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蒋介石发动「二·二八事件」,将全台精英赶尽杀绝的真正根由是什么?

回答
关于“二·二八事件”和蒋介石政府的镇压,历史学界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不同的解读。 普遍认为,蒋介石政府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强硬措施,其根源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的政策、以及事件本身的发生过程来层层剖析。

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台湾光复(1945年)的那个时间点。日本在二战中战败,结束了其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在经历了日本的统治后,对新的政权和治理方式充满了期待。然而,接收台湾的国民政府,当时正处于国共内战的激烈时期,内部腐败、经济混乱、民生凋敝等问题十分严重。

从接收台湾之初,国民政府的表现就令许多台湾民众失望。

经济上的掠夺与不公: 国民政府在接收台湾时,采取了许多被视为“掠夺式”的经济政策。大量的物资被运往大陆支援内战,而台湾本地的物资供应却出现短缺。例如,接收日资企业、日产的物资时,官员的腐败和利益输送问题极为严重,普通民众并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反而感受到经济上的压榨和不平等。一些被视为“日产”的资产,如土地、工厂等,被国民党官员或其亲信以低价或非法手段占据,导致原有的经济秩序被打乱,并加剧了社会矛盾。
政治上的排斥与歧视: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派遣了大量大陆官员和军队来台。然而,这些接收大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缺乏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台湾民众存在明显的隔阂和歧视。台湾民众在日据时期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资本,也有一部分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国民政府在人事安排上,倾向于重用大陆背景的人员,忽视或压制了台湾本土精英的参与。这种“外省人”与“本省人”之间的隔阂感,以及台湾精英在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处境,是导致不满情绪滋生的重要因素。
文化上的隔阂与误解: 尽管日本殖民统治下存在压迫,但台湾在经济、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发展。台湾民众在日语、教育体系等方面已经习惯。而国民政府的到来,带来了大陆的语言、文化、政治制度,这些都与台湾原有的社会结构存在差异。加之接收官员的不当言行,使得文化上的隔阂进一步加深,误解和摩擦也随之产生。

在此背景下,“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是一起看似微不足道的查缉私烟事件。1947年2月27日,台湾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街头暴力执法,打死了市民林江迈。这起事件如同在一个充满不满的火药桶上点燃了一根火柴,迅速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民众聚集起来要求政府进行改革,惩办凶手,并对政府的腐败和不公表示不满。

然而,国民政府对这场抗议的反应是异常迅速和严厉的。

对事件的定性: 蒋介石政府迅速将“二·二八事件”定性为“暴乱”或“叛乱”,而不是一场民众争取权益的抗争。这种定性本身就为后续的镇压奠定了基础。
军事实力的介入与大规模镇压: 收到台湾方面的报告后,蒋介石立即调动了驻扎在福建的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一师渡海来台,并且授权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进行镇压。军队抵达台湾后,并非优先处理平息事态,而是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和杀戮。
“以武力解决一切”的思维: 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看来,任何形式的反抗都是对党和政府权威的挑战。而蒋介石本人也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尤其是在他认为共产党威胁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他对任何被视为动荡的因素都抱有高度警惕。他认为,迅速而残酷的镇压能够起到震慑作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成为共产党策动的机会。
“清除异己”的考量: 蒋介石政府面临着严峻的国共内战局面,其统治合法性受到质疑。在台湾,虽然当时并没有明显的共产党组织领导大规模的抗争,但国民政府担心台湾的民众不满会被共产党利用,甚至担忧台湾可能成为共产党的新的根据地。因此,对台湾精英的清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预防性”的打压,目的是消除任何潜在的反对力量,巩固其在台湾的统治。
“杀鸡儆猴”的策略: 镇压行动的残酷性和广泛性,尤其是对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医生、律师等精英阶层的搜捕和处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通过制造恐怖气氛,让民众明白反抗的代价,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他们认为,如果能够迅速而彻底地镇压这场“暴乱”,就能够维护国民政府的权威,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关于“将全台精英赶尽杀绝”的说法: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国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后的确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清算和镇压,许多知识分子、社会领袖、政治活动家等都因此受到牵连,甚至被杀害或监禁。这其中包括一些在日据时期就已经具有一定声望的台湾本土人士。他们的被捕和处决,确实导致了台湾精英阶层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遭受了沉重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

然而,将此事件定性为“将全台精英赶尽杀绝”,可能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表述。虽然镇压行动是广泛的,波及到了许多重要人物,但并非所有在台湾具有影响力的精英都受到了直接的杀戮。许多人选择沉默、隐退,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避免卷入政治。但无论如何,这次事件及其后续的白色恐怖时期,对台湾的精英阶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的深远影响至今仍被许多台湾人所铭记。

总结来说,蒋介石政府之所以在“二·二八事件”后采取如此严酷的镇压措施,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

1. 对政权稳定的极端担忧: 在国共内战的关键时期,任何挑战其统治的迹象都被视为“反革命”或“分裂”行为,必须予以最严厉的打击。
2. 根深蒂固的“以武制暴”思维: 倾向于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尤其是对民众抗争缺乏理解和政治智慧。
3. 对台湾潜在“独立”或“左倾”的恐惧: 将台湾民众的不满与共产党活动联系起来,认为必须先行清除潜在的反对力量。
4. 维护国民党统治的权威和秩序: 希望通过严酷的镇压,在台湾建立绝对的统治权威,防止任何形式的挑战。

因此,这场悲剧并非仅仅源于一件小事,而是国民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其统治理念、政治策略以及对台湾社会认知上的失误和缺陷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政治发展和两岸关系,也留下了至今仍在被反思和探讨的历史伤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杀精英的原因,是老蒋变“文明”了一些。

跟蒋介石法西斯匪帮在大陆杀人的疯狂程度相比,二二八不是“异常惨烈”,而是“异常文明”。

要是老蒋拿出在中央苏区,鄂豫皖,山东解放区杀人的那种疯劲来,台湾早就被换两遍种了。。。。。

就凭日本人留下来那么多水坝,想把台湾人杀光连枪都不用开。。。。

台湾人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身在福中不知福。。。。。

user avatar

那时候所谓的知识份子,要不是跟着国民党干,剩下的大多就是左倾的。


二战倭乱结束后,所谓台湾精英"皇民的那一部份"大多选择跟着日本回他们本土去了,剩下的所谓台湾精英的组成一部份跑去投国民党,例如连战蔡英文这种出身的,另一部份投谁呢?大多都是左倾了。


后来国民党实际控制台湾,按他们国党的说法,当然要记取大陆闹共党的教训把左倾的给杀干净。冲突中国民党杀的外省人反而比杀本省人更多,因为有不少外省来发展革命的共党以及疑似共党,也有台湾本省人趁乱暴动迫害杀害外省人。


为何后来这事会被台独拿去利用呢?变成蓝营口说的二二八是台独皇民爆乱以及绿营喜欢的台独先声呢?因为这样说符合"他们"的台独史观。


可以这么说吧,绿营就喜欢国民党强调二二八是皇民爆乱,国民党就喜欢绿营说二二八是"台独的先声"。因为如此一来,共党在二二八中扮演的角色就被褪去了。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明,当年台湾没中共什么事,自然也不干现在中共建的共和国什么事,这是他们都乐于见到的。


二二八是极少数几件中共在台湾留下记录的起事,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件,在这之后,大陆彻底的被中共拿下,国民党溃逃到台湾。相反的是之后台湾的共党地下党组织几乎被连根拔起。接着国民政府在美国的保护伞下,中共在台湾自然不能有什么作为。随之而来的是两岸的民间交流彻底被切断了数十年。


解严前(或开放两岸民众实际接触前),国民党几乎彻底切断台湾同大陆的民间联系。解严和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可不是因为"偶然"才在同一年发生。


在倭寇窃据台湾的时期,台湾人和大陆人,尤其是跟福建沿海一带还是玩的很好的,不少台湾人一看,矮由,国民党在搞革命要救亡图存,还跑回大陆参加了(例如闽南军司令林祖密),后来一看,国民党这样子不太行,矮由,土共在打国民党,改而跑去参加土共(林祖密之子林正亨)也有之。


但是国党控制台湾以后,自古以来两边的民间交流和相互移民,基本完全给切断了,像林祖密这样可以在倭寇占据台湾时期变卖家产,回大陆招兵买马参加孙文的事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敢的也就只能抱着一颗蓝球游过去了。


二二八有多方作用,但是国民党的在这个事件中,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台湾也赤化 。二二八杀尽了共党,并且在接下来几十年白色恐怖高压控制社会,阻止大陆同台湾的民间联系,才是台湾会有独立倾向的根源。


而不是什么二二八是为了防止台独,那时候台独这个主张跟屁一样,有这种主张的是极少数的人,而且这种人往往也不喜欢日本。最喜欢日本的可是留日的校长,割据台湾后也不忘迎来日本白团帮他对付共军。


那么为何在民间联系恢复以后,台湾独立的倾向没有迅速复位呢?这事中共要检讨自己。对台工作虽然做的差,但并不是影响台湾人观感主要的。让在多利,经济上再怎么发展台商,他们也不会对共和国有任何一丁点好感的。


开放大陆旅游后,有太多在台湾的反国民党的新一代左翼回到"社会主义祖国"以后,回台多为痛斥"那他妈也算工人农民的党?" 更有甚者有些原本"左倾"'向往祖国,反对国民党的外省人还成立了外省人支持台湾独立OO会,全称叫啥忘了,简称外独会。有部份人原本在台湾是自干五,回去一看,变反贼了。


这时候不得不提起陈映真了, 他对二二八的观点基本也是挂靠中、台共起义的。很多他当年的同志都台独化了,唯独他贯彻始终,偶尔还会被国民党写文章批判一番,说他这人不可理喻整天再帮中共洗地。


陈映真政治上在大陆或台湾连摆设都算不上,可他办了非常多有益于统一的实事,做为一个台湾人。他做的远比国民党这个号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党办的多太多了。他发展的组织一直是提供台湾人赴大陆实际交流的平台,主要是仲介台湾的学生到大陆参加旅游或就学。马英九执政的时后台湾的朝廷曾把陈映真这个发展起来意在促进两岸交流的组织(尤其针对青年)打成违法的。


他有个小说叫《山路》写了"要是大陸的革命堕落了"左倾份子在台湾的赴死显得很徒然。曾被类似的这种台左拿来说事,说陈映真本人就是自欺欺人,不愿面对"堕落"现实的徒然。事实却不是如此,人会腐败,组织会散慢,然而要想革命堕落,那只能是一种徒然,越堕落只会越远离革命,而越远离革命也就越靠近革命了。


下面这个是二二八时,国民党军在高雄对付的"高雄学生军"的宣言,你看,如果继续让这些人发展下去,台湾是不是不待到49年,也解放了?那些所谓的被屠的"精英"是不是有显而易见的左倾了?


有些国民党喜欢拿"狗去猪来"说事,出处就这是这个《告台胞书》。


国民党会说:在皇民眼里,日本人可以看家护院,国民党比狗还不如。可我不认为受皇民化教育影响深刻的人会说"日狗",原文也没有日本人可以看家护院的意思,指向是很明确的,国民党跟日本人一样都是统治阶级。





不把这种搞类似《宣言》的这些人赶尽杀绝,台湾也要赤化,就是国民党方面的根由。


事实上台湾并不会因为部份左倾台湾人的行动就赤化,美国人会帮助反共势力在台湾站住脚的。蒋介石的政权倒了,也会扶上其他国军里的军头带着残兵败将,甚至直接分调美军过来控制台湾,遏制国际共运在太平洋扩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