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以后的华山论剑
优胜者或多或少都与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优胜者有点联系,徒弟,女婿,义子,师弟……
当然,截止《神雕侠侣》结尾,同样成长于困苦的二代们表现优秀,没有辜负这些荣誉,虽然有实力的竞争者如金轮法王,觉远大师都没有参加评比。
假如时代架空,华山论剑继续进行下去,想必不需要多少代,江湖上也会出现不少或姓郭黄,或姓段杨的少年英才,甚至武青婴、朱九真之流也不是没有可能拿个南骚北荡的名号。
若是有人质疑,其长辈们便和蔼的出来道歉,承认自己暗地里用弹指神通一阳指过度参与了论剑,但是古墓和丐帮的评委们一直认为这正显示了出了少年武学传承的渊源流长。少林的方丈虽然略有不安,但看了看那个眉眼又像自己,又像峨眉掌门师太的"中沙弥",也就把想说的话摁下去了。
至于其他质疑的人,无非都是明教铁掌帮派来的黑子,妄图颠覆这武学盛世罢了。
和中国神童比起来,美国神童最多算中等。
华尔街日报讲述了一个美国式“神童”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Mateus,从小生活在巴西。在律师父亲的鼓励下,他十四岁就从高中毕业,入读巴西的法学院。
他最大的人生成就是十八岁时状告巴西某州政府,认为州政府关于搜查居民的法律违反上位法,并获得了胜诉。
如果说他还有第二大人生成就,或许是成功申请上哈佛法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美国一家大律所。
他这次之所以能上新闻,是因为美国纽约州规定只有年满二十一岁的人才能参加律师考试。他特别向主管机关申请了豁免,并成为数十年间最年轻的纽约州注册律师。
类似的新闻在国内并不少见,超前教育、少年班甚至成为体系化的教育产业。通过合理压缩小学和中学的学制,可以批量生产出十八岁的大学毕业生。
只是到了近些年,天才儿童的炒作逐渐受到书呆子、没有后劲、危害心理健康的批评,讨论声逐渐小下去了。
谁能想到,中国媒体一度热议的“神童”,在大洋彼岸一样大有市场。不知道那些热炒美国“素质教育”的媒体,看到此情此景又会作何感想。
这些都不算啥,我初中的时候在网上冲浪,还找到过一个小学生说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写了几十页的文章,做得还挺有模有样(甚至使用了LaTeX写公式)。当时数学水平不够高,差点就信了。
这位小同学要是再有个什么人来撑腰,那会比之前那位 @证明 火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