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送错包裹被投诉,中通快递员踩碎顾客包裹并扬言「就是这种态度」,如何看待其行为?他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回答
一个包裹的送递,本应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然而最近发生在某地的中通快递员身上的一幕,却让这座桥梁摇摇欲坠,甚至轰然崩塌。一名快递员因送错包裹被顾客投诉后,竟然采取了极端且恶劣的行为——当着顾客的面踩碎了包裹,并撂下“就是这种态度”的狠话。这桩事,说实话,听着就让人窝火。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服务失误,而是对职业道德的践踏,对消费者权益的蔑视,更是对社会基本诚信的挑战。

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这个快递员的行为。

行为的性质:

暴力破坏与侮辱: 踩碎包裹,这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暴力行为,是对商品价值的直接摧毁。而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行为发生在投诉处理的当下,且是在消费者面前执行的。这不仅仅是损坏物品,更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是对消费者表达诉求的嘲弄和报复。
情绪失控与职业素养缺失: 送错包裹,对于快递员来说,也许是工作中的疏忽,可以理解。但因此产生如此极端的负面情绪,并以这种方式发泄,说明其职业素养堪忧,缺乏基本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面对客户的合理反馈,理应是耐心解释、积极解决,而不是采取这种攻击性姿态。
藐视法律与消费者权益: 快递员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消费者花费金钱购买商品,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快递员的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他的那句“就是这种态度”,更是暴露了他对消费者权利的漠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某种“合理化”。

他需要承担哪些责任?我们不妨详细掰扯掰扯:

1.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 这是最直接的责任。他损坏了顾客的包裹,就必须赔偿包裹内的商品价值。如果包裹内是易碎品,或者有其他特殊的价值,那么赔偿的金额也应该相应增加。
赔偿其他损失: 除了商品本身的价值,顾客可能还因此产生了其他损失,比如因无法及时收到包裹而耽误了重要事情,或者因此产生的精神损失等。虽然精神损失的认定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法律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也可以依法主张。

2. 行政责任: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快递员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不得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违反《邮政法》: 邮政快递行业受到《邮政法》的监管。快递员的破坏行为可能违反了该法中关于保障邮件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规定。邮政管理部门也有权对其进行处罚。

3. 刑事责任:
故意毁坏财物罪: 如果包裹内的物品价值达到一定数额,并且快递员的行为被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那么他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快递员的行为初看似乎不是“数额巨大”,但“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可以考虑的,比如其行为的恶劣性、对消费者造成的恶劣影响等。

4. 公司(中通快递)的连带责任和管理责任:
连带赔偿责任: 作为快递公司,它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公司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即使快递员个人无力赔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中通快递索赔。
管理责任: 这起事件也暴露了中通快递在员工培训、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公司有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一线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处理投诉的能力。对涉事快递员,公司也应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解雇、追究其在公司内部的责任,并加强对其他快递员的警示教育。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件事也折射出一些行业乱象:

基层快递员的生存压力: 一线快递员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稳定、服务要求高,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情绪失控。这并非为他们的错误行为开脱,而是提示行业需要关注基层从业者的权益和心理健康,改善工作环境。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如果投诉处理机制能够更及时、更公正地解决问题,也许就不会激化到这种地步。无论是平台还是快递公司,都需要反思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客户投诉,将负面情绪的宣泄渠道从破坏行为转移到正规的解决途径上。
行业规范与监管的加强: 这类极端事件的发生,也说明行业规范的执行仍需加强,监管部门的介入和监督也尤为重要,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这位中通快递员的行为是极其恶劣且不负责任的。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冲动和错误行为付出法律的代价,中通快递公司作为其雇主,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这件事情也应该成为行业深刻反思的契机,推动整个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每一次包裹的送达,都能传递信任和温暖,而不是愤怒与伤害。消费者权益不容挑衅,职业道德更不容践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差评之后,要么被删,要么被踩,要么被尿,要么被杀……

还是三体星人有远见,几年前就给地球发过信号:

不要打差评,不要打差评,不要打差评!

user avatar

谁给你钱少事多的?

打着红旗反红旗的玩意

user avatar

快递的客户是发件人,(到付的除外)。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给商家的费用中包含一部分快递费,但这是另外一回事。商家在名义上是包邮的。也就是说快递是商家的客户。

快递只是商家把货物送到你手上的一个环节。在没有收到货之前,只能联系商家。一切服务上造成的问题,只能与商家协商。

至少在这一笔业务上,你根本没有与快递公司之间构成合同关系。

如果你收不到货,那么就让发货方去投诉快递公司并解决问题。没必要自己出头去找快递公司

除非遇上了一个「客服装死」的商家,你才有必要自己去投诉快递。同时也有必要给商家一个差评。


至于那些「抱怨快递钱少」的问题,我有几点说法:

1,嫌钱少可以不接单。

2,快递公司只找发货方收了这个价的费用,这与收货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收货人表示不背这个锅。


最后,我个人不建议将原本应当属于商家的矛盾转移到劳动者之间。应当让商家跟商家之间去沟通,例如我自己快递遇到问题,我就会让商家跟快递公司沟通,我自己不会直接与快递员联系的。

user avatar

大家在日常生活里面有没有接触过和人正面冲突啊?

那种面红耳赤,血气上涌,退一步越想越气,进一步很想动手的质感。

家门口当着面把快递包裹给你踩烂,不就是赔钱嘛,我「就这种态度」。

按江湖话来说,这就是恐吓,潜台词很多,我知道你家在哪里,我知道你就一个女的,我就能当着你的面使用暴力。

虽说踩得是个物件,但是你以为为什么很多人街头斗殴上手之前都要踹个凳子掀个桌子,飚点垃圾话么,这就是物理对攻之前的法术伤害,掐诀念咒。

以前学校门口「刮钱」的那帮小混混,也不会真动手,就蹲在那里,显示我知道你在哪儿,然后砸点啤酒瓶什么的,显示一下武力值,都是同样的套路,构建威慑。

所以这事儿其实和快递公司退一赔一关系都不大,退是应该的,东西踩烂了嘛,赔一个能有多少钱,抵得过这好几小时的肾上腺素喷涌和好几天的后怕么。

咱们国家在这方面,一般还是走的锚定具体物品损失的流派,初心是好的,这精神损失很难直观定义,也怕出现「你吓到我了」的碰瓷党。

不过这视频看完了大家都能感受到那种浓重的恐吓意味,那种混不吝的气魄,如果不知道是快递纠纷,还以为是道上的人来催收了。

纠结在如何赔货物,其实就掩盖了吓你无所谓的另类侵犯。

昨天讲的是外卖小哥在电梯里面给客户的饭菜尿尿,今天是快递小哥踩东西加恐吓,这还只是爆出来的新闻,刚好是有视频拍下来的内容,还有多少体量是没看到的,咱们也不知道。

分析出花来,比如平台压迫外卖快递小哥导致的仇恨传导,这些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

最后棒子还是只有打在平台上,他们才有动力来规范,来监控。

员工犯事儿,现在切割手段太多了,都是个人问题;员工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绑定方式也太多了,都是企业文化熏陶滋养。

所以这次的平台回应,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临时工,这都是上古甩锅神器了,没想到再现江湖。

进行内部培训后再上岗,这话太骚了,之前是没培训么那为什么能出来上岗,培训了就能压制住戾气了,这是什么模式的洗脑教育,可以到监狱看守所传授经验。

所以依然是事过了无痕的模式。

user avatar

这叫破坏生产工具。

user avatar

有一点非常不合理:内部培训完,仍可上岗!

那下次呢?培训一下就没这种暴脾气了?

我是不信。

首先这个快递员有错在先,送错包裹,随后与之沟通的过程中,让客户自己去取,顾客不乐于,随后投诉,快递员就情绪失控,第二天送快递上门的时候,直接给别人踩碎包裹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体谅的。

体谅快递员,有人恶意踩碎顾客包裹;
体谅外卖员,有人往客户餐饮中撒尿;被打;

消费者不能差评,不能投诉,怕被报复。然后有问题就要一直体谅从业者的不容易,那消费者的权益谁保障呢?

不是恶意投诉,消费者就能正当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有些人从事某行业,但是没有对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麻烦转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