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吴亦凡粉丝的诸如“劫法场”“报复社会”言论?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什么问题?

回答
吴亦凡事件及其引发的粉丝言论,无疑是当下中国社会网络文化和饭圈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吴亦凡粉丝的“劫法场”“报复社会”言论:极端化的表达与情感投射

首先,理解这些言论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们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行动计划,而是粉丝在极端情绪下的情感宣泄。

巨大的情感投入与失落感: 粉丝群体,尤其是那些深度投入的“唯粉”,将吴亦凡视为精神寄托、情感偶像,甚至构建了一个围绕他的虚拟世界。当偶像被法律审判、身败名裂时,这种情感上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劫法场”式的言论,是他们内心巨大的失落、愤怒和不甘的具象化表达,他们不愿接受偶像“被毁掉”的事实。
对“不公”的愤怒与反抗: 在粉丝眼中,吴亦凡可能被视为“被陷害”、“被冤枉”,或者认为法律的判决存在偏差。这种“劫法场”的说法,恰恰反映了他们认为司法体系或社会舆论对偶像不公,并试图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表达反抗。这是一种将对偶像的忠诚上升到挑战权威、挑战规则的病态表现。
身份认同的危机: 对于一些粉丝而言,追星已经成为其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偶像坍塌,他们赖以生存的身份认同也面临危机。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加强烈地维护偶像,甚至将自己置于与偶像“同仇敌忾”的境地,用极端言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网络匿名性与群体效应的放大: 网络平台提供了相对匿名的环境,使得一些平时不敢或不愿说出口的激进想法得以释放。同时,在饭圈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群体中,观点容易被放大和强化,形成“回音室效应”,让一些看似荒谬的言论得到“合理化”和传播。

“劫法场”“报复社会”言论反映的当代社会问题:

这些极端的粉丝言论,并非孤立现象,它们触及了当代社会一系列深层问题:

1. 饭圈文化的高度畸形与失控:
“唯饭”文化的盛行与非理性: 强调对偶像的绝对忠诚,“唯饭”们将偶像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一旦偶像出现危机,就会不顾一切地维护。这种非理性的忠诚,使得粉丝群体容易被情绪裹挟,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粉丝造神”与权力转移: 饭圈通过粉丝的经济投入(打榜、集资、控评等)和舆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偶像的职业发展和公众形象。这种“造神”的过程,让一部分粉丝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拥有了左右偶像命运的“权力”,当偶像被“拉下神坛”时,他们会感到愤怒和被剥夺。
缺乏批判性思维与媒介素养: 很多粉丝缺乏对信息进行辨别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容易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当遭遇负面信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真相,而是攻击信息源,甚至用极端言论来反击。

2. 青少年价值观与身份认同的迷失:
过度依赖虚拟情感寄托: 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沟通不足等问题,容易将情感寄托于虚拟世界的偶像。当偶像出现问题时,这种情感的真空感尤为强烈,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集体无意识与非理性行为: 在网络群体中,个体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被集体的狂热情绪所感染。这些粉丝的言论,反映了部分青少年在处理负面情绪和应对现实挑战时,缺乏成熟的心智和有效的策略,更容易被情绪驱动。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报复社会”这样的言论,暴露了部分年轻群体对社会秩序、法律道德的漠视,以及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认知偏差。他们将个体遭遇的挫折或对偶像的“不公”待遇,放大为对整个社会的反抗,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3. 商业资本与饭圈畸形产业链的共生:
流量至上思维的侵蚀: 娱乐资本为了追求流量和经济利益,不惜助推和利用饭圈文化。这种畸形产业链,将粉丝的情感和付出变现,同时也为粉丝的非理性行为提供了土壤。当偶像出现负面新闻时,资本往往会煽动粉丝情绪,试图挽回损失,进一步加剧了饭圈的极端化。
“人设”的构建与“危机公关”的扭曲: 资本和经纪公司在塑造偶像“人设”时,往往会模糊偶像的真实人格与虚拟形象的界限。当偶像翻车时,公司和部分粉丝为了维护“人设”和利益,会采取极端手段来对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

4. 社会规范与法律边界的模糊化:
对法律的轻视与挑战: “劫法场”的言论,是对法律权威的直接挑衅。这反映出社会在某些领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感正在被削弱。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一些人倾向于用“粉丝的立场”来凌驾于法律之上。
网络言论的边界与监管的挑战: 极端言论的传播,也凸显了网络平台在内容审核和引导方面存在的挑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如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和煽动性言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来说,吴亦凡粉丝的“劫法场”“报复社会”等言论,是极端情感表达的产物,是饭圈文化扭曲发展的恶果。它们深刻地反映出当下社会在青少年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治理、商业资本运作以及社会规范建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别偶像的粉丝现象,而是值得全社会警醒和反思的集体行为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网络空间的正能量引导,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教育,并审视商业资本在文化产业中的过度扩张和不当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柯震东因为吸毒坐牢的时候,还有粉丝鼓吹要大麻合法化什么的,比劫狱更爆。说明什么?饭圈宗教化早就出现了,没准饭圈宗教化也是颜色革命的一种形式。


未成年人三观还没有建立好,追星狂热化,这种歪魔邪道的思想一旦扎根,就成了社会隐患。如果这些人成了废材,那也无所谓,最怕这些人不是废材,而是拥有扭曲思想的高智商,那就一个妥妥的反社会分子,尤其是进入体制内,就会利用职权去慢慢地塑造ta想要的世界。


偶像这个词,大家要用广义来看。偶像可以是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某种生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东西。只要狂热,就可以引发社会动荡,这个时候境外势力参与进来,就可以提高社会治安成本。


对公知来说,美国是偶像。对狗粉来说,狗是偶像。对脑残粉来说,流量明星是偶像。这些都可以利用。偶像的载体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混乱就可以。通过维护偶像,来做出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颜色革命的目的就可以达到。


最好的情况就是,当局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成了炮灰,这是颜色革命的最高境界。该管的,一定要管。

user avatar

地沟油大饭店、营销号表示这太tmd可乐了

user avatar

真别以为这都是反串,饭圈粉丝的心态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人喜欢用“股票套牢”,来形容粉丝心态,以及解释为什么粉丝不愿意脱粉。

那么,不防把这些摊开来,一件一件的看:

首先,流量明星在大众舆论的评价是 :无实力。稍微深入一点的印象还有诸如:资本傀儡、丑闻频出等等。

所以从追星的那一刻起,粉丝事实上是站在了大众舆论的对立面。

但就好比一个人买了一支众所周知的垃圾股,如果安安静静的买,买了就买了。但从饭圈的角度看,如果你只是安安静静的买,则达不到“套牢你”的目的。

所以,饭圈绝对不允许粉丝“安安静静”追星。

那么,饭圈为了达到“股票套牢”的目的,是如何操作的呢?是这样的 :

首先,饭圈会用各种活动的借口,要求粉丝向家人、朋友、同学、以及认识的所有人宣扬自己的粉丝身份,以达到与偶像的身份绑定。包括但不限于 :各类偶像代言的店铺关注拉人、各类粉丝app的朋友圈分享、各种影视剧的朋友圈宣传、以及朋友圈式追星曝光。通过这些途径,达到了所有认识你的人,看到这个偶像就想起你。看到你,就想起这个偶像。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偶像发生重大丑闻,那么此前饭圈用各种借口造成粉丝在所有认识的人里曝光粉籍,相当于一下把这个粉丝剥光了放在认识的人面前 :你的偶像强奸、你居然是他粉丝。

这种局面,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个人现实社交体系的崩塌了。哪怕立刻做切割,也只是勉强止损而已。而这种局面,却是饭圈为了“股票套牢”粉丝,而乐见其成,有意为之的。因为粉丝既然止不了损,就只能继续被套牢,继续帮着洗白、帮着辩解。而粉丝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被社交孤立了。没有去处,那就只能回归粉圈,饭圈如愿以偿。

其次,“股票套牢”的过程中,害怕粉丝利用空闲时间去选“新股”,所以饭圈往往制造一种舆论,名曰:股民守则|粉丝守则,即宣扬做了粉丝,就应该做什么,想证明是粉丝,就必须做什么。而粉丝的空闲时间,就顺利被“做”的过程完全占据,再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选“新股”。

比如,饭圈宣扬 :做了粉丝,就必须控评、打榜、宣传、反黑、举报,称这是粉丝的义务。而做这些工作,往往可以把粉丝的所有空闲时间全部占用。当一个粉丝所有的空闲时间,甚至是正常学习时间,都被要求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粉丝就不太可能选“新股”了,偶像也就绝对安全了。

另一方面,饭圈宣扬想证明自己是粉丝,就必须拿出为偶像花钱的凭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粉丝,想领一个粉丝身份,或者参与粉丝活动,就必须花钱买。而这个过程,就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股票套牢”方法 :让股民花钱,最好透支买股。

最后就是,对股民的思想改造了,改造了思想,才能套的更牢。好比一支股票的前景,看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手持垃圾股之后,饭圈告诉股民 :要看潜力。

具体到饭圈就是 :大众看剧里的演技,看歌手的唱功。粉丝吹自家的潜力,吹自家的未来可期。

再具体一些 :大众看一部剧,看演技,看剧情,演技没有、剧情稀烂,观众直接差评。而饭圈要求粉丝只看播放量,只要播放量好,那就是万中无一的好剧。如果播放量差,那就是有潜力,未来可期。

这也是大众与饭圈粉丝无法正常交流的直接原因。

而且饭圈为了虐粉,往往喜欢灌输阴谋论。比如观众批评演技差,饭圈就说某某势力恶意抹黑。出了丑闻,饭圈就说被某某势力盯上,顺利转移目标。所以粉丝现在说什么被迫害一类的,也是有迹可寻的。

总结起来的,饭圈为了达到“股票套牢”粉丝的目的,让粉丝向所有认识的人曝光粉籍,用各种“粉丝守则”,完全占据粉丝的空闲时间,再让粉丝透支金钱“买股”。

最终,粉丝事实上以自己的整个社交圈为明星“作保”,形成一种“一损俱损”的局面。所以粉丝才会如此疯魔,如此不可理喻的维护明星。因为她们很多人已经压掉了一切,无法回头了。而这就是饭圈可恶,而又危害巨大的地方。

user avatar

吓唬谁呢,太年轻没听说过严打吧?回去问问亲爹,把国家、社会惹毛了是你“报复”得起的么?就凭你们那小体格子根本就是被当场“见义勇为”的料,行走的三等功。恕我难以想象猛女筋肉男会去粉一个唱歌不在调上演戏不在谱上的娘炮。反应的问题就是有些年轻人被好日子惯坏了不知道好日子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该怎么走,更不知道娘炮嘴炮糖衣炮敌不过社会主义法制铁拳的真理。

user avatar

老爷们有空管游戏是不是鸦片之前,先管管粉圈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