时候不要吃东西喝水!!!
这个时候不要吃东西喝水!!!

15 片山

直接上他最有名的作品。

对了,,

作品名就叫《你选择强权,我选择吃屎》


(该行为于2009年2月5日在墙美术馆实施)

艺术家自述:我在宋庄臭名昭著,在2001年时我就做过吃屎这个行为,郭盖是当年的摄影记录者。……中国人吃了强权这么多年的屎,今天还在吃屎。我吃我屎是我的个人行为,可是我发现,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在吃屎,很多批评家、艺术家们都在吃屎。2月5日这天去参观时,我带了一个盘子一个碗,我听说当天晚上艺术家要在俏江南酒家有聚餐,我想在那儿做,结果下午展览被封之后,我听说饭局他妈的没有了,那我就在墙美术馆做吧。我去了厕所,把屎拉在盘子上,当时外面锣鼓喧天,不知道干什么,我出来一看,他妈的有一个穿婚纱的要结婚,肖鲁这人我不认识,涂成那个艳婆子样儿,当时我把屎盘子放在她婚纱上了,她一看这屎,当时尖叫,哈,我端起盘子,想好了这句:“你选择强权,我选择吃屎”,写在展板上,然后趴在地上把屎吃了。然后赶快离开了现场,离场时,有个人让我念一遍,我就念出来了,当时全乱了。

笔者这里也不多说什么了,,,印象里这也不是头一次有人吃屎,(对了,二女一指系列),好像有做成作品的,,,,

16Dominique Garny

看到别的答主提到了一位喜欢装作狗的行为艺术家库里克的作品,对,装作自己是条狗来做行为。

他的作品挺好的,明确有力。下面是他所有作品的链接,,,,

Oleg Kulik(一条公狗)

进入正题,这样的话,我也要加上一位“艺术家”,Dominique Garny。

他最有争议的作品《一个人和他的猪》的电影海报。

(片场照片)

(片场照片)

(电影截图,请理性看待)

(电影截图)

牛逼的地方在于,这电影是他自编自演的。

我是在11年(大一)的时候偶然下载到了这个电影,看后觉得很有感触(就不说我的感触了)。

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孤独的男人住在农场里喂养牲畜和一头母猪。

日子久了,他对母猪产生了感情,很快,两人便有了跨越物种的亲密关系(咳咳你懂)。

母猪怀孕了(看来设定是没有生殖隔离),生下了男人的猪孩,男人对自己的猪孩很好,但猪孩却只认自己的母亲。失望的男人杀死了猪孩,吃掉了它的肉,又杀死了母猪,最后,他在一颗孤零零的树上上吊而死。

全篇没有对白,没有配乐,有些诡异,尤其是背景里还有奇怪的噪声。

影片一经发行便引起了舆论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是一部毫无内涵的单纯的猎奇片,有人觉得,导演通过他怪异的摄影揭示了孤独带来疯狂这一恒久的命题(人毕竟是社交动物)。

17关川航平(说点轻松的)

(关川航平《得感冒,再治好》(Catch a cold and then curing a cold))

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内上演过这样一出行为艺术作品:《得感冒,再治好》。艺术家本人想办法在馆内患上感冒,然后躺在床上等感冒一点点恢复,同时还在入口处的白板上写下自己的体温值。

在美术馆这样的公共空间,他表演着从患上感冒到治好感冒的全过程,让观众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产生动摇,衍生出新的鉴赏体验。

他的这一“作死”行为也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经过投票,该行为艺术获得了观众奖。


18 bryan lewis saunders

艺术家Bryan Lewis Saunders在1995年时突然决定要每天帮自己画自画像,并且服用各式各样毒品或禁药,让这些药物影响自己画画的风格,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作超过8000幅自画像。

对,重点是嗑药,,,大麻几乎是最轻的,,,来几张感受一下吧。

吃了蘑菇的。

喝了苦艾酒的(估计我喝过的里面也没啥苦艾成分)。

可卡因。

请大家不要模仿,,,,,,

19说点幽默的

其实行为艺术大部分都不是“要死要活”的,让人看不懂的,更多是这样的

梁克刚《房奴》2007年

非常通俗易懂,枷锁是房子的平面图,寓意一目了然。好玩吧!

他要是高喊“开发商如何如何”,就被保安请出去了,,,

这有一个灰色幽默的,,

荷兰艺术家Bart Jansen的《“宠物猫

直升飞机

”》 (这件作品尚有争议)

艺术家Bart Jansen的这只宠物猫名为Orville,它是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的。

他的猫生前最喜欢追小鸟。Bart Jansen为了让这只爱猫继续留在他的生活里,于是突发奇想,处理了尸体。让猫身成为直升机的主体。这样只要通过遥控装置,这架宠物猫直升机就能在空中不断盘旋飞翔。

这件作品让艺术家觉得欣慰,因为这样的话,Orville就可以一直干它最喜欢的事情——在空中尽情的去追逐小鸟了。

这是好是坏? 是不是在某个层面上有点像把亲人的骨灰做成钻石佩戴在身上?

20随便说说

大家也都提到了要死不活的梵高(读相关传记,感觉他像大婴儿),

亡命之徒卡拉瓦乔(从他的画中能看到死亡的他自己),

前段时间的新闻,大量证据表明英国印象派画家华特·席格(Walter Sickert)就是传说中的开膛手杰克,很震撼吧(有证据,也有画作内容作为辅证)。

同时分析巴尔蒂斯的画作,明显他有恋童倾向,

克里姆特的作品《哲学》《医学》和《法学》在当时也遭到争议(色情等等),

笔者特别喜欢的艺术家郝文,作品也曾遭受巨大非议,展览一度被强行关闭,

莫扎特有秽物癖,

贝多芬,王尔德,尼采,叔本华,莫泊桑,波特莱尔,福楼拜,马奈,舒伯特,舒曼这帮人都有梅毒(据说对他们的艺术创作都有帮助),

贵圈真乱?






不!!!

如果让我讲一个自己心里的,和艺术有关的故事,我会讲劳特累克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没错的话是在于小东老师的书里。

(劳特累克)

劳特累克童年时摔断两条腿,愈后成为畸形,是个侏儒。

有一次他觉得生活太痛苦,想要自杀,于是他把家里的煤气打开,自己爬上梯子,想等着煤气熏晕他,掉下梯子摔死,或者摔晕了被煤气熏死。

爬上梯子后过了一会儿,看到了自己的画,觉得有张不太好需要改改,于是想了想,爬下梯子,关了煤气,继续画画。

劳特累克 《洗衣女》






E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位艺术家,他们才华横溢,却也因种种原因,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导向了某种悲剧性的结局,仿佛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刻意书写着“作死”二字。法国的卡米耶·克洛岱尔便是其中一位。这位雕塑家的天赋毋庸置疑,她的作品充满力量与情感,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足以与当时的男性大师比肩。她与雕塑巨匠罗丹.............
  • 回答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科学家,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如同烈火,甚至不惜以身试险,挑战生命的极限。他们的“作死”行为,在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深刻的启示。以下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作死”科学家及其行为,以及对他们行为的评价: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作死行为.............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一些如同流星般划过,留下一串串或璀璨或悲壮,却也常常是“自掘坟墓”的统治者。他们的“作死”行为,有时源于个人癖好,有时则被时代洪流裹挟,最终将王朝、帝国,甚至自身推向深渊。1.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秦朝的速亡埋下伏笔 作死行为: 焚书坑儒: 为了巩固统治,消除异见,.............
  • 回答
    讲到“作死”而又“不死”的人物,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名字,恐怕就是这位——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这个人,就像是被命运之神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但他每次都能咬牙爬起来,甚至还爬得比谁都高,比谁都狠。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作死指南”,只不过他不是在作死,而是在“逆天改命”。你想想,一个科西嘉岛.............
  • 回答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俗语,虽然现代感十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贯穿古今,无数历史人物的经历都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骄傲、贪婪、愚蠢或固执,最终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1. 骄傲的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及其陵墓的.............
  • 回答
    .......
  • 回答
    谈及历史上的殉死与殉葬,这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些颇为沉重却又无法回避的篇章。它们常常与权力、信仰、情感以及对生与死的理解交织在一起,留下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又引人深思的故事。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古代的殉葬制度。这是一种极为残酷的习俗,在许多文明的早期阶段都曾存在过。其核心在于,君主或贵族在死后,会.............
  • 回答
    惊心动魄却未流血:历史上的“虚张声势”之战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其声势之浩大,氛围之紧张,足以令观者心跳加速,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然而,当尘埃落定,回溯史籍,却发现这场似乎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却以极小的伤亡告终,甚至几乎无人丧命。这些“虚张声势”之战,并非代表着军事上的儿戏,而是智慧、策略、.............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君主因动物而亡的事件确实存在,这往往是历史偶然与必然交织的产物,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要找出这些事件,我们需要深入翻阅史书,挖掘那些被细节描绘或被简略带过的记载。1. 罗马皇帝汉尼拔(Hannibal)虽然汉尼拔是一位迦太基的军事家,并非罗马皇帝,但他与罗马的冲突和他的战术,.............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在世时璀璨夺目,引人注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甚至被完全遗忘。他们或许是某个时代的弄潮儿,或许是某个领域的先驱,他们的生命故事,在生前引起巨大的波澜,死后却如静水沉底,不留一丝痕迹。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 便是这样一位人.............
  • 回答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题)|$(text:古离歌$》中,意境深邃,带着一种人生无常、功过难辨的感慨。它仿佛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却又因为某些原因,其最终命运或评价变得扑朔迷离的人物的一种追问。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生平跌宕起伏,其最终的.............
  • 回答
    历史上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生,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火种,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也常常带来深刻的反思。这些人不是鲁莽的送死,而是基于对某种价值、某种理想的极致追求,即使面对巨大的牺牲和失败的可能,他们依然选择前行。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苏格拉.............
  • 回答
    文天祥,这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以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名垂千古。他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更是成为无数后世文人名士的精神楷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文天祥这样,为了坚守气节、不屈不挠而牺牲生命的文人名士,绝非个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忠诚、正直与大义的传奇。一、屈原——.............
  • 回答
    战场上,死亡的召唤并非总是来自战火,有时,它来自后方的命令。当“上头”将你推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要求你以生命为代价完成某种目标时,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些不甘沉默、以独特方式回应这残酷要求的身影。拒绝成为炮灰:智者的抗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默默赴死。当命令的荒谬与牺牲的无谓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一些人会用.............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名字,他们的陨落仿佛在最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急刹车,留下了无尽的“假如”和“如果”。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才华、影响力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不禁感叹:“本不该如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死在了“不该死”时候的历史人物,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历.............
  • 回答
    讲到历史语言、死语言,或者咱们常说的“古文”,这玩意儿我打从心眼儿里就透着一股子好奇和亲近。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沉迷”更贴切。我没上过什么专门的古语言学院,也没拿过什么古典语言学的学位,但这些年下来,自己摸索着,磕磕绊绊地也算是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走了不少路。我最早接触这类东西,大概是高中时期。.............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君主以其非同寻常的死法而载入史册,他们的离世往往伴随着令人咋舌的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政治斗争或是纯粹的意外。以下为您详细讲述一些特别奇葩的君主死法:1. 罗马皇帝赫利俄伽巴路斯 (Elagabalus) 享乐至死,结局凄惨 享年: 约18岁 在位时间: 21.............
  • 回答
    “装逼”这个词,虽然在咱们的语言里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但“死于装逼”这种现象,放眼古今,那可真是屡见不鲜,而且往往伴随着戏剧性的色彩,让人看了既觉得可笑,又觉得惋惜。我给你掰扯几个例子,保证生动,绝非AI那种干巴巴的论调。咱们先说一个离我们不算太远,但又足够经典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杨乃武。这杨.............
  • 回答
    许多历史人物因英年早逝而留下许多“如果”和未竟的成就,这些惋惜之情往往会与他们的实际功绩交织在一起,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早逝英雄”的光环。如果他们能活得更久,他们可能会做出更多杰出的贡献,但也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犯下更多错误,或者其历史形象被更复杂的现实所侵蚀。下面我将列举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并分析如.............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