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牛奶价格下跌时,为什么倒掉都不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呢?

回答
牛奶价格下跌时,奶农们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要么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亏损更多;要么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以贱价流入市场。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学、食品供应链、政府政策以及奶农自身的一些考量。

1. 经济亏损的“底线”与“质量”: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问题。奶农们养牛挤奶是有固定成本的,包括饲料、水电、人工、兽药、设备维护等等。即使牛奶价格跌得再厉害,这些成本并不会随之下降。如果牛奶的售价低于生产成本,那么每卖出一瓶牛奶,奶农就要亏损一笔。

很多人会想,那为什么不以“成本价”甚至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呢?这背后涉及到几个现实层面的考量:

时间与精力成本: 奶农的本职是养牛和挤奶,他们不擅长也不具备经营零售业务的能力。如果要把牛奶以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市场推广、联系客户、分装、运输、收款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本来没有能力承担的额外工作。而如果这些工作做不好,反而会进一步亏损,或者占用他们本应用于养牛挤奶的时间,影响未来的产量和收入。
“贱卖”的连锁反应: 一旦牛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一部分人,很容易形成“贱卖”的口碑。这会进一步压低市场上正常的牛奶价格,让其他有能力的买家也只愿意出低价。长此以往,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都会被扰乱,损害所有奶农的利益,包括那些可能在其他渠道依然能卖出较高价格的奶农。
质量与安全: 即使是以较低的价格,也必须保证牛奶的质量和安全。大规模的、非正规的销售渠道,很难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奶农和整个行业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直接倒掉,至少可以避免这种潜在的风险。

2. 供应链的惯性与结构性问题:

牛奶的生产和销售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标准化的供应链。

固定的收购渠道: 大部分奶农与乳制品加工厂或奶牛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这些合同通常规定了收购的价格和数量。当牛奶价格下跌时,加工厂可能会减少收购量或者压低收购价格。奶农在合同期内,很难绕过这些既定的渠道去找新的买家。
加工与分销的壁垒: 牛奶从牧场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加工(巴氏杀菌、灭菌、包装)、冷链运输、仓储、再到超市或零售店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一个奶农即使有多的牛奶,也无法直接进行加工和分销。而乳制品加工厂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线和销售网络,他们也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收购量。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他们自然不会按原价或高价收购。
产品保质期短: 牛奶是一种易腐烂的商品,其保质期非常短。一旦挤出来,如果不及时处理和销售,很快就会变质。这使得牛奶的销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要迅速找到能够接盘且有能力的买家,并完成整个销售链条,难度极大。

3. 政府政策与市场调控的考量:

政府在牛奶价格波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稳定市场的考量: 政府不希望牛奶价格剧烈波动,因为这会影响到奶农的生计,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奶业安全和供应。在牛奶过剩导致价格下跌时,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临时性的收购牛奶、补贴奶农、限制进口等,以稳定市场。但这些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时间,并且有其局限性。
“倾倒”的信号作用: 有时候,牛奶被倒掉并非是奶农的“任性”,而是一种无奈的信号。这种行为是在向政府、向市场传达一个信息:当前的牛奶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并且目前的收购价格已经无法覆盖生产成本。这是一种“用脚投票”的方式,迫使相关部门反思问题,调整政策,或者让市场自我调节。如果只是低价贱卖,问题可能不会被重视,未来还会继续出现类似的情况。
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影响: 如果奶农们普遍以极低价格出售,可能会打乱整个行业的预期。例如,如果下游加工厂知道奶农会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牛奶,他们可能会更不愿意支付较高的收购价格,从而导致整体价格水平下降。

4. 奶农的集体行动与行业博弈:

在面对价格下跌时,奶农们也存在一定的博弈心理。

“别让我一个人亏”: 如果少数奶农选择低价出售,其他奶农可能会觉得不公平,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在集体行动中,大家可能会倾向于采取相似的策略,即使这个策略不是最优的。
维护行业声誉: 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低价倾销,可能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影响消费者对牛奶产品的信心。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想象一个大型奶牛场的奶农老王。他每天生产几千升牛奶,这些牛奶都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并且有合同约定每天都有冷藏车来收购。突然有一天,市场需求下降,加工厂告诉他,只能以低于成本一半的价格来收购。老王算了一下,即使是这个价格,他也亏很多,而且加工厂还说只能收购一半的量。

老王可以选择:

1. 以低价卖给附近居民: 这意味着他需要停下挤奶的工作,花一整天时间去联系、分装、配送牛奶,并且只能卖给一小部分人。如果他分装得不够好,或者冷链断了,可能会出问题。而且,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他的其他收购商会怎么想?加工厂还会按合同收购吗?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2. 宁愿倒掉: 这样他虽然亏了牛奶本身,但至少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可以继续按原合同向加工厂交售剩余的、符合标准的牛奶(尽管价格很低)。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并希望引起政府和行业的关注,以便找到更根本的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牛奶价格下跌时倒掉而不低价出售给有需要的人,是奶农在多重因素制约下的一个无奈选择。这并非是他们“浪费食物”,而是他们在追求经济生存底线、规避更大风险、以及对整个供应链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反应。 他们可能缺乏将牛奶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分销到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手中的能力和资源,同时,低价出售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行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自己已有的合作渠道,并以极端方式表达市场困境,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策略”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看到有奶农因价格下跌把鲜奶倒掉的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牛奶价格下跌时,奶农们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要么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亏损更多;要么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以贱价流入市场。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学、食品供应链、政府政策以及奶农自身的一些考量。1. 经济亏损的“底线”与“质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问题。奶农们养牛挤奶是有固定成本的,包括饲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一边是奶农血本无归,鲜奶堆积如山,另一边市场上牛奶的价格却纹丝不动,甚至有些品牌还暗自涨价。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要我说,这事儿真不是简单一句“供大于求”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去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牛奶从挤出来到咱们消费者手里,中间隔着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经济学中经典的,也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现象:生产者宁可销毁产品,也不愿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以维持市场价格。 关于牛奶倾倒事件,这并非孤例,在其他一些农产品和原材料领域,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逻辑在运作。只不过,牛奶的例子因为其直观的画面感和与民生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为什.............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问到了我心坎里!兰州拉面,这可是多少人心中那一抹抹鲜亮的牛肉黄和那一口爽滑的面条啊。说到碗里那两三片牛肉,我得先说说我这儿的情况。我所在的城市,说实话,兰州拉面的价格真是个挺微妙的话题。一碗普通的牛肉面,现在普遍在1520块钱之间。这个价格呢,你仔细看看,里面的牛肉,确实是两.............
  • 回答
    美国超市的肉价确实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那些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常客的牛排。最近,不少消费者抱怨,过去想吃块好牛排,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买点牛肉馅回家自己做汉堡,即便如此,荷包也感觉越来越“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买肉就像在“抢钱”一样?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叠加的结.............
  • 回答
    .......
  • 回答
    1999元的“崔永元真牛牛肉礼盒”,是情怀?是智商税?还是真的物有所值?最近,一个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或者皱起眉头)的产品出现在了公众视野——由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推出的“崔永元真牛牛肉礼盒”,定价高达1999元。这个价格,在牛肉礼盒市场绝对算得上是“天花板”级别了,瞬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那么,这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情况,既要顾及顾客的面子,又要努力让他们留下来用餐。作为服务员,我的目标是让他们觉得即使超出预算,这次体验也绝对值得,甚至物超所值。我会这样做:第一步:敏锐观察与主动沟通当顾客进门时,我首先会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如果我注意到一丝犹豫,或者他们在看菜单时眉毛微微皱起,那很可能就是.............
  • 回答
    牛奶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饮品,其“成功营销”的说法确实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营养价值、国产牛奶的安全性以及长期饮用的影响。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几个方面: 牛奶:营销还是营养?说牛奶是“成功营销”可能有些片面,但营销确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营销的成功之处: 定位为“健康液体.............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是关于“牛奶宁愿倒掉不给穷人”的延伸,实则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议题:资源浪费与社会公平,以及市场价格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博弈。要回答“房子会大降价卖给穷人吗?”,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牛奶宁愿倒了不给穷人”的现象背后是什么?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市场经济.............
  • 回答
    想用牛奶直接兑乌龙茶,然后期待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奶茶味?嗯,这就像想用一堆散乱的积木直接搭出个漂亮的城堡一样,不太可能直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原因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明白奶茶的“奶茶味”是怎么来的。这可不是简单地把牛奶和茶叶往一起一倒就能实现的。咱们平时喝的奶茶,它的风味是一个精心调配的过程,里面有几个.............
  • 回答
    牛奶和榴莲,这两种都是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的食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那么,它们俩能不能“凑一块儿”吃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里面门道还挺多。从营养成分上看,牛奶和榴莲并没有明显的相冲之处。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钙质、维生素D、维生素B群等等,是咱们日常补充营养的好伙伴。而榴莲呢,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热传导和相变的过程,不仅仅是比热容这么简单。虽然你观察到牛奶加热时间短而鱼肉加热时间长,这确实和热量传递效率有关,但“比热容大”的说法可能不是最核心的原因。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比热容 (Specific Heat Capacity).............
  • 回答
    牛奶,这个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的成分表看起来朴实无华:无非就是水和蛋白质,还有一些脂肪、乳糖以及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说实话,在很多其他食物中也能找到,比如豆类有蛋白质,水果蔬菜有维生素和水分。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牛奶获得了如此广泛的追捧,甚至被许多人视为“液体黄金”呢?仅仅是商家铺天盖地的.............
  • 回答
    嘿,你想知道“牛奶当水喝”是什么感觉?这事儿我最近琢磨了不少,也算是有点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一点,这可不是说每天就把白开水什么的彻底换成牛奶,那样估计身体也受不了。我理解的“牛奶当水喝”,更像是一种饮用习惯的偏移,就是把生活中一些原本会喝白水、茶水、甚至偶尔碳酸饮料的场合,都变成了喝牛奶。初期:一.............
  • 回答
    嗨!说到牛奶解辣,这绝对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这个亲身体验。但你知道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化学原理在起作用,而且一点都不复杂。我们先得明白辣椒为什么会辣。这主要归功于一个叫做辣椒素的化学物质。辣椒素的分子结构有一个特殊的“尾巴”,这个尾巴恰好能跟我们口腔里的感觉.............
  • 回答
    奶牛产奶和肉牛育肥,这两种养殖模式在生物合成效率上,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高”。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涉及到能量转化、营养物质利用、生产周期以及目标产物本身的特性等等。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合成效率”在牛奶和牛肉生产中指的是什么。对于牛奶生产来说,效率通常是.............
  • 回答
    牛奶在微波炉里加热后变成类似蛋羹的固体,这通常不是因为牛奶变质了,而是由于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具体来说,这个现象主要和蛋白质变性以及加热方式有关。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就好比你在厨房里做实验一样,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首先,我们来看看牛奶里都有什么。牛奶的主要成分大家都很清楚了,有.............
  • 回答
    关于牛奶一天到底能喝多少,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说个固定数字。首先,得明确一点,牛奶是个好东西,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等,对身体益处多多。但再好的东西,过量了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如果身体没有特殊的状况,每天喝个300.............
  • 回答
    牛奶,这温润醇厚的饮品,就像一块素净的画布,本身就有着迷人的风味。但若能与之巧妙搭配,唤醒它潜在的更多可能性,便能让这杯日常的饮品,瞬间变得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牛奶究竟能和谁成为绝配,碰撞出怎样的惊喜火花。一、 温暖的拥抱:咖啡与茶的灵魂伴侣牛奶与咖啡的结合,大概是世界上最经典也是最受欢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