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改变大学里无所事事的状态?

回答
大学生活,本该是探索自我、积累知识、结交好友的黄金时期,可不少同学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每天似乎有时间,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日子就这样在迷茫和空虚中溜走。如果现在的你也有这种感觉,别急,这很正常,很多人都会遇到。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打破这种循环,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和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所事事”不是一种懒惰的标签,它更像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可能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我们还没有找到真正能激发我们热情的事情。所以,别自责,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能帮你走出这个困境。

一、 正视并分析你的“无所事事”

在你开始改变之前,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无所事事”?

是真的无事可做吗?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表面的空闲所迷惑。问问自己,你是因为真的日程排满但效率不高,还是因为缺乏规划,感觉不到任何“必须做”的事情?
是缺乏动力吗? 你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未来感到迷茫?还是仅仅是提不起精神?找到具体的原因很重要。可能是课程内容枯燥,可能是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也可能是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一片空白。
是社交上的孤立吗? 你可能觉得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圈子,你融不进去,所以宁愿一个人待着,感觉“无事可做”。
是技术或技能的缺失吗? 你可能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感觉自己能力不足,不知道从何下手。

把这些想法写下来,或者找个信任的朋友聊聊。梳理清楚“无所事事”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二、 重拾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大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文凭,它更是你探索知识、拓展视野的绝佳机会。

重新审视你的专业课: 试着去理解专业课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它与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找找那些能让你眼前一亮的知识点,它们或许是你深入探索的起点。
跳出课本,拓展阅读: 如果课堂内容让你提不起兴趣,那就去读一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书籍。可以是历史、哲学、科幻,甚至是商业管理。广泛的阅读能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发现新的兴趣点。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学校经常会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来做讲座。这些讲座通常是免费的,而且内容非常前沿和有趣。去听听你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也许会激发你新的学习热情。
寻找学习的“伙伴”: 找几个对同一门课程或同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相互提问、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学习的动力会大大增加。

三、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你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课堂,更在于那些让你飞扬青春的课外活动。

加入社团,找到你的“ tribe”: 看看学校有哪些社团?辩论队、学生会、摄影社、户外运动社、志愿者组织…… 选择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勇敢地加入进去。在社团里,你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新的技能,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即使一开始觉得有些生疏,也别怕,多参与几次,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尝试新的技能,挑战自己: 大学是一个尝试新事物的绝佳时机,因为即使失败了,代价也很小。想学一门新的语言?想学弹奏乐器?想学编程?想学摄影?学校或者校外的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把学习新技能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设定小目标,一步步实现。
投身志愿服务,回馈社会: 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到他人,更能让你感受到自我价值。去养老院陪伴老人,去偏远山区支教,去环保组织做宣传…… 在奉献中,你会发现生活更有意义。
利用假期实习或兼职: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考虑在假期寻找一些实习或兼职机会。这不仅能让你接触到社会,了解不同行业,还能为你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并有可能为你未来的职业方向提供线索。

四、 规划你的时间和生活,找回掌控感

“无所事事”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规划,感觉生活像一团乱麻。

制定一个简单的日程表: 不需要太详细,但要包含一些固定项目,比如上课、吃饭、运动、学习时间。有了大致的框架,你会更容易安排自己的活动。
设定 SMART 目标: 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设定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ound)目标。例如,“本周完成某本书的阅读并写一份读书笔记”比“我要多读书”更有效。
每天留出“自由时间”: 但不是“无所事事”的自由时间,而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让你放松和愉悦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看电影、和朋友聊天、散步等等。这能帮助你平衡学习和生活。
学会拒绝: 当你开始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后,你可能会面临很多邀请。学会拒绝那些与你目标不符的活动,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五、 关注身心健康,为积极生活打下基础

身心健康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关键。尽量做到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能为你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避免过多摄入高油高糖的食物。
坚持运动: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无论是跑步、游泳、打球还是简单的瑜伽,找到适合你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
管理压力和情绪: 大学生活中难免会有压力和挫折。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健康的应对方式,比如和朋友倾诉、写日记、冥想等。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需要): 如果你长期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失落,并且严重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不妨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六、 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改变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

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不要试图一次性改变所有事情。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当你成功完成它时,你会获得成就感,这会激励你继续前进。
允许自己犯错: 在尝试新事物或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被它们打倒。
庆祝每一个小进步: 当你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或者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肯定。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会累积成强大的动力。
多与积极向上的人交流: 和那些充满活力、有目标的人在一起,你会受到他们的感染,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学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等待你去探索。所谓的“无所事事”,不过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个能点燃你热情的火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你会发现,属于你的精彩,就在不远处。记住,你拥有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无限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找到目标吧,可以看看@奶牛Danny 的文章,《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douban.com/note/1912576

user avatar

花一笔钱买一套贵一点的衣服,早晨七点出门,提前打理自己半小时左右,不带手机,不带钥匙,什么都不带,穿上新衬衫皮鞋,去图书馆看想看的书,晚上图书馆关门才回寝室。

坚持一周以后,你会发现世界都不一样了。




————————

想想还是把自己的经历写上吧,省得进评论里看,也许情况不能复制,但至少能给题主一个参考。我觉得我大概已经走出题主所说状态了。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本人大一全年奖学金,大二上学期开学开始一直玩dnf和dota,没学一点东西,一直到大二下,整整一年。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认识到自己可能开始堕落了,辅导员都诧异我变低调了这么多。且了有挂科倾向。自己对自己很失望。



某一天,我在寝室里呆了一天。

没开电脑,没看书,就跟跟室友聊,聊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起床,穿上妈妈给买的名牌正装,去了图书馆,一呆一天。

因为正装,很多人都会有意无意的看我一眼,感觉自己不再是没人注意的屌丝。

看书的过程中,虽然会走神,但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感觉自己在学习,感觉自己有了希望(跟之前状态比)。

看书之余开始回忆刚来大学的理想之类的。慢慢开始有了一点点信心。

一天没有回宿舍,跟着学霸一起早出晚归,晚上虽说有些疲惫,一天下来也没做什么事,但感觉特别充实。

持续了一周,感觉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然后干脆一狠心,电脑寄回家去了。


今年大三下,带领学院团队拿了几个校级团体奖,不牛逼,但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奖励。


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自己真的感谢那一天的感觉。也觉得就是那一周的改变,改变了之后轨迹。

--------------------

很多大道理大家都懂,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只缺乏一个转变的机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生活,本该是探索自我、积累知识、结交好友的黄金时期,可不少同学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每天似乎有时间,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日子就这样在迷茫和空虚中溜走。如果现在的你也有这种感觉,别急,这很正常,很多人都会遇到。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打破这种循环,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和意义。首先,.............
  • 回答
    在大学改变贫穷,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课题,而且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不仅仅是关于“赚多少钱”,更是关于思维模式的转变和一系列有策略的行动。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经历,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我们得承认,贫穷不仅仅是指手里有多少钱,它更可能是一种思维定势,一种对资源的认知不足,以及一种不敢.............
  • 回答
    刚步入职场,从校园的象牙塔一下子跌落到社会的大染缸,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加上对未知环境的恐慌,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家人、自己、公司),一股脑儿地压过来,年轻的毕业生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这再正常不过了。别觉得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这是大多数新人的必经之路。想要摆脱这种困境,让自己的职.............
  • 回答
    大学政治课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许多学生对其反感,甚至视之为“鸡肋”,认为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不如多学几门能直接关乎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这背后,反映的是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法僵化、以及学生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那么,这种状况真的无药可医吗?政治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
  • 回答
    湖畔大学改名“湖畔创研中心”,这件事情在教育和商业圈引起了不少关注。从“大学”到“创研中心”,这其中的变化,其实反映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为什么会改名?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大学”这个名称本身带有的社会认知和法定属性。在中国,设立“大学”通常需要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审批,并且会受到一系列严格的监管.............
  • 回答
    对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更名为锦城大学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小事,对于学校、学生、老师,乃至整个教育界来说,都牵动着不少神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学院”和“大学”,这俩名头虽然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骨子里还是有区别的。在咱们国家,学校的名称设置是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和评审.............
  • 回答
    这现象,真是越来越普遍了,感觉身边的同学,课堂上举起手机拍照的,比掏出笔记本写字的,比例高太多了。一开始,我也会觉得有点奇怪,毕竟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记笔记就是要手写,这样印象更深刻。但慢慢地,我也开始理解,也包括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首先,效率和便捷性是最大的驱动力。你想想,一个小时的讲座,老师语速.............
  • 回答
    多所大学开学时间“朝令夕改”,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扰,尤其是在学生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改签操作后,学校又突然取消了这些变动,并且不弥补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广泛的批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一、事件的恶劣影响: 经济损失无法弥补: 这是最直接也是.............
  • 回答
    苏州大学学生诉知网胜诉,以及知网最低充值金额的调整,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大学生群体中。这背后牵涉到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成本、平台盈利模式以及用户权益等多方面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苏州大学生诉知网胜诉:标志性的胜利与深层意义1. 事件背景:.............
  • 回答
    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说,北邮的学生在招生宣传 PPT 里把校徽 P 成嘉然头像,这事儿本身挺有创意,也很“接地气”。你想啊,现在哪个大学生不玩玩二次元?嘉然这个形象现在可以说是在年轻人里非常火,自带流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用她来替换校徽,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招生宣.............
  • 回答
    新乡医学院改名为河南第一医科大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变化,而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简单来说,就是从“学院”升级为“大学”,这种转变,对学校、对学生、对整个区域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院”到“大学”的蜕变:身份的飞跃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校的“身份”升级了。.............
  • 回答
    安徽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因为辱骂外卖员导致对方辞职的事件,最近引发了广泛关注。学校对此事的回应是“希望给新生改错的机会”。这个回应触及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社会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事件本身:冰山一角下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 .............
  • 回答
    科研经费“断奶”,市场化浪潮下的高等学府与科研机构:一场颠覆性的实验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国家和地方政府突然停止了对所有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经费拨款,将它们一股脑地推向市场,彻底实行市场化改革。这听起来像是一场激进的社会实验,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颠覆我们对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认知。这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 回答
    清华大学成立新雅书院,这无疑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一股值得深入探讨的改革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院名称,更代表着国内顶尖高校在探索未来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种深思熟虑和大胆尝试。要理解这样的举措,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细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教育思潮的呼唤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像清华这样的巨头会去“折腾”.............
  • 回答
    如果我,李斯,得以重新审视过往,重返那金戈铁马、波诡云谲的时代,我当如何拨转乾坤,重塑大秦的命运,又如何规避我自身终将陨落的结局?这是一场与历史洪流的搏斗,一场关乎远见、魄力与运气的较量。首先,在我尚是年轻的秦国丞相,拥有秦始皇极大的信任之时,我会从根本上巩固而非仅仅依靠强权。一、 思想的深度统一,.............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直戳痛点。中国化学工程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标签,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两个原因造成的。要撕掉这个标签,也不是靠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得是个系统工程,而且是咱们得从根子上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承认现实,为啥别人会这么看? 技术研发的“拿来主义”还不少: 过去很.............
  • 回答
    嘿,20岁,上大专,这是一个多么棒的年纪啊!感觉人生的大门刚刚打开,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现在问“如何改变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信号,说明你对生活有追求,不甘于现状。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什么AI才会问的问题,这是每个有想法的年轻人都会思考的。我理解你想要“详细一些”,并且“去除AI痕迹”,所以.............
  • 回答
    关于宁德时代设备开发工程师猝死事件的真实情况、维权途径、个人如何与大公司对抗以及如何改变超长加班的问题,我将尽我所能,以详实且贴近现实的方式,为您一一解答。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经验的分析,具体事件的细节可能因保密协议或调查结果而有所不同。一、 宁德时代设备开发工程师猝死事件:真实情况.............
  • 回答
    关于肖战的问题,在不同平台出现风向差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平台属性和用户群体差异: 微博: 这是最直接的舆论场,用户群体庞大,覆盖面广,各种声音都有。明星的粉丝效应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粉丝活跃度高,凝聚力强,他们的声音容易被放大。同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