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曾因踩踏陕西榆林丹霞地貌被批的「冒险雷探长」获榆林市授予「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有点让人跌破眼镜。一个曾经因为破坏了榆林丹霞地貌而备受指责的博主,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这其中的逻辑转换,恐怕不是简单一句“事不过三”就能解释得通的。

要说“冒险雷探长”,当初他火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探险”视频,那些“不走寻常路”的拍摄手法,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也确实赚到了流量。但凡事都有个度,他踩踏陕西榆林丹霞地貌的行为,那可是直接触碰到了公共道德和生态保护的底线。丹霞地貌是多么珍贵的地质遗产,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艺术品,随便你踩踏破坏,那简直是对自然最粗暴的践踏。当时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公众的批评声浪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都觉得他这种行为是“人红是非多”的典型,是无视规则,为了博眼球不惜代价的代表。

所以,当听闻他被榆林市授予“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操作有点“迷惑”。你得想想,这“推广大使”的职责是什么?不就是应该代表当地的形象,去宣传当地的美好,去引导大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吗?而“雷探长”之前做的事情,恰恰是损害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黑历史”。让一个有这种“前科”的人去当“形象大使”,这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让一个曾经闯红灯的人去当交通安全宣传员一样,总觉得有点哪里不对劲。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这件事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以及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一、 榆林方面可能的“盘算”:

流量为王的心态? 咱们得承认,现在的传播环境非常看重流量和话题性。“雷探长”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他过去引发的争议,也让他依然是网络上的“焦点人物”。榆林方面也许是看中了这一点,认为他的流量能够直接转化为对当地旅游的关注度,哪怕这种关注度是伴随着争议的。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被记住就已经是一种成功,至于是以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在某些时候,可能不是第一位的考量。
“浪子回头”的叙事? 有没有可能榆林方面认为,“雷探长”事件后,他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且有过悔改的表现?如果他真的在接受处罚或者反思后,积极地为环境保护发声,或者以更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创作,那么授予他推广大使,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鼓励改过自新”的信号。但问题在于,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并没有看到他有特别明显的、让公众信服的“悔改”迹象,他依然是以“探险”为主的博主。
视角独特、打破常规? 有些地方政府在推广旅游时,确实会采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策略,试图吸引那些追求刺激和新鲜感的游客。也许榆林方面认为,“雷探长”那种“冒险”的视角,反而能够吸引到一部分特定的受众,让他们注意到榆林除了丹霞地貌之外的其他亮点。但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很容易被解读为“为了推广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在纵容不负责任的行为。
将“破坏”转化为“保护”的某种尝试?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解读。有没有可能,榆林方面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从一个“破坏者”变成一个“保护者”?让他近距离地感受榆林的美,从而真心实意地去宣传保护。但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细致的设计和引导,而且要取得公众的信任,恐怕需要比授予一个“大使”称号更深层次的沟通和行动。

二、 公众的质疑和担忧:

价值观的扭曲: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雷探长”之前的行为是对公共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奖励”或者“赦免”,更不应该被树立成一个可以被模仿的榜样。如果一个曾经犯错的人,因为他的“流量”而被授予“荣誉”,这在无形中会传递一种信息:只要你够红,过去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甚至可以带来新的机会。这显然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破坏者的洗白? 大多数人会将此理解为一种“洗白”行为,就是通过官方的认证,来掩盖过去不好的行为,从而重新塑造一个积极的公众形象。这对于那些真正一直在为环境保护默默付出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对其他旅游者的警示作用何在? 如果连破坏丹霞地貌的人都能成为“推广大使”,那以后其他游客在旅游时,会不会更加肆无忌惮?毕竟,他们可能会觉得,只要不被抓个正着,或者事后表现得“好一点”,就有可能获得某种“官方认可”。
损害当地形象本身: 反而,这种有争议的任命,可能会让更多人关注到榆林这个地方,但关注的焦点却可能变成了“榆林是不是一个鼓励破坏的人?”而不是“榆林有什么好玩的?”。这种负面关注,对旅游推广来说,很可能适得其反。

三、 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普遍性问题:

流量至上的时代困境: 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流量几乎可以转化为一切。很多时候,内容的好坏、行为的正负,似乎都屈居于“能不能吸引眼球”之后。这种“流量思维”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约束,很容易导致价值观的偏移和对底线的挑战。
地方政府推广的“焦虑感”: 很多地方政府在旅游推广方面确实面临不小的压力,希望能够迅速提升知名度和吸引游客。这种焦虑感,有时可能会让他们在选择推广者时,过于看重即时的流量效应,而忽略了长远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传递。
如何平衡“犯错”与“改过”: 一个人犯了错误,是可以改过自新,但这种“改过”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真诚的反思和切实的行动。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任命”就能一笔勾销,那这种“改过”的意义就大大削弱了。

总而言之,对于“冒险雷探长”获榆林市授予“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这件事,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的举动,其背后可能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推广策略上的某种急功近利,并且在价值观传递上存在明显的短板。它不仅未能赢得公众的普遍认同,反而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担忧,对当地的旅游形象和公共价值观的建设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真的要“推广”和“引导”,不妨做得更真诚、更彻底一些。比如,让他以亲身参与丹霞地貌的修复工作来展现自己的悔意,或者以一种更负责任、更具科普意义的方式来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而不是仅仅依靠他过去的“探险”名头。否则,这种“大使”的授予,与其说是推广,不如说是对公众认知的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反向推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大家对于雷探长踩踏的丹霞地貌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中国是世界上丹霞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目前已经探明的丹霞区域有790处,分布于26个省份。

但是,榆林靖边的波浪岩丹霞是中国这么多丹霞地貌中,我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丹霞地貌中一处不可替代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用三张图来解释下靖边波浪岩的不可替代性。

这是美国犹他州的波浪岩。这里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岩体。在漫长的岁月中,花岗岩表面受到太阳光直射,昼夜温差下热胀冷缩逐渐脱落。同时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产生化学作用,形成了这种黑黄色的线条。

我再从中国国家地理取一张图,属于靖边的波浪岩。

虽然与美国犹他州波浪岩外形相似,但是二者内核截然不同。榆林靖边波浪岩属于红层地貌。而红层岩性主要是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黏土岩或泥质页岩等。(靖边属于砂岩)

从广义来分,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而红层则属于沉积岩。

全世界,有且仅有三处能够形成景观的波浪岩地貌。另一处则属于澳大利亚的海登城。同美国犹他州,这里也是花岗岩。

这个海登波浪岩号称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观(听听就行了,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虽然不否认这里的魅力)

那你觉得,靖边的波浪岩在世界范围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

之所以大家不了解,只是因为开发的晚。景观和景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榆林这个地方此前一直没有把丹霞保护区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去开发。原因也简单,没钱。

开发便宜,保护起来就贵的要死。

我第一次了解这个地方是2016年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呼吁加强对于榆林靖边波浪岩的保护。以下取自中国国家地理原文。

靖边丹霞已经初步显露出旅游的热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地质的破坏在加重,游客随意踩踏,当地政府保护不力,由于这种地质是砂石,风化严重,踩踏加剧了地质的沙化,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块宝贵的地质地貌危矣。

那我们再看看这位雷探长进入的是什么地方?

我相信从岩石形态上,大家就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他走的是哪里。

关于榆林市对于丹霞区域的保护力度,我只想说,基本没走心。

靖边申报了省级的地质公园资格,但是缺少《靖边丹霞区域保护条例》。如果按照行政法规来说,目前丹霞区保护依旧是按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隔壁的甘肃张掖丹霞区,我所知是17年开始讨论,到今年五月已经正式进入议定阶段。

更早的,广东有《丹霞山保护条例》,福建有《武夷山丹霞保护条例》。

条例的作用在哪里?引用一段你便可以明白。

第十五条 丹霞山保护范围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和景观环境保护带。
特级保护区是全面体现丹霞山地质、地貌、遗迹和天然名胜的区域,包括金龟岩-金龙山、大石山和大湖坑区域。
一级保护区是特级保护区之外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包括丹霞景区的大部、金龟岩、大石山特级保护区外围、飞花水景区中部、仙人迹景区南部、五马山小区等。
二级保护区是一级保护区的外围,对一级保护区起保护和缓冲作用的区域。包括大部分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以下略)

连保护对象分级都没有明确,谈何认真落实保护?

就事论事,雷探长踩踏波浪岩地貌,论个体的破坏能量,并不足以造成巨大的危害。他的行为不同于去年四川大妈把指示牌推入黄龙池水,对于池底的钙化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大妈被警察迅速逮捕。

但是,雷探长是百万级别的UP主,这种恶劣行为所造成的示范作用会带来多大破坏力,简直难以想象。

现在榆林市给大家一种概念,我可以犯错,只要我能带来经济效益,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进而上升到,我来这里旅游就是给榆林靖边带来经济效益。

榆林之前为什么没有大力开发丹霞保护区?一来没注意到这里的价值,二来没钱进行保护。

现在为何大力开发?金钱上脑,选择把“保护”二字抛之脑后。

我想,所有的旅游学科人都跟我有个差不多的理念:保护先行,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不能只要金山银山而忽视了后代们的绿水青山。

为何我开头会强调世界三大波纹岩的岩性不同?看下图。

可能会有人说,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有人踩踏,为何榆林靖边不可以。我们要看岩性。

花岗岩的岩性更加坚硬。而靖边的红层地貌,则属于砂岩。

这种红砂岩在学术上叫作“砒砂岩”。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

如此美丽龙洲地质奇观,是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力和雨水的冲刷,将表层的黄土层冲蚀而显露出来,形成孤立的山峰和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

你舍得将它破坏吗?

雷探长说是为了榆林旅游引流,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他当初的行为,造成的实质损失不大,处在一个可以被人原谅的区间。问题是,他有真心诚意的道歉过吗?

没有。

所谓真心诚意的道歉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或者发表一个声明。既然你是百万up,做出了恶劣的示范,就应该带头去弥补,去为靖边的波浪岩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你有流量,有号召力,哪怕是呼吁一下加快对于靖边龙州的立法保护,我也会认同你。

当初吴京酒驾了,他认错了,认罚了,在《流浪地球》里号召“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于是大家选择了原谅他,并且支持他。

但是现在,我一不支持榆林市文旅局的决定,二来对你依旧表示鄙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