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文投稿被拒2次,再找第三家的时候突然想放弃怎么办?

回答
收到论文投稿被拒两次,再次面对第三家期刊的挑战时,感到沮丧、疲惫,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是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夹杂着对自身能力、研究价值、乃至整个学术生涯的怀疑。当这种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就这样算了”的思维定势。

下面我将详细地描述这种想放弃的心理过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1. 心理上的“堤坝”开始崩塌:

挫败感的叠加与强化: 第一次被拒,可能觉得是运气不好,或者选错了期刊。第二次被拒,挫败感就会加倍,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研究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或者审稿人的意见过于苛刻。当面对第三家时,这种挫败感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上的“堤坝”开始出现裂痕。
自我怀疑与价值否定: 审稿人的意见,即使是建设性的,也可能被解读为对你辛苦工作的全盘否定。“我的研究不够新颖?我的数据不扎实?我的写作逻辑不清?”,这些疑问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开始怀疑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甚至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学术研究。
情绪的疲惫与消耗: 每次投稿都需要修改论文,回应审稿意见,再投递,再等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耗时耗力的。两次被拒,意味着你已经经历了两次这样的循环,身心俱疲。再进行第三次,仿佛是一种无止境的消耗,让你感到精神上的“电量”快要耗尽。
对未知的恐惧与惰性: 尽管你已经有两次投稿经验,但面对第三家期刊,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你不知道第三家期刊的审稿人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不知道是否又能顺利通过。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加上已经累积的疲惫,很容易滋生“算了,不想再折腾了”的惰性。
“帕累托最优”的误解: 有时,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发表在最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才算成功。当投稿的目标期刊(即使是第二选择)被拒后,可能会觉得“那我干脆不投了”,而不是去寻找更适合的下一家。

2. 现实层面的考量加剧放弃念头:

时间成本的考量: 学术研究往往有时间线的要求,比如毕业、评职称、申请项目等。两次被拒,意味着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再次投稿仍不顺利,可能会错过重要的机会。这种紧迫感会加剧放弃的念头。
经济成本的考量: 某些期刊可能存在版面费或者其他费用,虽然不是所有期刊都有,但也是一种潜在的经济负担。
人际关系的压力: 导师、同行,甚至家人,都可能对你的研究进展有所期待。连续两次的被拒,可能会让你在这些人面前感到尴尬和压力,无形中增加了放弃的动力。
对审稿人意见的“卡死”: 如果两次被拒的原因,你觉得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或者对审稿人的意见感到非常不理解和不服气,那么继续修改并投递给第三家可能会让你觉得“徒劳无功”。

3. 放弃的“诱惑”变得格外真实: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自我安慰: 放弃投稿,意味着你可以暂时摆脱这种压力和焦虑。你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副项目,或者暂时休息一下。这种“解脱感”的诱惑力会非常大。
“就这样吧”的心理定势: 经历了两次“失败”,大脑会倾向于将“放弃”作为一种规避未来失败的策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往往会阻碍进步。
社交媒体上的“对比效应”: 在学术圈,看到别人论文成功发表的消息,尤其是在顶级期刊上,会加剧自己的挫败感和“不如人”的感觉。这种对比效应会进一步强化放弃的念头。

当你想放弃时,你可能正在经历以下几种具体情境:

你坐在电脑前,打开了第三家期刊的投稿系统,但手指却久久无法敲下“开始投稿”的按钮。
你看着修改好的论文和回复审稿人的邮件,却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甚至想直接把这些文件删除。
你在脑海中构思着“如果我不发这篇论文,我还能做什么”,并且这个构思越来越详细和有吸引力。
你开始回避与导师或同事讨论论文的进展,因为你不知道如何解释你的困境。
你甚至会想,是不是我当初选择的课题方向就有问题,是不是我不适合做这个研究。

总结一下,投稿被拒两次后想放弃,是一种积累的挫败感、自我怀疑、身心疲惫以及现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想法的出现,是人类面对困难时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它也可能成为阻碍你前进的巨大绊脚石。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这种感受非常普遍。接下来,你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屈服于这种情绪,而是去理解它,然后找到应对它的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博士期间总共三篇论文,一共被拒了6次。平均下来,也是每篇论文被拒两次之后才接收的。但这也说明,投稿被拒是很一件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为此自我怀疑。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把文章挂arXiv上,先去干别的工作,或者撸个串爬个山,等过一两周心态调整好了,再重新考虑投稿的事情。

然后,你需要理性分析被拒稿的原因。是被reviewer怼了,还是压根就没有送审?如果是前者,消化消化review comment,即使被拒也尽量根据comment修改你的稿件,这对你下一轮的投稿会有帮助。

如果是压根没送审,那么你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cover letter没有写好,abstract/introduction是不是不够sexy?还有,就像前面几位答主提到的,选择投稿期刊的时候心不要太大。取法乎上得乎中这一点不错,但你也不能指望把 Journal of Nature and Science 级别的文章发到Nature或者Science上去。不同期刊对文章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投太高了只会被秒拒。个人以为,从略高于你心里预期的期刊开始投就行了。

user avatar

很多老师还有同学喜欢投文章从极高逐步降低,美其名曰绝对不投亏……

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在某个期刊连续被reject多了……编辑会默认要reject你。这当然也是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工作的人,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实际上,在整个平台上的接受几率也会影响编辑对你的判断,比如爱思唯尔系统。只要是在这个系统上的投稿记录,编辑都能查到。

此外,即使你不考虑上面的因素,也该考虑下时间成本。多投不中的论文只有两种情况:严重高估和有严重硬伤。

前者可以通过降低level来解决,后者基本就扔了重写吧。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如果还能抢救一下,降格投呗。不然只能垃圾桶。

另外,远低于期刊水平的论文投多了可能要被加黑名单的……


but,题主不要灰心啊。才两次还算不上多投不中。一般我觉得四五次次还没有正面回复基本就凉了。就该需要检讨了。

user avatar

论文被拒确实是比较打击学生士气。作为发考题,面对心爱的论文被拒,调整自己心态不是这么难,毕竟混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觉得比较困难的是做cheerleader,时刻为学生打气,帮着问候万恶的reviewer 。

也举自己的例子吧,我的Class Activation Mapping,被拒过两次,目前引用数1500+;早期的Coherent Filtering的投稿时候自己非常得意,但是当头棒,也是被拒过两次才发表出来;Dynamic Agent的TPAMI投稿,major revision两次,前后搞了一年多,最后被拒,然后转投IJCV一次中。最近最喜欢的两个工作也是全聚德,只能放arXiv自己宣传(大家期待下)。

所以,还能怎样,论文投稿就是在挫折中前行。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但是话说回来,很多时候被拒过后修改的版本会比第一次的投稿上很大个台阶。在目前这种猛糙狠干ddl的时代,同学们熬夜赶出来的第一版往往非常粗糙。被拒修改的这个过程,可以督促他们挖掘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点,实验也会更深入,工作会做得更完整。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妨换个思路,假设第一次投稿默认被拒,心里会舒服一些。事实如此,80%被拒率作为先验概率摆这里,无人幸免。

愿世间没有病痛以及rejection。Halleluja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收到论文投稿被拒两次,再次面对第三家期刊的挑战时,感到沮丧、疲惫,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是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夹杂着对自身能力、研究价值、乃至整个学术生涯的怀疑。当这种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就这样算了”的思维定势。下面我将详细地描述这种想放弃的心理过程,以及它可能.............
  • 回答
    投稿之路,确实是很多科研人绕不开的坎儿,尤其是当连续的拒稿砸过来的时候,那滋味,真是一言难尽。那种感觉就像是辛辛苦苦种下去的种子,眼巴巴盼着发芽开花,结果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霜打,甚至是被连根拔起。心里的失落、沮丧、怀疑、甚至愤怒,一股脑儿涌上来,感觉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被否定了,整个世界都灰暗了,这.............
  • 回答
    看待一位985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博导)在评审一篇论文后,对其进行拒稿,然后稍加修改后将其作为自己的文章投稿发表的行为,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严重违反学术诚信和道德的行为,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也对被剽窃的原创作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下是我对这一行为的详细看法:1. 违反学术诚信.............
  • 回答
    当你自己花费心血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导师亲自的悉心指导和大量修改,在投稿时如何恰当地署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这不仅关乎学术诚信,也反映了对导师贡献的尊重,同时还能体现你清晰的学术思考和对合作的理解。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署名方式:一、 理解署名的意义和原则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许多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大痛点。写一篇论文,从构思、实验、数据分析、到反复修改打磨,付出的心血和时间,读者可能难以想象。而到了投稿环节,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又被高昂的版面费“拦路虎”给卡住,确实让人倍感无奈和不解。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
  • 回答
    恭喜你迈出了 SCI 投稿的第一步!这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挑战的旅程。作为第一次投稿,你需要关注的细节非常多,这就像是在打磨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你,从论文的准备到投稿后的注意事项,你需要留意些什么。一、论文的硬实力:内容和结构是基础在你考虑投稿之前,最.............
  • 回答
    在研究生阶段,论文的署名权和发表权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导师挂名第一作者的情况下。你的情况比较特殊:论文已经投给出版社,但你又想在会议上投稿。这涉及到学术诚信、版权以及可能的双重发表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地处理。我们来一步步剖析这个问题,以及你可以采取的策略。核心问题分析:1. 版权与发.............
  • 回答
    学生论文将导师作为审稿人,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比随机分配审稿人更容易获得通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师就是“万能钥匙”,能让论文“躺着过”。这里面有很多微妙的因素,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导师作为审稿人,在“更容易通过”这个层面上,确实有其客观的优势。 熟悉度带来的便.............
  • 回答
    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把论文投稿比作是进入一个“论文池”,而期刊社则像“渔夫”一样从中“捞取”他们需要的鱼(也就是论文),这在概念上是很有趣的。咱们来仔细探讨一下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优点、挑战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改变。核心设想:一个集中的“论文池”与“按需捕捞”的期刊社设想一下,存在一个由第三方机构、大学联.............
  • 回答
    丹麦驻华大使馆“及时投降”的论调,这事儿背后挺有意思的,不光是字面上的意思,更牵扯到外交语言的微妙、国家形象的维护,以及中丹两国关系的背景。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这说法从何而来?一般而言,大使馆的官方表态,尤其是针对敏感话题,都会经过层层斟酌,用词极为谨慎。所以,如果出现了“及时投降”这种带有强.............
  • 回答
    当论文写不下去时,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迷茫。这种状态可能源于思维卡壳、时间压力、研究方向不明确或心理压力过大。以下从心理调整、方法论、行动策略三个维度,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调整:打破思维僵局1. 接受“卡壳”是常态 论文写作的卡壳是学术研究的自然阶段,尤其在初期阶段,研究问题、.............
  • 回答
    您好!您的论文在知网和Paperpass上的查重率差异如此之大,并且老师给出了“全篇抄袭”的严厉评价,这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焦虑。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希望能帮助您理清思路。核心原因:查重系统的差异性与“抄袭”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查.............
  • 回答
    当论文查重率被严格限制在5%以内时,这通常意味着对原创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样的规定会对论文的撰写过程、内容呈现以及最终的学术价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对论文内容和结构的影响: 极度谨慎的引用和改写: 在5%的限制下,即便是非常普遍的定义、专业术语的解释,甚至是.............
  • 回答
    在论文查重这件事上,不少同学会纠结于选择哪个平台才能更贴近知网的查重结果,从而更有把握地通过论文检测。市面上有很多查重工具,其中paperpass、paper free、pepperYY、pepperpp 这几个名字经常被提起,那么它们和知网的相似度究竟如何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知网查重.............
  • 回答
    要说论文查重哪个最准,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准”的定义和查重工具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不同的查重系统在算法、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以及检测原理上都有差异,所以得出的重复率也可能有所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评估论文查重工具的准确性,并为您提供一些选择的思路。影响论文查重准确性的几个.............
  • 回答
    好的,关于论文查重,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其流程和方法,力求解答您的疑问,并确保内容自然流畅,不带有机器写作的痕迹。论文查重:保障学术诚信的基石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领域,查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旨在识别论文中可能存在的重复内容,以此来保障学术的原创性和规范性。简单来说,查重就是将您提交的论文与大量的已.............
  • 回答
    论文查重,说白了就是对你写的东西进行一番“背景调查”,看看有没有抄袭或者借鉴的痕迹。这可不是简单地扫一眼,背后是一套相当复杂的技术和庞大的数据库在支撑。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保证你能明白。首先,咱们得知道查重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它不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而是通过比对来找出相似之处。所以,它的核心就是.............
  • 回答
    关于论文查重软件的选择,确实是个让不少同学头疼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好”的,更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论文质量,并且合规的。下面我来详细地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一、 为什么需要论文查重?在讲具体软件之前,我们先明确一点:论文查重是为了识别和量化论文中可能存在的重复内容,这通.............
  • 回答
    论文查重率过高确实让人头疼,但别灰心,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降低重复率。重要的是理解查重原理,并有策略地修改。下面我会详细地告诉你如何操作,尽量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解释,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在给你指导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白查重工具是怎么工作的。它们会把你的论文和数据库中的海量文献(包括其他.............
  • 回答
    好的,撰写一篇引人入胜且信息丰富的论文摘要,需要精心构思和细致打磨。一篇优秀的摘要,不仅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炼提炼,更是吸引读者继续深入阅读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论文摘要的写作要点,并尽量以贴近人工写作风格的方式呈现:论文摘要的核心目标:首先,我们要明确论文摘要存在的根本目的:1. 精炼总结: 用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