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4 岁少年厌学,其父辞职带孩子周游全国?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一个 14 岁的少年,正值青春年华,却对学习提不起一丝兴趣,而他的父亲,一个可以为了儿子放下工作、倾尽所有的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带孩子周游全国。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身上,都足以掀起滔天巨浪,引发无数的讨论。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父亲的做法,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学习是“正道”,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14岁,更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初中的黄金年华,未来的升学、职业规划都将在这几年奠定基础。这个时候,放弃学业,去“玩”,去“走”,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荒唐、不负责任。我能想象,当这个消息传出去,这位父亲肯定会承受来自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巨大压力,被贴上“溺爱”、“不切实际”的标签,这都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位父亲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孩子厌学。厌学可不是小事,这不仅仅是“不想写作业”、“上课走神”那么简单,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迷茫,甚至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抗拒和否定。一个 14 岁的少年,如果真的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硬逼着他去学校,去背诵那些他认为毫无意义的知识,那只会让他更加痛苦,更加疏远学习,甚至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位父亲,他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他没有选择用强硬的手段去压制孩子的厌学情绪,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极端”但也许更有效的方式——暂停。暂停学校的生活,暂停按部就班的教材,带孩子跳出这个让他感到窒息的环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周游全国”,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想象一下,父子俩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在不同的城市街道,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与当地的人交流,看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在古老的城墙下,他们可以聊聊历史;在壮丽的山川边,他们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热闹的集市里,他们可以体验人间烟火。

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厌学的少年来说,意义可能比在教室里听一节关于历史事件的讲座要深刻得多。当他看到某个古迹,亲身触摸那些古老的砖石,他可能会对历史产生真实的好奇;当他看到有人在某个领域勤奋耕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他或许会思考自己真正热爱什么;当他经历一些小小的困难,需要和父亲一起解决,他可能会学会独立和担当。

我甚至可以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会和孩子进行很多深入的交流。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和“引路人”。父亲可能不会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为什么这些人能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你看到这座城市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规划这次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为什么?”

这样的对话,比任何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它能帮助孩子打破“学习就是背书”的思维定势,让他意识到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远不止于此。学习可以是一种探索,一种体验,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潜在的风险。辞职周游全国,经济上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孩子的学习“空档期”也确实是一个问题。父亲是否为孩子做了周全的准备?他是否有能力引导孩子在旅途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反思?他如何确保孩子不会因为长时间脱离学校而彻底放弃学业?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全盘否定这位父亲的勇气和智慧。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时候,“出其不意”的招数,反而能收到奇效。对于一个已经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强烈抵触的孩子,一味地强制只会适得其反。这位父亲,他赌的是一个更长远的可能性:通过让孩子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学习,从而找到内心的驱动力。

他可能是在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尝试唤醒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对未来的憧憬。当孩子真正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他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也许,周游全国之后,他会发现自己对某一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也许,他会因为这次经历,对历史、地理、文化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回到学校后,学习的动力也会随之而来。

总而言之,这位父亲的选择,是一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勇敢探索和极致尝试。它充满了风险,但同时也蕴含着对孩子深沉的爱和对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而是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的父爱、勇气,以及对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尊重。这就像一场冒险,赌的是孩子的未来,赌的是他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而我们能做的,也许是给予一份理解和祝福,希望他们的旅程能够成为孩子人生中一次宝贵的转折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挺感动的,感觉父子感情很不错,父子能成为朋友是一生的福气!

user avatar

很多人在纠结这样到底有用没有用,或者在纠结这样性价比高不高,或者纠结这样的社会影响好还是不好。怎么说呢,这并不是这个当爹的真正在乎的!

我是当爹的,我只是单纯地说一下我的感觉。只要有可能能让孩子努力学习,有个好前程,什么办法我都会去试一试。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辞掉工作,带着娃周游世界。但是这肯定是所有办法都用了,所有招数都使了,孩子软硬不吃,没办法的办法。

有一个坊间传说的野史未经考证,大家可以看看。

说特朗普年轻的时候想要当好莱坞的明星,然后在他成人礼的时候,他老爸把他带到了一个高级俱乐部,递给他一份名单,里面都是好莱坞的大明星,想玩儿谁就玩儿谁,费用老爸包,管够儿玩儿!自那以后,特朗普就放弃了当明星的想法。

比起周游世界,带着儿子去嫖是不是更生猛?所以为啥有钱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为普通父母只能说教的时候,有钱人已经可以让自己的娃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体会人间疾苦——当然是别人的疾苦。

还有王建林,

给他5亿先干5年上20次当

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儿子,羡慕不羡慕?

每个人领悟一些道理所需的条件都不一样,有钱人就是能够那么豪横让孩子更加轻松,更加容易地理解一些道理,少走弯路。所以有钱人的孩子就是比绝大多数人更优秀。而普通人的父母就是除了说教,大骂再也没有其他好办法,甚至每天多跟孩子聊天一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所以普通人的孩子就是更容易养废了,更容易叛逆,自毁,虚度人生,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周游全国,只要有钱有闲,哪一家不是带着娃天南海北地玩儿?用得着14岁的时候才咬牙瞪眼吗?这个父亲已经尽全力了,于他而言与其说是让孩子“回心转意”,不如说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即是,爹已经拼尽最后的力量了,不如意就认命了!

这其实是一场充满悲壮色彩的旅行,只是孩子却可能并不知道。

就像很多回答质疑的,这样真的有用吗?我想这个父亲也不知道,可是世上很多事哪怕希望渺茫就真的不去试一下吗?万一成了呢?


人生而不平等,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想方设法地谋求最好。很多人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觉得自己换个时空就会如何如何。他们想的也许没错,但这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谁不知道王思聪活得更逍遥,谁不知道自己天生就有几个“小目标”日子过得滋润?但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东西其实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很多人却因为看到,听到就觉得自己是其中一份。孩子容易犯这种错误,家长何尝不是?

好比这个被逼无奈的父亲,很多孩子可能跃跃欲试,试图以此要求自己的父母。但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父母能放着房贷不还,把房子卖了,断了后路来陪你耍吗?

都不容易,就不要相互戕害了!你看知乎上,骂父母的,骂孩子的,骂男人的,骂女人的,其实骂来骂去都是在骂自己,只是自己不知道。

就像我,没当爹的时候也对自己的父母挑三拣四,觉得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不够。等我当了爹,诚然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地方,但那也无非是因为现在的经济条件比过去要好。躬身自省,我也没达到我早年对父母的要求。

他人即天堂,他人即地狱。

user avatar

说实话,闷声发大财可以,最好别这样宣传。

这老爹很酷,这孩子很爽,但是这是一个男人听了会沉默,女人听了会流泪,学生听了会躁动,家长听了会蛋疼的故事。

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一个人,素未谋面。

哈佛女孩儿刘亦婷。

锻炼意志力用手握住冰,这算是个什么鬼模式,SM培养营么?

结果在那段时间风行一时,你还没办法反驳,因为有成果了,别人的确就是去了哈佛。

敲黑板,已经有了结果了。

辞职带孩子周游全国却不一样,就连想夸这对父子的新闻都没办法预测孩子以后是变成法外狂徒还是诺奖得主,只有一个劲的夸过程。

夸过程,你品品。

学习,尤其是咱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很不幸,强调的是结果,这就形成了底层逻辑的差距。

现在新闻一顿夸,漂亮的画面,孩子欢快的笑脸,父亲骄傲的眼神,BGM格调往上一升华,仿佛这就是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这才是科学合理的亲子关系。

这个新闻,你让家长看了怎么想?我也想带着孩子周游全球啊, 我还想周游全世界呢。

工作要不要?房贷供不供?孩子大学费用存不存?以后谈恋爱的开房钱攒不攒?

那些赞赏说走就走的,也不想想,去年疫情的时候,全网都在哭泣工作的消失。

这才是绝大部分打工人的人生,这才是绝大部分亲爹亲妈的生活。

但是这新闻是群嘲类型的,是不分家境不分情况的,叙事模式里面只是:14岁少年厌学,父亲辞职带孩子周游全国。

这新闻,你让孩子看了怎么想?

大胆的,直接就分享到家族群里面。

厌学情绪,你放心,不论是我读书的上古年代,还是最新锐的05后手里,都是流行病。

就和现在人均抑郁症,平均社恐症一样。

学校里面最酷的人是谁?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大概率是最叛逆的,绝对是最「跳」的。

说实话,真要让孩子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看法。

不应该房车旅行,应该是要饭全国。

真的,绝对管用。

腿一路,吃饭全靠要,睡觉桥洞下。

放心,咱们国家2003年废除收容遣送了,不会被逮的。

还有,细节,让孩子喝酒砸碗,不知道新闻这条播出来的时候,是怎么过审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