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议放宽摩托车限制,摩托车真比开车好吗?开放限制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摩托车与汽车的优劣之争,由来已久,而关于限制摩托车的讨论,也从未停歇。有人认为放宽摩托车限制,能够带来诸多便利和好处,但也有人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那么,摩托车真比开车好吗?开放限制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咱们不妨来细细说道说道。

摩托车真的比开车好吗?这得看从哪个角度说。

从便捷性和经济性上讲,摩托车确实有其独特优势。

穿梭自如,效率更高: 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摩托车灵活的身姿能够让骑手轻松穿行于车辆之间,避开拥堵的“肠梗阻”。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摩托车往往能比汽车更快到达目的地,节省宝贵的时间。这对于通勤一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停车方便,成本更低: 摩托车体积小巧,找车位易如反掌,而且许多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摩托车停车区域,免去了汽车停车难的烦恼。此外,摩托车的油耗通常远低于汽车,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预算有限的个人来说,是一种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驾驶乐趣与自由: 对于许多热爱驾驶的人来说,摩托车带来的驾驶感受是汽车无法比拟的。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身体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畅快,以及在蜿蜒山路上攻弯的刺激,都是摩托车独有的魅力。它带来的是一种纯粹的驾驶乐趣和对自由的向往。

但是,从安全性和实用性上讲,汽车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安全防护更到位: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汽车拥有坚固的车身、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一系列被动安全配置,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一旦发生碰撞,汽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冲击力,降低受伤的风险。而摩托车,无论装备多么先进的头盔和防护服,在发生事故时,骑手的身体直接暴露在外,受到的伤害程度往往远高于汽车驾乘人员。
载人载物能力强: 汽车能够轻松承载家庭成员或朋友,并且有足够的空间携带行李、购物物品或宠物。对于有家庭需求或者需要经常载人的情况,汽车的实用性是摩托车无法替代的。
应对恶劣天气: 在雨雪、严寒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汽车提供了温暖舒适的乘坐环境,并能有效防止驾驶员被雨淋湿或受冻。而摩托车骑手则需要应对各种天气考验,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

那么,如果真的放宽摩托车限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积极影响: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理论上,如果更多人选择摩托车出行,能够减少路面上汽车的数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尤其是在一些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这会是一个显著的改善。
促进经济发展: 放宽限制可能会带动摩托车销售、维修、配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人可能会因此创业或者增加就业机会。
提升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如前所述,摩托车在短途通勤和城市出行方面的高效性会得到体现,减少通勤时间,提高生活效率。
满足部分人群的出行需求: 对于一些年轻群体、追求生活方式的群体或者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来说,放宽限制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出行选择。

消极影响:

交通安全风险显著增加: 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贸然放宽限制很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上升,尤其是涉及摩托车的死亡和重伤事故。缺乏安全防护的弱势交通参与者(摩托车)与汽车、行人之间的冲突,往往后果更严重。
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加剧: 许多摩托车,特别是老旧的或者经过非法改装的车辆,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同时,一些排放不达标的摩托车也会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摩托车数量的增加,交通秩序的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非法改装、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行为可能会增多,对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道路基础设施的压力: 虽然摩托车体积小,但大量的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也需要相应的停车设施、交通标识和道路规划的调整,否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道路的混乱。
潜在的社会治安问题: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摩托车的机动性进行非法活动,如盗窃、抢劫等,这可能会对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影响。

要更细致地讲,放宽限制的影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放宽”。

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取消禁限行区域,而没有配套的严格管理措施,那么消极影响很可能会大于积极影响。

例如,如果放宽限制的同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那么积极影响会更大一些:

加强摩托车骑手的培训和考驾照的门槛: 确保只有具备足够驾驶技能和交通安全意识的人才能合法上路。强制性的安全驾驶培训,强调风险规避和应对能力。
制定和完善针对摩托车的交通法规: 明确规定摩托车的行驶规则、禁停区域,以及对非法改装和危险驾驶行为的严厉处罚。
提升摩托车的安全标准和排放标准: 鼓励或强制使用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的摩托车。
改善道路基础设施: 考虑摩托车骑手的需求,比如设置更安全的车道、停车区域等。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摩托车出行风险的认识,同时教育汽车驾驶员注意避让摩托车。

总而言之,放宽摩托车限制并非一蹴而就的决定,它是一个需要审慎评估、周密计划,并辅以强有力管理措施的复杂议题。摩托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优劣并存,关键在于如何让它在不牺牲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需要政府、社会和骑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个更安全、更高效、也更包容的交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上一堆人自杀式开车。

咱也不是说两轮就不能安全行车,我自己就安全行车,保险记录为0。

其实要把摩托车开安全,又快又好,成本比买个小车开起来要贵多了。

买台1万块钱18手标致,120巡航舒服,急刹车一脚踩死根本不叫挑战。

120巡航,身上衣服头盔靴子,节约点5000块也没了,5000再买辆18手摩托,属实开不得120。

还没算正经找个老师教会怎么80码过弯,怎么120急刹,也得几千学费。

user avatar

放宽摩托车限制,还是不要了吧

作为一个骑行公里在5万+的新手,真的对现在的摩托车现状有点担心。

以前没有解禁的时候,玩的大多数都是水车,质量堪忧,那时候大部分车还都是化油器。一堆人凑到一起聊什么?

怎么改车、怎么调化油器、怎么修车等等。互相之间攀比最严重的就是谁会弹离合掉头,谁会翘头翘尾,谁会甩尾漂移...... 一群人中最牛逼的,一定是骑烂车去摩旅的.....

压弯?那是基础好么......

后来解禁了,大家都变成正规军了,质量也上去了,都是电喷了。一堆人凑一起聊啥?

谁的车零百多少秒,谁的车多少钱,谁的车是大贸的等等

以前谁有个D照,一堆人问在哪里考的,严不严。

现在谁有个D照,一堆人问在哪里考的,多少包过.

路上的摩托车越来越多了,但是小白也越来越多了。去年跟几个群里的摩友进了次山,就再也不敢去了。

那是跑山么,那特么是玩儿命啊!!!

盲弯80,进弯不减速,出弯不加速。超车越实线,急停在路中。一共骑行200km,5个人里面2个摔车了......

从山上下来,弹离合掉了个头,竟然被人觉得技术好????

这不是基操么? 不然多少C1分够扣的?

一群人在驾校,上车练习的时间还没理论练习的时间长。就拿本了,拿到了呢,就上路了。上来还大多数大排......

骑车的越来越野,大白天在交警面前拉急速,大晚上组队在市区轰你那个破排气。我在23楼都听得想下去找你要个链接的。

最怕的都不是不放宽,而是连现在的环境都没有了......毕竟人家一刀切省事啊!

当管理成本过大,且收效甚微的时候,你觉得那帮老爷们真会看大家需求么?

多说一句:共享单车都能禁,也不在乎多禁你个两轮

8.18日更新

鉴于部分骑摩托车的脾气火爆甚至私信骂我的,解释如下

1、谁都是从新手过来的,没人歧视新手。

哪个车友群里你问个问题没人理你?前提是你得问啊,你得学啊。发教程无人问津,发黑丝女骑,群里嗷嗷叫

去年摩友群,一个刚买车的半个月没骑,电瓶亏电了,问群里解决方案。一堆老狗各种出方案,最后摩友在指导下,用个不合适的板子,愣是纯新手把电瓶拆下来。你管这叫歧视?

还是去年,有新手不会压弯,我们两三个大老爷们,大冬天带人家在断头路摆锥子桶练,鼻都冻出来了,你管这叫歧视?

歧视的是那群看了几个视频,买了辆车,学了推把压弯,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的!

不服可以接着私信接着骂,我就歧视你们这些人了,咋!

真正虚心学的,老老实实骑车的,用不了多少公里,也就老司机了,人家照样也看不起你们!!!

2、说我弹离合掉头是炫耀自己洋洋得意的

你们怕是真的没经过严打,那时候要是不会原地掉头。C1都得吊销,还扯什么正规军

另一点,安驾培训里面,小范围掉头是必学科目!!!而弹离合掉头,也是其中之一!

不要说没人教,摩托车你想玩的久,得自己琢磨

3、不得不说,我的文笔比较差,架不住没耐心的人看文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想表达的是:别指望放宽了,就现在摩托圈现状,不再禁止都不错了

东莞、深圳两个城市今年的禁摩政策了解下?

西安之所以解禁,是因为当年老旧政策的一次性废除好么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那几天,两起摩托车事故,硬是让从那以后摩托车不能上高架和隧道。

今年年中那会儿,因为全运会,西安部分路口,连共享单车都不允许摆放!这就是现实!

所以,我个人认为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随时都有再次禁摩的可能

4、私聊的小(da)可(sha)爱(bi)们,键盘骑多了吧。真以为路上也能随身带键盘?中午出去骑骑就行了,因为早晚得出事

user avatar

放开摩托车限制,会抢走相当多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

电动自行车也面临很多问题,现在消防方面是各种限制,但是又没有公共用地去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所以也是矛盾重重。

八九千块买个踏板摩托车,市区通勤比天天得想着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真是好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