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食谱是什么?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由于战争导致的物资短缺、粮食配给制度以及运输限制,许多国家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的食谱通常以“节约”、“替代性食材”和“实用主义”为特点,许多传统菜肴被简化或调整,甚至诞生了一些新的烹饪方式。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食谱及其背景:



1. 战争面包(Kriegsbroten)
背景:德国在战争期间面临粮食短缺,尤其是小麦供应不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德国人用黑麦、燕麦甚至木屑混合制成“战争面包”。
制作方法:
将黑麦粉和小麦粉按比例混合(如5:1),加入酵母发酵。
部分版本会掺入煮过的豆类或蔬菜泥以增加体积和营养。
这种面包口感粗糙,但能长时间保存,成为战时主要的主食。
影响:战争结束后,这种面包仍被保留下来,成为德国传统食品的一部分。



2. 战争布丁(War Pudding)
背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战争期间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人们需要利用剩余食材制作食物。
例子:
英国“战时布丁”:用面粉、糖、牛奶或水混合成糊状,加入少量黄油,蒸制而成的甜点。由于乳制品短缺,有时会用煮熟的土豆泥代替牛奶。
美国“战争蛋糕”:使用黑麦粉、蜂蜜和咖啡代替奶油,制作出浓稠的甜点。
特点:简单易做,但缺乏传统布丁的细腻口感。



3. 战争汤(War Soup)
背景:肉类供应紧张时,人们用蔬菜、根茎类植物或动物内脏熬制汤品。
例子:
德国“土豆和白菜汤”:将土豆、卷心菜、胡萝卜切块煮至软烂,加入少量盐和香料调味。
英国“战时肉汤”:用牛肉骨头、洋葱、胡萝卜炖煮,制成浓稠的汤。为节省肉类,有时会使用豆类或蘑菇代替部分肉质。
特点:营养均衡但味道较淡,需通过香草(如百里香)提升风味。



4. 战争罐头食品
背景:战争期间运输困难,罐头成为保存食物的重要方式。各国开始大规模生产预制食品。
例子:
英国“战时罐头”:包括煮熟的豌豆、胡萝卜和牛肉(用蔬菜代替部分肉类),装入金属罐中长期储存。
美国“军用口粮”:如压缩饼干和脱水土豆,用于士兵补给,后来也被平民食用。
影响:战后罐头食品成为家庭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5. 战争甜点:黑麦蛋糕
背景:法国、意大利等国在战争中缺乏糖和黄油。人们用黑麦粉、蜂蜜或葡萄干制作替代性甜点。
做法:
将黑麦粉与少量小麦粉混合,加入鸡蛋、牛奶和糖(或蜂蜜)搅拌成面糊。
烘烤后形成类似蛋糕的质地,口感较硬但耐储存。
特点:高纤维、低糖,适合长期保存。



6. 战争蔬菜料理
背景:肉类短缺迫使人们转向植物性食物。例如,英国和美国推广“战争菜园”(Victory Garden)种植蔬菜。
例子:
土豆炖菜:将土豆、胡萝卜、洋葱煮熟后加入奶油或牛奶制成浓稠的炖菜。
芜菁汤:用芜菁、白菜等根茎类蔬菜熬制,常搭配面包食用。
影响:战后这些蔬菜成为欧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战争饮品:咖啡替代品
背景:咖啡因短缺时,人们发明了“战争咖啡”以维持日常习惯。
做法:
将小麦、大麦或烤豆类磨碎后与咖啡混合煮制。
虽然味道苦涩且缺乏香气,但能提供类似咖啡的刺激感。
例子:德国在1916年因咖啡进口受阻而推广“战争咖啡”。



8. 战争配给制度下的食谱调整
背景:各国政府推行粮食配给(如英国的“食物券”),迫使家庭精打细算。
例子:
“每周一顿肉”计划:将肉类切割成小块,与蔬菜炖煮,确保每人分到少量蛋白质。
“剩菜再利用”:将剩余饭菜做成煎饼、汤或炖菜(如英国的“冷盘切片”)。



历史意义
一战期间的食谱变化反映了战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资源节约:通过替代食材和简化烹饪,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
技术创新:罐头食品和脱水技术的普及为后来的食品工业奠定基础。
文化记忆:许多战时饮食习惯在战后延续(如德国“战争面包”、英国“战争布丁”),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这些食谱不仅是生存智慧的体现,也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战期间的食谱最著名的是这个:

把肉票裹上一层鸡蛋票,放在平底锅里用黄油票煎成褐色,和蒸好的土豆票、蔬菜票、面粉票一起吃。饭后再来一杯奶票泡咖啡票和糖票,如果还没吃饱还可以再加一张面包票。餐后用香皂票洗手、用配给卡擦干。

这是1917年德国的周日烘烤菜谱。在这个菜谱后边还有一句非常正能量的评论,作者说“我们德国人看得很开!我们吃的很开心!”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爱国食谱呢?我们必须考虑到“现代生活”或者“近代生活”这个玩意在19世纪曾经是一种非常时髦、非常高大上的玩意,它叫“时尚生活”。既然叫时尚生活就意味着它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一个不近不远的距离。在你的生活基础上“踮踮脚”才是“时尚生活”。那具体怎么踮脚就是生活指南类作品大展拳脚的战场了。两百多年来信这玩意的宝贝儿一直是市民阶级里的绝大多数。连艺术家也相信“风雅生活论”嘛。

古往今来从心理到老娘舅,从帽子到女士的小阳伞,从事时尚产业的人无计其数。吃喝当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活从来都洋溢着一种标准化的热忱。15世纪的巴黎布尔乔亚就会给新娶的媳妇写食谱,18世纪维也纳开始有批量出版的食谱指导家庭主妇怎么指导厨娘做好一日三餐。

那么到社会突飞猛进的二十世纪初,各种新鲜水果、殖民地肉类、新鲜调味品传入欧洲,食谱就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这个爆发期遭到了战争的打击,但并没有随着英国的海上封锁而消失。

相反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封锁的后果,所以他们希望在不造成恐慌的情况下先给人民打打预防针。菜谱就成为他们用来应对“饥饿战争”的重要方法。

1915年德意志帝国出版了69种“爱国菜谱”,对人的一日三餐做出了精确到卡路里级别的计算。凸出了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原则。同时开始鼓励大家使用各种代用品来替代已经无从获得的殖民地消费品。比如人造蜂蜜、人造巧克力如此等等。

但这样的爱国菜谱其实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两个帝国先后开售配给粮食。之后的菜谱就转入如何用配给卡能买到的东西让大家吃的更好、更饱了。

但配给到1917年也已经走投无路了,开头的那个“配给卡擦手”的食谱就是已经绝望的人们在吃饭问题上躺平的体现。这一年的冬天德意志帝国自己也搞不清楚它的臣民是靠什么活下来的,而历史则把这一年冬天叫做“大头菜之冬”。

这个冬天之后连开玩笑的力气也没有了,整个社会都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节省力气的前提下等待着西线的胜利,当又一个冬天降临胜利却没有到来的时候,帝国就消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由于战争导致的物资短缺、粮食配给制度以及运输限制,许多国家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的食谱通常以“节约”、“替代性食材”和“实用主义”为特点,许多传统菜肴被简化或调整,甚至诞生了一些新的烹饪方式。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食谱及其背景: 1. 战争面包(.............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的师级编制,可谓是战场上最基础、也最庞大的作战单位。虽然各国在兵力、装备和组织结构上各有侧重,但围绕着步兵、炮兵和支援单位的协同作战,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咱们就来捋一捋当时几个主要国家师的“骨架”大概是什么样的。德意志帝国:效率与冲击力并重德国的陆军以其精密的组织.............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德国背后“捅刀子”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在战后出现的阴谋论,并且在德国的历史叙事中,尤其是在纳粹宣传中被大肆利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德国的社会、政治以及犹太人在其中的地位,并还原这个说法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犹太人作为一个整体,.............
  • 回答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英国与美国交战,那么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较量,更是两种截然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的碰撞,其影响将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次交战的导火索。在真实历史中,美国参战是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特别是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以及齐默尔.............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如果以参战兵力、舰艇数量以及战略影响来衡量,那么毫无疑问是发生在1944年10月的 莱特湾海战(Battle of Leyte Gulf)。这场战役发生在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前夕,其规模之宏大、过程之复杂、结果之深远,至今仍被军事史学家津津乐道。想象一下,那.............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空降部队确实有黑人士兵和黑人军官。虽然他们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面临着当时的种族隔离政策带来的种种限制和挑战,但他们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早期组建与早期限制在二战初期,美国陆军整体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这自然也延伸到了新成立的空降兵部队。起初,黑人士兵被限.............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并非由单一事件或原因引发,而是多种长期存在的因素相互作用、积累而最终爆发的。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主要的起因:一、 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民族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驱动力,它在多个层面催生了冲突: 大国.............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法两国对德国索取巨额赔款,这确实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及其影响:一、凡尔赛条约与巨额赔款的产生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战胜国,英法两国对战败国德国怀有深切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与塞尔维亚结盟,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联盟并非突然形成,而是长期以来俄罗斯帝国对巴尔干半岛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其自身战略利益的体现。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斯拉夫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意识形态纽带: 斯拉夫民族的共同根源: 俄.............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因为它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具决定性的“转折点”,我认为那应该是指美国参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此之前,欧洲战场的僵持局面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双方都筋疲力尽,却又都看不到获胜的希望。英法等协约国虽然在军事上仍.............
  • 回答
    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起因,用 M.A.I.N. 这个首字母缩写词来概括,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包含了四个非常核心的驱动力,而且它们之间是互相缠绕、互相放大的。所以,与其说哪个是“最”重要的,不如说它们共同造就了一个极端不稳定的局面,最终引爆了战争。M.A.I.N. 分别代表: Mili.............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究竟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突发的意外,还是早已注定的结局?这个问题,如同迷雾笼罩的战场,让无数历史学家为之思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偶然”或“必然”,而更应该将其看作是多种深层因素长期积累,最终在特定导火索的引爆下,不可避免地走向战争。让我们剥开历史的面纱,看看.............
  • 回答
    一战时期,坦克的出现如同一道阴霾,迅速改变了战场格局。面对这种新兴的钢铁巨兽,各参战国无不绞尽脑汁,试图找到克制它的方法。而反坦克火力的组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点点摸索、演进,最终形成了一套初步但有效的体系。起初,坦克的到来让堑壕战中的步兵们措手不及。他们手中那些笨重的马克沁机枪,虽然能打出令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战中那些不那么出名,但同样跌宕起伏、影响深远的战役。很多人提起一战,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索姆河、凡尔登这种血腥的消耗战,但实际上,战争的版图远不止于此,有很多同样激烈残酷,却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一、喀拉基萨尔战役(Battle of Gallipoli):不只是惨败,更是政治风暴.............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波斯(即现在的伊朗)确实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争夺的焦点之一,虽然没有像西线那样的大规模战役,但波斯成为了双方进行战略博弈和局部冲突的重要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斯在这场全球冲突中扮演了一个被动却又极具战略价值的角色。让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在波斯这片土地上,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做了些什么。.............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留在德国的,除了战败的屈辱和沉重的赔款,还有一群被战争磨砺出的、不肯就此放下枪的年轻人——他们便是自由军团(Freikorps)。要理解这群人,就得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背景:战败的阴影与革命的洪流1918年11月,德国在一战中走到了尽头。皇帝退位,共和国宣告成立,人们渴望和.............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军队的装备情况可以用“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显得落后”来概括。步枪:俄国军队的主要步枪是莫辛纳甘步枪(MosinNagant)。这款步枪以其坚固耐用、可靠性好和精度较高而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步枪之一。从理论上讲,这是个不错的起点。然而,问题在于生产.............
  • 回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温斯顿·丘吉尔作为英国海军大臣,确实对德国海军的某些行动抱有深切的忧虑,其中“戈本号屠杀法国运输舰”的设想,或者说类似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背景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下“戈本号屠杀法国运输舰”这个说法本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是否具备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英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实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包括经济、工业、军事(尤其是海军)、战略以及政治意愿。经济与工业基础:冉冉升起的新星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已经发生了.............
  • 回答
    在一战时期,同盟国(主要是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日本等,以及后来的美国)确实有获胜的可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审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选择以及可能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同盟国拥有的巨大潜力和资源。 人口和经济实力: 英国、法国和俄国加在一起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容小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