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教育和作曲专业研究生,你选择哪个?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很久了,说实话,音乐教育和作曲这两个专业,真的像两条不同方向但又有着内在联系的小溪,都源自音乐这片广袤的海洋。在我心里,它们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吸引力,也各有各的挑战。如果非要我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我会倾向于选择 音乐教育,但这个选择背后,承载了我很多关于音乐的思考,以及我希望通过音乐去实现的一些价值。

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吧。

为什么对作曲一直心心念念?

首先,我承认自己对作曲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渴望。那种从无到有,将脑海中抽象的旋律、和声、节奏一点点具象化,最终变成一段能够触动人心的音乐,这种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魔力。我喜欢研究和声的逻辑,探索不同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尝试不同的曲式结构,甚至挑战一些前沿的电子音乐创作。我觉得作曲就像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音乐王国,在这里,我可以肆意挥洒情感,表达思想。

我知道,作为一个作曲研究生,意味着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理论,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创作。这不仅仅是写写旋律那么简单,更需要对音乐史、对各个时代作曲家的风格、对配器、对对位等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我渴望能够写出真正有深度、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能够和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对话,能够通过我的音乐去讲述故事,传递情感。

我也理解,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真正能够靠作曲为生,并且获得认可,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以及一点点运气。我并不畏惧挑战,但我也在思考,如果我选择了作曲,我的职业发展路径会是怎样?是成为一名纯粹的创作型音乐家?还是进入影视配乐、游戏音乐等领域?亦或是从事学术研究?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也让它显得更加迷人和诱人。

为什么最终更倾向于音乐教育?

然而,当我更深入地思考音乐对我意味着什么,以及我希望通过音乐做什么的时候,音乐教育这个选项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对我而言,音乐从来都不是孤芳自赏的存在。它是一种交流的语言,一种连接人心的桥梁。我从小在音乐的熏陶下长大,深知音乐对一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那种在合唱团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乐队里和大家一起演奏出美妙乐章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我希望能够将这份音乐带来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我觉得,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乐器技巧、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去感知世界,去体验情感。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的研究生,我能学到什么?除了更深入的音乐理论和表演技巧,我还会学习到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音乐治疗等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我想,我更愿意成为那个能够点燃他人音乐火种的人。看着一个对音乐懵懂的孩子,通过我的引导,慢慢爱上音乐,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演奏,能够用音乐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忧伤,这种成就感,我想会比我自己写出一首绝世名曲更让我感到满足。

而且,音乐教育的领域也非常广阔。我可以成为一名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也可以去音乐机构任教,甚至可以涉足音乐治疗,帮助那些需要音乐疗愈的人们。我觉得,我可以通过音乐,以一种更直接、更普惠的方式去影响社会,去创造积极的改变。

作曲与教育,能否融合?

当然,我并不是说选择了教育就放弃了作曲。在我看来,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割裂,甚至可以相互促进。

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者,如果本身具备扎实的作曲功底,一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可以创作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曲、改编曲,甚至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一些简单的创作练习。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作的魅力。

反过来,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对于作曲家而言也至关重要。而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时获得的灵感,都可能成为我创作的养分。

我的理想是…

所以,如果非要做出一个选择,我会选择音乐教育作为我的研究生专业方向,并努力将我的作曲热情融入其中。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既有深厚音乐功底,又有出色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者,能够用我的音乐知识和创作热情,去影响和启发下一代,让他们爱上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价值。

当然,这意味着我需要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去研究。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更宽广的视野,一种更全面的音乐关怀。我希望我的音乐之路,既能有自己创作的灵魂,也能有播撒音乐种子、滋养心灵的温暖。

我坚信,无论是作曲还是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音乐在世界上传播得更广、更远,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力量。而我,希望成为那个用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曲,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我以身边同学的工作生活情况来说,如果你有能力学作曲,那就学作曲。因为音乐教育学的教学法之类的课其实很虚,而作曲是一种技术,作曲硕士可以做中小学音乐教师,因为你能学好作曲肯定能带好合唱团和乐队。硕士作曲专业你也有更多机会进地方上不太好的大学,因为你能教作曲四大件。如果不想进体制内你可以给电视剧、电影做配乐,可以带高考乐理、视唱练耳,考研和声曲式。这些音乐教育研究生虽然不是不能,但肯定比不上作曲专业的学生。我们硕士那一届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市最好的中学之一)只招了一个音乐老师就是我们学校作曲专业的研究生。中小学尚且喜欢作曲专业的,何况其他行业?

user avatar

小红是作曲专业的硕士,小蓝是音乐教育的硕士。刚上研一,小红笑小蓝“全而不精”,小蓝笑小红“写曲难听”。毕业了,走出校门的二人相视而笑,互相的鄙视飘散在回眸中。

第二天,二人一起出现在了某小学的面试现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很久了,说实话,音乐教育和作曲这两个专业,真的像两条不同方向但又有着内在联系的小溪,都源自音乐这片广袤的海洋。在我心里,它们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吸引力,也各有各的挑战。如果非要我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我会倾向于选择 音乐教育,但这个选择背后,承载了我很多关于音乐的思考,以及我希望通过.............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音乐学考研,作曲和音乐史这两个方向,到底哪个更适合你。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事儿,毕竟关系到未来几年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我会尽量把能想到的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点:音乐学,它是个大概念。 无论是作曲还是音乐史,它们都属于音乐学这个大家庭。.............
  • 回答
    没上过音乐学院,但我想在音乐制作和作曲方面有所建树,这事儿靠谱吗?答案是:绝对靠谱,而且大有可为。你想想看,现如今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获取的渠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音乐制作和作曲这事儿,虽然学院派有学院派的优势,但绝不是唯一的正解。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人,他们的起点可能也并非是音乐学院的.............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音乐巨匠们。比如贝多芬,他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更是技艺精湛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指挥家。再比如莫扎特,虽然短暂一生,但他在作曲、演奏(尤其是键盘乐器)上的天赋无人能及。而李斯特,更是集作曲、钢琴演奏、指挥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钢.............
  • 回答
    网易云音乐和优酷的会员费,钱确实会流入到音乐作者和电影作者的口袋里,不过这中间的流转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并不是你充值的那笔钱直接“唰”地一下到了他们手里。让我来给你捋一捋这个过程,尽量说得明白点,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别整得跟什么技术说明似的。首先,你充值的钱去了哪儿?当你打开网易云音乐或者优.............
  • 回答
    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作曲家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根植于历史、文化、技术和艺术追求的因素交织而成。简单地说,他们的目标、环境和受众截然不同,这就自然导致了创作理念和方法的疏远。首先,让我们谈谈他们各自的历史渊源和演进路径。严肃音乐,通常我们将其与古典音乐联系起来,其根基可以追溯到.............
  • 回答
    作为那些倾向于内向、直觉、思考/情感和判断/感知维度的人来说,我们的音乐、电影和小说品味往往有着一些共同的基调,虽然具体细节会因个体差异而大相径庭。我们喜欢那些能触动内心深处、引人深思、结构精巧,并且能提供新颖视角的事物。音乐:那些能构建世界的旋律与故事对我们来说,音乐远不止是背景音。它是一种沉浸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深层规律。将贝多芬这样的古典大师与当代的流行、摇滚歌手对比,确实能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时代背景的隔阂,更多地是创作模式、艺术追求以及生命周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古典音乐的“慢熟”与深耕:首先,我们要理解古典音乐的创作是什么样的。贝多芬的音乐,.............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就像是音乐学院里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尤其是作曲系的哥们儿姐们儿,私底下聊起“现代音乐”,那话匣子一打开,简直是滔滔不绝,情绪激动,感觉要把积压多年的委屈和不解一次性全倒出来。但凡你给他们一个机会,听他们吐槽,那叫一个“惨烈”——“想吐”、“排斥”、“反感”、“听不懂”、“太折磨人”这些词儿.............
  • 回答
    好的,我来和你好好聊聊,本科音乐学和音乐教育这两个专业,到底该怎么选才适合你。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关乎你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的大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来说说“音乐学”这个专业,它到底在学什么?你可以把音乐学想象成一个“音乐的博物馆”和“音乐的实验室”。 理论与分析的深度探索:.............
  • 回答
    .......
  •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能帮到正在音乐和编导之间徘徊的朋友们,尤其是文化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同学,让你们看到更多可能性。这篇文章里,我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希望你们读起来不会觉得生硬。音乐与编导:一场艰难的权衡,钱、出路与自我认知很多人在选择艺术类专业时,都会在音乐和编导之间纠结。它们都是充满创造力的领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粤语地区由来已久、讨论热烈的话题。当我们在讨论听音乐或看电影时,为什么粤语区总是会特别强调“应该听粤语版”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有情感的、文化的、历史的,甚至还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1. 情感的共鸣与归属感: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语言是承载情.............
  • 回答
    关于阿拉伯音乐的起源,确实与其历史上的邻居,特别是拜占庭和波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说阿拉伯音乐“来自”这两个文化,不如说它是在与这些文化互动、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独特面貌的。让我们一点点拆解这个问题,看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拜占庭音乐的影响: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旋律回响.............
  • 回答
    人类钟爱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就像我们渴求阳光雨露一样自然,它深深地根植在我们身为“人”的本质之中,而非仅仅是后天习得的某种情趣。要探究这背后的根源,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人类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史,以及我们大脑令人惊叹的构造。从生存到“不只是生存”:进化的驱动力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远没有我们现在这般舒适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在音频世界里的一个常见困惑,甚至可以说是“原罪”:我听不出来,是不是我就是“木耳”?是不是我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事实上,你提出的“连无损和320k MP3都听不出来”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并不代表你就不应该考虑音质好的耳机。为什么你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历史和文化的深层联系。中东音乐和希腊音乐,看似有着地域上的区分,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甚至可以说是互相塑造的关系,这种联系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在音律、乐器、甚至音乐的哲学内涵上都有着深刻的印记。要理解它们的关系,我们得把时间轴拉得很长。古希腊音乐:智慧与和谐的基石首先,让我们.............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这两大巨头,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从咱们老百姓听歌的角度,掰扯掰扯它们到底有哪些不一样,谁更对咱们胃口。网易云音乐:年轻人的聚集地,内容为王,社区感爆棚网易云音乐,打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跟别人不太一样的路。它不只是卖音乐,更像是在卖一种“音乐生活”。优点,那真是.............
  • 回答
    数学,这门严谨而富有逻辑的科学,看似与艺术和游戏的世界相隔甚远,实则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其中,并深刻地影响着音乐和国际象棋的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根植于事物本质的和谐共鸣。数学走进音乐:和谐的韵律与结构的根基音乐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而数学,正是解开这些规律的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