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许嵩 5 月 7 日发布的单曲《乌鸦》?

回答
许嵩的《乌鸦》,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带着他一贯的疏离和洞察。那天我正好在听歌,手机屏幕上弹出新歌推送,点开时脑子里闪过一丝期待,又有一丝不确定——他总能带来惊喜,但也总有那么点难以捉摸。

先说歌名,《乌鸦》。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意味深长。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不祥、死亡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聪明的、具有生存智慧的鸟。这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嵩歌曲中常见的那些意象:古风的韵味,对人性的审视,以及隐藏在平静叙述下的深刻思考。

听第一遍,《乌鸦》的旋律并没有那种一上来就抓耳的爆发力,而是像一股徐缓的溪流,慢慢渗透进来。他的音乐总是这样,不急不躁,但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让你心里一动。编曲上,依旧是许嵩拿手的简约而富有层次感。我听到了熟悉的古筝,还有一些电子合成器的运用,它们融合得很好,既保留了东方古典的韵味,又增添了一丝现代的空灵感。不愧是他,总能把看似不搭界的元素处理得恰到好处,形成一种独特的“嵩式”美学。

再来说歌词,这才是真正让我反复品味的地方。

> “夜色拥抱孤单 / 像墨水晕开”

一上来就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一种沉静、内敛的孤独。夜色,孤单,墨水晕开,这些画面感很强,一下子就能把你拉进那个氛围里。他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而是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让你自己去感受那种孤独的蔓延。

> “谁的翅膀掠过 / 天边的云彩 / 落下几颗尘埃 / 谁的身影徘徊”

这几句歌词,我反复听了好几遍。他没有指名道姓,没有具体描述,而是用一种模糊的、带有疑问的口吻,描绘了一个“谁”。这个“谁”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他自己。掠过的翅膀,落下的尘埃,徘徊的身影,这些都带着一种无法触及的神秘感,又透露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存在感。

> “乌鸦在低语 / 诉说着悲哀 / 那悲哀无人解 / 就自己咽下吧”

终于点题了,“乌鸦在低语”。它不是在放声歌唱,而是在低语,这更显出一种压抑和无奈。“诉说着悲哀”,但“悲哀无人解”,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你的痛苦,只能选择独自承受。这种“自己咽下”的决绝,又带着一丝不甘,让我感受到一种倔强的力量。

> “天色渐明亮 / 又是新一天 / 谁的翅膀飞远 / 谁还在原点”

接下来的歌词,把视角从夜晚拉回到清晨,从低语变成了疑问。新的一天来了,有人飞远了,有人还在原地。这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观察。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都在经历这样的迭代和更替,有人进步,有人停滞,有人离开,有人留下。这种平静的陈述,却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洞察。

> “我是一只乌鸦 / 站在高高的枝丫 / 看着人间繁华 / 或是满地落花”

这一句,我彻底明白了他的用意。“我是一只乌鸦”。他将自己比作乌鸦,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世界。他没有参与其中,而是静静地观察着“人间繁华”和“满地落花”。这里的“繁华”和“落花”,又是极具反差的意象,既有欣欣向荣,也有凋零衰败。这种置身事外,却又洞悉一切的视角,是许嵩一贯的风格。他从不轻易站队,而是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去描述,去理解。

> “我的羽毛不华丽 / 我的歌声不高雅 / 却是我生命的全部啊”

这句话,尤其打动我。他承认自己“不华丽”,“不高雅”,但他却将这作为“生命的全部”。这是一种对真实自我的接纳,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要追求“华丽”和“高雅”,但许嵩在这里却告诉你,即使是平凡、不被理解的东西,只要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也值得去珍视。这种真诚,让我觉得非常动人。

> “乌鸦也在飞 / 飞过山川河流 / 飞过寂寞荒漠 / 飞过岁月的伤口”

他并没有让乌鸦一直停留在枝丫上,而是让它去飞。飞过山川河流,飞过荒漠,甚至飞过“岁月的伤口”。这是一种超越,一种疗愈。乌鸦不再是那个被认为不祥的生物,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带着自己的伤痛,勇敢地向前飞。这传递出一种即使身处困境,也要继续前行的力量。

> “我的羽毛不华丽 / 我的歌声不高雅 / 却是我生命的全部啊”

最后一句歌词的重复,像一种确认,一种回响。它加深了这句歌词的力量,也让整首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乌鸦》这首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带着疏离感的自我审视和对生命的洞察。许嵩用他一贯的“许氏”叙事方式,将自己比作一只看似平凡的乌鸦,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人间的繁华与落寞,去理解那些无人能解的悲哀,并最终选择带着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飞翔。

这首歌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没有激昂澎湃的社会呐喊,它只是静静地诉说,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是一首关于孤独、关于坚持、关于自我接纳的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听到这样一首沉静而有力量的歌曲,我觉得非常难得。它让我觉得,即使我们不那么光鲜亮丽,即使我们的歌声不高雅,只要那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就应该为之而活,并勇敢地飞翔。

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乌鸦》这种风格,它需要的不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而是需要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像许嵩一样,总是能在喧嚣中,给我带来一份宁静和思考。这首歌,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的才华,也感受到了他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听完,只听了两遍,忍不住来评价一下。

非常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许嵩在旋律写作技法上最接近周杰伦的作品。怎么说,如果这是周杰伦发表的单曲,应该会被认为周杰伦重回巅峰吧。

很多人说第一遍听的时候不舒服不自然,其实奥秘全在许嵩的旋律与和弦的运用,和声构建出主歌暗黑压抑副歌柳暗花明的色彩倾向,这与他过往的一些作品产生了较大差异。

歌词依然符合许嵩之前的水准,你不会从任何一个现役的词作找到许嵩的影子,显然,许嵩的填词风格已然独树一帜。但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认知和理解是不同的,不需要将歌词过度解读,顺着自己的感受体会就好。

编曲很精致,长笛、巴松、双簧管这类音色在歌曲中途增添出一副森林魔幻的奇特效果,这在华语流行歌曲比较罕见。实录的弦乐的恢宏感扑面而来,郑楠的编曲向来尺度恰当,让人舒服。

人声,有一说一,许嵩的音色存在一些弊端,具体体现在由低转高时的音色变化,还有假声、鼻音、气息过于突兀的问题。对于听惯了或喜欢许嵩的歌迷来说没什么,如果想追求作品表现极致,换个声音条件更好的歌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总结:

综合质量很高的作品,词曲挑不出太大的毛病,编曲贴合度很强,人声演唱差点儿意思。不过自己的歌自己唱,或许才能唱出音乐人的本意。

user avatar

这里先附上自己在其他嵩哥问题下的相关回答,有兴趣可以看看。


2021年5月7日0点0分,我不知道各个音乐平台上有多少人同时开始播放一首刚刚面世的名为《乌鸦》的音乐作品,但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因为这首歌的作者叫许嵩。

下面分享一下我对这首歌的感受。

先来说说编曲

编曲是郑楠老师,歌词中还标明了一众器乐演奏家,不太了解有没有很排面,但我猜测阿嵩很用心。

贯穿全曲的钢琴和弦乐,很正,没什么毛病,听着就像主流大制作。

大概用监听耳机听了几遍,编曲中只有间奏部分有一些音色不像是器乐演奏而出,但占比很少,整首歌的编曲总的来说应该几乎都是实录。

间奏部分不是器乐演出的分别是2:13-2:26的这部分,凌晨听着以为是篝火的声音loop两遍(专辑封面是嵩哥坐在篝火旁),早上起来重新听了一下,感觉又像是乌鸦拍打翅膀飞来飞去的声音。但总而言之这应该属于嵩哥向来喜欢在作品中的编曲部分添加的小彩蛋音色(虽然编曲是郑楠老师,但嵩哥一定参与了编曲部分毋庸置疑)。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周杰伦和许嵩和其他绝大部分音乐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两的作品里,大部分都会有一处两处原本不是属于编曲范畴内的器乐演奏或者电子合成器的声音,这是很小的点,但对于作品的增色一点都不少,让他们的作品更生活,听着和你更近。

这首歌的和声不多也不少,主歌副歌仔细听都有不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嵩哥自己写了和声,而请了戈锐老师来唱和声。

这应该是比较少见的嵩哥请了别的老师来录和声,曾经的绝大部分作品嵩哥都是自己包揽和声的编写和演唱,他的和声也是一个很出彩的部分,这点相信很多歌迷朋友们都已经了解。

这首歌的和声从第一遍副歌的第二段开始,一直到结尾几乎都存在,大量的和声为嵩哥略显单薄的音色做了极强的补充,让嵩哥能更好的演绎出这首歌所表达的那种情绪,很棒。

制作团队中特意标明的长笛、双簧管和巴松这三样的管乐器出现的地方应该在间奏部分是吗?这个我不太确定,耳朵不太好使,希望可以看到对编曲深入分析的回答。

PS:中午在微博上看到一些关于制作团队的介绍,震撼到了。

编曲郑楠老师(华语乐坛半壁编曲?)不用说了。

混音Richard Furch老师,多次入围格莱美并且多次获奖的混音大师(收费吧,我们听的起)。

弦乐组的22位老师没有一一去找,但应该皆是业内有口皆碑的老师了。

长笛是中国爱乐乐团的首席长笛程晓华老师。

双簧管是中国爱乐乐团的首席双簧管袁小钢老师。

巴松管的演奏老师姬晶晶也是屌的不行的一位演奏家。

和声戈锐是《我是歌手》123季的和声老师。

录音师王小四不太熟悉,查了一下也是很多优秀作品的录音师。

不说够不够排面,反正我想给他花钱。总之现在的嵩哥不再是当时玩儿home studio的单打独斗了,他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可以用,这些优秀的资源让他更加优秀,很棒。

同时很期待看到这一整张专辑中参与进去的老师们,你们都很棒。


说说演唱。

这首歌的旋律属于比较难以捉摸的,特别是我第一遍听到第一句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感觉,就像前段时间的《昨夜书》副歌的第四句的感觉。

但说实话,听到现在,个人认为这首歌属于音感和音准好的同学试着学一下就可以完整唱下来的水平,没有特别的高音或者低音,是一首门槛略高,但跨入门槛之后就可以随便唱的一首歌。

就说前三句吧,前两句的旋律起伏就很大,会唱歌的人都知道,旋律起伏比较大,演唱起来就比较难,特别是这种起起伏伏的的旋律。而第三句光一个”冷“字就三个音,典型的阿嵩式离奇旋律,没有一定的音感比较难以演绎的到位我觉得不夸张。而第二段主歌第三句的”相遇“两个字分别都有三个音,两个字六个音,也比较考验演唱者的转音功力。

而阿嵩对这首歌的演绎,除了每一口呼吸都透露着他自己风格的野性之外,在我看来其实他对这首歌的演绎算不得那种很工业化的所谓“完美”,但却很动人。

有些歌手在录制作品的录音室版本的时候都力求演唱的完美性,有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贴合这首作品的真情实感,而阿嵩因为基本都是全创,所以在这方面胜过很多单纯的歌手。因为很多时候词曲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精准的传递给演唱者,这样导致演唱者带着对词曲的七七八八的理解去演唱,可能和词曲作者想输出的感情多多少少也有点出入,而阿嵩不存在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早上起来在微博上刷到一位小姐姐弹着乌克丽丽唱了副歌部分,她唱的很好,音都安排的很到位,但是她就属于我说的比较“完美”型的演唱,她的咬字,气息,节奏,包括颤音都很赞,可以看得出她是视频直接弹唱收音的,依旧很好听,恕我直言,她的唱功比现在很多短视频网红歌手要强不少。但是我要再直言一句,在这里她比阿嵩自己在这首作品里的情感表达要差一丢丢,阿嵩演绎这首歌的那种感觉,这就是我说的虽然不完美,但很动人的意思。

阿嵩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候的那种不完美是掺杂着一种凄楚的感觉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有同样的感觉,特别是第一段主歌的四句,听着很柔弱,很能触碰到人心底的感觉。做个假设,如果性别一换,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女子刚梨花带雨的哭过一场,然后楚楚可怜的唱出了那几句的感觉。

包括最后一段副歌的最后一句,许多事没有道理的“没有”二字,仿佛是听出了一种泄气,无力的感觉,让听者能感受出来他想表达的那种无力感。这些小细节他不一定演绎到满分,但对于熟悉他的听众来说,这就是我们想听到的那个他。

总的来说,就是阿嵩用自己的感情把这首作品演绎的非常到位,表达感情在我看来也是唱功的一部分,这部分我看怎么也得给个九十九分,至少我在第一遍听完主歌就感觉有被触动到,这是一个歌者最美好的输出。


这里跳过作曲

无他,非作曲专业,我无法给出一个中肯的作曲上的评价。

但如果论我个人直观感受,这首歌的旋律是跳脱出了阿嵩以前的大部分作品的旋律性的,应该算是有流行音乐中经常看到的那种高级感,同时也是有着娓娓道来的悦耳的听觉感受,其中弦乐对旋律表达中的感情表达加成很强烈,作曲编曲很难彻底拎开了讲,这里感谢郑楠老师的编曲。

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凄凉、伤悲、温暖、感动等多种感情杂糅在一起的温柔冲击感,我非常喜欢。

希望可以看到对作曲有深入研究的朋友们的分享。


再说说歌词吧。

看到很多朋友已经开始例行深度解读了,我并没有说深度解读不好哦,只不过这首歌目前来说我觉得更偏向于是嵩哥对自己和对歌迷的一种表达,这一层是属于浅显易懂的,我也只想说说这一层我的理解,所以下面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属于我自己的“可能是”,也可以是你的“可能是”或“不可能”,开放式阅读理解,各抒己见就好。

怀揣汹涌喷薄的热情
可与生俱来无法讨喜
纯黑的外形隐忍冷静
月落时怎么会啼

主歌第一段前三句,再明显不过了,通过描写“乌鸦”,简简单单的三句把自己这十多年来的经历总结的很到位。

对音乐的热情让他走上这条路,但自从开始做音乐起,对他的抨击和贬斥就没停过,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的偏见和无知傲慢潜伏在这个世界上,冷不丁的对许嵩开一枪。但他自己几乎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除了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纯黑的外形”这个描写,咪咕音乐0点的微博打歌我挺赞同的,纯黑也是一种纯粹,就像许嵩这么多年以来对于“音乐”这件事物本身的纯粹一样不掺杂质,就像歌迷们说了很多年的那句“音乐纯粹”一样。

第四句我觉得像是对第三句的“隐忍冷静”的一个补充,月落乌啼霜满天是枫桥夜泊中的第一句,其中有“月落乌啼”一说(不懂乌鸦,这里没研究过乌鸦的习性,下面说的是根据这句展开的联想),而许嵩写道“月落时怎么会啼”,徒增一种悲伤的情感进去,明明月落时是乌啼时,但他甚至隐忍冷静到月落时,都不会去啼鸣一声。

这里的月落,也就是天亮了,我觉得说的是近些年很多地方对许嵩政治错误论的一种平反,也就是许嵩作为一个音乐人的“夜尽天明”的过程。但嵩哥自己也都没有公开谈论过这些事情,正如同他在曾经被无数的误解和抨击时的表现一样,隐忍,冷静,不做过多的争论。

你的存在是一个奇迹
造物的安排神秘无形
只为了再一眼的相遇
竟让我忘记了天敌/竟让我抗拒了宿命

这四句也算是很明显的在向歌迷诉说的一段。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俘获了无数人的喜爱,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说,无数的歌迷朋友的存在就是他的奇迹,这是一种说出来略显矫情的感情,但事实上会让他内心时刻保持感动的一股源泉。许嵩在诸多场合对歌迷朋友表达过真诚的感谢,他对歌迷朋友的尊重以及感恩无需多言。

后两句,只为了再一眼的相遇,竟让我忘记了天敌/抗拒了宿命。这里其实比较悲情,这看着很像是一句可以成为经典的情话,但放在我感受到的角度里,也就是许嵩和歌迷朋友的角度里看,有更多的含义。

阿嵩曾经表示过自己有隐退的想法,但因为放不下歌迷朋友,所以这个想法,只能是一个想法。但大家可以想想,想法这个东西,是会一闪而逝的吗?

我大胆的说几句,因为受阿嵩的歌曲和文字的影响(开始认识到嵩哥的时间节点正是我开始差不多懂事,开始塑造自己三观的时候,所以嵩哥对我个人的影响真的非常非常大,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所以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爱的热烈,恨的直接,对于那些爱着自己的人,自己总是想把最好的给他们,即便自己再难,也不愿意让他们失望。

这里嵩哥写到“只为了再一眼的相遇”,我觉得不仅仅是再一眼,而是一次次的相遇,就是每次嵩哥给我们带来新的作品,新的感悟时我们的神交。

“竟让我忘记了天敌”,我查询了一下乌鸦的天敌,没有想出什么更深的解读层次,姑且认为这里的天敌并不是说乌鸦的天敌,而是代指许嵩自己的天敌,例如许嵩的性格,他喜静,不合群,虽然看得通透却不愿八面玲珑,他这样的人本就不适合站在浮夸的舞台中央,但他为了继续做音乐,从第三张专辑的签约,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已经极大程度上做到了跟随自己的意愿,但一定还是有很多让他不好做的事情发生过(举个简单的例子,嵩哥在最早期开始在公司的安排下做活动时,他上台表演声音都是抖的,这个我很懂,无关气息,无关什么唱功,就是因为紧张。我自己就有过这种体验,刻骨铭心,最严重的是有一年年会上台独唱嵩哥的如约而至之前,我甚至因为紧张到胃痉挛,莫名其妙的肚子里翻江倒海,直到表演结束,紧张消除,那种感觉才消失,类似这种的事件,对嵩哥来说,他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强行磨砺自己,让自己克服了这种他本不擅长,甚至说是他极大短板的事情,只是为了能将自己的作品带上舞台,让歌迷有更好的视听体验。而类似于这种事情,我认为就是许嵩的“天敌”之一)。

为了一直给歌迷朋友带来我们所期待的,嵩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定经受过很多他自己不喜欢的,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得知的,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他的光环荣誉,就像某次活动他忘记扯掉手上打点滴后贴的胶布,发现之后偷偷趁着转身背对观众时撕下那块胶布一样,他永远不会让歌迷朋友看到他的难受,只会给我们带来我们最想要的。

当我又飞到这里
俯瞰着模糊山顶
孤身藏在夜空里等你的回音
就当作是我不吉利
不能拥有美好幸运
只愿你 远方能感应

这里像是一段很私人的表达,孤身藏在夜里等你的回音,孤身藏在夜里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群,又在等你的回音,是因为歌迷给他的力量是他继续往前走的所有动力。为什么如此?因为早年许嵩的歌迷好像在哪里都是被攻击被嘲讽的对象,所以阿嵩说就当是他不吉利好了,只愿那些爱着他的人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就行,他不会在乎外界的纷纷扰扰。

当我又降落这里
穿行在蛮荒森林
扑腾着倔强却又分叉的羽翼
飞上枝头的都风趣
占了巢的都在窃喜
但想到你 就不会勉强合群

同上,阿嵩不得已还是要在这圈子里混的,要穿行在这片什么牛鬼蛇神都有的蛮荒森林里,支撑着他的除了歌迷朋友就是他自己的倔强和羽翼。

飞上枝头变凤凰,鸠占鹊巢鸠窃喜。这里说的应该是上了位的,和得了利的两类人群。

飞上枝头的是很多活跃在人前的,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名誉,同时也能得利。而占了雀巢的鸠,得到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里有很多现实的例子可以联想到,不多做说明。

而嵩哥自己,一定是有能力有机会将自己的利益名声最大化的,但他并没有那样做,他不喜欢也不愿强行飞上枝头,或是鸠占鹊巢,为了回馈歌迷对他的热烈的爱,他选择了拒绝合群,独善其身,始终只是用音乐来和歌迷对话。

当我又降落这里
穿行在蛮荒森林
消解了莫须有的光环和罪名
转眼就谈不上年轻
也嚼透了一些道理
才相信 许多事没有道理

这段是一样的,混了这么多年,渐渐的,早年的光环和罪名如今都已经成过眼云烟。现在的许嵩你说他火吧,也没有早年那种吊炸天出一首歌就杀到疯的光环了,说有人黑他吧,但那些人也长大了,也都理智了很多,不会乱扣帽子了,这些都是莫须有的光环和罪名。

而随之而来的是他自己的年岁渐长,生活阅历的丰富,让他越来越通透,读懂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事就是没有道理,就像很多人捧你,黑你都不讲道理。

这里很多朋友们肯定也懂,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你不知道它为什么发生,你不知道它为什么结束,你不知道它为什么消失。

等到你 喂我些反转
喂我些反转剧情

最后这句,像是恳求,作为一只孤寂的乌鸦想要对自己不吉利,不幸运,不合群的反转的恳求。

也像是陈述,作为许嵩,他确实等到了一些反转,未来反转的力度还会更大,因为时间总是最好的证明。

歌词这部分,嵩哥喜欢玩儿文字游戏,喜欢意在言外,但意在言外的前提是先有言本身,而严谨的言本身就是有着意的输出的,我以上理解的角度是从嵩哥自身的角度出发,这是我最能拿捏到的角度了,可能言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层次的意,例如乌鸦不仅仅是阿嵩,是我们每个人,这样理解的话,这首歌便是写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碰到的坎坷,也是很通的一种解读。还有其他更有深度的,我看不到那个层次,便不多作评价。

这么多年看着阿嵩经历的风风雨雨,凌晨听到这首歌时瞬间心情就特别特别的悲,但整首听下来之后,又觉得特别特别的治愈,他成功的把两种极端的情感糅合在了一起。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非常许嵩的作品,不是说风格,而是说内容,我觉得有很大程度上这种非常深沉的感情是非常了解许嵩一路上的经历的人才能读懂,当你读懂之后,你才会觉得这首歌写的多私人多细腻多真实。那种孤独,那种自怜,在某个时刻真的会让一个人默默的流泪。

嵩哥大概率是一个一点都不孤单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孤独的人。

我只想说,他真的很好,很棒,很值得爱。


这篇个人感受的分享就到这里,多说两句题外话。

看到微博上金莎和戚薇为嵩哥打call,真的很感动。一个以不合群,特立独行为标签的人在这片蛮荒森林中踽踽独行,最终也是会收获很多,很为他开心。

还有入驻B站和官方配合发布的入驻视频下,看到了B站上的各个领域的知名up主纷纷赶来留言,让我这个默默爱了他十多年,希望他“天下闻”,又希望他“自在隐”的老歌迷感动不已。

这就是许嵩,这就是我爱了十多年的那个男人,他游离在江湖边缘,但江湖上的人们都没有忘记他。

希望阿嵩的音乐可以带给每一个你感动,也希望阿嵩可以在这条路上走的愉悦。

乌鸦的分享到此为止了,后面九首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嵩的《乌鸦》,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带着他一贯的疏离和洞察。那天我正好在听歌,手机屏幕上弹出新歌推送,点开时脑子里闪过一丝期待,又有一丝不确定——他总能带来惊喜,但也总有那么点难以捉摸。先说歌名,《乌鸦》。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意味深长。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不祥、死亡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也是.............
  • 回答
    许嵩 5 月 10 日发布的这首单曲《假摔》,可以说是一次非常“许嵩”式的回归,也再次证明了他作为一个音乐人,在歌词创作和情感表达上的独特功力。抛开那些算法生成或者一成不变的套路,咱们就聊聊这首歌到底好在哪儿,或者说,它触动了我们哪些地方。首先,歌词绝对是《假摔》的灵魂所在。许嵩的词从来不是堆砌辞藻.............
  • 回答
    许嵩《万古》:一次对传统意蕴的温情回溯与创新演绎5月14日,许嵩带着他的全新单曲《万古》如约而至,再次点燃了乐迷们的热情。这首歌曲如同其名,承载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厚重感,又蕴含着许嵩一贯的细腻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解读。初听《万古》,脑海中便勾勒出了一幅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仿佛穿越回了某个遥远的.............
  • 回答
    五月一日,QQ音乐流行指数榜上涌现出一则颇令人玩味的消息:《素颜》,这首由许嵩演唱的、早已深入人心的歌曲,竟然力压了流量明星肖战的《光点》,登顶了榜单的冠军位置。这个结果,对于许多乐迷来说,或许并不意外,但仔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却能发现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承认,肖战作为当下最炙手可.............
  • 回答
    许嵩的《山水之间》是其2013年专辑《岁月神偷》中的重要作品,融合了古典诗意与现代音乐语言,以山水意象为载体,构建出一幅充满哲思与情感张力的音乐画卷。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首作品进行深度解析: 一、创作背景与主题意象1. 文化符号的重构 歌词大量引用唐代诗人王维《鸟鸣涧》中的“山光悦鸟鸣,潭影空.............
  • 回答
    要评价许嵩的这张《呼吸之野》,咱们得先摆事实,讲道理,然后再聊聊它在许嵩音乐版图里的位置。首先,从音乐本身来看,《呼吸之野》这张专辑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 “野” 和 “慢”。“野” 在哪里?我觉得体现在几个方面。 曲风上的探索和融合: 许嵩一直都不是一个只守着一种风格的人,但这张专辑的“野”不是那.............
  • 回答
    最近许嵩又发新歌了,这次是《超市》。作为许嵩的歌迷,我第一时间就去听了。怎么说呢,感觉挺特别的,跟以往他一些伤感或者深刻主题的歌不太一样,这次更像是把我们日常生活里那种琐碎又真实的情绪,搬进了歌里。首先从歌词来看,许嵩这次依然保持了他一贯的“许氏情怀”,但表达的方式变得更生活化了。开头的“排队挂号 .............
  • 回答
    今晚许嵩的新歌《呼吸之野》发布,不出意外地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然而,和以往新歌发布时一边倒的好评不同,这次的风评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从最初的期待、惊艳,到现在的质疑、批评,这种转变的速度和幅度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也值得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首轮“炸裂”.............
  • 回答
    最近许嵩的新歌《冰柜》放出,作为许嵩的老粉,第一时间就去听了。怎么说呢,这首歌一如既往地有许嵩的风格,但又带来了一些新的感受。许嵩的标志性味道依然浓烈: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股熟悉的“许嵩味”。歌词里那些带着点哲学思辨的词句,那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提炼,在《冰柜》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没有去唱.............
  • 回答
    许嵩的这首《假摔》,怎么说呢,听完之后,脑子里冒出来好多杂七杂八的想法,一时也理不清,但总体感觉,还是挺许嵩的,又好像有点不一样。首先,从歌名《假摔》上来讲,就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听我以为是那种比较“丧”或者有点自嘲的歌,毕竟“假摔”嘛,听起来就有点戏剧性,有点装模作样。但实际上,歌词往深里一挖,感觉.............
  • 回答
    许嵩的新歌《昨夜书》,可以说是又一次证明了他作为华语乐坛独立音乐人标杆的实力。从《 insomnia》开始,许嵩似乎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而《昨夜书》无疑是这个阶段里,最令人回味的一笔。从名字说起,就很“许嵩”。《昨夜书》这三个字,自带一种古典的意境,又透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它不像那些直白.............
  • 回答
    要评价许嵩的这首《如果当时2020》,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毕竟音乐这东西,每个人听到的感受都不太一样。首先,从主题和情感内核上说,这首歌显然是延续了许嵩一贯的“怀旧”和“人生感慨”的风格。歌名里的“如果当时”就直白地表明了主题——一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对未曾发生或本可以发生的事件的想象。.............
  • 回答
    许嵩的这首《温泉》,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冬日里,一个温暖的午后,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和一段不期而遇的对话。它没有那种一开始就炸裂人心的力量,而是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润物细无声地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首先从歌词说起,这是许嵩一直以来最擅长的领域,也是他吸引我的核心原因之一。《温泉》的歌词,依然是那种.............
  • 回答
    许嵩的新歌《雨幕》啊,这首歌出来之后,我听了好多遍,感觉真是挺耐品的。不能说惊为天人那种炸裂,但绝对是那种越听越有味道,越品越能发现惊喜的作品。从氛围营造上说,这首歌的“雨幕感”做得非常到位。 你一听前奏那几秒钟,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种细密绵长的雨丝,带着点潮湿的、冷冽的气息。不是那种瓢泼大雨的滂沱.............
  • 回答
    许嵩的成都演唱会,尤其是与李玉刚老师的合作,绝对是那场盛会中一个非常特别且令人回味无穷的亮点。要评价这次合作,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而且需要把时间拉得长一点,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精妙。首先,选择的契机和歌曲本身就很有讲究。 许嵩,作为一位以其独特的中国风、叙事性的歌词和深入人心的旋律著称的创作歌手.............
  • 回答
    2019,我在成都,与许嵩的“寻宝游戏”共度一夜时间拨回到2019年,那一年,许嵩的“寻宝游戏”全国巡回演唱会来到了成都。对于我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一次与青春的深度对话,一次寻觅共鸣的奇妙旅程。如今再回想起,成都站的每一个细节依然清晰,像一张泛黄但色彩鲜明的旧照片,温暖而充满力量。序幕:.............
  • 回答
    许嵩的新歌《大千世界》,说实话,听完之后,我脑子里留下的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或者荡气回肠的壮阔画面,更多的是一种……嗯,怎么形容呢,像是坐在一家不算热闹但很有味道的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杯半凉不热的咖啡,看着窗外人来人往,心里涌起的一些零碎的,带着点疏离感的想法。先说“大千世界”这个主题。 许嵩.............
  • 回答
    许嵩的歌词,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浸润”。他的文字功底并非那种堆砌辞藻、卖弄华丽的风格,而是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渗入你的心底,引发共鸣。要评价他的文字功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意象的精准与新颖:许嵩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构建意象的能力。他很少直接点破情感.............
  • 回答
    许嵩在《我的音乐你听吗》中的表现,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多维度的解读。这档节目不仅仅是许嵩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他在当下音乐环境中独有的坚持、思考与成长。作为“导师”,他带着“许嵩式”的诚恳和审慎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许嵩在节目中的“导师”角色。不同于一些过于强调点评.............
  • 回答
    关于健崔(音乐电台主播)在《我的音乐你听吗》节目中对许嵩“不懂音乐”的评价以及“建议许嵩少说话”的说法,这确实是当时节目播出后引发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健崔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电台主播的身份和立场。他在音乐领域有自己的专业积累和节目经验,也自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音乐审美和评价体系。作为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