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提高质量就会被封。
先不说乞丐流量了,就是某些平台不是也是如此。
其实为什么现在对立如此严重,我觉得平台和某些打着官方旗号的媒体甚至都难辞其咎。
一个新闻出现,抛头去尾,只提炼出出有争议点的部分作为重点,作为部分事实真相,来引导大家讨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故意让大家只关注容易产生矛盾、对立的这一部分,让对立的双方对不同阵营产生争吵,形成热议点,这样才有流量啊。
否则,一个中规中矩,毫无漏洞,三观正确,事实清楚的新闻,会有多少人讨论呢?
即便讨论又能讨论出什么呢,大概众人也只能说出统一的观点,即内容的事实陈述,
或者大家并不发表观点,而是一划而过,或者不去关注,因为没有记忆点。
所以,媒体为了报道出的新闻有热议点,引起讨论,便会故意隐藏重要部分,而突出某些有机会热议的部分,来获取流量。
或许,它不属于低俗、吸睛的乞丐流量,那它又算什么呢?
虽陈述的是部分事实,却引导新闻讨论方向,为制造对立提供土壤。
某京报,吃人血馒头,吃的毫无影响,依旧坚挺。
除了,媒体或平台发布部分真实的新闻,我觉得更应该做的是,等到事实清楚,尘埃落定以后发布更好。
因为现在媒体抢着热度,新闻一出现就会立刻发布,事实未知,事件容易反转,网友就像被当枪使,事件这样报道痛骂一通,后面事件反转,小丑竟是自己。
现在只会导致大家的善良被利用,因此会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削弱自己的同情心。
对于事件的发展和人们的共情都不利。
所以,我当然希望是事件被调查清楚,尘埃落定以后再发布。等一等官方通告。
但是媒体也是等不起的,因为他们需要流量,等事件尘埃落定,流量早被别人恰完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解?
关于,提高内容质量,而非博睛流量,其实这会对网民的阅读产生门槛。
但大部分人看新闻、看视频只是消遣,不愿意阅读太高深的文字,我认为相比于提高深度,不如提高事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三观导向性。
我真心觉得作为媒体平台甚至个人,都不该将流量低俗化,乞丐化。
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山东的拉面哥抖音@三山东拉面哥 好几年如一日拉面都不涨价,一直只卖三块钱。他在抖音上给大家分享他的农村生活日常拉面日常。
就是很朴素的一个人。但是就因为他这个事儿被炒作,很多人都为了蹭热点蹭流量去打破了他的原来的生活。去他拉面的地方做直播,各种给他拍照。
就是为了自己获得流量,为了蹭这个热点。但是对拉面哥来说其实是一种困扰。
我觉得通过这样获得的流量也是一种乞丐流量。
而有的人其实不需要通过这些就可以获得流量,就比如拉面哥自己,他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迈着自己的拉面,分享了自己农村的生活,不蹭热点也不为流量,
但是就因为他的这份朴质和善良自然而然的就能获得流量,我认为这样的流量更正能量更干净,不需要非得去抄袭炒作,蹭热点,蹭流量,蹭各种热度。这样的流量其实很败坏好感,得不偿失。
而上拉面哥这种质朴的也没有营销,也没有炒作的,反而会让人觉得实在,让人觉得暖心并且自发的愿意去关注他。他现在已经有300多万的粉丝了。
就靠着他的那份谱子,一直没有涨价,给邻居们实惠,想要给邻居帮助,很朴实,却饱含着人情,温暖很能戳中网友们的心。
我觉得获取流量也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能戳中网友的心,能够让网友感受到温暖,这种质朴和真实,这种正能量才是更需要的。否则那种靠蹭热点获得的一些低俗的内容的流量,可能相比而言就是一种垃圾流量。
看到有很多蹭拉面哥流量的人。在抖音有200多个冒充拉面哥的账号,52个蹭热点的直播间。
但即便这样蹭了,我觉得也不一定会红。反而可能会打扰拉面哥的正常生活。
而作为拉面哥自己,只是一个朴素真诚的拉面哥他甚至不介意什么红不红的,只是想给大家做好拉面,能够给邻居们提供一点帮助,让邻居们吃到一碗朴素又带着人情味的拉面。
流量乞丐跟现实乞丐一样的,不能单纯靠打击去治理。
如果人们能不当乞丐,体体面面地赚钱生活,乞丐数量必然减少,这种情况下,个别乞丐是职业乞丐的可能性大增,再配合打击措施,能够根治,事实也是,随着扶贫政策实施,乞丐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流量乞丐也是一样的,大量无业游民涌入网络,用网络流量换取收入用于生活,他们没有什么本事去提高内容质量,只会搞事情提高流量。要彻底整顿,该做的是做好网络乞丐的背景调查,针对性地处理,对于谋生型的,给找份工作;对于恶意型的,拘留教育并加强监管。禁止平台搞大数据推广和默认自动播放,通过打击平台方式去打击不良流量,这才是治本之道。
我记得3年前曾经写过自己遇到的“假乞丐”,就是路边那种说自己没钱了能不能给点钱买吃的。当时我们就在7-11旁边,我和他们说想吃啥给他们买,结果死活就是要钱。
后面听到他们小声嘀咕,在背后骂我呢。
说现在还有没有真乞丐?有,但是和我们看到的庞大规模相比,比例真的不高。
后面在大城市街面上看到的乞丐多数都是“职业乞丐”
这是一门专业黑产,能持续不断赚钱的都有绝活。
“流量乞丐”也是这样,能够哗众取宠、装疯卖傻、疯狂打擦边球,且能够赚钱的都是专业选手,文案脚本拍摄推流,都是经过优化的。
为啥这些人讨好流量而不是提高质量?
因为人家的专业能力就是讨好流量,而且还能挣钱,为啥要主动选择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呢?
对这类黑产和灰产,普通观众和读者是很难对抗的。
让一个路人快速分辨路边一个声泪俱下的老人需要回程车票是真是假太难了,人家那个眼泪是说来就来;同理,让一个普通用户看一篇图文就判断重病继续捐款也基本不可能。
所以监管和平台才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问题是,很多时候平台不愿意负责。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平台的运营,年初下的KPI是流量数据。
关于俄罗斯,现在有2个视频摆在面前,一个是主播毫无营养怼天怼地、骂这个骂那个;另一个是心平气和讲解国际关系的专家。
只要有点工作经验,就知道肯定后面的视频更有营养,但是数据直觉告诉你,前一个肯定能让自己这个月的KPI好过一些——怎么选?
再比如你是平台制定运营策略的,KPI也是流量数据。
现在老板和投资人让做快速增长,你是选择直接从外面找一些穿着清凉的UP主还是找一些你觉得高质量的up主?
流量市场的生态摆在这里,这就是密码,大家都只是打工的,何必跟自己的KPI过不去呢?
在流量市场上,存在着特定的密码和熟悉这套密码的流量乞丐,这是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
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这套密码命中了太多人的观看、阅读需求。
于是整治就变成了监管和一套体系的对抗。
我同意新闻里的那句话:
“这对技术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在监管过程中,需要形成涵盖全流程的跨部门、多领域、常态化机制。”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利益链条斩断:
挺难的。
以上,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