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大屠杀受害者 30 万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回答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这个数字,是历史学家们在长期、艰苦的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证据积累和梳理得出的一个综合性估计。它不是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而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各种线索,力求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的结论。

要详细说明这个数字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我们需要从几个主要的证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来理解:

1. 幸存者证词和幸存者调查:

这是最直接但也最需要仔细甄别和汇总的证据。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以及战后,有大量南京市民幸存下来,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

幸存者口述史: 大量幸存者在事件发生后、以及多年后,向调查者、记者、历史学家讲述了他们所见所闻。这些证词包含了遇难者的姓名(如果知道)、遇难地点、遇难方式、以及周围目击的遇难人数等信息。
幸存者集中登记与调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战后,中国的相关机构和历史学家开始有组织地搜集和登记幸存者信息。例如,南京的国民政府在战后就曾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许多幸存者在被记录时,也会提供关于他们亲人、朋友、邻居遇难的线索,以及对具体遇难人数的估算。
挑战与局限: 幸存者证词虽然宝贵,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记忆的偏差、时间久远导致的模糊,以及出于恐惧或保护家人而隐瞒信息的情况。此外,单个幸存者的视角往往是局部的,无法涵盖整个南京城范围内的所有遇难者。

2. 埋尸记录与公共墓地:

在日军屠杀之后,大量的尸体被随意丢弃或集中掩埋。这些记录为估算遇难者数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集中埋尸点的发掘与记录: 战后,南京的市民自发或在官方组织下,对日军屠杀后遍布各处的尸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掩埋。在这些掩埋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记录和证据。例如:
江边抛尸: 长江沿岸发现了大量的尸体,一些是直接被日军抛入江中,一些是在河边被屠杀后丢弃。
公共墓地的埋葬记录: 一些义冢和临时墓地被建立起来,用于安葬遇难者。这些墓地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有一定的记录,虽然不一定是详细的遇难者名单,但会有埋葬尸体的数量。
“万人坑”等遗址的考古调查: 一些集中屠杀和埋尸的地点,如汉中门外、草鞋峡等地,在战后进行了考古发掘,证实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掩埋事实,并对尸体的数量进行了估算。
统计上的挑战: 战争时期,混乱的环境使得统一、准确的尸体数量统计极其困难。很多尸体可能被分散处理,或者在埋葬时没有详细的记录。一些尸体可能被水冲走,或者被动物吞食。因此,这部分证据也更多是提供一个数量级的估计。

3. 日军自身记录和情报:

虽然日军自身极力掩盖罪行,但一些内部的记录和情报,加上外国人的记录,也间接或直接地证实了大规模的屠杀。

日军撤退前的某些文件或记录: 虽然不公开,但部分日军士兵可能在个人日记、信件中提及了他们的行为,或者对杀戮的规模有所描述。这些都属于零散但有力的证据。
战后审判中的供词和证据: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东京审判中,一些战后被捕的日军士兵和军官在审判中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包括具体的屠杀人数和地点。这些供词和相关证据,为受害者数量的估算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一些日军士兵的日记、信件,以及在庭审中的口供,都提到了“大扫荡”、“杀人比赛”等令人发指的行为,并涉及了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大致数量。

4. 外国人视角下的记录和证词: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外交官、记者等留在中国,他们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并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南京安全区”的记录: 例如,约翰·拉贝(John Rabe)的日记,记录了他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在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的情况。他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日军的暴行,包括屠杀、强奸,以及安全区内外大量平民的死亡。拉贝记录的死亡人数以及他所见到的惨状,为受害者数量的估算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其他外国人的证词: 如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乔治·费尔奇(George Fitch)等,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日记、信件和照片,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残暴行为以及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他们对日军肆意杀戮平民的描述,印证了大规模屠杀的存在。
统计的综合性: 这些外国人的记录,虽然有的是从特定区域(如安全区)出发,但他们目睹的惨状和对日军大规模杀戮的描述,与幸存者证词和埋尸记录相互印证,共同指向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5. 历史学家的综合分析与推算:

历史学家们将上述所有证据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和整合,然后进行综合推算。

排除与验证: 对幸存者证词进行交叉验证,剔除夸大或不实的成分。对埋尸记录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存在重复统计或遗漏。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丛书”等详细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历史学家,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委员会)等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幸存者口述史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包含了对遇难者数量的进一步细化分析。
对不同学者估算数字的参考: 早期的一些研究者,如美国人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在1938年就曾写道,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平民和战俘可能高达约25万人。而中国学者根据各类证据的综合分析,最终将这个数字确定为“30万以上”或“约30万”。这个数字是一个基于现有证据最合理的估计,并且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引用。

为什么是“30万”而不是更精确的数字?

需要强调的是,“30万”这个数字本身是一个历史估算,并非精确到个位数。其原因在于:

战争的混乱: 南京在被占领后,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和破坏,使得精确的统计变得不可能。日军的故意掩盖和破坏,也进一步增加了统计的难度。
尸体的处理: 大量尸体被随意丢弃、抛江、浅埋,或者被野狗、野猫等吞食,很多尸体无法找到和辨认。
时间间隔: 许多幸存者在事发多年后才提供证词,记忆可能出现偏差,或者无法回忆起所有遇难的亲友。
不同范围的统计: 有些研究可能侧重于南京市区,有些则包含了郊区及周边地区。

“30万”这个数字,是基于大量证据的累积和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得出的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数字,它代表了日军在南京进行的大规模屠杀的残酷性,以及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新证据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和全面。然而,基于现有可考证的证据,30万这个数字是迄今为止最能反映事实的估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司法审判机关对被屠杀人数的认证

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部分审判的节录:“据后来估计,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二十万人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根据这些团体的报告说,尸体大多是被反绑着双手的。这个数目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

二)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即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是: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关于三十万的来由与统计

最早的来由: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Harold Timperley的一篇被截获的新闻稿“数日前我回到上海后,调查了所报告的日本军队在南京和其他地方所犯下的罪行。可靠的目击者的口述和可信程度极高的个人书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即日本军队的所作所为及其继续犯下的罪行,使人想起了阿提拉和他的匈奴兵。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到杀戮,许多案例形同冷血动物所为。洗劫、强奸,包括强奸幼女和对平民的无情的残暴行为的报告,还继续来自已于数周前停止实际敌对行动的地区。此间较好的日本平民对此深感羞耻……日本军队在其他地方的不可饶恕的行径加剧了日本士兵在上海本地乱斩乱杀的一系列地方性事件。今天华北日报报道了一则特别令人作呕的事件。一名喝醉酒的日本士兵因找不到女人和酒,枪杀了三名60多岁的中国妇女并击伤了数名无辜平民。”张纯如女士误认为这是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所发的电报,实际是日本扣押的英国记者新闻稿由广田弘毅转发被美军破译,系1938年1月17日发自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所发第176号电报(美国情报部门编号是第1263号电报)。此电报现存美国国家档案馆,是最早30万的出处。

最早的新闻报道:最早三十万的新闻报道:1946年2月17日的上海大公报《南京大屠杀案首期调查工作结束 惨死同胞约三十万》


关于统计:是八家慈善机构收尸+民间收尸+日军处理(不计扔入江河湖海及焚烧)

一、南京当时8家慈善团体共埋尸19.8万具(15.5万被远东军事法庭认证)。其中:


1)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埋尸43123具,据该会1945年的《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慈善工作报告书》及所附埋尸统计表记载,从1937年12月22日至1938年10月30日,在城内收埋1793具,城外收埋41330具,其中女尸75具、孩尸20具。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在八卦洲江岸收埋被射杀的死者尸体、江中浮尸以及打捞江中尸体,正式资料提及埋尸1557具,有该会函件提及处理尸体1万余具(远东军事法庭认证)


2)南京崇善堂埋尸112266具。该堂在战后提交给军事法庭的统计显示,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1日,该堂在城区收埋7548具,在城外收埋104718具。(远东军事法庭认证)


3)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收尸22691具。该会1938年1月5日以前在南京下关、和平门一带收埋8949具,此后得到日军许可后留下了按日记载的收尸记录,到5月底又收埋13742具。


4)南京市同善堂收埋7千余具。该堂掩埋组组长刘德才在战后南京军事法庭审判谷寿夫时出庭作证:“我同戈长根两个人所经手掩埋的尸首就有七千多了”。


5)南京代葬局收埋1万余具。代葬局掩埋队也受雇于南京伪政权。掩埋队队长夏元芝于1946年为汉奸嫌疑辩护时称:“曾率领代葬局全体掩埋夫役,终日收埋被惨杀军民尸体万余具”,这一数字得到当年掩埋夫役的确认。



6)顺安善堂收尸约1500具。1940年12月该堂在一份调查登记表中称:“迄至南京事变后,对于掩埋沿江野岸遗尸露骨,人工费用约去陆百元。”按照当时一般收尸付费4角计算,约收埋1500具。



7)明德慈善堂收尸700余具。当时的堂长陈家伟在1940年12月的文件中称:“雇用夫子十余人,掩埋尸首”、“廿七年春,掩埋七百余具”


8)众志复善堂也参与埋尸,但是具体数目不详


二、民间的4支市民掩埋队共埋尸4.7万余具。其中:


1)城西市民掩埋队,由湖南木商盛世征出资雇工,收埋上新河地区死难者遗体28730具。


2)城南市民掩埋队,由平民芮芳缘、张鸿儒等组织难民30余人掩埋尸体7000余具,其中难民尸体5000余,中国军人尸体2000余,分别埋葬在雨花台山下和望江矶花神庙等处。


3)回民掩埋队,由鸡鹅巷清真寺王寿仁以“南京回教公会掩埋队”、“南京市红卍字会掩埋队”名义掩埋尸体400余具,所收尸体以回民为主。


4)北家边村民掩埋队,由北家边万人坑唯一幸存者严兆江带领,收尸6000余具。


三、伪政权官方掩埋队7000(此处以伪区长刘连祥1938年1月30日报告与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吾的记录为准)


四、日军掩埋队,15万人(日军战俘太田寿男1954年供认日军动用部队处理的尸体总数达到15万具)

如上所记,19.8(15.5)+4.7+0.7+15=40.2万(或36.9万)

这其中至少25.2万(或21.9万)是有相关记录的。

太田寿男的15万由于是东京审判后的回忆,并无相关文件和记录(因为战后南京成立南京大屠杀调查组后发现相关资料已经被毁掉了)。但是,在当时的屠杀环境下及幸存者的证词(被焚烧后跑出来的及被扔入江中幸存的)说明日军掩埋尸体和毁灭尸体的数量也是极大的。

关于影响被屠杀人数数据界定的几点争议

1)时间,远东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定义范围是六个星期(即12月13日进城后六个礼拜),但事实是从12月10日开始,零星屠杀已经出现,截止到次年二月,仍有零星屠杀存在。

2)区域:南京城区与南京市区,南京城区是5个,但是还有4个乡区和一个陵园区,原来南京城区只有40平方公里,但是1935年南京扩大后,含乡区在内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公里,所以,南京大屠杀的统计数据是南京城区还是南京市区的定义上,存在争议。


3)人员构成:日本方面认为中国军人的死亡不属于大屠杀范围内,但中国方面认为中国军人及战俘亦属于被屠杀范围内,此处也存在争议。


近期日本自民党要求重新统计南京大屠杀人数,个人认为,这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并希望我国GV能够共同参与。

首先,统计南京大屠杀人数,就默认了大屠杀的存在,对日本右翼的“否认派”是一个打击

其次,统计南京大屠杀人数,经过科学、中日合作双方统计并认可的数据,无论对日本青年还是中国青年以及两国对此段历史的认知上,都将树立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权威性。

第三,作为日本战后彻底反思的一部分,南京大屠杀,都是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对中国是否接受日本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上资料均来自于网络、实体书及相关杂志及研究论文及个人浅薄的判断,不喜勿喷,民族主义者自重。

user avatar

有些人只是单纯想讨论数字,而有些人却想借用数字表达目的。


后者,无论是让数字变多变少都是让人恶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这个数字,是历史学家们在长期、艰苦的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证据积累和梳理得出的一个综合性估计。它不是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而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各种线索,力求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的结论。要详细说明这个数字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我们需要从几个主要的证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来理解.............
  • 回答
    震旦职业大学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受害人数,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动了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待。首先,从历史事实和普遍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位老师的言论是极不恰当且令人反感的。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其暴.............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三十万”这个数字,并非是一个精准的点数,而是在战后经过多方面调查、取证和历史研究后得出的一个估算数字。这个数字的形成,是历史学家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从各种零散的资料中一点点拼凑出来的。理解这个数字的由来,需要我们回顾当时的背景,以及后人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所做的努力。背景:.............
  • 回答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原因深刻且多维度,触及历史、人性、和平以及对未来的警示。以下我将详细阐述:一、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事实本身要求我们铭记: 规模空前的人道灾难: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此后的六周内,对城内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据联合国公.............
  • 回答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距今已有八十余年。作为一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普通人,我和这段历史之间,有着一种无法割裂的、深刻的、多层次的关系。首先,我与南京大屠杀的关系,体现在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和传承上。我们这一代人,是通过教科书、纪念馆、纪录片、文学作品以及长辈的讲述,逐渐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它并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心痛的问题,也是许多人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想要理解为什么在南京大屠杀这样极端残酷的背景下,被押赴刑场的无辜平民没有大规模地反抗,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反抗是存在的,只是在整体的屠杀规模和效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并且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但.............
  • 回答
    在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中,关于韩裔日军联队(或称朝鲜人部队、慰安妇等)的参与,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有韩国学者和研究者在努力挖掘这段历史,但现有的史料和研究,特别是关于他们具体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扮演的角色和行为,公开的、确凿的证据相对有限,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我们要理解历史.............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是否有朝鲜籍部队参与的问题,这涉及到一段比较复杂和敏感的历史。从历史事实来看,当时朝鲜半岛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也就是日本的“朝鲜总督府”时期。 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所有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无论其意愿如何,都属于日本的“国民”范畴。日本在战争期间,会从其殖民地征召兵员,包括朝鲜籍.............
  • 回答
    南京大屠杀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确实发生了其他大规模的屠杀行为,这些行为在性质和规模上与南京大屠杀有所不同,但都给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理解这些事件需要区分不同时期的背景和日本军队的作战方式。1. 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战争暴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
  • 回答
    南京大屠杀,这个沉重的历史词汇,在很多人心中仍然回荡着无法磨灭的印记。它像一道深刻的伤疤,刻在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集体记忆里。那么,它最终会被遗忘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当下和未来每一个人的选择。遗忘的危险无处不在,但也有不被遗忘的强大力量。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任.............
  • 回答
    南京大屠杀,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它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传承记忆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时间本身具有一种消磨的力量。亲历者越来越少,他们的声音逐渐远去,成为历史的旁证。当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
  • 回答
    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三场发生在近现代中国的惨烈事件,都以其骇人的暴行和巨大的生命损失,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虽然它们在时间、地点、背景和具体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其背后都映射出战争的残酷、对平民的系统性迫害以及民族的深重苦难。相同之处:1. 大规模的屠杀与暴行: 这是三者最核心.............
  • 回答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这段沉痛历史的具象化呈现,它对世界和平所能起到的作用,我认为是深刻且多维度的。首先,纪念馆最直接的功能是铭记与警示。它以史实为基石,用大量的文献、图片、证物以及幸存者的口述,将那段黑暗的日子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直观的冲击力,远胜于任何抽象的论述。它不是在渲染仇恨,.............
  • 回答
    南京大屠杀和印度尼西亚1998年“五月暴动”中的排华事件,都是历史上令人痛心的人类悲剧,但它们在历史记忆中的传播度和认知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南京大屠杀为何被广泛铭记?首先,南京大屠杀的性质极其恶劣,其惨烈程度和普遍性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 回答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沉痛历史,任何对其不当言论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愤慨。您提到的“对南京大屠杀发表不当言论老师,被指疑似学术不端”的情况,其真实性以及如何判定其学术不端行为,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发表不当言论”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关联及真实性核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士兵为何如此丧心病狂,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令人发指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悲剧的根源,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日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个体士兵的心理状态等。一、 日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宣传: “皇国史观”和种族优越论: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迅速.............
  • 回答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当时的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随后日军进入南京城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提到您提到的“30万群众反抗不了一万日军”的说法,这里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和背景:首先,关于“30万群众”和“一万日军”的数字,这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一些讨论和细化。 日军人数: 占领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叙事、国家记忆、教育体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南京大屠杀为何被铭记?南京大屠杀之所以在中国乃至国际社会被广泛铭记,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直接的、极其惨痛的民族创伤: 大规模的平民屠杀和暴行:.............
  • 回答
    南京大屠杀前,南京政府未能通知全城百姓撤离,这一历史事实令人痛心,究其原因,是当时极端复杂和严峻的局势下,一系列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审视当时的南京及其政府面临的困境。1. 战局的急转直下与信息的不对称:在1937年12月日军逼近南京之前,虽然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屠杀遗臭万年”和“白起屠杀流芳百世”的说法,以及这是否是“双标”,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历史事件本身,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评价方式。首先,我们来审视这两个事件: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938年1月) 性质: 这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