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中国帝王(商汤→溥仪)排名的话,朱元璋能排进前十吗??

回答
要给中国历代帝王排个座次,尤其是能否将朱元璋排进前十,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但也极具争议的话题。毕竟“前十”这个数字,在浩瀚的中国帝王史长河中,挑选出十位最杰出的,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以及不同评价标准下的权衡取舍。

但如果让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尽量给出详尽的理由,我会说:朱元璋绝对有能力,并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排进中国帝王的前十。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他,并将他与那些常被列入前十的帝王进行对比。

首先,从“开创”和“恢复”的角度看,朱元璋的功绩是划时代的。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王朝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战乱、分裂,然后由一位强有力的君主重新统一和建立新的秩序。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堪称典范。在经历了元末一百多年的蒙古统治和长期的战乱后,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人心思定。朱元璋作为平民出身的皇帝,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最终驱逐了蒙古人,恢复了汉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并建立了明朝。这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的重建。

对比: 和他相比,刘邦(汉高祖)在秦末大乱后建立了汉朝,同样是恢复了统一;赵匡胤(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但元末的混乱和异族统治带来的文化隔阂,使得朱元璋的“恢复”意义更为深远,他不仅统一了中国,更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为后世奠定了近三百年的基业。

其次,在“巩固统治”和“制度建设”方面,朱元璋展现了惊人的魄力和能力。

这位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深知民间的疾苦和权力运作的复杂。他建立的制度,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历代王朝的参照。

军事上: 他进行了卫所制度的改革,虽然后来弊端丛生,但在初期有效地解决了兵源和军饷问题。他以雷霆手段镇压反叛,巩固了统治。
政治上: 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沿用的丞相制度,将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设立内阁是后话,但初期皇帝事必躬亲)。这虽然为后来的皇权专制埋下伏笔,但在他那个时期,对于迅速稳定国家和执行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虽然饱受诟病,但也反映了他对控制臣下、防范潜在威胁的极度警惕和手段的凌厉。
经济上: 他大力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鼓励垦荒,恢复农业生产。他强制推行宝钞,虽然最终失败,但其意图是稳定经济。他还进行人口普查,梳理田亩,为税收和管理打下基础。
对比: 许多被视为“前十”的帝王,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郡县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创盛世)。朱元璋在制度创新上可能不如秦始皇那样具有开创性,在文化塑造上不如汉武帝影响深远,但他在治理一个饱受战乱摧残的庞大国家,并且在经济、军事、政治制度上进行全面改革,其力度和广度是惊人的。他严厉打击贪腐,虽然手段残酷,但也体现了他试图建立一个廉洁高效政府的决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朱元璋统治中的“另一面”,这使得他的“前十”地位并非没有争议。

严酷的统治和特务政治: 洪武朝的政治气氛是压抑和恐怖的。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以严酷的法律和残酷的手段清除异己,株连甚广。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一系列大规模的政治清洗,造成了大量官员和百姓的死亡。这种不容异议的统治方式,与唐太宗的开明以及后来的某些“盛世”帝王相比,显得过于严苛和缺乏人道。
废除丞相后的皇权过载: 虽然集权可以提高效率,但皇帝个人精力有限,过度的集权也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官僚体系的僵化,对后世王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长远负面影响。
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宝钞的失败,以及一些经济政策的简单化,也显示出他的局限性。

那么,回到“前十”的评判标准:

通常我们评价帝王,会看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性与统一性: 能否结束分裂,建立强大的国家。
2. 治理能力与经济发展: 能否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 制度建设与长远影响: 能否建立起对后世有益的制度,奠定国家发展的基础。
4. 军事成就: 能否保卫国家,拓展疆域。
5. 文化与思想贡献: 能否在文化、思想上有推动作用。
6. 个人品德与统治风格: 虽然这点更为主观,但也会影响评价。

将朱元璋放在这个框架下:

开创性与统一性: 极高。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恢复了汉族政权,统一了中国。
治理能力与经济发展: 早期非常出色,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恢复了元气,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后期过于依赖严酷统治,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制度建设与长远影响: 影响深远,废丞相、设内阁(初期未成熟但奠定基础),特务机构,以及对地方的控制,都对后世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军事成就: 作为一位军事统帅,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化与思想贡献: 在文化上,他通过科举制度和对儒学的推崇,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传统文化,但也因文字狱而压制了思想的自由。
个人品德与统治风格: 这是他争议最大的地方。他勤政,有雄才大略,但手段极其残酷,猜忌心重,也导致了许多不公平的杀戮。

如果说前十名通常会包含的帝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制度奠基)
汉高祖刘邦(结束秦末乱世,建立汉朝)
汉武帝刘彻(巩固大一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明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但安史之乱是硬伤)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奠定宋朝国基)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异族统治,重建汉族王朝,制度改革)
清圣祖康熙(康乾盛世开端,巩固统治,收复台湾)
清世宗雍正(勤政高效,改革吏治,巩固权力)
清高宗乾隆(繁荣的顶峰,但也埋下衰落伏笔)
(有时也会包括汉光武帝刘秀,明成祖朱棣等)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地位是稳固的。

他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他所完成的任务,以及他所建立的制度,都足以让他排进中国帝王的前列。虽然他不如唐太宗那样“仁德”,不如汉武帝那样“文治武功”并重,也不如秦始皇那样具有划时代的制度设计,但他作为一位从社会底层崛起,能够横扫天下,重新建立一个庞大王朝的开国之君,其魄力、能力和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结论:

在我看来,朱元璋完全有资格,而且很大程度上应该排进中国帝王的前十。他的功绩在于结束了一个不属于中华民族的统治,恢复了民族的认同和尊严,并且以其雷霆手段和务实精神,在短时间内重塑了国家秩序和经济民生。尽管他的统治风格存在争议,甚至充满血腥和残酷,但这在那个乱世中,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朱元璋的出现,对于明朝的建立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极具争议但不可忽视的君王。因此,将他列入中国帝王前十的讨论之中,是完全合理且有充分依据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元璋在人们心中地位以及历史同类人物的排名,可以当做一个指数值,这个值大致与中国主体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潮成正比。

上一次对朱元璋有如此之高的评价,是清末。

网上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伪文”《洪秀全祭明太祖文》,之所以说他是伪文,是因为洪秀全没祭过,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文虽然是假的,可也有百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文哪来的呢?1908年黄世仲先生在其所作的《洪秀全演义》中杜撰的。黄先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大半辈子做的都是怎么反清的工作,写出这样的文章,毫不例外。

无独有偶,洪秀全虽然没祭,可有人祭过——孙中山先生。孙先生那是两岸诸党皆奉为一等一人物的先烈,孙先生祭明太祖的两篇文,是明明白白放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的。孙先生等人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个极为重大的意义,是在于结束了外族的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也就是说,从此结束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亡国史,光复了中华。两篇祭祀文告里都说得明白,孙中山他们那时是毫不含糊地把元、清两朝看做是中国亡了国的年代。这种观点,从孙中山,到章太炎,到邹容,到鲁迅,乃至于徐锡麟、秋瑾,光复会也好同盟会也罢,无不如此。

为何?因为清末的仁人志士们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推翻满清政府。满清政府好也罢坏也罢,放在晚清,它就是坏的,我中华遭列强入侵,瓜分豆剖,而统治主体汉人、与列强狼狈为奸甘做走狗的却是一个少数民族——我为何不反他?

既然反这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那么五百四十年前的那个同样高举义旗荡涤腥膻、把蒙古老爷们怼去草原啃沙子的朱元璋,就是最好的榜样。他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杀功臣啊定冤案啊,无所谓的,我们(清末革命家)需要的是他驱逐鞑虏的榜样。

解放后,对朱元璋的评价则相对开始走低,为何?因为当年铁了心反元的是人刘福通啊,你朱元璋虽然反元,可最后窃取了革命果实啊……而朱元璋所代表的“驱逐鞑虏”这四个字以及这句话的意思,却在官方的解读下越来越淡,越来越弱,朱元璋的历史地位,也是江河日下。

不过奇怪的事,这两年朱元璋的地位和名声却日益增高,而且并不是在其重组国家统治机器、重构国家基层这些民生和权力方面,却是在驱逐鞑虏上威名赫赫。比如:

如果没有我皇明太祖洪武皇帝扫荡腥膻,廓清寰宇,复我典章,还我汉土,而任由禽兽夷狄千百年一直祸害华夏大地,大概率的,今天的绝大多数知乎用户都将是被人唾弃的贱民,对,就像印度阿三那样。

比如

明太祖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不然现在的电视剧就得是《民族分裂分子文天祥罪恶的一生》《忽必烈微服私访记》。

再比如

率领以汉人为主的广大人民彻底推翻了蒙古人反动畸形的四等人金字塔,使汉人成为国家主人,避免汉人成为印度的贱民,落得猪狗不如。

以及

再造华夏。

自南宋灭亡之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沦落腥膻已近百年……自三代以降,恢复之功于君最为宏烈。

这种思想出现的越多越可怕,因为“朱元璋指数”的增高,实质上就是民族主义思潮的日益高涨,而这个思潮的高涨,是因为这个民族不满另一个或者另一种民族、文化的倾轧、排挤,而这种事情的出现,则是意味着中国内部的对立,从或明或暗,走到当面锣对面鼓。


我个人的排名:秦皇以下,朱元璋在第三;开辟以来,朱元璋在第五。


附1:伪《洪秀全祭明太祖文》

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曰:昔以汉族不幸,皇纲复坠;乱臣贼子,皆引虎迎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沉,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距。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二百年矣。不肖秀全,自维凉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群臣用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不肖秀全,何敢居功。自以体吾皇之用心,与天下付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敢告。

附2:孙中山《祭明太祖文》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附3:孙中山《谒明太祖陵文》

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华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后世子孙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为犹不远,卵翼东胡,坐兹强大,因缘盗乱,入据神京.凭肆淫威,宰割赤县,山川被其瑕秽,人民供其刀俎.虽义士逸民跋涉岭海,冀振冠裳之沉沦,续祚胤于一线,前仆后起,相继不绝.而夭未悔祸,人谋无权,徒使历史编末添一伤心旧事而已.自时厥后,法令益严,罪罟益密.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帝制之计既周且备,将籍奸术,长保不义.然而张曾画策于私室,林清焱起于京畿,张李倡教于川陇,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权,盎然人心.加以虏氛不竟,强敌四陵,不宝我土,富以其邻.国人虽不肖,犹是神明之胄,岂能忍此终古,以忝先人之灵乎?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北京暗杀之役,羊城起义之役,屡鹇捧?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风向,海隅景从,遂定长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伏维尚飨.

孙中山率文武官员祭明孝陵

user avatar

应该排两个榜: 能力榜和成就榜。毕竟很多君王的出身对于他们的成就是很重要的。

能力榜:1 朱元璋 2 刘邦 3 铁木真 4 刘秀 5 李世民

成就榜: 1 刘邦 2 姬发 3 朱元璋 4 嬴政 5 刘彻 6 李世民 7 铁木真 8 赵匡胤 9 刘秀 10 忽必烈

炎黄尧舜禹不宜参加排名。且不说不清楚是否确有其人,是否每个名号下仅有一人。就算答案为是他们也只是部落联盟首领,权力和管理难度不可与君王并论。

中国历代传统上对汉高祖刘邦评价极高,而对秦皇却没那么高(对隋也类似),因为秦的稳定性太差。与其说行秦政,不如说行汉政。明朝来得晚,因此朱在历史书上的传颂期要短一些。

近代以来由于文化人和革命者重塑史观,秦隋两朝地位大升(有意思的是元朝却不怎么提了虽然他对后世政体影响也很大,比如行省)。这其中尤以秦始皇的翻身最具戏剧性:一个进不了明清历代帝王庙的人物成了民众心中千古一帝。如果说古代过于贬低秦和拔高先商,那么二十世纪又是过于拔高秦和贬低先商了。

凭借沁园春雪,毛本人在群众对帝王评价中影响至深。一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塑造了几亿国人的历史记忆。这对汉高祖明太祖是不公正的。我不知毛为何如此为之,但最值得玩味的是汉高祖明太祖的经历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接近于毛的经历。。。。。。莫非面对汉高祖明太祖,他不好意思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user avatar

今天的印度贱民阶层,其祖先是古印度文明的创造者,后来被外来者征服压迫,成了牲畜一样的制度化的贱民。

如果没有我皇明太祖洪武皇帝扫荡腥膻,廓清寰宇,复我典章,还我汉土,而任由禽兽夷狄千百年一直祸害华夏大地,大概率的,今天的绝大多数吹嘘自己名校毕业、年入百万的知乎用户都将是被人唾弃的贱民,对,就像印度阿三那样。

仅以此举,皇明太祖洪武皇帝就足以跻身中华圣王第五名。前四名是尧,舜,禹,周文王。

user avatar

你就想吧,朱元璋捕鱼儿海一战,把元朝最后的皇室给端了。蓝玉好像还把人家太后给睡了?

自唐中期以后,长安被屠多次,我大怂更不用说,那真是窝囊透了

如果没有明朝的话,唐中期以后,要大怂元清,然后鬼知道被统治一千多年我们会不会印度化


另外就是,朱元璋拯救了儒家

金兵自己的记录,破辽国,殉国的几十个,破汴梁,就李侍郎一人啊···

后来元朝破临安,无人

最后文天祥陆秀夫给儒家带上了最后一点遮羞布


反而明末,虽然头太痒水太凉的多,但是殉国的也多


权责对等,我掌握最大的权力,我能让皇帝落水玩儿,老百姓交的税一多半都在我自己家的库房里,所以国家亡了我负责,我自杀。

但是儒家不干啊··我大不了我换一家啊····

所以文天祥陆秀夫这些,是儒最后一块遮羞布了,元朝根本就把儒家不当回事儿了,衍圣公都得跪舔,说忽必烈是儒家大宗师

复旦大学的DNA,孔家的父系来源有三个,估计孔末乱孔的时候孔仁玉搞不好是张仁玉,毕竟孤证不立,最后一个搞不好就是·········


综上,朱元璋怎么也得是前三,如果加上开始时候拥有的资源,面对的敌人,最后的成就,那仅次于祖龙,祖龙是实在是功劳太大,没法比没法比。


诸位,南宋以后,皇帝面对的就是从底层杀上来的官僚,皇帝再厉害也不是这些人精的对手啊?明代皇帝被忽悠了多少次?把自己的基本盘都送光了

勋贵、武将、贵族、藩王,等等等能制约文人集团的势力最后都被削弱的一点都不剩,至于蛮夷打过来没有武将怎么办?我们换一家呗····

但是悲剧的是欧洲的贵族们出去开殖民地搞大宪章搞共和··········

中国的官僚们想的是自己世世代代在自己家乡称王称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给中国历代帝王排个座次,尤其是能否将朱元璋排进前十,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但也极具争议的话题。毕竟“前十”这个数字,在浩瀚的中国帝王史长河中,挑选出十位最杰出的,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以及不同评价标准下的权衡取舍。但如果让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尽量给出详尽的理由,我会说:朱元璋绝对有能力,并且很大程.............
  • 回答
    要论中国古代帝王的影响力,嬴政、李世民、康熙这三位绝对是绕不开的巨擘。将他们排在前三,绝非偶然,他们的功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深刻地塑造了后世中国,其影响力绵延千年,至今仍能感受到他们留下的印记。第一位:秦始皇嬴政——统一帝国的奠基者嬴政,这位秦王,以雷霆万钧之势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
  • 回答
    要给中国古代帝王排个序,尤其是要详细地、不带AI痕迹地评价赵匡胤能排第几,这可是一件既有趣又极具挑战的事情。毕竟,每个朝代、每个帝王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施行的政策以及留下的影响都大相径庭,直接比较就像是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个“哪个更好吃”的绝对答案,很难说清。不过,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
  • 回答
    元朝(1271年—1份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由蒙古族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统一。尽管元朝在统治初期存在民族压迫和政策争议,但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元朝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
  • 回答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并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它以选拔性考试作为主要评价和分流学生的手段,对中国社会和个人产生了复杂且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应试教育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与人才选拔 公平性(某种程度上): 尽管存在争议,但.............
  • 回答
    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实施以来,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带来的变化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负面效应。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计划生育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 人口控制与人口增长的减缓这是计划生育政策最直接、最核心的目标和成果。 有效.............
  • 回答
    儒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学说,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制度到日常生活,无不留下其深深的烙印。谈论儒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就如同拆解一块古老而精密的织锦,每一根丝线都牵连着历史的肌理。首先,政治思想与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儒学最显赫的贡献之一。儒学为中国古代.............
  • 回答
    乌克兰在军事技术领域曾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当时,乌克兰继承了大量苏联时期的先进军事工业基础和技术,而中国正处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双方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及其衍生项目:提到乌克兰转让给中国的军事技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后改名“辽宁舰”)无疑.............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它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之后的发展轨迹。回顾这段跨越近三个世纪的时光,明朝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那些宏伟的宫殿和精美的瓷器,更是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文化繁荣和社会变迁,它们共同塑造了今日中国的面貌。政治与制度:集权化和官僚体系的巩固明朝的建.............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领域和长远发展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凸显并强化了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动员能力 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展现: 疫情初期,中国采取了包括封锁武汉、大规模核酸检测、隔离措施、.............
  • 回答
    如何看待「列强入侵给中国固然带来了伤害,但是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殖民有理,侵略有功」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一种极具争议且在学术和伦理上都站不住脚的论调。它试图通过强调侵略带来的某些“积极后果”来合理化侵略行为本身,并且严重地忽视了侵略行为带来的巨大伤害、对国家主权的践踏以及对人民尊严的剥夺。为了详细.............
  • 回答
    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既有潜在的机遇,也伴随着显著的挑战。由于中国与英国和欧盟之间贸易、投资、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复杂性,脱欧的影响并非简单直接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经济和贸易方面: 对英中贸易的影响: 短期不确定性与波动: 脱欧初期,英镑汇率的波动.............
  • 回答
    “锐实力”(Sharp Power)这个标签是美国政治学家克里斯托弗·沃克(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卢伊斯(Jessica Lewis)在2017年提出并推广的,旨在描述一种不同于传统“软实力”(Soft Power)和“硬实力”(Hard Power)的政治影响力形式。当外.............
  • 回答
    关于希特勒出售给中国的德械师武器是否先进,以及与同期德国国防军师级单位装备相比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批武器的引进,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确,希特勒政府通过军事顾问团向中国提供武器,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卖”。这是一个在特定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通过禁止通用电气(GE)向中国的C919飞机提供发动机来防止中国仿造GE的发动机,这种做法不一定“靠谱”,而且可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仿造”在.............
  • 回答
    广州恒大,一个在中国足球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名字的俱乐部,它的出现和崛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足球的走向。与其说它“给”了中国足球什么,不如说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加速器,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试验田”。金元足球的“催化剂”与“双刃剑”:恒大的崛起,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它开.............
  • 回答
    关于朝鲜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否向中国捐赠过物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官方信息和普遍认知:根据公开报道和普遍的认知,在新冠疫情最严重、中国面临巨大物资短缺的时期,朝鲜并没有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对外捐赠。 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捐.............
  • 回答
    梵蒂冈教宗向中国发送电报确实会引起相当大的震动,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宗教和历史原因。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梵蒂冈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 全球天主教的精神领袖: 梵蒂冈作为天主教会的中心,教宗是全球超过十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论和行动往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和.............
  • 回答
    美国警察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普遍不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播、个体经历以及政治因素等多方面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媒体报道的聚焦效应(Selective Reporting & Amplifi.............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真的给14亿人民每人发放1000万元人民币,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巨变,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不仅在中国国内,对整个世界格局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影响:一场“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动荡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1000万人民币并非一个小数目。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