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D&G 产品的人,跟买D&G 产品的人,压根不是同一类人。
尽管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但他们确确实实属于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两类人,互相不通婚、不交友、不为邻,甚至都不认识。
根本没有什么奇怪的。本来买奢侈品的人就是爱慕虚荣的人啊。
而奢侈品就是为了用让一部分人买不起,来割分人群的。
有些人买奢侈品就是因为别人买不起好在别人面前炫耀。没有这种炫耀性质的话,为什么别人会省吃俭用买奢侈品,这个又完全没有实用性。
他们就是要把穷人从店里赶走,穷人都买得起的怎么叫做奢侈品。
仔细看看D&G的设计吧。
花花绿绿,闪瞎人眼,明显就是暴发户喜欢引起他人注意的风格嘛。一个字"土"。
当然,本来个人审美也是个人自己选择。喜好的颜色,也会一定程度说明个人个性的。
我认为应该关于这个做一个大学研究的。也就是说,为什么浮躁的人更加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
所以网民什么的抵制奢侈品没什么用,网民本来都不买这些的。
富人抵制这个品牌才有用好嘛。
当初销量降低也是因为明星什么的抵制给这些品牌打广告。
说真的,在辱华的品牌里面,D&G已经算混得惨的了,过去三年才勉强缓过来,很多品牌直接原地出院。
NBA辱华事件热度最高的那会,在可以退票的前提下,中国赛现场却几乎座无虚席,NBA男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球迷离不开NBA;
新疆棉事件,还是差不多的一群人,虎扑上的篮球男孩们直接放话,如果耐克阿迪敢打折,就敢买到它断货(心疼Eason)。
而这种人并不是少数,在大是大非前毫无立场原则。
国外品牌一而再再而三辱华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生意。
要迎合欧美市场的政客与消费者。
国外品牌敢于一而再再而三辱华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辱华不影响生意。
他们知道就算把中国人的尊严一脚踩在地上,最多当时认怂,甚至都不需要认怂,中国的消费者依然会继续买单,销量还会再创新高。
对这些国外品牌来说,辱华提升在欧美市场上的销量,赢一次;在中国市场还能维持销量,又赢一次。
赢两次,赢麻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辱华呢?
经历我们一次次的抵制之后,国外品牌没多久又故技重施,就是因为他们从没有为自己的行为真正付出过代价,抵制只停留在口头层面。
只有让辱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真的挣不到钱了,国外品牌才会重视中国人的情感和诉求,才会在类似的问题上投鼠忌器,不敢跟着西方政客起哄。
真正的大国崛起,不只在星辰大海,更在万众一心。
莫名我就想起早些年看过的一个视频,华尔街群众示威,一帮高管喝香槟欣赏。搜了一搜,截图如下,感觉较为贴切。
抵制它的群体和购买它的群体重合度有多高?
这样看来,对当初因以更加恶劣无中生有的议题禁用新疆棉的被爆出来的品牌,如果没有本土品牌做很好的替换,那么不久的将来,你也会看到这些个品牌在国内反弹或者增长的新闻。
譬如说HM,这个牌子实在质量堪忧,也没什么特色,怎么现在穿它还能有区分人群、彰显优越的特性吗?
你们都不看问题描述的吗?
抵制是有成效的。
至于所谓反弹20%,不过是统计口径的问题。
打个比方,股价跌了50%,又涨了50%,是不是等于没跌?
错,跌了50%要涨100%才行。
那跌90%呢?需要涨十倍。
才20%,说难听点,够干嘛的?
杜嘉班纳在华销售额反弹,想想心痛啊!我是不会去买这个品牌,当然,可能也买不起。这个品牌明显的歧视华人,作为中国人,大家为什么不坚决抵制呢?居然还让它在国内销售额大增?我搞不懂。
就像我们要抵制耐克等,但是感觉一样还有好多人购买,甚至还搞出限量,还有溢价!
除了痛心抵制不利,另外还痛心国货还没有自强到“驱逐”洋货的地步!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去年是疫情大年,任何产品的销量都是暴跌的。
今年上涨20%,基准点是去年的。
所以D&G并没有什么大涨,只是统计基准点选的好。
原来卖了100份小面,结果自己作死导致顾客反感。
花了大价钱请了国际危机管理公司,俗称水军,进行各种造势。再加开各种分店,不惜血本搞促销。
然后其实效果也不明显,但这样下去不行呀,于是水军便献策,咱们修改统计算法,把开销都不算,进账也改一改,乾坤大挪移,说我们今年卖了120份小面,先造势再说。
于是便有了”抵制已经失败,销量大涨“这种新闻。然后接下来还会有一帮人在那里鼓噪,说什么抵制的人脑袋有问题,都没有记忆力,抵制根本就没有用,抵制了损害的也是中国员工的利益之类的。
什么?你们说的D&G难道不是我们家楼下那家小面馆吗?
我以前在日企上班时,跟日本人汇报工作有一个明规则,就是要简单易懂。而中方领导的话,可以稍微复杂点,不用做到像跟小学生讲话那样费劲。但是基本上跟领导汇报,语言组织上是要尽可能明确的,委婉是不通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领导思考的时间,不用让他想。
说这个是为了说明什么呢?我是买不起杜嘉班纳的,而买得起杜嘉班纳的人,通常比较有钱。有钱人在消费上是会开始有这种不思考的习惯的,除非杜嘉班纳明确地像汇报工作那样辱华,来一句“我不但要赚你的钱,我还要骂你”才会让那些没有思考习惯的消费者意识到,哦,原来你是在骂我啊?
这就不是我们这些买不起杜嘉班纳的人能做到的事情了。我本来就买不起杜嘉班纳,我抵制不抵制,不影响他们的销量,能买得起杜嘉班纳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去抵制,才有效果。
互联网能爆出这个问题来,让杜嘉班纳翻车一次,但是肯定有时效性。国外奢侈品牌在国内可是定期发广告宣传自己高大上,是财富的象征,你看那个三十而已,都给香奈儿打广告了,背了个包就觉得自己可以融入上流社会了,这又延伸到另一个新的问题:我国的奢侈品行业除了房地产,还没有其他工业品可以和西方国家品牌抗衡。手表一圈全是外国品牌,劳力士,百达翡丽……
珠宝:卡地亚,蒂芙尼,宝格丽……
汽车:BBA,保时捷,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法拉利……
服装:普拉达,阿玛尼,杰尼亚……
包包:爱马仕,LV……
这种情况下,抵制真的是靠情怀了。你得让那些能买奢侈品的人经常上网,并且意识到有品牌辱华了,而且还愿意自发去抵制,让外国品牌顺着自己。要么就得靠铁拳直接给你一拳暴击,别在国内卖了,并且收更高的税来作为惩罚。
你觉得买得起哪个?
别人怎么着我管不到,反正我会一直抵制。
至于NBA,我连体育频道都不看。
新疆棉花风波中,我已经把涉事企业名单记下来;我反正是不准备买了。你们爱说啥就说啥
2018年的杜嘉班纳:
2021年的杜嘉班纳:
咳咳,果然没人逃得开真香定律…
不过杜嘉班纳雇佣“国际危机管理公司”,倒是有这个逻辑在。毕竟杜嘉班纳在宣传上翻车,真的不止一次了…
据潇湘晨报报道,早在2016年,杜嘉班纳发布的宣传海报中,所有的亚洲面孔的模特都在用手吃东西,而西洋面孔的模特都在用刀叉,被韩国人指种族歧视,最终只能退出了韩国市场。
2018年,杜嘉班纳发布的“起筷吃饭”视频,被质疑有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后续因其创始人一系列的“作死”行为,导致杜嘉班纳在中国被抵制。
今年5月份,杜嘉班纳又因为一则不合时宜的广告,被俄罗斯检察官发布禁令,要求杜嘉班纳禁止发布宣传片。
……
建议这两家国际危机管理公司按次收费,不然如果是打包服务的话,可能真的会很亏(雾
天眼妹还了解到,2018年杜嘉班纳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占据22%,要知道,就算是在意大利本土市场,杜嘉班纳的销售额也才仅占总销售额的23%。
可见亚太市场对杜嘉班纳的重要性。
为了挽回中国市场,杜嘉班纳也做过不少尝试,去年七夕节,杜嘉班纳还在微博投放了开屏广告,8过效果并不如人意。直到现在,杜嘉班纳的官方微博依旧没有开放评论区…
但是杜嘉班纳在中国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因为宣传效果不好而暂停,天眼妹注意到,2021年,杜嘉班纳又在中国新开了6家分公司,分别分布在上海、成都、沈阳等地区。
分店多了,销售额自然会增加。可即便杜嘉班纳的销售额增加了20%,却依旧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网民的记忆真的不够好吗?单从结果来看,天眼妹觉得倒也未必。杜嘉班纳想要重新打开中国市场,还要看有记忆的大多数是否同意,反正天眼妹是不会失忆的。
D&G是奢侈品,给有钱人准备的。所以老百姓抵制无用,有钱人他照买不误你没办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