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部分人是跟风讨厌肖战还是真实讨厌?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因为“跟风讨厌”和“真实讨厌”并非完全对立,很多时候是相互交织、难以清晰界定的。而且,对于肖战的评价,网络上的声音极其多元化,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情绪化的影响。

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理解“跟风讨厌”:

“跟风讨厌”通常指的是一种现象:当某个公众人物受到大量负面评价或争议时,一些人因为看到周围的负面声音,或者受到舆论浪潮的影响,在没有充分了解或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也加入了批判或讨厌的行列。这种“跟风”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

从众心理和群体压力: 在网络环境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更容易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当看到大多数人都在表达对某个明星的负面看法时,一些人可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融入群体或避免被孤立,也选择表达类似的负面情绪。
追求“政治正确”或“潮流”: 在某些特定的舆论环境下,对某个公众人物的负面评价可能会被塑造成一种“政治正确”或“潮流”。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识”或“立场”,会选择跟随这种主流声音。
信息茧房和信息不对称: 社交媒体算法可能会将用户推送到他们已经倾向的内容,形成信息茧房。如果一个人长期接触到关于肖战的负面信息,而缺乏接触正面信息或不同角度的信息,就容易形成片面的负面认知,并被“跟风”的负面舆论所放大。
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部分人可能缺乏对复杂事件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容易被片面的信息和煽动性的言论所影响。

二、 理解“真实讨厌”:

“真实讨厌”则指的是基于个人独立的判断、价值观、审美标准、经历或具体事件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和评价。这种“真实讨厌”可能源于:

对其作品的评价: 观众对其出演的影视剧、歌曲、舞台表现等产生负面评价,认为其演技、唱功、颜值或其他艺术表现不佳,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或期待。
对其个人行为或言论的评价: 认为其在公开场合的言行举止不当,或者存在某些个人品德上的问题(例如被指责的“227事件”中涉及的粉丝行为),从而产生反感。
对其粉丝群体的评价: 很多时候,对偶像本人的讨厌,实际上是对其粉丝群体行为的不满。如果一个粉丝群体表现出过度控评、攻击异见者、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可能会连带引发路人对偶像本人的厌恶。
价值观的冲突: 某些人可能认为肖战所代表的某些文化现象、商业模式或价值观与自己自身的价值观不符,从而产生反感。例如,对过度饭圈化、流量至上的现象的不认同。
竞争关系或平台之争: 在粉丝群体内部,也可能存在着对其他流量明星的排斥和不容忍,这有时也会转化为对与其竞争的明星的负面情绪。

三、 为什么难以界定?相互作用与复杂性: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要清晰地界定“跟风讨厌”和“真实讨厌”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真实”的起点: 很多时候,“跟风”的开始也可能基于某个“真实”的导火索。例如,“227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一部分人的反感,这部分反感可以被视为“真实”的起点。但随后,这个事件被反复提及,并被网络上的其他声音放大和解读,就可能演变成“跟风”的一部分。
“跟风”的固化: 一旦加入“讨厌”的行列,即使最初是跟风,随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或者因为加入了某个群体的讨论,个人的负面情绪也可能被强化和固化,从而变得“真实”。反之,一些最初有“真实”不满的人,也可能因为看到大量相似的观点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看法,甚至将其情绪化和极端化。
信息茧房的双向性: 同样存在为肖战辩护或喜爱他的人,他们也可能形成信息茧房,只看到支持他的声音,而忽略了批评。因此,“跟风”也可能体现在对某个明星的过度吹捧和维护上。
平台和群体的影响: 肖战的粉丝群体庞大且具有较强的组织性,他们的行为和声音在网络上具有很高的可见度。这导致了对他们的讨论和评价非常多。而当一个群体的行为被广泛讨论时,很容易吸引不同立场的人加入进来,其中不乏跟风者。
标签化和简单化: 互联网的讨论往往倾向于标签化和简单化,将复杂的公众人物评价简化为“喜欢”或“讨厌”。这使得区分“跟风”与“真实”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简单地站队。

四、 为什么会形成大规模的“讨厌”?

如果仅仅是少数人的“真实讨厌”,很难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现象。肖战之所以会成为争议焦点,并引发大量负面评价,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227事件”及其后续发酵: 这是导致肖战遭遇大规模负面舆论的标志性事件。粉丝对“AO3”等平台的举报行为,被广泛解读为对公共言论自由的侵犯和对其他群体的攻击。这件事的后续处理和舆论导向,加剧了许多路人的反感。
流量明星的普遍争议点: 肖战作为顶流,自然会吸引大众对流量明星普遍存在的讨论点,例如“德不配位”、“作品质量”、“粉丝行为失控”等。这些争议点在肖战身上被放大和集中呈现。
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的讨论: 围绕肖战的成功,也伴随着对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讨论。一些人可能对这种以粉丝消费为核心的模式本身持有批判态度,从而将这种批判投射到肖战身上。
媒体和舆论的放大效应: 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讨论,往往具有放大效应。一个小的争议点,经过层层传播和解读,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结论:

要准确地说出“大部分人是跟风讨厌肖战还是真实讨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1. 难以量化和界定: “跟风”和“真实”的边界非常模糊,一个人可能既有真实的不满,也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
2. 个体差异极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信息获取渠道和判断能力,对肖战的评价也千差万别。
3. 舆论的复杂性: 网络舆论是动态的、多层次的,夹杂着各种动机和情绪。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对肖战的负面评价中,既有因为其作品、行为或粉丝行为而产生的“真实”的不满,也有受到网络舆论和群体氛围影响而加入批评行列的“跟风”情绪。这两种情绪往往相互交织,难以清晰分割。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个人原因(如对作品或行为的不认同)而真实讨厌他,但当这种讨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潮流”时,又会吸引大量原本没有明确立场的人加入进来,形成“跟风”效应。反过来,这种广泛的“跟风”又会强化一部分人的“真实”讨厌,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讨厌是“正当”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反对声音都归结为“跟风”或“真实”,而是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网络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在知乎上有关文学的话题里,对于网络文学一直都是冷嘲热讽的态度。

其实作为一个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我不是不知道网络小说作为通俗小说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等即便是在通行的文学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我为什么还对网络小说冷嘲热讽?

因为作者和粉丝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从作者这方面来说,许多已经“封神”的网络小说写手,仗着自己拿了点钱,就开始觉得传统文学没人看了,所以都是垃圾。还有人觉得阅读量是评价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凡是看的人多的就是好作品。

而粉丝这一方面,许多连基本文学常识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的读者,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喜欢,就把一些爽文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还在这儿不遗余力地吹捧他们的“文学价值”。

不信你去看看知乎上跟网文写作有关的话题,所有人关心的只有一点——“我的东西怎么写才能有更多人看”。

所以,他们本身没什么错,但我就是讨厌这些人。

肖战以及其他流量明星也是一样。

我觉得每个人对明星的消费都可以有自己的理由。你可以喜欢演技,也可以喜欢脸,这些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你自己喜欢就行,别出圈。

一个明明除了一张脸什么也没有的所谓“偶像”,被一群脑残粉丝吹成了亘古无双的“哥哥”。而这“哥哥”也丝毫不觉得脸红,反而是乐得把脑残粉当成韭菜来割。最后,这事还搞得这么大,让你想不关注都不行。

那我当然有理由讨厌。

借用一句话:

肖战惹到了所有人:极左反资本,极右反举报,中左反教唆,中右反炸号,绝对中立烦营销。

我应该算是烦营销的这一种。

user avatar

谢邀

今天微博看见一句话很适合这个问题

“肖战惹到了所有人:极左反资本,极右反举报,中左反教唆,中右反炸号,绝对中立烦营销。” ​​​

user avatar

假设你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臭豆腐店。

但是你吧,对臭豆腐无感,既不喜欢,也说不上讨厌。


[1]

某天,有一个人突然喜欢去那吃臭豆腐了。

------------------

这时候,你是不会讨厌那个人,也不会讨厌臭豆腐的,那是因为这是他个人的喜好和自由;


[2]

某天,有一群人突然喜欢去那吃臭豆腐了。

------------------

这时候,你也不会讨厌那群人,也不会讨厌臭豆腐的,那是因为这还是他们的喜好和自由;


[3]

某天,这群人突然把隔壁香煎豆腐摊给掀了。

他们说香煎豆腐不配跟臭豆腐共用“豆腐”这两个字,更不配和臭豆腐店并排开在一起。

------------------

这时候,你还是说不上讨厌他们,或者说讨厌臭豆腐的,最多觉得这些人闲着没事干谴责一下他们的品性罢了——毕竟你对香煎豆腐也谈不上喜欢或者讨厌;


[4]

某天,喜欢香煎豆腐的和喜欢臭豆腐的骂起来了。

香煎豆腐说你们喜欢臭豆腐就去吃,不喜欢香煎豆腐可以不买不吃,可你掀我摊子就有点过了,于是他们就去给臭豆腐店做卫生调查,说他们家的臭豆腐都是用脚气熏臭的。

臭豆腐说你们闭嘴,你们这帮非主流渣滓不配说话,被掀了都是活该,城管都没说我们做错了!

------------------

这时候,你多少觉得有些烦了,但还是觉得没太大所谓,毕竟还是可以当个热闹看的。


[5]

某天,香煎豆腐店闭门歇业了,臭豆腐店突然贴了大字报,说:我绝对冇强奸只母猪!

而香煎豆腐的粉丝们突然被集体套了麻袋,还被人用胶布把嘴巴都封上了,虽然没有人承认,但所有人都知道是某些人干的。

紧接着,臭豆腐粉丝集体喊冤:他们网暴臭豆腐店!他们是诽谤!我们是为正义带盐!再说了,你看隔壁的隔壁卖豆浆、卖豆奶、卖酱油、养豆娘的,我们就没掀……欸?欸欸?欸欸欸?(好像它们也是豆制品诶……)

隔壁的隔壁:?????怎么肥事!你们的眼神怎么突然怪怪的?

养豆娘的当场就惊了:淦!莫挨老娘,老娘不是豆制品,老娘是蜻蜓!

但喜欢臭豆腐的居然立马就接上了:你不是豆制品你为什么叫豆娘?难道你还想做臭豆腐的娘子?咳~~tui!你不配!

------------------

这时候,你心里面开始有点疑惑了:道理我都懂,但他为什么要突然说他绝对没有强奸那只母猪?呸,不是,这根本不是母猪的事儿,他们为什么突然开始搞豆娘了?

这事儿怎么就开始变味了呢?

怎么他们吵架还搞得你楼下一条街乌烟瘴气呢?

关键是,爱吃豆瓣酱的你,这下是真的有点慌了。


[6]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周围都是臭豆腐的味道。

不仅如此,他们人手一盒臭豆腐,看到你就走到你跟前说:臭豆腐真香,一起吃呗。

你说:谢谢,我不太喜欢。

他说:你算老几,你啥玩意居然不喜欢臭豆腐?

你说:不好意思,我受不了他的那个味道……

他说:淦!你居然说臭豆腐像屎一样臭?你凭什么说我们家臭豆腐是用脚气熏的!

你说:欸??这就过分了啊,我可没这么说过,话说城管不是刚说……

他说:呔!你闭嘴!我们家臭豆腐店的老板绝对没有强奸那只母猪!

你说:?????

于是,你什么都不能说,说了也没用,他们压根不听,最扯的是听了还听错,错了还不认,认了也不改,改了还改错,错了又再错。

------------------

这时候,你关上了窗户,关了微博,关了公众号,关了头条号,你想上知乎看点东西转移一下臭豆腐味道直逼脑门的那股气。

然后看到了一个话题:大部分人是跟风讨厌肖战还是真实讨厌?

于是就开始点击[ 写回答 ]。

开始敲击键盘:

假设你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臭豆腐店。

user avatar

因为讨厌成天出现在头条,心想肯定花了不少大钱,于是根本不想了解这个人,先讨厌起来再说。

这就是花钱办坏事,用狠劲不懂用巧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