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群体无意识。人的行为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由你自己的意识控制的,更多的影响你的行为的都是潜藏于心底并且不为你自己注意的潜意识。
比如,要遵守社会意识,要听父母的话,要听领导的话,要听组织的话,要听国家的话等等,这些行为平时你可能并不会经常提起,但作为群体意识,其实早就根植于你的行为之中,只是你意识不到罢了。
这些行为会让你做出遵守社会主流的应对,比如君要臣死,你就会放下武器,引颈就戮,其实只要你抬手一刀,眼前的这个人就会消失。
所谓的教育其实更多是在灌输这种潜意识行为。所以正常来说,一般人都是不会反抗的,他的潜意识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但这种群体无意识是很容易反转的,如果某人真的爆起,比如潼关的高仙芝,如果他当时不是引颈就戮,爆起杀了边令诚,再顺势引导,本就愤愤不平的潼关守军就会在安禄山叛军之前端了长安城。
这其实也是一种群体无意识。尽管皇帝灌输的是忠君爱国,但上级的种种倒行逆施处事不公却也能在下层士兵中埋下不满的种子,只不过这种不满的种子需要一个由头激发出来。而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被枉杀,就是最好的由头。愤怒之下的群虻是很容易煽动的。当年的阿拉伯之春只是因为突尼斯的一个小贩的愤而自焚就推倒了无数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独裁者,本阿里、穆巴拉克和阿萨德都是如此。
这种群体无意识的威力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碰到。比如抢盐。有一年不知道什么事情搞得人心惶惶,说盐不够了,结果老百姓都抢盐去了,有些人家里囤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盐。这就是过去紧缺社会造成的物资恐慌的群体无意识。还有就是银行挤兑、股市踏空等等,其实银行可能本来能救,股票也并不会一泻千里,但如果这种群体无意识被激发,大家都害怕自己的钱取不出来,或者自己的股票被套牢,就会夺路而逃,争相取款、争相抛售,造成踩踏,从而导致银行破产,股票暴跌。
所谓群体无意识的威力就在这里。如果形成风潮,群体无意识破坏力将非常惊人。但如果为当权者所用,那这种群体无意识也是一种极好的政权稳定器。
小朋友,你看问题也太简单了吧。要知道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下,皇权的威力极其强大。
给你列举两个例子:其一,秦始皇长子扶苏;其二、东汉灵帝初期的大将军,首席辅政大臣窦武。
一、扶苏自刎:
在秦帝国这样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国度里,皇帝的诏令是不允许有半点怀疑的。在法理上讲,皇帝正式发布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上至贵族下至百姓都是畏法、敬法、守法的。扶苏作为嬴政的长子,必定接受过良好的法家教育,他对法令的遵守恐怕更甚常人。李斯、赵高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直接给扶苏发了一道“程序合法”的赐死诏书。扶苏接到这封诏书后立即拔剑自杀,一旁的蒙恬拦都拦不住。
甚至不客气地说一句,哪怕题主你带着上帝视角穿越到了扶苏身上,以秦帝国的司法氛围来看,你也逃脱不了自行了断的命运。
假如突然有一天你遭受到晴天霹雳,晕厥了过去,醒来之后你发现你穿越到了秦朝扶苏的身上。
此时你正在北部边境与蒙恬将军商议如何对抗匈奴,这时南边皇帝的使者已经到达军营。
使者告诉你皇帝要你自杀,你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当然知道这是假的诏书,于是你大声疾呼这是伪诏,结果周围的中高级军官纷纷前来查验诏书,发现整个诏书手续齐全,文体合规、皇帝和丞相的印章都在诏书上。众人纷纷表示,该诏书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使者见状,厉声说道:“皇帝诏书在此,何人敢不奉诏?诸位不畏秦法乎?”,众人见状纷纷跪下,你这个穿越者极度惊恐之下立刻向外逃窜,结果被秦军乱剑斩杀,死无全尸!!!!
二、窦武身死:
建宁元年(168年),窦武因功被任为大将军,封闻喜侯。并与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同录尚书事。其子窦机,封渭阳侯,任侍中;侄子窦绍封雩侯,迁步兵校尉,掌管北营五军中的一军;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由窦氏掌权。可谓窦氏一族权倾朝野,普天之下还有窦武办不成的事情吗?别说还真有。。。
窦武自从辅政后,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陈蕃也素有此心,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百姓纷扰,罪祸就是他们。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窦武非常同意他的想法,陈蕃大喜,用手推开座席而起。窦武于是招引亲信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名士李膺、刘猛、太仆杜密、朱寓等,齐集朝廷,邀请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寔为掾属,共同商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没有不振奋的。
八月,刘瑜写信劝窦武、陈蕃立即动手,以防意外之变。窦武马上着手准备,罢免了黄门令魏彪,以亲己的小黄门山冰代之,将狡猾的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陈蕃建议立即杀了郑飒,窦武不同意,命令山冰等人审问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窦武打算将其一并上奏收捕。
是夜,窦武归府住宿时,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了他的奏章,骂道:“宦官放纵非法的当然可以杀。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呢,何以应该一起族灭?”因此大呼喊道:“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在晚上立即召集他的亲信强壮有力的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曹节听说后,惊慌失措,于是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山冰怀疑,不接受,王甫于是杀山冰及尹勋,并释放了郑飒。接着劫持窦太后,夺去玺书。并使郑飒等持节收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奉诏,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并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下,对军士下令:“黄门宦官反叛,尽力诛杀的封侯重赏。”
王甫矫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假节,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不明状况,被王甫利用,命其与周靖率五营军士讨伐窦武。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等的部队会合。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阙下。王甫的军士逐渐增多,对窦武之军喊道:“窦武反,你们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什么跟着反叛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赏!”营府军士素来畏服宦官,到了中午,窦武之兵几乎散光了。最后,窦武被围,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家属被流放遥远的日南郡比景县。窦太后也被软禁于云台。
在秦汉时代,不论是赵高也好,还是汉朝的众多宦官们,他们都没有权力基础,从本质上讲都是皇权的延伸。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BUG,决定了宦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代行皇权。在那些特殊的情况中,谁敢反抗宦官就等于是直接造反。纵使统帅一方的将帅真有不臣之心,但是其手下士兵可未必就是效忠于将帅的,他们唯一合法的效忠对象只有“皇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