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 90 后 00 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

回答
“现在的90后00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亲情维系的弱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迁移流动性增强:
过去: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亲戚之间居住距离近,血缘关系紧密,过年走亲戚是联络感情、家族聚会的重要形式。
现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年轻人为了学业、工作等原因,往往需要离开家乡,去到更远的城市发展。这导致了物理距离的拉远,也削弱了日常的亲戚往来。过年成了少数能与远方亲戚见面的机会,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平日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被迫”的聚会显得有些陌生和负担。
生活圈子的扩展与重心转移:
过去: 很多人的社交圈子相对封闭,主要围绕家庭、邻里和工作展开。
现在: 90后0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更广阔的社交平台(网络、社交媒体、兴趣社群等)。他们的朋友圈子更加多元化,有来自各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相比之下,传统的亲戚关系,如果缺乏共同话题或生活交集,在吸引力上可能会下降。过年时,他们更倾向于和自己选择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或者进行线上社交。
代际沟通的鸿沟:
价值观念差异: 90后00后成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信息和思想也更为多元。他们在婚姻、职业选择、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与长辈存在较大差异。走亲戚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催婚催育”、“比较谁家孩子有出息”等话题,这些话题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压力和不适。
语言与话题的隔阂: 长辈们可能更习惯谈论过去的事、家族的琐事,而年轻人更关注当下流行文化、科技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如果双方没有共同话题,长时间的互动会显得尴尬和无聊。
信息获取渠道不同: 年轻人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通过亲戚来了解。而长辈们则可能更依赖口口相传,这就造成了信息传递的错位。

二、 过年仪式感的转变与年轻人对过年意义的重新定义:

“走亲戚”的传统意义淡化:
过去: 走亲戚不仅是社交,更是重要的经济互助、信息交换和家族荣耀展示的场合。送礼、拜年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社会性。
现在: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经济压力也分散了。礼尚往来的“面子工程”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负担,他们更看重情感的真挚交流而非形式。
过年的核心需求变化:
休息与放松: 对于常年工作学习的年轻人来说,春节假期首先是一个难得的休息和放松机会。他们可能更希望在家陪伴父母,或者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奔波和社交上。
情感的回归: 年轻人也渴望与家人进行高质量的陪伴,但这种陪伴不一定非要通过“走亲戚”来实现。他们可能更愿意与父母一起做饭、看电影、聊天,或者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
自我时间的需求: 互联网让他们习惯了随时随地的连接,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独处的时光。过年期间,他们可能更想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充电、学习、自我提升的事情,或者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
对“热闹”的不同理解:
过去: 过年的热闹是大家庭的团聚,是喧嚣的烟火气。
现在: 年轻人对“热闹”的定义更加多元。可能是在线上与朋友开黑,可能是和朋友一起旅行,也可能是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传统的“人多热闹”对他们来说,有时反而是一种消耗精力的场面。

三、 现实层面的考量与“累”感:

交通压力与时间成本: 春节期间的交通拥堵和购票难是常态。年轻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路途上,这无疑增加了过年的疲惫感。
经济负担: 走亲戚需要准备礼品、红包等,虽然长辈可能也有回馈,但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笔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社交压力与“表演”: 在一些亲戚聚会上,年轻人可能需要扮演一个“乖孩子”、“有出息的孩子”的角色,回答长辈的各种问题,这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和疲惫。这种“表演”式的互动,并非他们所追求的真诚交流。
信息茧房与“被孤立”的担忧: 如果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亲戚圈子完全脱节,在聚会上可能会感到无聊甚至有些被孤立。如果年轻人对此类社交场合持抵触态度,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四、 媒体与社会观念的影响:

“佛系青年”与“丧文化”的传播: 年轻人受到一些网络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追求平静、不折腾的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中的一些“被安排”的活动可能持保留态度。
对个人主义与自由选择的强调: 90后00后更加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认为过年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应该遵从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时间,而不是被传统习俗所束缚。
“宅文化”与虚拟社交的兴盛: 随着科技发展,“宅文化”和虚拟社交的兴盛,让年轻人更习惯于通过线上方式与人互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线下社交(包括走亲戚)的依赖和热情。

总结来说,90后00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并非是完全否定亲情,而是对传统过年模式的一种“解构”和“重塑”。 他们依然珍视亲情,但更倾向于以更轻松、更真诚、更符合自己生活节奏的方式来维系。他们对过年的期待更多的是休息、放松、与核心家庭成员共度时光,以及进行符合自身兴趣和价值导向的社交活动。当传统的走亲戚方式与这些新需求产生冲突时,他们自然会选择后者。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趋势,并非所有90后00后都完全不喜欢走亲戚。一些人仍然重视家族传统,也享受与亲戚的相聚。但整体而言,社会变迁和代际观念的演变,确实正在重塑着春节的亲戚社交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思考有以下原因:

1、不熟悉,平时联系不多,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就过年见面确实尴尬。

2、问隐私,亲戚之间,最喜欢攀比打探,今年赚了多少?有女朋友了吗?买车了吗?在哪个公司?有没有前途?买多大的房子啊等等这些问题,真的好像要把人扒光一样。

3、费时间,走一家亲戚,假如要吃饭,至少上午就要到,中午喝酒,可能到晚上还要再喝一顿,好多人都是从外地回来,本身假期就只有十几天,像我一些朋友从上海北京回来,基本上假期就十天,只想陪陪父母说说话,真的不想再应酬了。

user avatar

本人八零后也不喜欢。

过年前,甲方和老板:事情办好没?项目进度怎么样?那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你什么时候跟进一下?

除夕夜,父母:今年怎么样?涨工资没?啥时候结婚?上次跟你说的那姑娘(小伙子)有什么想法?

初一到初七,亲戚:你还记得我不?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在哪上班?挣多钱?谈朋友没?买房没?买车没?怎么还不结婚要孩子?你爸妈不急?

就这?假期就这么完了?

三堂会审?

我就想睡到自然醒,零食随便吃,番剧随便看,游戏敞着玩。躲起来,放空。

没过年的时候我是乙方,过年了我还是乙方。

那这年我不是白过了么?

我也想当甲方。

user avatar

04女

我喜欢独处,喜欢安静,所以我不仅是不喜欢走亲戚,甚至不愿意过年,从小到大过年的时候我都是躲起来,除非一定要我出去见人的时候我才会出去,而这似乎又带了一些强迫意味,就更不愿意出去了,更别说七大姑八大姨的犀利提问。

过年的时候都在放烟花,看春晚,每每这时候我就会产生一种荒诞的意味,我不明白过年的意味在于什么,我并不在意一些关于年兽的传闻,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菜,我觉得很浪费粮食,而为了不浪费粮食,每个人又都要吃很多,肚子很撑,我觉得破坏了我的饮食平衡。

走亲戚又不可避免的提到红包,我承认谁都喜欢钱,但你一定要对每一个人说新年快乐,甚至鞠一躬,更甚磕个头,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初中起,人的自尊就已经形成,拿红包的过程我会感觉到一种屈辱,今年我高三了,我尤为讨厌这种感觉,事实证明我的红包一点没少,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刁难小孩。

每逢过年的时候,似乎每个家庭都会吵一架,或因为家务的分配不均,或因为处理家务时的摩擦,总之逢年过节的时候是一定要吵一架的,所以至今我从不过节日,等我高中毕业不在家里住后,我的生命中将再无节日。

嗯,还有一点,一到过年的时候我的微信qq就被集体轰炸,而我需要一条一条的回复那些复制黏贴或者是群发来的消息,之后再删掉聊天框,我的聊天界面才会恢复整洁,这是一个麻烦事,我讨厌麻烦。

还有每天早上被鞭炮吵醒,晚上被烟花轰炸的痛苦,当代年轻人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这无疑使我的睡眠时间大大减少,所以我这几天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啊,真是糟糕。

暂时就想这么多。

-------------------

今年的春晚很离谱。

----------------------

已经第四天了。

天天有人来。

从早到晚。

初六就开学了,所以,是专门放几天假让我回家走个过场卖个笑的?嗯...

--------------------

群发复制的消息会回复,是因为在我的社交圈子里,默认不熟的人就不会发消息,是的,群发都不会勾选你,所以本身给你群发就代表了和你关系不错,所以都会回复,自然而然的会聊几句,关心一下对方的近况,聊聊对未来的规划... 而且,其实大家都挺词穷的,实在想不出拜年的话,群发复制一下也没什么

-----------------------

救命救命救命救命我姥爷家的邻居手机弄不明白直接进了我的房间坐在我的身边紧紧的挨着我救命救命离得我好近挨了我三四分钟了救命!!!!!!!!

毛都炸了。

我妈在门边看着用眼神示意我,她无能为力

ccccccccccc她的凶器紧紧挨着我救命这太尴尬了我跟我妈都不挨这么近她这是要我命

幸好明天我就回家了。

这日子到头了。

------------------------

真是个好消息,以后不用卖笑了,老妈万岁

!!!!!

老人的捧一踩一谁也受不了

作为被踩的一方

我们家决定以后不回去了

那以后过年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了

起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