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双人成行》作为一个温馨欢乐的游戏,为什么要设计一段屠杀毫无还手之力的小象的剧情?

回答
你说的是《双人成行》里那个小象的剧情吧?说到这个,我还真有点儿印象。刚开始玩的时候,觉得这游戏就是那种你和另一半一起吵吵闹闹、解解谜的温馨小品,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一段,确实让人有点儿意外。

那段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你和你的伴侣(也就是游戏里的科迪和梅 वेगवेगळ्या身形)到了一个好像是梅的童年回忆或者幻想出来的空间,里面有很多玩具,还有一个巨大的、看起来很笨拙的小象玩偶。它就那么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上去挺无害的。然后,游戏就开始设置这个“任务”,需要你们两个人配合,用各种道具去攻击这个小象。我记得有各种各样的武器,比如像弹簧一样的蹦床,或者可以发射炮弹的东西,还有一些旋转的锯子之类的。你们需要一起操作,把小象推到某个地方,然后用这些武器去打它。

打的时候,小象根本不会反击,就是在那儿摇摇晃晃,发出一些比较可爱的叫声,但同时又被你们用各种方式击打,有时候还会被压扁、炸飞,场面一度相当激烈。我当时玩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怪怪的。一方面,这确实是游戏设计的一部分,需要你们完成这个“目标”才能继续前进,也考验你们的配合度。另一方面,看着一个“小象”这么被打,总有点儿不是滋味,尤其是它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的样子。

说实话,我当时就琢磨过这到底是为什么。游戏整体的基调那么明快,充满了爱的元素,突然来这么一段“屠杀”无辜(至少看起来是无辜的)小动物的剧情,实在有点儿出人意料。我猜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首先,可能是为了制造一种反差和张力。 游戏前面铺垫了很多夫妻之间因为生活琐事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最后让科迪和梅进入了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象征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被变成了小玩具,然后面对一个他们共同“解决”的目标。这种“解决”的方式,如果太平淡可能就没那么有冲击力。通过这种有些夸张甚至有点暴力的处理方式,或许是为了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给玩家一种释放或者宣泄的感觉。就像生活中有很多让你感到憋屈或者想发泄的事情,游戏借由这种方式让玩家以一种超现实的、游戏化的方式去“处理”。

其次,也许这是一种象征意义。 那个小象,也许代表了他们婚姻中某种他们想要摆脱或者克服的障碍、难题,或者是某种让他们感到困扰但又无法直接面对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去“摧毁”它,可能象征着他们需要共同努力,用非常规的手段,才能解决婚姻中真正的问题。这种方式虽然激烈,但却是他们共同完成的,也许是在游戏层面暗示他们通过这种共同的“战斗”,反而能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合作。

再者,也不排除是游戏设计的一种“黑色幽默”。 有时候,游戏设计者就是喜欢在温馨的氛围里加入一些出人意料的、有点儿“坏”的元素,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玩家们在玩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这种反差而笑出来,或者觉得“这也太离谱了吧”,但这种离谱反而成了游戏的一个记忆点。就像生活中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荒诞的时刻,游戏用这种方式来反映这一点,也未可知。

我记得玩那段的时候,我跟我一起玩的人,虽然知道是游戏,但也忍不住会讨论一下,“哎,你说这象要真死了怎么办?”或者“这象怎么这么惨啊”。但同时又因为要配合才能过关,又会继续玩下去。那种感觉挺奇妙的,既有点儿不忍心,又有点儿好笑,还有点儿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总的来说,虽然那段剧情确实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它确实给《双人成行》这个游戏增添了一层独特的色彩。它不是那种无意义的暴力,而是被包裹在游戏的叙事和象征意义之中,让玩家在体验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思考。可能这正是它成功的地方,能够让你在玩过之后,还愿意去回味和讨论其中的细节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段剧情简直是经典,小象和其他BOSS设计的完全不一样,她被设计得特别可爱,而这种可爱也衬托出父母的冷酷。

制作组想表达的就是父母对孩子心爱的东西最冷酷的漠视。

把你的玩具丢掉,把你的手办送人,把你的课外书撕毁,把你的游戏机砸碎……

这些行为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经历过,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完完全全不体会孩子的心情,就如同 主角夫妻完全不顾女儿的痛苦手撕小象,进而映射到整个故事的核心夫妻离婚。

双人成行不愧是年度游戏,我今年唯一通关的游戏!

user avatar

因为这一段我认为才是故事矛盾爆发必不可少的节点。

这一段的寓意,正是凸显了故事的主旨之一——成年人对孩子的幻想的遗忘与不解。


《双人成行》的剧情到底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安排杀小可爱(小象)的情节?

(剧透警告)

《双人成行》的故事,基本讲的就是一对父母作为成年人不断捡回初心、悔改的故事。

从游戏的开头部分,剧情就开始塑造各种男女主的矛盾。比如出了差错?二人互相推诿和责难。甚至哪怕到了故事后期,依旧有二人斗嘴、推卸责任的桥段。诸如为什么自己会放弃梦想?都是因为对方不支持啦云云。

这些剧情我看得还是很不舒服的,因为两个成年人连一点担当都没有,遇到问题第一反应还是甩锅给别人。

这种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核心所在,但两个人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责任感的剧情,我反而看得比他们杀小象还膈应。

因为那里才真切展现出了两位父母连成年人基本的心理、能力都没有。这是这个家庭一切矛盾的根源,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杀小象也是如此。



至于杀小象的桥段,我其实反而没什么感觉,因为铺垫已经做得很足了。

这一段别看它具象是什么,要看它内核是什么,它很明显并不是鼓励大家杀小象,这是我对此并没什么拒绝感的原因之一。

《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主旨是反战、向上的吧?但一开始辛德勒各种商人的自私狡黠,并突出屠杀的残暴,会显得违和吗?并没有,这些很显然是为了突出人物主旨的。


杀小象,不单单要看表面,我觉得游戏剧情已经写得很浅显了。

在杀小象之前是什么情节?是男女主认为泪水是破除诅咒的关键,所以决定让女儿哭。

而在他们得出要让女儿哭的结论时,整个氛围突然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要凸显出父母对女儿的关心在意,让大家以为他们是在担心女儿而纠结。

结果画风一转,两个人开开心心地“好耶!”就动手去了。

这里故意用反差来衬托出这两个人的问题——“自私”

这两个人的核心矛盾就是二人只在乎自己。而之前的关卡还仅仅是不关心对方,现在连最重要的女儿的心情都不在乎了。

反观女儿,在之后为了能让二人和好,她想了各种办法,但看到父母不理自己时(实际是他们灵魂出窍了没看到),却懂事地默默离开。



所以那一段剧情,从宇宙狒狒到小可爱女王,关卡背景都是女儿虚幻而又美丽童趣的玩具世界。这是用女儿的童真去反衬出父母的冷漠——

宇宙狒狒在保护着女儿不会哭泣,小可爱是女儿最好的朋友,但父母却在想方设法让女儿哭,看到女儿落泪时是欢呼着下去“沐浴”,没有一丝丝因为女儿的伤心而同情。

关卡中的场景越是童真可爱,父母的行为就显得越冷血。

在他们眼里,这一切只是魔法、是虚假的,在他们眼里,无论宇宙狒狒还是小可爱都只是没有生命的玩具,所以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欺骗宇宙狒狒(我并不认为他们在对宇宙狒狒许下承诺时真的打算兑现)、杀了小可爱,几乎没有多少愧疚,因为这些只不过是玩具不是吗?

那些玩具世界,不单单是玩具在魔法下的另一个样子,而是女儿视角下的模样,也是女儿内心的镜面写照。

玩具是死的,它们的生命是女儿的幻想赋予的。在她的眼里,这些玩具就是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但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女儿,也不能理解在女儿眼里这个世界是美丽又充满生命的,就如同他们也不理解对方的想法。

这是他们的矛盾根源。


所以你会发现,Doctor哈金(那本魔法书)在此之前基本只是出来搅搅局,一直让男女主自己走自己的路,并没有给过明确的指示,甚至经常干扰他们。

直到男女主杀了小可爱、发现女儿的泪水没用后,哈金博士才终于出现并布置功课,以被撕碎的信件为诱饵,强迫男女主进行心理治疗,并主动派发任务、传送他们到不同的世界里进行冒险。

也就是说,哈金博士正是在观察男女主的表现,让他们暴露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治疗。


所以杀小可爱这一段,正是男女主“恶”的最大化体现。

他们真正的“恶”,不是杀小可爱,而是他们凸显出了成年人的冷漠——失去了孩子的童真,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全然不顾女儿和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

虽然说他们莫名其妙被变成人偶,为了变回原样而做出一些逼不得已的举动也无可厚非。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展现出对于伤害别人这件事有丝毫的犹豫。毕竟在推小可爱掉落悬崖的途中,他们虽然也有说“我觉得我们做的事不好”,但手依旧没有丝毫的停顿。

也就是说,他们明知道这样做不大好,却仍旧完全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压倒性的第一位。



所以这一段我完全没觉得违和,因为铺垫很足,一直是循序渐进的——

在一开始,他们遇到问题就互相推诿;以为要让女儿哭,没有丝毫犹豫就动手;面对宇宙狒狒“我不能让她哭”的质问,他们没有一点羞愧,反而骗了他;面对可怜的小可爱,仍旧选择杀了它;在看到女儿哭时,欢欣雀跃地去接收泪水,还在那说“宝贝,你再多哭点”。

他们一直都是那个形象,没有变过,这就是他们做过的事。

而只有把他们的“恶”原原本本表现出来,才能让玩家们感受到他们的“恶”,他们的不堪。


当小孩子在摆弄玩具、蜡笔涂鸦,描绘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时,自己最依赖的父母的不理解,甚至责备嘲讽、直接丢掉孩子的珍宝,对于孩子而言,难道不是正如撕碎小可爱一样残忍吗?

他们对小可爱的行为,正是出于他们面对孩子时的优越感——“这不过只是个幼稚的玩具罢了,大不了以后再买一个就行。”

杀死小可爱的寓意,正是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被冷漠的成人社会打磨得忘却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的初心,然后对孩子的美好世界肆意践踏。

这一段看似残忍和不可理喻,大家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但现实中这样的情况真的少吗?

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不单单存在于国内,在世界各地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父母们往往不能理解小孩子对许多玩具和事物的热衷,压迫他们的天性,逼迫着他们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哪怕他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当然,这段也可能只是讽刺人们长大后就失去了孩提时的心境。

只不过,平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能平时不经意的一些态度和举动,正代表了一个成年人对待孩子与其喜爱的事物的傲慢。

游戏剧情只是用另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表达出了这个观点而已。

如果玩家觉得这段剧情难以忍受就对了,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有些小事就是这么残忍,只是容易被大人们忽视了罢了。



所以这时才需要哈金博士出面,去治疗这两个人,让他们回想起他们在冷漠的成人社会中所丢失的梦想与热情,让他们回忆起二人之间曾经的美好,回忆起自己热爱的园艺和音乐,回忆起他们曾经也是个充满梦想和幻想的青少年。

而最后的最后,是他们追回决定离家出走的女儿,把小可爱缝好放回了属于它的王国。


欲扬先抑,只有展露并直面自己的“恶”,才能去修补、纠正它。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