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论成就,康熙乱入了
如果是论影响力,那这个排名没啥问题
两千年帝制的创建者
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
最后一个大一统时期的代表
嬴政必须要进去,毕竟是第一个皇帝。
但李世民的影响不如汉朝,我觉得第二更应该是汉武帝,这毕竟是决定了主体民族名称的狠人。
李世民的影响有广度没有深度,他在位是传奇,但没有太多影响后面的政策,甚至严重影响后面皇位平稳交接。
而赵匡胤开创了文官时代,地主乡绅开始崛起,影响宋元明清四朝。
忽必烈也和李世民一样,影响时间不太长。
朱元璋影响也不小,但似乎多是负面影响。他基本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结构,彻底完善了科举制度,他构建的藩王守四方的政策早早的夭折,天才朱迪和蠢才朱允文上演了一场令人惊掉下巴的战斗。
另外我觉得清朝换成皇太极更好,皇太极影响了整个清朝的政体,康雍乾都是这套政体的使用者。从影响来看,我觉得康熙甚至不如雍正。
1,教科书并没有将康熙列入其中,所以不要拿教科书背书,然后给康麻子加戏。
2,如果真要给中国的帝王排个名,康麻子也是非常后的,这个不用质疑。
3,嬴政、刘彻、李世民、朱元璋这4位君王如果不能排前4,那别的帝王是没资格进山4的。
4,嬴政、刘彻、李世民、朱元璋之后,还有刘邦、杨坚、李治、朱棣呢,至于康麻子,可能要排在忽必烈后面。
主要功绩:
扫清六合,一统天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筑长城,费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驰道,开凿灵渠。
主要功绩:
北击匈奴,南吞百越;东灭朝鲜,西征大宛。改革币制,盐铁官营。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最重要)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拔选人才,(指桑弘羊、霍光、董仲舒)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夺取河西走廊和开拓丝绸之路。汉武盛世以及奠定了孝宣之治。
(从上图可以看出汉初诸侯王势力非常强大。这是因为汉初文字、思想还没完全一统,对汉朝归属感不强,所以刘邦大封同姓诸侯王以拱卫天下。吕氏作乱说明大封同姓诸侯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诸侯王说不定又是一次天下大乱。)
主要功绩:
北伐中原(丢失近300年),收复幽燕(丢失近450年),一统华夏。大封藩王,设立卫所,整肃吏治,大兴牢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废除丞相制。洪武盛世和奠定的永乐盛世的基础。
主要功绩:
平定中国、东突厥、薛延陀,击破吐谷浑,灭高昌,设立安西四镇、安北都护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
贞观之治和奠定了永徽之治。
主要功绩:
结束了近300年的乱世,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雏形。改革货币,打通丝绸之路。修订开皇律以及开皇之治。
中国古代是崇拜古代的
比如大家一般都说三皇五帝是顶点,周天子为盛世,汉高祖、唐太宗等等都是崇拜的人
到你这里,好家伙直接康熙超越所有人
不是
前三可能只有一个嬴政可以勉强算进去。
个人认为
前三应该是:
颛顼:五帝之一,高阳氏。他的成就就是[绝地天通],影响力爆表,可惜一直被忽略。
绝地天通就是原始部落时代[以王统神]的改革,可以说,正是颛顼的这种选择,让华夏民族至今把[神]看的不是那么高大上。
如果颛顼顺应时代潮流,和其他所有文明一样,原则[神权领导王权],找个教皇给自己加冕,并规定成惯例。那么,我们华夏文明基本上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周文王:姬昌,西伯侯,反商主力。文王姬昌的功绩,分成两个阶段部分。
先是拨乱反正,殷商文化,按照最新的考古推测,可能是外来入侵文化。并且,他们又一次把[神]凌驾于王之上,形成了[宗教国家],他们血腥祭祀,各种残暴的刑罚。
殷商是否是我们华夏正朔先不说,反正如果殷商不灭,我们华夏可能变成比游牧民族更加野蛮血腥的族群。并且——他们还敬神。
文王姬昌通过战争,再次把长歪的[文明]给拉了回来,让我们重回正途。
然后,制订了延续至今的[礼]的雏形,后来被他的后代姬旦(周公)逐渐完善,并被孔子在东周时期,总结成了系统的[周礼]。
周礼可以说是一部行为指导准则,在中国及东亚文化圈中,类似于[圣经]在基督社会,[古兰经]在伊斯兰社会的地位。
可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的三观,还有很重的[周礼]的痕迹。你说这种影响力是有多大?
第三位,可能才能排到嬴政。
秦始皇,赢姓,赵氏,名政。
他的功绩,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书同文,车同轨]。
平灭六国都只能算一般影响力,秦始皇最大的作用就是确立了[一统]的先例。后世无数帝王,都在用他这种思维模式去做事。
正是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或者说[意识形态],才能保证中国能一次次跌到之后再次爬起来。延续至今,而不是断代,甚至像不列颠岛上那样,连人种都换了。
只有这三位,才算是真要有影响力的人。
至于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伟大帝王],他们只能排下面一个档次。
如果真要类比一下的话,大概就是这样。
在市场中,一个小公司(黄帝部落)吞并了另一个稍大的公司(炎帝部落),并开始做大。
于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要不要上市?
颛顼就是做这个决定的那个人——他决定[上市]。
他确立了这家公司的属性,是独资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这很重要。
然后,公司发展了好多年,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一度被外部资本融资,董事长都换成了[外人],公司也发展的一团乱。
这时候,某个股东兼高管姬昌出面了,他通过各种方式,把公司股权收回大部分。并把董事会对公司的影响,压制到了最低。
也就是他确定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层的权力变大,冲动或者盲目的股东们被晾在一边。因为换上了职业经理人,公司开始各种优化改革,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方阵,以及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然后,公司发展到后来,盘子铺的太大,子公司分公司一堆,高管们也开始撕逼内耗。甚至内部开始恶性斗争。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嬴政。他用极为出色的微操把所有的反对者都击败了,成为了一个[霸道总裁]。
他再次进行改革,把这个大型集团不断优化,并设计出了[区域模块化]的策略。(郡县制)。
公司总部不再参与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并把公司各种业务分门别类,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厂。厂长和负责人由总部委派,然后,总部不再参与任何生产或者销售,只负责全盘指挥。
然后,嬴政董事长还设计出了一套[企业文化],定期组织中低层干部培训学习。(书同文车同轨)。
这三位,才算是这个企业一路走来最重要的几个人。他们留下的影响力,才是这个企业的[根本]。他们才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至于刘彻,李世民,朱元璋……这些,虽然董事会换了一波又一波,高管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企业文化一直被保留。
后面这些董事长或者CEO,不管做出了怎样的功绩,他们还是在这三位大佬制定的[框架]里折腾。封狼居胥也罢,靖康之耻也好,不管怎么样,其实,他们都没跳出[中国],或者说[华夏文化圈]。
没有朱元璋就离谱,上面还有说秦始皇朱元璋暴君的,我笑死了。在古代,历史一般是由士以及后来的官僚阶级书写的,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写史书的。朱元璋得罪官僚阶级,禁止贪污,官僚能看惯他吗?看不惯,百姓会永远记得他,爱戴他。书上的东西就是影响力吗?照你这么说曹操的影响力完爆上面三位。东亚很多人都知道。
上面的答案还有说朱元璋开历史倒车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开蒙古人倒车吗?还是开挫宋倒车?
有影响力的皇帝,前三名只能是祖龙,八八,和猪
秦始皇不但政治上统一了六国,而且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第一次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完善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影响力方面他被排第一确实是当之无愧。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秦始皇死后,由于赵高和胡亥一个是死太监,另一个是昏庸无能之辈,此外六国刚刚统一不久,各国人民并不甘愿听命于秦朝的暴虐统治,所以秦二世而亡,当时各路势力里最强的项羽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接下来又封了十八个王,要不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并且建立了汉朝,恐怕中国会再次像春秋战国一样四分五裂。
汉朝建立后,从高祖时代一直到文景年间,汉朝皇帝们先是在高祖年间几乎铲除了所有异姓诸侯,并且通过以刘姓子孙取代异姓王来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接下来在景帝时期平定了七国之乱,基本上消除了诸侯国的威胁以及他们的独立性,这些对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完善大一统思想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汉武帝时期,汉朝颁布了“推恩之令”继续削弱诸侯的实力,这之后地方诸侯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实力了,此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基本上确定了封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继位时的汉朝版图基本上等同于十八路诸侯的版图并到一起,这比起秦朝时期可以说是严重萎缩,不但河套地区被匈奴占据,南方的越人也趁着秦亡而独立,但是汉武帝不但收复了河套和重新平定了南越,闽越和瓯越,同时还降服了西南夷并且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了中国版图,此外汉朝打败匈奴夺得河西走廊和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接下来对西域的用兵更是打通了中国和中亚乃至欧洲的交通,开创了流传至今的丝绸之路,有力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毫无疑问,汉高祖刘邦强化了中国的统一,文景之治更是让大一统变得更加牢固,而汉武帝开阔汉朝疆土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如果没有汉朝的话,极有中国会继续四分五裂上百甚至几百年,同时可能丝绸之路会晚几百年才能开通,所以刘邦和刘彻他们的影响完完全全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同时也彻彻底底的压过了康熙皇帝。
谈到多民族统一国家,总是有人说什么因为清朝有“狼性”所以定型了中国的疆土,就连《另一半中国史》这本宣称摒弃了“地方民族主义”的狭隘观念并且被评为全国党员教育创新教材的书也是如此。
这一理论的真实性先暂时不谈,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南宋时期的全国局势远比明末要严重的多
当时宋朝的版图萎缩到了淮河以南,宋朝已经偏安一隅,根本无心也无力北伐,与此同时,金国也逐渐衰败下去,不太可能计划南征灭宋,此外吐蕃四方无裂,西辽此前已经专心经营西域,无心东征,同时政治也像金国一样已经开始衰败下去,而大理和西夏根本无力统一全国,所以如果没有蒙古崛起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会继续各民族偏安一隅至少几十甚至上百年。
而明朝后期,虽然明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晚明地图将西藏和东北不划入明朝版图的原因)但是至少没有萎缩到像南宋的地步,如果当年明朝留心点建州女真,没有让他们强大起来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最后明朝要么可能消灭李自成和张献忠,并且像东汉那样重新强大起来,进而重新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要么被推翻后,新的中原政权可以利用火炮时代已经到来,骑兵已经丧失了优势的局势下打败蒙古部落然后重新统一全国。
所以说,元朝对于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要大于清朝,因为如果没有蒙古崛起的话,那中国各民族互相对峙并且四分五裂的局势会继续持续下去很长一段时间,相反,努尔哈赤起不起来造反的话,经过李自成和张献忠动乱后,中国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再度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并且打败准格尔蒙古和收复从荷兰手里台湾,进而重新统一全国的趋势不太可能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同时从武功上来看,蒙古的成就远远大于女真,不管是成吉思汗几乎灭亡了西夏和金国,并且西征,还是窝阔台消灭金国,降服高丽并且横扫欧洲,还是忽必烈打败大理(担任亲王时)消灭南宋和降服吐蕃,都完全可以把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抵抗俄国和击败准格尔,收复西藏的成就比下去。
总结:刘邦和刘彻的影响力完全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同时忽必烈对于中国成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能把康熙压下去,刘彻开疆扩土并且为打通丝绸之路所做的贡献应该让他取代李世民的位置,而忽必烈应该取代康熙的位置,不过秦始皇的影响力在封建帝王里确实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前四秦皇汉武汉明双祖
加二成吉思汗,宋太祖
外带一李世民。
然后如果按大一统算,刘秀,杨坚,清选一【一般康熙】。刚好十个
杨坚非始皇,二代失国多排除,明粉朱棣清乾隆,朱棣打天下,乾隆收西疆,朱棣永乐典,乾隆人口多,朱棣下西洋,乾隆面积大。
刘秀存在感太低,汉朝三个又太多,以上漏下的来填,偶尔加上唐李治。
李世民,不下榜,李渊开国世民享。李世民有战功,李治国土世民功。李世民贞观治,开元盛世世民泽。
综上,因为李渊开创唐朝,李治元朝外面积最大,李隆基开元盛世,所以李世民常常进入前三。
太宗永远都只是太宗,不能因为伟人的一句话就让太宗超过高皇帝【因家世太好,李渊放弃了太祖称号只能成为高祖】
可以说是。
嬴政开始的大一统,他那个版图最后是汉地基本盘。
李世民开始的中国历史最强盛的时代。另外魏晋南北朝三百年折腾,到他手上才算真正重新扩盘。
康熙开始了现在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本盘,他那个版图是我们现在的基础。
教科书上对康熙的定位可能来自教员的评价,我看到的说法大概是说,教员认为康熙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下面这个是秦始皇的盘,差不多我们历史上认定一个王朝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就看它有没有过这个盘:
比如明万历十年的情况是这样的:
可见明朝绝大多数时间是有汉地基本盘的,还有东北和藏区,故此是大一统王朝无问题。只是北方大部分被鞑靼占去了,后来东北出了清朝。
康熙时期的盘,他在位时间是1662-1722,刚登基时期大致如下:
到他快驾崩的时候大概是这样:
上面我说的“他开始了现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盘”,之所以用“开始”就是因为到最后他还没能完全把现在这个盘搞定,但他确实开始了这个过程,并且做到最后,这个盘已经初具规模。后来经过雍正和乾隆继续干,这个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已经是我们的根基了。当然如果有人认为可以换成乾隆的话,我觉得其实也行。乾隆有各种问题,但这家伙打盘其实真不含糊。我更认同康熙主要是因为他还没那么多闭关锁国的毛病。
唐初的图我也放一下。李世民在位是626到649年,这是648年的情况。
这个版图显示一种扩张的状况,在唐代强盛的时期经常如此,有时候是北方,有时候是西域,还有的时候两个都有,也包括东北。
稍微解释一下,并不是说古代强大的时候打下来了就现在一定是我们的,到清末民国甚至TG上来之后,有很多地方我们还得重新去打。但是当年打过的人,留下的影响是有用的。特别是如果能长期占据并且施加自己的影响的话,后人再打就容易一些。这方面清朝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多民族国家,各族有各自的自治方案,是不错的管理方法。
基本上,嬴政李世民康熙前三这个说法很早之前就有,我更多还是把它理解为时间顺序排序的影响力大小,其它方面我觉得不同时代很难比较。至于对康熙的那些反对意见我已经懒得看了。他的贡献在我看来是属于已经摆在那里早晚会被认识到的(其实可以说已经被认识到了),没必要对那些站在民族主义角度发表情绪的观点感到在意。说到底,题主在书里看到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捍卫者康熙”这个说法,所谓“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捍卫者”就已经说出他的地位了。
赵匡胤和朱元璋当然也很强,但是你这要评影响力嘛,自然要看国家民族甚至世界层面。赵匡胤和朱元璋本身在他们各自的时代应该是扩展和基本搞定北地才能被认为影响力和唐太宗清圣祖一样大,这个角度来说我一直觉得明成祖朱棣的很多尝试是很有远见的。不过这就在话题之外了,就不多说了。
刘邦,刘彻和朱元璋被你吃了?刘邦作为第一个平民皇帝,影响力还不够大吗?嬴政知名度都未必有他高,康熙凭什么和他比?刘彻基本知道司马迁的都知道他,他的统治手腕更是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帝王。
朱元璋就不赘述了,知乎都是吹他的,但是论影响力他和刘邦刘彻有差距。
不不不不要再从满清里挑皇帝说明君了。
满清就是一个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步入近代进程的浪潮中,把封建制度和皇权推到顶点的政权。
毫无可吹之处。
可能他们中有把皇权拿捏得优秀,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明君,一个都没有。
要不是出了个孙中山,再出了个毛泽东,可能中国文明就被这个政权断了根了,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了。
不妨看看——知乎各个皇帝的热度:
首先是参考系:
不是。
影响力很难量化。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从古至今,除黄帝外,(不谈能力)最有影响力的帝王是:秦皇-汉武-唐宗,其他帝王和这三人不在一个层次。
最客观的数据,直接看时间长度,越早越长,影响力越深远:
黄帝——华夏文明的祖先,无可超越;秦皇汉武——开启帝制时代,大一统的象征,奠定国家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唐太宗——缔造中华文明全盛、向外输出、世界影响的顶点。
正负面影响,这里都取绝对值相加:
嬴政的-7,说近了是直接导致秦朝灭亡,说远了是史上第一暴君断层others,以及帝制种种糟粕的起源;朱元璋的-4,是因为他搞的制度开倒车导致文明倒退。
横向-执政期间对局势的掌控与对辐射范围;纵向-思想理念、制度建设、政治遗产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几位的横向数据:汉武比秦皇高是因为丝绸之路的首开,真正意义上连起了通向世界的路;天可汗没什么好说的,全亚之主;康熙8分不算高估,1689年签订中国历史上首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确定了中国的疆域,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帝制结束之后,仍然影响当下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化、大一统的概念、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展望未来的:世界No.1?国际秩序维护者?嗯,吾辈当自强。
嬴政认同,李世民认同,康熙不认同。
嬴政是开天辟地第一的祖龙皇帝,李世民则是二凤嘛,龙凤呈祥,位列前三,得体。
但是能和龙凤并称的,我认为只有刘小猪了。
龙凤猪三人,都属于天资极高之人。秦皇汉武做的事情远超时代,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影响到现在,还将要继续影响后世,此后所有帝王,都是在他们预设的道路上修修改改。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唐太宗,他使得巨唐轰然崛起,达到了后世难以超越的高度。
论影响力,排在他们之后而在康熙之前的,不说多了,虚虚一数,就是五六个。
汉高祖,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这第一的名头,就使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落到了实处,也打破了自夏商以来贵族掌权的格局。中国此后频繁迭起的农民起义,都是有汉高祖珠玉在前,才生生不息。
宋武帝刘裕,开南朝寒门掌机要的格局,结束东汉末至晋朝九品中正制导致的上品无寒门的政治格局。这不比康熙影响深远?
隋文帝杨坚,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影响千年以上,三省六部制,科举,这两项就足以彪炳史册,再加上结束南北朝两百年乱局(虽然有周武帝之功),堪称华夏第二天子。
宋太祖赵匡胤,论影响比不上前几位,但是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其开创的宋朝影响范围也是三百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驱除挞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正儿八经一无所有的贫农出身,全家饿死,到开创一个帝国的帝王,和李世民是不同版本的爽文。朱元璋对于中国版图的贡献、对于南北汉人民族认同的贡献,影响到现在。朱元璋说是华夏第三天子不为过。
明太宗朱棣,自开元盛世之后再开华夏鼎盛之世,幅员辽阔,声名赫赫,七下西洋,论对于华夏的影响大于康熙当世。
论康熙的影响,就是开启康乾盛世,影响范围是一百年左右。对华夏的影响,大概就是死死的让满人凌驾于汉人之上一百年,当然有好好治理。可是除了康熙在位比较久之外,他的治理比得上汉文帝、汉明帝、唐高宗吗?论文治,这几位远在他之上,论武功,明帝收复西域,高宗拓土三百万也不遑多让。什么,你要拿年少登基擒鳌拜这种事情来显摆……多看点历史吧,同样的剧本早就有人演过了,汉和帝刘肇!人汉和帝面对的可不是奴才鳌拜,面对的是正的八经树大根深的外戚窦氏一族!窦氏一族还有著名的“燕然勒石”的窦宪大将军。也就是康熙在位比较久,又离现代比较近,电视剧又把康熙的英明神武演的好像前无古人的样子,所以人们理所当然觉得康熙的影响很深远了,其实不过一百年而已。
康熙也算是有福缘,九子夺嫡闹得沸沸扬扬,也没闹出个造反谋逆来;晚年懈怠松散了,还有个兢兢业业的好儿子给他扫尾收拾摊子。清朝也算福缘深厚,三代君王在位总计一百三十多年,而且都称得上明君,在此之前绝无仅有,当然,在此之后,也绝不会再有了。
一看就知道你没看过《遮天》。
秦始皇就是太阳圣皇。
太阳圣皇为人族始祖,神话时代后第一位证道的人皇;嬴政为祖龙,三皇五帝等神明之后第一位明文记载的皇帝。
太阳圣皇开创太阳真经,阐释天地本源阳,为后世诸多大帝古皇所推崇;秦始皇开创皇帝体制,阐释大一统观念,为后世诸位大帝效仿。
太阳圣皇晚年蜕变失败,死后人皇一脉子孙被人屠戮殆尽;秦始皇晚年长生失败,抱憾而终,赢姓子孙遂被人屠戮殆尽。
人皇与始皇都不是最强的,但却是古来的第一位皇,为后世人族开创了修炼的道与法,有大功存世,永垂不朽。
刘邦就是乱古大帝。
别的大帝无一不是同辈无敌,一路披靡。只有乱古和刘邦一生坎坷、一路败北,前者好几次战败,让乱天七雄吊打,被逼得远走边荒,险些失去道心;后者丰邑受阻、远走汉中、彭城惨败,心态崩到把儿女往车下推。
但最终,这二人都能不屈不饶,百败后而扭颓势,破茧重生,重新战败昔日所有对手,一举登临大帝果位。
汉武帝就是太阴圣皇。
太阳圣皇与秦始皇死后,人族和汉族步履维艰,幸亏又有太阴圣皇和汉武帝继之而起。
他们接续了前者的法与道,一个创下太阴真经,打通了人族修炼的法门;一个完善大一统制度,打通了汉族的生存空间。
不论是两位人皇,还是秦皇汉武,于后世均有大功德,在漫长岁月间,其他民族都湮灭于岁月,只有人族与汉族还绵延不断,他们功不可没,故而当被万古共尊。
刘秀就是青帝。
青帝本是从仙域堕入凡尘的不死药,化生万古青天一株莲;汉光武帝刘秀本为汉室宗亲,一样堕入凡尘,为一南阳农夫。
青帝遇到的是灵气萎缩的后荒古时代,斩道都难,更莫提证道;刘秀遇到的是汉祚将亡的纬谶大环境,西汉各种弊病积累沉淀在了这一世。
然而,青帝与刘秀却风采绝世,在这艰难的大环境下,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将同辈人远远甩在身后,留下无尽传说,最终逆夺了天地的造化,成就无上帝位。由于他们都是在末法时代逆天改命而证道的大帝,故此实力要比普通大帝高出一线。
刘裕就是虚空大帝。
虚空大帝与刘裕的时代,世间都遭遇了最可怕的黑暗动乱,禁区至尊一世齐出,胡人入主中原,而这两位人杰均是选择了独战一生,立下了那一桩桩供人留念的丰功伟绩。
虚空大帝平黑暗动乱,镇不死山,拖着伤体堵在轮回海,凭借阵纹与七大生命禁区至尊对峙,就连临死时,都设局拉上了两位不死山的至尊陪葬,为人族战至了最后一刻。
刘裕举兵北伐,灭南燕、破后秦、收两京,可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那个黑暗的年月,他为汉族发出了一声可歌可泣的怒吼:“我寄奴一生,不弱于人。”
隋文帝就是阿弥陀佛大帝。
阿弥陀佛与杨坚皆与佛有缘,前者自不必多说,杨坚幼时为一比丘尼抚养长大,留有那罗延之名。阿弥陀佛一生不嗜杀,可见其证道环境轻松,杨坚也是被赵翼点评为取天下之轻,无如隋文帝。
阿弥陀佛在西漠留下传承,在圆寂后,其后世继承者收集众生的信仰之力,在成线路开启时,带着西漠所有信仰之力冲击仙路,最终失败,连带着西漠也化为死寂地狱。在杨坚称帝后,留下了大隋传承,他的继承者收集众生人力,创建那不世之大业,最终失败,连带着他的大隋也化为焦土炼狱。
李世民就是无始大帝。
无始大帝是先天圣体道胎,李世民是关陇军事贵族,可以说都是天选之子。他们都是自幼一路强势,摧枯拉朽,横扫一切,唯我独尊。提起别的大帝,人们也许会发现他们经历过血战,有过宿敌,只有无始与唐太宗,他们无论遇到谁,都是一战扫平,没有一点悬念的镇压到底,在证道之后,都是雄姿盖世,威慑万族,横扫六合八荒,天上地下无敌,让诸天都为之战栗。
在他们活着的年代没有人敢与他撄锋,再强大的存在也得蛰伏下来,胆敢有跳梁者,全部镇杀,没有一点悬念,睥睨万古而独尊,是大帝古皇中最为强势的存在。
或许,这就正如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陈舞雩说的那样:“帝范尽头谁为峰,一见文皇道成空。”
李隆基就是太皇。
太皇立大夏王朝,开创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黄金盛世,在中州留下无数风流佳话;唐明皇也是独断万古,开创盛世,在古之大帝中都名列前茅。
太皇到了晚年,气血衰败,以老迈之躯强闯仙路,被不死天皇暗算,身体崩坏而亡;唐明皇晚节不保,安史之乱,一切盛世终成空,最后被其子囚禁,未能善终。
赵匡胤就是雪月清。
妖皇与宋祖皆为功参造化,打遍天下无敌手,证得道果。前者晚年攻打仙域,但因气血衰败,未能成功,最终饮恨收场;后者多次征伐北汉,欲并吞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天不假年,终因气血衰败,未能完成夙愿,与妖皇一样死因成谜。
铁木真就是不死天皇。
不死天皇和成吉思汗,都是一些族群后裔心目中神明般的存在。他们麾下都有另类成道的人物,可谓冠绝了一个时代。
在他们证道的岁月,可谓傲视寰宇,睥睨诸天,其各自的战绩能让古今妖孽为之绝望。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统治着诸天万域、星辰大海,在他们死后,亦被万族信仰、奉若神明,都是超然于俗世大帝的存在。
忽必烈就是斗战圣皇。
斗战圣皇与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霸道绝伦、震慑九天十地的人物;前者曾掀翻过不死天皇的道场,与太古万族有一些矛盾,后者与同为蒙古一脉的窝阔台、察合台等汗国后裔发生矛盾,最终二人都不得而终。
朱元璋就是狠人大帝。
他俩除了性别不同外,其他都很相似,皆为人族历史上最为惊才绝艳的大帝。
他们都是从小家破人亡,流浪为乞,没有天赋异禀,没有贵族血统,可是却能以卑微之躯逆天而起,与天争,与地争,与己争,独立九天之上,连众神万灵都不能阻挡其路。
最终他们以一介凡体走到绝巅,杀到天上地下无人敢称尊,可谓人如其号,一个狠字震动万古,为古往今来最不可琢磨的人物。
朱棣就当是恒宇大帝。
恒宇大帝在成帝前,就以离火神炉杀遍天下;永乐大帝在成帝前,就以燕军铁骑打穿天下。
恒宇证道后以凰血赤金在太初古矿祭炼帝兵,想以此引诱不死天皇上钩;永乐证道后多次兵威蒙古,前往成吉思汗的老家调戏黄金家族后裔。
他们二人都是属于比较标配的大帝,或者说是大帝的守门员。别人够不够资格称大帝,拿来和他们比一比,只要能平分秋色或者互角长短,方才有资格成为没有争议的大帝。
康熙即为金乌大帝。
金乌与康熙都处在一个时代变革之交。
金乌大帝处在后荒古时代结束,天地恢复正常,黄金盛世到来。康熙处在古代结束,近代开启,工业化大潮浩浩荡荡,西方列强即将到来。
本来,金乌大帝与康熙大帝都是颇有功绩的人物,只是在时代的掩映下,显得就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点滑稽,毕竟这个时代另类成道者多如牛毛,原本精彩绝艳的人物,在他们的衬托下,以至于黯淡了自身的光辉。
雍正等同于谛缺大帝。
谛缺和雍正一样,都是天资无双的人物。在众成道者并起的大世中,他们依旧能够与上位者演化论道,依然能够保持亮眼的大帝。
只可惜,他们在位时间都太短,很多事情都是虎头蛇尾,虽有功德与格局,但却生错了时代,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乾隆如同大成圣体。
大成圣体不是大帝,却有能够叫板大帝的本钱。
二者都是在位期间多有大手笔,前者有九大圣体在大帝不出的年代守护着人族平安,后者攻灭准部一功更是名垂史册。
只是,大成圣体依赖黄金血气,在晚年气血衰败后发生不详,惨遭横死;乾隆皇帝晚年昏庸,重用和珅,大清国运渐衰,最终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全国子民都要承受新一轮黑暗动乱带来的恶果。
好了,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为啥高中教科书把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人并列。
因为,这三人刚好代表了一个时代呀。
第一个写太阳圣皇,是因为他是太古时代第一位人族古皇,这个得写吧?虽然太阴也是太古人皇,功劳不低于太阳,可正所谓没人会记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即使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走的步数更远。
第二个写无始大帝,是因为无始大帝是荒古时代最强的大帝,实力臻至红尘仙,这个得写吧?有人说,狠人也是红尘仙,为啥不写狠人,这是因为狠人脑子里都是哥哥,保护众生都是顺手为之,不像无始那样始终认认真真的护佑众生万灵,相比之下,还是无始比较加分。
第三个写金乌大帝,是因为金乌大帝是荒古纪元结束,天地灵气恢复正常后的第一位大帝,他不一定是最强的,但却是那个时代最特别的,所以是必须得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