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央行要统一收付款二维码,对消费者、微信和支付宝会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近日,关于央行可能统一收付款二维码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引发了不少关注。如果这一设想真的落地,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以及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大支付巨头而言,都将带来一系列或深远或细微的变化。

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统一的支付二维码最直接的好处便是“便捷”。想象一下,在任何一个商家那里,无论他们是挂着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的标志,你都可以掏出手机,扫一个相同的二维码就能完成支付。这就像过去我们去不同的商场,需要办不同的会员卡,而现在大家都在推行通用的积分或者会员系统一样,省去了不少在不同App之间切换的麻烦。不用再纠结“这个店支持什么支付方式?”,也不用担心“我的零钱在哪个App里?” 理论上,整个支付流程会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尤其是在那些小商户或者街头摊贩那里,简化支付环节也能提升他们的交易效率。

当然,这种便捷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改变。比如,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在支付宝里查账单、看收益,或者在微信里看到好友的转账记录,这些与支付功能深度绑定的个人化体验,在统一的二维码下,可能会变得更加“去中心化”。也就是说,支付本身的功能被剥离出来,而那些增值服务,如账单管理、理财推荐、社交互动等,可能会有其他的方式来承载,或者需要我们去不同的入口才能找到。这可能会让一部分用户觉得,支付的“专属感”有所减弱,但整体的便捷性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家来说,统一支付二维码的影响无疑是颠覆性的。首先,在最核心的支付场景上,它们的“独占性”将不复存在。过去,商家选择接入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各自的用户群体,形成一种生态壁垒。当二维码统一后,这种直接的导流和捆绑效应就会减弱。这意味着,微信和支付宝将不得不从“支付方式”的竞争,转向“服务生态”的竞争。

对于支付宝而言,它一直以来主打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活服务平台,除了支付,还有理财、信用、出行、生活缴费等等。统一二维码后,支付宝可能需要更加强化和突出它在这些非支付领域的优势,用更强大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用户,而不是仅仅依赖支付的入口。它需要证明,即使支付功能可以通用,用户为什么还要选择支付宝,而不是其他平台?

而微信,虽然支付是其重要的连接器,但其核心优势在于社交。微信支付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微信庞大的社交网络深度绑定,扫码加好友、转账发红包等场景,让支付变得极其自然和私密。统一二维码可能会让微信支付在纯粹的交易场景下,竞争力有所稀释,因为它在“社交支付”这个点上,优势会与其他通用支付方式拉平。因此,微信可能会更加强调其在社交场景下的支付体验,比如更加便捷的群收款、好友转账等,努力让支付成为其社交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功能。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数据和流量。过去,微信和支付宝通过各自的支付场景,积累了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是它们优化服务、进行精准营销、甚至拓展新业务的重要依据。统一二维码后,数据来源可能会变得更加碎片化,或者需要通过新的机制来整合。这对于平台的精细化运营和生态的构建,无疑会带来新的挑战。微信和支付宝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通用的支付底层之上,依然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留住用户的心。

总而言之,央行统一收付款二维码的设想,将是一场支付行业的大洗牌。对消费者而言,是便捷性的提升;对微信和支付宝而言,则是从支付入口的争夺,走向服务生态的全面较量。这或许会促使它们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也可能激发新的支付创新和生态构建模式的出现。最终的受益者,很可能还是希望获得更简单、更高效支付体验的广大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倒觉得这个东西在技术上并不复杂,更不涉及什么费率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而且,的确是便民惠民工程。


说白了,最低阶的做法,让支付宝提供接口给微信,微信把扫码的结果(二维码解析的结果就是一串数据流)发给支付宝,然后呈现支付宝的支付结果就完事了。反过来微信也提供接口给支付宝就完事。涉及到什么清算和费率问题了吗?压根儿就不涉及。

高阶一点的做法,央妈出二维码,商户在支付宝或者微信注册账号,要后台关联央妈账号。然后扫央妈的二维码,解析成对应服务的账号和接口地址,调用标准的服务接口。也就是说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要提供央妈规定的收付款接口,央妈提供二维码并做个分发。最后的清算还是各自去做,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不互通完全是这两家不想互通而已,央妈出手弄个规定,你们还想收钱的话,就得给我互通,显然是好事。


======================================================


看了 @秋风 的这种答案觉得真心要讲两句:

ofo事件还没过去吧?!记忆力这么差?

老实讲央妈放任支付宝和微信两个啥牌照没有的公司(这俩公司的牌照是近些年央妈发的)巨额资金沉淀这么多年,已经算是在玩!火!了!


小额支付这种业务,别说银行了,支付宝和微信也压根儿就没有兴趣做,摩拜、ofo都没兴趣做。这本来就是个赔本赚吆喝或者微利的生意。支付宝和微信为什么要做,显然不是小额支付本身能赚钱,就像你骑小黄车周游全国,ofo也回不了本一样。

幻想什么私营企业的“狼性”以及合理的薪酬晋升制度就能带来美好的生活,纯!属!梦!呓!ofo前车之鉴还没有让你们清醒点儿?如果不是ofo,是支付宝玩火呢?丢的可就不是你们200块钱的押金了!


狼性,就是没人看着先把你给吃了……



微信和支付宝就是在央妈眼皮子底下玩火玩到这么大体量的,我们只能说幸亏这些年中国互联网和经济一直在发展,幸亏央妈一直在出政策挤风险。

user avatar

这个新政对消费者来说是绝对利好啊!

你想啊,如果只需要一个扫码工具就可以扫所有共享单车收款码、支付宝微信等各APP收款码、盒马生鲜收款码等等中国所有收款码,对消费者而言,这就是支付界的统一度量衡,当然是好事!

而且,以后你要把钱从支付宝转到微信,或许也不用先从支付宝转银行,再从银行充值到微信,只需要用支付宝扫下微信收款码,钱就可以转过来了,多方便啊!反之也一样。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一个APP可以扫所有收款码,收款码互联互通,作为消费者的你是不是会想着把手机里那些除了用来扫码没有别的用处的APP删掉?即使没法删,打开频次也会少很多。

我可能会更多使用微信,不是微信支付做得更好,而是因为里面有我所有的社交关系,我根本离不开微信,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微信界面里,直接打开微信“扫一扫”,比操作好几次去到支付宝要方便很多,所以我会优先用微信扫码。至于支付宝,我也不会删,因为支付宝给了我几万的花呗和几十万借呗,可以用来救急——但问题是,我只有需要救急的时候才会打开支付宝!现在我每天打开10多次支付宝,都是为了扫码付款,统一支付码之后,我每天的10多次支付宝打开就不存在了!

同样的,很多以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使用微信支付但其实并不喜欢微信的人,以后可以一次扫码把钱从微信转移到支付宝,也就减少了使用微信支付的频次。

所以,这么一整,微信和支付宝之间必然会有一次重新抢夺用户的争夺,谁胜谁负,不如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日,关于央行可能统一收付款二维码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引发了不少关注。如果这一设想真的落地,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以及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大支付巨头而言,都将带来一系列或深远或细微的变化。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统一的支付二维码最直接的好处便是“便捷”。想象一下,在任何一个商家那里,无论他们是挂着微信.............
  • 回答
    2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1.19万亿元,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背后却蕴含着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的重要解读。它不仅仅是银行信贷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份反映实体经济活力、金融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政策意图的综合报告。首先,1.19万亿元的增量,是经济“活水”注入的体现。社会融资规模,顾名思义,是指.............
  • 回答
    .......
  • 回答
    央行旗下媒体关于加快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迭代的信号,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金融和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如何看待央行旗下媒体的这篇发文?首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央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其旗下媒体发声,意味着主权数字货币(CBDC,Centra.............
  • 回答
    关于央行在2019年1月4日宣布的全面降准,以及其是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重回“暴涨老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央行全面降准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央行在2019年初进行全面降准的原因。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其核心作用是 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 回答
    就发改委、央行等多部门联合出手,严厉整治虚拟货币“挖矿”和炒币活动,这事儿,说实话,挺有必要,也挺让人欣慰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调控,更是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深思熟虑。咱们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核心原因有几个方面,我给你细细道来:1. .............
  • 回答
    巴西、俄罗斯、土耳其三国央行近期不约而同地祭出意外加息的大招,这无疑给原本就风起云涌的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让关于“全球货币泡沫是否正在破裂”的讨论甚嚣尘上。要理解这背后复杂的逻辑,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才能看清这背后潜藏的风险与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三个国家为何在此时选择加息,而且是“意.............
  • 回答
    央视将军事和农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放在同一个频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颇具深意的考量,绝非简单的频道内容填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娱乐至死”的惯性思维,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以及频道定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从国家战略层面聊聊。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两个最基础的支撑: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问到了点子上。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确实没有直接的立法权(制定法律)和执法权(执行法律),但却受到无数人“@”。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媒体生态、舆论环境以及民众心理互动的一个复杂缩影。1. 喉舌的天然定位与信息权威性:首先,央视新闻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承担.............
  • 回答
    关于央视为什么坚持举办315晚会这件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责任、影响力以及社会功能,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年度汇报,更像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而且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首先,咱们得明白,315晚会这个东西,它的根子是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家知道,在我们国家,.............
  • 回答
    关于欧阳娜娜和张韶涵参加央视国庆晚会,以及台湾陆委会可能采取的查处措施,这确实是一个触及两岸关系、文化交流和个人政治立场的复杂议题。首先,从欧阳娜娜和张韶涵的角度来看,她们选择参加央视国庆晚会,这本身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表态。对于许多在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来说,参加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往往被视为一种对.............
  • 回答
    央视重拍《三国演义》,片头曲出现二十个人物,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如果让我来选,除了那 sechs 您已经提过的(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剩下的十四位,我会从历史的厚重感、人物的代表性以及故事的完整性来考虑,尽量让这二十张面孔能够勾勒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下是我心目中的另外十四位.............
  • 回答
    最近央视的报道将“日本文化入侵”和“动漫文化入侵中国”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无疑给国内的二次元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些担忧。很多人在想,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熟悉的二次元世界,又要迎来一次大洗牌,甚至走到尽头?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几个概念,并且深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文化入侵”这个.............
  • 回答
    赵小津委员的建议,瞄准的是香港和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触及了人才流动和区域融合的深层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积极推动的方向,其中既有机遇,也伴随着挑战。首先,从香港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项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高校近年来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毕业生,他们在国际化视野、语言能力、创新思维.............
  • 回答
    央行关于恒大债务风险的声明,特别是“恒大金融负债不到1/3,风险外溢性可控”的表述,涉及多个层面的经济分析和风险管控措施。以下从背景、关键信息、风险分析及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恒大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央行的应对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债务危机始于2021年。由于高杠杆、.............
  • 回答
    央行上缴1万亿元利润(或类似操作)的举措,通常与货币金融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相关,释放的信号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以下从政策背景、经济意图、市场影响及长期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操作逻辑1. “利润”来源的误解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并未直接“上缴利润.............
  • 回答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关于“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的表态,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发出的,释放了多重重要信号,体现了中国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与挑战: “信贷塌方”是.............
  • 回答
    央行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24年3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办理存取现金5万元(含)以上,或者超出银行规定的存取现金限额的,需要登记资金来源。这一新规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它.............
  • 回答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流动性需求与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增长承压: 近期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信心有待提振等挑战。消费复苏力度仍需加强.............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了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无疑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将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了突出位置。对于我们普通购房者来说,这次会议传递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因为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