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0后消费者的一次拙劣跪舔,既不尊重城市天际线,又鼠目寸光。
很多人说了,它是“危楼”,而不是“骑楼”,
骑楼就没有很“危”的吗?
当然有了,广州、汕头、中山等地的老城区,很多民房都长草了,破败的看起来朝不保夕的也有。
保存好的,规模大的骑楼群肯定是上佳的旅游资源,比如海口,还有拍《让子弹飞》那种,
在一个北方人眼里,骑楼群是很有文化魅力的,而且很好逛,又阴凉,又规整,还上镜。
离开岭南地区就少有骑楼的样式,更多的是“家属楼”、“筒子楼”、“里弄”等民房类型,也就是文和友外立面那种感觉。
我不恭敬地说,一大票城市的“老破小”都这样子。
但凡80、90后小时候是城里县里一般人家的,基本都住过类似环境,不能说脏乱差,但绝对谈不上洋气和高大上,也难称文化内涵,不过是有点烟火气和江湖感而已。
这种旧城区老城改造前状态,最好的归宿不是饭店,而是浸没式密室逃脱,做得越逼真越吓人。
前几年最火的朋友圈文案必有“80后共同的回忆”
那么几个元素翻来覆去的炒,
黑猫警长韩梅梅,还珠格格西游记,铁皮玩具跳皮筋,超级玛丽红白机,
翻天覆地看恶心了都,每个步行街打卡景点都有一堆店铺卖这些玩意的。
“怀旧经济”风生水起的背后,是一代人高度趋同的文化记忆,匮乏的文娱产品和旺盛的青少年需求,导致找几个“看了别哭都是满满回忆”的点异常容易。
然而一阵风过去了,当00后都上大学的时候,很难抓这种梗了,因为他们这个世代各有各的浪法,玩QQ飞车的跟玩翼装飞行的,就不是一波浪。
超级文和友有幸吃到了最后一波红利,扶摇直上,并不意味着这玩意能批量复制,
起码不少广州人就不会买账。
广州什么最传统,不是建筑,而是“食在广州”的底气。
我吃过最好吃的虾饺、糖水,菠萝包很多很多东西,甚至包括麻辣小龙虾,都是在广州吃的,对,广州就连麻辣小龙虾都能做到很好吃,出品品质确实是有目共睹,本地已经有那么多家值得特意去的美食,为什么还要造一条街,塞进去很多店,很多“传统小吃”呢?
恐怕买的和卖的都知道,大家不完全是为了味道来的,或者说,一桌饭不过是道具,是晒图九宫格里必不可少但又没人在意的一格。
这种饭店也不是我国独有,地狱厨房也开了,远远一个火焰粪叉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炭烤香港餐厅。
拉斯维加斯好歹是一片沙漠,纸醉金迷的建筑风格,放什么都不太违和。
文和友那个棚户区改造风,听说还要开多家分店,就有点太过分了,好歹根据当地建筑风格做一下调整,不要与环境格格不入才好。
“人造景点”,“网红打卡地”有没有原罪呢?我倾向是没有,但一定要有度,
万众传媒时代,经常会流量扎堆,捧红一些原本不知名的地方,很多民居、小植物园、承载力有限的地方,因流量吸引了太多人的追捧,最后导致难堪重负,大众不经意间扮演了倾轧他者满足私欲的角色,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推着时代往前走的东西,是与环境友好的,顺势而为的,
而不是频频卖情怀,号召一大票人回头看。
毕竟我们刚把星巴克驱逐出故宫,在什么是景区,什么是城市,怎样结合成历史人文环境俱佳的城市上,还需要摸索很久很久,
做打卡景点也要肩负起社会美育的责任,大众就爱一窝蜂,布拉达宫门口地砖上倒矿泉水,地上放块大反光板就成天空之境,跟8090后的集体怀旧癔症一样,都是凑个热闹,政府鼓励短平快,必然会丢掉长久发展,同一块地种了人参就没法种苞米,
金山银山不只有荒郊野外好风景,一座城市的天际线更是无价之宝。
超级文和友宾客盈门大开分店,多少资本看着眼红有样学样,希望下一个资本能不要这么小家子气,做个封闭外立面全包得了,里面爱咋折腾咋折腾,这样在广州这种地方,开冷气会凉快很多,既不挨骂,又不让那么多排队的小年轻太遭罪,一举两得。
如果我们风头最劲的餐厅,还不如麦当劳快餐懂事,那就真是露怯了。
在蒋经国故居开的麦当劳餐厅,在尽量保持原貌和陈设的情况下,一眼看上去还是个麦当劳。
什么时候文和友有这个水平,再遍地开花也不迟。
这是和喜茶差不多的资本局,奶茶可以轻奢化,例如喜茶号称奶茶中的爱马仕,那么民间小吃也可以按这个套路来赚取高溢价。上一次这么搞的雕爷牛腩,坟头草早就三尺高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