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抗日剧都是洗钱和潜规则女演员的副产品,加上有无数只图个热闹的军盲观众看,拍得再烂也有人看,要真实性干什么?真实性是什么?可以吃吗?
说正经的,手枪在战场上的价值其实很低,仅仅作为辅助、备用的自卫武器,且不要说和战场上的火炮、坦克比,就算是步兵分队之间的交火,主要的火力输出也是轻重机枪和步枪,近战中还会有冲锋枪,手枪的作用非常小,影视剧里主角拿着一支小手枪和一堆拿着步枪的日本兵对射,或者当官的拿着一支小手枪,站在机枪旁边“给我打!”还抬手啪啪开枪这种场景是极不真实的——步枪、机枪射击的距离,远超出了手枪的有效射程。
但是在火力贫弱的中国战场上,手枪发挥的作用的确比欧洲战场更大。旧中国积贫积弱,工业水平极低,重武器匮乏,连步兵的机枪、冲锋枪等自动武器都远比欧洲战场稀疏,无论是国民党、地方军阀还是中共军队都是火力严重不足的,可以说中国战场是一个菜鸡互啄的战场。由于机枪、冲锋枪很少,结果意外地让毛瑟C96这样的大型自动手枪有了施展舞台,也就是“盒子炮”、“驳壳枪”。
这种手枪外观很大,看上去很威猛,加上是半自动/全自动武器,虽然打不远,但是近距离火力要比栓动步枪强得多,所以深得旧中国各派武装喜爱,成为基层指挥员、警卫队、近战突击队和敌后游击武装的武器。
由于这种手枪太受欢迎,除了德国原装进口的,还有了不少山寨货。比如西班牙的阿斯特拉公司,这个公司在当时专门搞一些小动作,仿造勃朗宁、柯尔特、毛瑟等名枪的外观,但是内部结构做一些改动,生产这类山寨手枪。毛瑟手枪在中国这么畅销,阿斯特拉也不会放过,生产了不少外观和毛瑟极其相似的山寨驳壳枪销往中国。
中国的兵工厂也仿制过毛瑟手枪,比如汉阳兵工厂就仿制过。
比较奇特的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兵工厂山寨的毛瑟手枪,叫晋造十七式手枪,它改用11.43x23mm手枪弹。使用这种手枪弹是因为山西还仿制过同口径的美国汤姆森冲锋枪。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科普为主,你的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美帝警察不是有统计么,遇到劫匪拿着手枪,只要你跑出去十米,挨枪子呢概率就无限接近于零了
驳壳枪是当冲锋枪用的……不是一个类型
中国战场就是菜鸡互啄的水平
就双方的子弹储备,估计手枪水平都练不很好
二战人家苏联南斯拉夫的游击队默默的给自己飞机坦克加油呢
我们这正规军里,重机枪都是团一级的重火力了
我那个十八线小县城,游击队开始就三杆枪,还一个是彻底坏掉凑数的,一个是枪栓要用脚踹的。子弹更是个位数。
最后还是老八路过来才把据点端了
但是,没有他们,据点就没必要存在了,里边的两个鬼子十个伪君就可以去别的地方了。然后无数个据点加起来,腾出来的鬼子就不是小数了。
前面的大神答得大都是八路这边,我来说一下日军。
众所周知,日军士兵是不配发手枪的,而且以普通日本人参军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逼经济状况,是不可能像美国大兵那样自掏腰包给自己买把手枪的,况且军纪也不允许,以日本严苛的上下尊卑,你一小兵就敢佩戴手枪,你要干啥!
So,能够装备手枪的只有军官、参谋和汽车兵、装甲兵、飞行员这一类人。辎重兵么,那帮朝鲜人要什么枪,发个刺刀、手雷什么就够了,皇军都是用三八大盖的,炮兵么,都是在友军的严密保护下,要枪有什么用?
何况,真正的高级军官又不上前线,这么一算,日军哪有几把手枪跟你互射啊!
再说说日本人装备的手枪。将官们不是进口高级货就是国内仿造国外高级货的高级货,数量稀少价格又贵,真正大规模装备下级军官的手枪只有一种,就是南部十四式,我们称之为“王八盒子”:
这枪可谓是手枪史上的奇葩,用过它的日军、国军、共军、美军均是异口同声,高度评价:真T M D 烂!
不仅易卡壳、易走火,还容易掉弹匣,经常打不两发低头一看弹匣已经在地上了,击针质量也不过关,瞎火的事是家常便饭,准头就更不怎么地了。
除了造价便宜,工艺相对简单,剩下的都是毛病,拿来自杀都靠不住,还不如美军空投到法国境内的解放者手枪呢,起码那个能打响。
日军自杀偏好切腹和拉手雷自爆,估计就有手枪实在不靠谱的锅。(误)
手枪对射,那不如拔刀冲锋来得爽快,还省子弹。
那有没有什么手枪真的能满足阵地对射的需求呢?还真有:
鲁格P08炮兵型,203mm枪管,表尺射程800m,200m内指哪打哪,还有32发大弹鼓,火力持续性极好。就是造价贵,数量少,这玩意在德军中都是稀罕货,没有多少炮兵真正装备过,想在战场上见到它,门也没有!
大家没有发现一个事实,使用手枪射击比使用步枪射击潇洒好看,特别是周润发的双枪同时开火,大风衣飘来飘去那是多么帅气啊!
所以电影电视在塑造荧幕形象时一定要使用最好的造型,手枪作为最受欢迎道具,可以一边打枪一边搏斗,一边打枪一边跳舞,一边打枪一边喝红酒,还能持枪结婚;
而使用双手的步枪,则许多功能不能实现,因此被导演和主角抛弃;
当然,发哥拿M16照样帅;
在电视剧里,子弹飞行的轨迹大多是一条直线,都忘了地球是有引力的;
扯了一点闲篇,现在说正题;
手枪在任何时候都是自卫武器,而不是主力作战武器;抗战时期的确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毛瑟手枪,甚至于有驳壳枪连队,但是这种射程只有几十米的手枪配备主要是作为警卫部队,而非作战单位;
实际上,中国部队在与日军作战过程中,甚至于连轻武器直接交火的机会都不多;日军虽然经常髙叫武士道精神,但是在作战中更多的是使用炮火杀伤,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一句著名的说法:
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不断往复,就是炮兵和步兵交替攻击,向纵深移动;而大部作战的中国军队还没有看见日本兵就已经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冲上来的日军步兵主要是占领阵地,没有死于炮火的中国军人实际已没有多少胜算;这也是国土大量沦陷的主因;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则是要避免此种作战方式,采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法,必须是10倍以上的军力包围小股日军,进入伏击圈的日军一定要在第一轮打击下丧失作战和行动能力,否则,一旦日军重新组织起反击,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迅速脱离战斗;这个时候和敌人互怼怒射,恐怕要不了多少时间就是灭顶之灾。
日本虽然在2战时有着一流的海军,步兵的训练也不错,但是日本最烂的武器就是手枪了,尽管日本一鸡冻就要喊:板载,但是日本兵不哈,才不会在战斗中用手枪,在榻榻米上用一用还差不多。
直接理解一下互怼这个词,必须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当时中日国力差距悬殊,怎么怼?只能是持久战,用时间、空间和战士的血肉赢得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