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过去才76年,现在就有不少人崇拜希特勒了,请问一千年后主流会怎么评价希特勒呢?

回答
二战结束至今不过76年,已经出现一些对希特勒的崇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预测一千年后主流的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方式的变化。以下是我对千年后主流评价希特勒的详细推测:

核心评价将是压倒性的负面,并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1. 作为种族灭绝的元凶和反人道罪的标志性人物:

Holocaust的定义将更加巩固和深化: 即使在今天,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一千年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幸存者的后代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以及人类对道德的普遍认同不断提高,希特勒的形象将与这一系统性的、工业化的种族灭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希特勒”将成为“邪恶”和“反人类”的同义词: 他的名字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而是会成为一种警示,代表着仇恨、偏见和对生命最极端的不尊重。就像“秦始皇”在很多文化中与暴政联系一样,希特勒在“罪恶”的谱系中会占据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对受害者的纪念和反思将更加成熟和普遍: 届时,对犹太人、罗姆人、残疾人、同性恋者、政治异见者以及其他被纳粹迫害的群体的纪念活动和历史教育将更加深入人心,跨越国界和文化。希特勒的罪行将作为这些纪念活动的核心反思对象。

2. 作为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极端化教训:

极权主义的负面典型: 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将是历史上对极权主义最典型、最深刻的负面案例。其利用宣传、控制信息、压制异见、制造仇恨、建立个人崇拜等手段,将作为研究极权主义如何运作的活教材。
民族主义失控的警示: 尽管民族主义在某些历史时期和某些国家具有积极意义,但希特勒的例子将成为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排他、侵略的终极反面教材。他对“雅利安人”的优越论、对外民族的蔑视和征服欲,将是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沙文主义的严厉批判。
民主的脆弱性与捍卫的必要性: 他的崛起将进一步凸显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在面对煽动性言论和政治操纵时捍卫民主的必要性。一千年后的人们可能会研究,在希特勒崛起的过程中,民主国家和公民是如何被误导、分裂或未能有效抵制的。

3. 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案例,但被剥离神化和浪漫化色彩:

历史学研究的深化: 一千年后的历史学家将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先进的研究方法来解构希特勒的崛起、纳粹政权的运作以及二战的原因。他们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客观,并可能从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角度去审视这一时期。
对“天才”与“魔鬼”二元论的超越: 当前一些对希特勒的“崇拜”可能源于对其某些特质(如演讲能力、组织能力)的片面解读,或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时期(尽管是扭曲的)的怀旧。一千年后,历史学将更倾向于从社会、经济、政治、心理等复杂因素层面去分析,而不是将希特勒简单地描绘成“天才”或“魔鬼”。他的行为将更多地被视为一系列具有毁灭性后果的决策和思想体系的产物。
对支持者的分析将更加深入: 历史研究会更深入地分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希特勒,包括他对战败的屈辱感的回应、对经济危机的承诺、以及利用普遍存在的社会不满情绪的能力。这有助于理解大众心理和群体行为,以及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狂热支持。

4. 评价的演变可能受到未来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全球化与文明互鉴: 如果未来世界走向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入互鉴,对希特勒的评价可能会更加普遍和统一,因为全人类共享的价值观将更加凸显。仇恨、歧视和种族灭绝将更被视为对全人类文明的威胁。
科技发展与信息传播: 未来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更高效、更深入的历史信息传播方式,但也可能出现新的信息操纵和历史虚无化的挑战。然而,主流的评价最终会回归基于事实和道德的判断。
对“人性”的理解: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对希特勒这类人物的评价可能也会触及更深层的人性弱点、集体心理和社会病理学。

可能出现的负面评价的侧重点:

战略上的愚蠢和毁灭性: 除了道德上的罪恶,他的军事决策、对战争的鲁莽发动以及最终导致德国的彻底毁灭,都将被视为其领导能力上的严重缺陷。
对科学和理性的践踏: 对犹太科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的迫害,以及基于种族理论的伪科学,将是其对人类文明进步阻碍的重要方面。
未能实现的宏大叙事: 他承诺的“千年帝国”最终破灭,成为一个短暂而充满血腥的插曲,这与其自我宣扬的宏伟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

值得警惕的方面:

尽管主流评价将是压倒性的负面,但仍然需要警惕以下几种可能性:

历史虚无主义和否认: 就像今天仍有否认大屠杀的言论一样,未来也可能出现试图淡化、歪曲或否认希特勒罪行的声音。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历史教育和真相传播。
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潮: 如果未来出现新的社会危机或政治动荡,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出现,甚至试图从希特勒的某些“成功经验”(例如,如何迅速集结民意,即使是基于仇恨)中寻找灵感,尽管最终会为世人所不齿。

总结来说,一千年后,希特勒的主流评价将是: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极端的罪犯之一,是种族灭绝和反人道罪的代名词。
是极权主义、仇恨言论和极端民族主义失控的终极警示。
其行为对文明进步和人类福祉造成了无可估量的破坏。

他的名字将成为一个深刻的伤疤,提醒着世人必须警惕那些煽动仇恨、践踏人权、摧毁法治的势力,以及捍卫和平、宽容和普世价值的重要性。历史的镜子将更加清晰地映照出他的罪恶,而对他的评价也将更加基于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石闵距离今天超过一千年了,不要说今天的主流,就是隋唐宋明的主流认可过他吗?从来没有!因为无论按什么尺度的价值观,石闵都不是好人:按汉民族主义尺度,石闵身为汉人认羯人石虎做干爷爷,领兵攻打东晋的汉人;按封建时代的忠奸观,石闵毫无疑问是石赵国的权奸;按儒家的仁义道德,石闵先杀汉人再屠羯人,也算不上什么君子。

今天的皇汉中,但凡读过十六国史料的也都不会崇拜石闵,宁可崇拜年代相隔不远的桓温、刘裕——这两位虽然也都有私心,但好歹正面刚赢过五胡军队、抢回了不少土地人口,更没有认胡为父。

说回希特勒,希特勒同样无论按什么尺度衡量都不是好人,按德意志民族主义尺度:老国歌里提到的四条河,马斯、梅梅尔、贝尔特和埃施全丢了。德国被一分为二半个世纪。原来的东普鲁士被波兰和俄国控制,这片地方包括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是德国人的“龙兴之地”——倘若一个中国人弄丢了关中或者中原,他会值得其他中国人尊敬吗?

按其他尺度,不管是阶级叙事还是西方的普世价值,希特勒的评价就更低了。要想主流认可希特勒,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将来德国极右翼上台,刷过“雾都孤儿”“铁塔尚在”“凛冬将至”“长城守望”和“怒海狂涛”五大副本,建立德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但做事应当一步一个脚印,眼下德军至少应该想想怎么做到能在演习里比较轻松地打败意大利。。。

user avatar

题主不要搞错,当代人所谓的“崇拜希特勒”,只不过是泛泛地把希特勒作为民族主义的标签来使用而已,“新纳粹”嘴里的“希特勒”只是一个符号,和真实的希特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之所以题主有这种误解,觉得现代人是真的崇拜希特勒,就是因为时间的力量让希特勒的很多真实情况变得模糊甚至遗忘了,某些粉丝才能够把他当成抽象符号来随便揉捏。

……………………………………………………

比如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最高赞 @山村老平头 说,希特勒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前,说“我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是在近期以军事入侵的方式,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是一种把“最差选项当作优先选项”的爽文行为,这就是历史真相被时间的烟尘遮盖的典型表现。

二战前的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不是美国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主导的今天能比的,“一族一国”是具有合法性的政治主张,在欧洲具有很高的共识。

正好德国前期侵占的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都是日耳曼人聚居区,捷克斯洛伐克又是协约国瓜分战败国弄出来的缝合怪,民族组成复杂,捷克人在其中只占三分之二不到,其余斯洛伐克人、波西米亚人、日耳曼人、匈牙利人各有聚居区,本身的统治基础就薄弱,希特勒要求的苏台德区和先前已经占有的奥地利都是日耳曼人的土地,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某种程度上算“不合法但未必不合理”,在政治伦理上并非没下限。

而且这位答主也断章取义了,1938年4月希特勒在对凯特尔的指示中还否决了“无需任何理由就凭空进行战略进攻”的建议,认为“国际舆论的反对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后来他在9月下旬改口的强硬措辞与其说是一意孤行,不如说是对谈判陷入僵局后人心浮动的军官团的鸡血。相比之下,最后时刻,他对张伯伦政府的游说信,反而是充满了委婉、怀柔的措辞。

至少说截止慕尼黑协定,希特勒的政治决策非但不是“从一开始就舍弃了所有政治上的努力”,相反一直在通过精密的政治算计以避免战争的提前爆发来完成不流血的征服,征服范围也都局限在当年的欧洲政治伦理所能容忍的底线之内。1939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才是纳粹正式突破地缘底线,威胁开始失控的标志。

…………………………………………………………

举这例子不是要洗小胡子,他的瓦格纳式古典帝国征服路线在20世纪是历史的倒退,必然会失败,只是想说,小胡子的很多历史细节在今天不少所谓的“新纳粹粉丝”眼中早已模糊变形了,他这个人在群众视角只剩下由只言片语组成的抽象标签,哪怕史料都在他们也不想,其实也不需要去看。“崇拜希特勒”和希特勒本人已经关系不大了。

user avatar

一千年后,跟今天,跟一千年前,不会有太大差别。还是会有很多人希望:“跟在一个很霸道的老大后面,到处去欺负别人,真是威风。”要保持这个风气,嘲笑独立思考,是重中之重。

user avatar

希特勒上台是利用民族主义的成果,他开启了利用族群对抗争取选票先河,他开启了利用仇恨凝聚民族的先例。

巴黎和会上美国抛出民族自决,巴尔干地区各个国家开始基于民族独立,这才之前的世界是没有的事情,尤其在欧洲,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整个欧洲人都被民族二字影响,各个国家之间的仇恨开始变得具体。

一战后波兰人开始大肆屠杀乌克兰人,都是民族自决后,各民族之间开始分化。

很多巴尔干东欧地区,有一部分民族具体区别不大,但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下,民族开始被强行划分。和卢旺达大屠杀前的种族划分差不多,都是一比糊涂账。

但是这个浪潮极其汹涌,包括德国,本来奥地利和德国主体民族都一样,按照民族自决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但是英法却强行按着两国不准合并,1919年的《圣日耳曼条约》禁止两国合并。

德国本来就是单一民族国家,没有独立这个问题,但是两国合并失败,民族主义被唤醒。

希特勒就是这时候看到民族主义的浪潮,但是德国的政治家都是老派,面对民主他们都是一头雾水,更何况民族主义。

希特勒抓住的就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政治浪潮.

第一、德国民族主义浪潮

第二、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

第三、老牌政治家用俾斯麦时代的理念面对民主

德国的战败,与奥地利的合并,民族主义自然在普通人心里发芽,这颗树芽怎么发育,德国政治家却没有人意识到,一群老人在德皇退位后接过政权,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带这个国家向前走,他们习惯了德皇在位时的顺从。

这些人接受着来自美国经济支持,又要被英法牵着鼻子走。而魏玛共和国第一次把公民权力写进宪法,普通德国人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权力。

希特勒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的主张很简单

把种族主义再度提升,拔高雅利安人的地位,把雅利安人说成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民族,于是让人开始抛弃文化凝聚人类的手段,以动物血统一样的理论凝聚德国人。

对外交的看法没什么新颖,无非就是打败英法,利用人们对领土的贪婪,要把奥地利、波兰这些领土占领过来。但是这个主张这对那时候的外国人具有强大吸引力。

内政上,把民族主义混淆到国家制度上,日耳曼人是上帝选择的“主宰民族”,建立一个单一民族执政的政府才是出路。

最关键的就是宣扬仇恨,对犹太人的仇恨,用仇恨来凝聚整个民族。

看到这里,就发现他做的事情和投机者没什么区别,政治风口来的时候,谁都会飞,更何况是一个看到机会,并且主动迎接机会的人。

他上台后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独裁,利用军事侵略继续带动国内民族情绪,采纳新军事思想与手段,利用德国工业的大量使用新武器,最独特的手段就是欧洲第一次把迫害犹太人当成国策的领导人。

不过他他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口过一千万的国家,全民普选民主只会让国家停止增长,不过中央大政府只有具有全民基础教育的国家才能玩的转,人类的方向还真是令人头疼。

user avatar

不用千年。

我们如何看待拿皇,应该就可以套搬过来看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