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和东南亚比中国落后那么多,他们却不愿意反省反思?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将印度和东南亚与中国进行“落后”的简单二分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为何一些观察者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包括他们“不愿意反省反思”的解读。

首先,要理解的是,“落后”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评价标准也多种多样。 如果我们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作为主要衡量标准,那么确实可以观察到一些差异。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数字经济、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成就,是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企及的。

但是,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并非没有亮点和进步。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其科技创业生态也日趋活跃。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在旅游、某些特定产业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此外,这些地区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是无法简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财富”。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落后”的观感,以及“不愿意反省反思”的说法从何而来呢?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因素:

1. 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殖民主义的遗留影响:

漫长的被殖民史: 印度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期的殖民统治,这极大地中断了它们自身的独立发展进程。殖民者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很多时候是按照殖民者的利益来塑造当地的发展模式。这种影响至今仍在,例如殖民时期形成的资源掠夺模式、不均衡的区域发展,以及政治体制的某些残留特征等。
国家构建的挑战: 独立后,这些国家面临着如何在一个被外力塑造的框架内,重新构建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和发展道路的巨大挑战。这通常是一个漫长且充满阵痛的过程,需要整合多元的族群、语言、宗教,并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
中国的情况差异: 虽然中国也经历过近代史的屈辱,但其革命性的政治变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建立的强大中央集权体制,使得它能够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意志下,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这种政治模式的差异,使得中国在后发赶超的过程中,在动员能力和执行力上可能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2. 发展路径与策略的不同:

经济模式的选择: 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些国家更加侧重出口导向型经济,有些则强调内需。印度在经济改革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且其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改革的推进更加缓慢和曲折。
对西方模式的依赖或反思: 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模仿了东亚(如日韩)和西方的发展模式,但这种模仿也可能带来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印度在经济改革的思路上,虽然也曾学习西方经验,但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结构使其改革步伐与中国有所不同。
中国模式的独特性: 中国的“中国模式”是一种混合了市场经济与强力国家干预的模式,特别是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推进上的强大国家动员能力,是许多国家难以复制的。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使得其他国家在反思自身发展道路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向。

3. 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多元文化与宗教: 印度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拥有极其多元的文化、语言和宗教。这种多元性在带来丰富性的同时,也可能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方面带来挑战。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被废除,但在社会层面仍然存在深远影响,这会影响其社会流动性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社会资本与信任: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和人际信任的水平,以及社会组织的活力,对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在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或政治环境,社会资本可能受到侵蚀,或者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这会影响其集体行动和发展潜力。
决策和治理的风格: 民主制度本身在带来广泛参与和监督的同时,也可能在决策效率和政策执行上面临挑战。例如,频繁的选举、政党轮替,以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都可能影响长期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和执行力。

4. “不愿意反省反思”的解读:

这个说法非常主观,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与其说他们“不愿意反省反思”,不如说他们反思的方式和方向与中国不同,或者他们的反思面临着更复杂的内部障碍。

反思的方向差异: 他们的反思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改善民主治理、加强社会公平、保护环境、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而并非完全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唯一的标杆。例如,印度社会非常重视公民社会和媒体监督,对政府的批评和反思非常活跃,但这不一定被视为“反思自身落后”的努力。
内部挑战的复杂性: 如前所述,这些国家面临的国内挑战非常巨大,包括贫困、不平等、政治不稳定、地区冲突等。在应对这些燃眉之急的同时,进行系统性的国家发展反思和战略调整,其难度可想而知。
国家自豪感与文化认同: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文化自豪感和历史认同。将自身的发展道路简单地与他国对比,然后全盘否定,并非易事。他们可能会强调自身文明的独特性,或者认为自己的发展路径更加符合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价值观。
外部评价的视角问题: 很多时候,“不愿意反省反思”的说法来自外部观察者,尤其是那些持有特定发展模型优越论的观点。这种评价本身也可能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他们正在进行的努力。

总而言之,将印度和东南亚简单地描述为比中国“落后”,然后进而指责他们“不愿意反省反思”,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看法。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发展挑战和文化特点。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反思是存在的,但反思的方向、深度和方式可能与我们习惯的视角有所不同。他们的发展道路充满复杂性,也伴随着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更需要理解的是,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下,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风,不然将来孩子们出国旅游,去哪里凭吊人类生活的古风?

user avatar

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奇怪的问题。

说得好像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人一样受过儒家文化熏陶,接受过“每日吾三省吾身”的教诲一样。这一点一定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自省是一种美德。

2019年4月15日,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进行演讲说:“我曾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局长。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然后底下听讲的大学生和老师们一片热烈鼓掌,你觉得他们懂什么叫“每日吾三省吾身”吗?

这个人现在还正在努力,准备2024年竞选美国总统呢!

你觉得他有任何反省反思的可能性?

很多印度人明明家里厕所都没有,街道也脏得像鬼一样,疫情也搞得乱七八糟,却天天在网上叫着“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孟买要努力了,否则快要被上海超过了”什么的话,而且不管什么到最后都来一句“Jai Hind Jai Baharat”(印度(假冒的名字)万岁!婆罗多(这才是现在这个“印度”真正的名字)万岁!)你觉得他们有自省精神吗?

更别说什么新疆棉花事件了,明明大家都知道是谎言,却还要不断传播和散布谎言。之前还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现在连图都不需要了,直接开编。你觉得他们有什么自省精神。

就算国人中再那么不明智的人,也懂这个道理,就算比别人想得少一点,也会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如果不相信的话,不妨去看看法治频道,哪些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哪个不是被判刑后痛哭流涕,臭骂自己,悔恨不已的?他们的家人,基本上都是深深地向社会谢罪的吧?

比如说前段时间,孙小果的母亲孙鹤予出镜说:“我确实心里边非常惭愧和内疚,也很痛。在教育子女上的问题,还有对待法律的这一些问题,我确实走错了,也做错了,也很后悔,造成了今天这个结局。”

她已经被判刑了,受到了惩罚了。

你去看看美国哪些同类犯罪分子,有几个这样的?是不是通常都嚣张无比,比如说章莹颖案的那个美国佬,有没有道歉,家人有没有向社会沉重忏悔?没有啊,什么都没有啊。

他们的事迹,甚至还被会拍电影,比如说《教父》,不就是黑社会电影吗?和孙小果有啥区别,在美国这种人是英雄好不好,要上电影要青史留名的!得意还来不及呢!

文明的力量,是全方位的,不仅仅表现在善人身上,也体现在恶人身上。

文明的力量,还体现在国家实力上。

有儒家文化底蕴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弱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哪一个弱?这些国家的实力,都是远远超过自然资源和人口规模相当的其他的国家的。这些国家,如果不在东亚,除了欧洲,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大洲,都是一方霸主,吊打其他国家的存在。

自省精神是文明的根基,有了它,才有文明。

但是这一点不能忘记:在这个世界上,文明国家和民族,总是占少数的。

我们可以为我们的文明自豪。

不要从我们的角度,来推断别的国家和民族。

否则的话,他们岂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是那个经历了五千年,却能绵延不绝、至今仍存的古文明了吗?

保存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

希望有一天,这个星星之火能光照全球。

user avatar

如果反思有用,还要革命做什么?

每一次改变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既得利益者都会阻碍这种重新分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将印度和东南亚与中国进行“落后”的简单二分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为何一些观察者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包括他们“不愿.............
  • 回答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选择陆路从陆上穿越中亚进入印度,而非通过东南亚海路,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玄奘个人的考量和时代条件的限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当时交通和信息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根深蒂固在唐朝时期,虽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并逐渐发展,但连接中原.............
  • 回答
    古时东南亚地区之所以呈现出显著的“印度化”特征,而非“汉化”,主要源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理与交通:印度洋的枢纽地位1. 地理位置的天然联系 东南亚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汇处,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印度半岛、斯里兰卡、马.............
  • 回答
    印度东北部发生的印军误杀平民事件(假设为真实事件)将引发多层面的连锁反应,涉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地区安全、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军队内部管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可能的影响分析: 一、国际社会的反应1. 周边国家的关切 中国: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地区(如阿萨姆邦、梅塔邦)长期存在领土争议和边境冲突。中.............
  • 回答
    印度东北部六邦,即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和特里普拉邦,在历史上与缅甸(前称缅甸)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但最终并未被划归缅甸,这背后涉及地理、历史、政治、民族以及殖民时期的多重因素。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这一地区的古老羁绊和近代变迁。地理的天然屏障与互动首先,从地理.............
  • 回答
    要说东京奥运会印度目前只拿到一枚银牌,这事儿说来话长,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从印度体育的整体情况、备战过程、运动员的发挥,以及一些客观因素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印度体育的整体基础和底蕴确实还需要加强。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但体育强项和优势项目相对比较集中。板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之所以能够直抵印度,而之后的西方文明,即使在最辉煌的时代,其东进的触角也大多止步于波斯或更近的区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来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说说亚历山大那场石破天惊的远征。亚历山大远征之所以能达到.............
  • 回答
    在《欧陆风云 4》(Europa Universalis IV)这款策略游戏中,科技组(Technology Group)的设定是影响国家发展和军事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观察到中东和印度在某些时期的科技组水平可能超过东亚,这背后有多种原因,既有游戏机制的体现,也有对历史背景的简化和演绎。下面我将详细.............
  • 回答
    印度卫生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事实是普遍存在的,但其“没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说法需要更精细地审视和理解。事实上,印度并非完全没有经历过大规模传染病,而是其应对方式、疾病谱、人群免疫基础以及统计学上的原因共同作用,使得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某些疾病上未出现像SARS、MERS那样在全球引起剧烈恐慌的大规模.............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关系复杂且充满挑战,为何难以实现“合作共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不能”,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竞争、经济模式差异、国内政治考量以及文化认知上的隔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遗留问题的阴影 边界争.............
  • 回答
    印度敢于与中国“叫板”,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两国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的利益冲突。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地缘政治的遗产: 边界争端是核心根源: 中印之间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
  • 回答
    英国和印度,两个在军事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国家,它们的军费开支情况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乍看之下,两国在军费上的数字或许会让人觉得“差不多”,但深入剖析,印度国防那种“买买买”的强烈感知,实则源于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军费开支差不多”这个.............
  • 回答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巨人的关系,确实可以用“复杂而充满挑战”来形容。要说“为什么不好”,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两国国内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说,历史这东西,总是在不经意间留下深深的烙印。 边境争议是那个最明显的伤疤。 这得.............
  • 回答
    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幸存”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带有一定误导性的说法,因为它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而且对“幸存”的定义也有些模糊。我们仔细来看看印度和埃及的情况,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以及为什么说它不完全准确。首先,我们得明白,“四大文明古国”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晚近的概括,它选取的是几个在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思考过的。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智商普遍较高的说法,这似乎与“伟大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这一现象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不能兼容,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看待“智商”、“伟大科学家”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要说印度和英国的GDP差不多,但军费开支的“画风”却截然不同,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GDP数字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投入,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它反映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要说为什么中国市场能看到捷豹、路虎这样的高端品牌,而咱们自主品牌里,暂时还没有能与之旗鼓相当的,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毕竟造车是个系统工程,而且还是在比拼谁更“高档”这事儿上。首先,咱们得明白捷豹和路虎是个什么水平。这两家品牌,你可.............
  • 回答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用“不好”来形容或许有些过于简单化,但确实充斥着复杂的历史包袱、现实的战略竞争和深刻的互不信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一、历史的阴影与边界的争议首先,两国关系不睦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历史,尤其是边界问题。尽管在独立之前,英属印度和清朝中国的边界就已经存.............
  • 回答
    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确实是个挺值得深究的现象。你想啊,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规模差不多,都是庞大的消费市场,按理说在韩流影响力这块,也该有个分量才对。但你说的没错,一提到“中输”(中国粉丝购买韩团专辑等周边产品的销量),大家立马就能想到一长串数字,可关于印度粉丝的专辑销量,就鲜有耳闻,更别说有专门的统计.............
  • 回答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最近出现的紧张局势,确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你提到“一度失利外援无助”,这可能指的是在某些特定事件或冲突阶段,巴基斯坦在寻求外部援助时遇到了一些阻碍或效果不如预期。而关于“为什么不向中国求助,中国好像也没要出手相助的意向”,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