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律中每个文字的含义是如何规定的?

回答
法律文本的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们是被赋予了精确意义的工具,构成了法律的基石。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远非查阅字典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重层面的解读和判断。

首先,字词的本义是法律解释的起点。 法律用语往往力求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因此,在理解一个法律条文时,我们首先会考察该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含义,以及在语言学上的基本定义。例如,“所有权”这个词,我们会理解为拥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律的严谨性在于,它不会止步于此。

法律的特定语境和立法目的,赋予了字词超出日常的精确性。 法律所使用的字词,往往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经过深思熟虑,为了实现某种立法意图而被选择和定义的。例如,“善意”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指的是“诚实、善良”,但在法律上,尤其是在民法中,它通常被精确地界定为“不知道或不应知道某事实的存在”。这种特定含义的界定,是为了在法律关系中区分不同的主体状态,从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

立法机关的解释是权威的依据。 当一个法律条文中的字词出现争议或不够明确时,最权威的解释往往来自于立法机关本身。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体现:

法律的定义条款: 许多法律条文中会专门设有“定义”章节,对其中关键的术语进行明确界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头就有关于“法人”、“合同”、“侵权行为”等词语的定义。这些定义就如同法律中的“说明书”,为理解后续条文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引。
立法理由和说明: 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立法机关会发布相关的立法理由、起草说明或者会议记录。这些文件详细阐述了立法者在选择某个词语时的考虑、希望达到的效果以及对可能出现歧义情况的预判。通过研读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立法意图。
法律解释性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根据实际需要,对具体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发布法律解释。这些解释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统一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明确字词的含义。

司法解释和判例,是字词含义的具体化和发展。 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需要将法律条文中的抽象概念应用于具体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条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判例),都对法律字词的含义起着重要的补充和发展作用。它们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落地,使字词的含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检验和明确。例如,对于“重大过失”这个词,不同的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而通过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我们可以逐渐把握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边界。

比较法和学理解释,提供了多元的视角。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概念或存在较大争议的法律术语,法律从业者和学者会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法律规定,以及学术界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研究。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以及理论上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字词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含义拓展。

总而言之,法律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立法意图、语言习惯、司法实践和学理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准确理解法律文本,需要运用多种解读工具,从字词的本义出发,深入考察其在法律体系中的特定语境,尊重立法机关的权威解释,关注司法实践的发展,并借鉴学界的智慧。这是一个持续探索和精进的过程,确保法律的公正与稳定得到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理解提问者想问的是,在确定法律文本含义的过程中,有无具体法律依据。如果遇到一个睁眼说瞎话的人,把“是”理解为“not”怎么办。提问者强调他问的是汉语基本词汇,而不是法律专业名词。事实上,确定法律中文字的含义是有具体法律依据的,并不是简单的“约定俗成”。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法律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第三款:“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我国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后,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

(对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标准文本,在《立法法》的其他条款中也有规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接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一条第一款:“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作为国家机关发行的出版物,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另外,《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20日)中要求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可以将该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确定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汇含义的依据。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中提及的典型案件申请再审人深圳市蓝鹰五金塑胶制品厂(以下简称蓝鹰厂)与被申请人罗士中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2011)民提字第248号】中,就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来确定“贯穿”一词的含义。

由于国家机关是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对法律文本进行的公布。所以,当你阅读我国法律的标准文本时,请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理解。把“是”理解为“not”,把“领导”理解为“follow”,都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律文本的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们是被赋予了精确意义的工具,构成了法律的基石。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远非查阅字典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重层面的解读和判断。首先,字词的本义是法律解释的起点。 法律用语往往力求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因此,在理解一个法律条文时,我们首先会考.............
  • 回答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套无形的“道德法则”。这套法则不像法律条文那样被写进厚厚的法典,也不像法官的判决那样有明确的执行者,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塑造着我们的行为,甚至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基本骨架。想象一下,如果道德真的能被“法律化”,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涉及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在中国,关于加班的法律规定是明确的,而企业鼓励加班甚至强制加班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下面我将详细为您解答,并提供在遭遇强制性加班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具体方法。一、 了解中国关于加班的法律规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国法律对于加班的各项规定,这是保护自己的基础: .............
  • 回答
    要让一条信息,无论是重要的法律规定,还是关乎全人类福祉的知识,真正触及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这是一项艰巨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这需要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持续且灵活的策略,整合了科技、社会、文化和人力等各种资源。首先,我们要明确“传递”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单向的“告知”,而是意味着信息被接收、被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法律制定和解释的核心。为什么法律不搞个大统一,把“以内”、“以上”、“以下”这些词儿的含义在一本总则里说清楚,然后各个部门法都去套用呢?这背后其实是法律本身的性质、历史演变以及现实操作的复杂性使然。一、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具体性和适应性,而非僵化的统一首先,我们要明白法.............
  • 回答
    “法硕”这个词,近年来在高校招生简章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大学也都纷纷增设了法学硕士项目。每年,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涌入法学院,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拿到一张法硕文凭,然后进入法律行业大展宏图。但是,这背后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为什么高校要这么大规模地招收法硕?我们社会现在真的那么缺懂法律的人.............
  • 回答
    深圳一家公司每月 28 日发放上月工资,却被法院判决补偿员工 11 万元,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让人费解,但从法律角度来解读,其实是有其必然逻辑的。这背后牵扯到的不是简单的“迟到一天”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惩处。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1. 工资发放的.............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亲属称谓的讨论一直是文化和语言演变中一个有趣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特别是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一些关于现有称谓的改革呼声也逐渐出现。“外祖父母”这个词,在使用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可能在某些语境下被解读为带有不平等的意味。那么,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是否应.............
  • 回答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是否存在“天赋人权”的概念,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历史渊源与理论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种思想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的福祉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虽然“民本”与“人.............
  • 回答
    在世界法律体系的浩瀚星空中,确实有不少璀璨的制度,它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实践效益,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反观国内,虽已在法律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可以借鉴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外国法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制度,它们至今尚未被我们全面采纳或深入借鉴。.............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罪名,它们因其极高的犯罪门槛、特殊的犯罪主体、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遗留,而显得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罕有人犯”。与其说它们是“没人犯过”,不如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曾直接接触到与这些罪名相关的案件。要深入探讨这些“罕见罪行”,我们得跳出那些常见的盗窃、诈.............
  • 回答
    在法律实践中,“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是两个非常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两者的区别,首先需要弄清楚“被执行人”的认定过程。一、 “被执行人”是如何认定的?“被执行人”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负有履行义务但未依法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它的产生,离不开一个法律程序——执.............
  • 回答
    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保释金的数额并非一个简单的固定公式,而是由法官在考虑一系列复杂因素后,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而定。这个过程旨在平衡多方面的诉求:确保被告人按时出庭受审,同时也要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监禁。保释金的核心目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保释金设立的根本目的。它不是惩罚,而是为了保证被告.............
  • 回答
    医护人员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与特殊规定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医护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法律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在法律层面为他们设定了特殊的地位和一系列的保障性规定。理解这些法律条文,不仅有助于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行.............
  • 回答
    大航海时期葡萄牙的法律体系,特别是涉及遗嘱效力的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但也很引人入胜的领域。关于您提出的“法庭执行是否是遗嘱生效要件”这一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葡萄牙当时的法律框架、遗嘱的种类以及执行的实际操作等方面来详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航海时期葡萄牙的法律传统。当时.............
  • 回答
    法律中的“对抗制”,说白了,就是一场预设了舞台、演员和规则的“辩论赛”,但这个舞台是法庭,演员是控辩双方,规则是法律,而目的则是为了找出真相,做出公正的判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在比赛开始前,双方队员都明确自己的目标(赢球)和战术(进攻、防守)。比赛过程中,双方会尽全力展示自己的优势.............
  • 回答
    在法律世界里,“孳息”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古老,但它实际上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简单来说,孳息就是 “果实”或者“收益”,是某项财产或权利本身在正常使用、管理或维护下自然产生的额外价值。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种下了一棵果树,然后它结出了果实,这些果实就是孳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概念:1. 孳.............
  • 回答
    在国内,大家可能对“几百年”这样的刑期感到陌生,通常我们听到的最长刑期是无期徒刑,也就是终生监禁。但在国外的一些法律体系中,确实存在着判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刑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和终生监禁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仔细聊聊。首先,要理解“几百年”刑期,关键在于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执行”方式不同,并.............
  • 回答
    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法律条文,细究起来,确实隐藏着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甚至啼笑皆非的“彩蛋”。这些条款,或许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或许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应急之策,抑或是某个地方智慧的结晶,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英国,流传着一条“古老”的法律,据说至今仍然有效,尽管实践中几乎不可能.............
  • 回答
    中国法律条文众多,确实会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惑,担心自己无意间触犯法律。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触犯法律,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和一些关键的认知。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帮助您掌握这个“指南针”。核心原则: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您都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1. 我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