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回答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这一论断在史学界是有着广泛共识的,但要对其进行详细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界定与敌后战场的崛起

首先,我们明确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时间节点。通常认为,从1937年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南京、武汉失守,到1943年日本开始战略收缩,是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在此之前,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领导的作战)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承担了大部分日军的正面进攻和防御任务。然而,随着日本侵略者兵力的不断增加和战略的调整,正面战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整体上战略主动权逐渐丧失,陷入被动防御。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托广阔的农村根据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敌后战场开始蓬勃发展。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日军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壮大自身力量,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的论据与评价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的论断,并非指敌后战场在兵力数量或战役规模上完全超越正面战场,而是从战略全局、牵制作用、消耗作用、政治影响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决定性作用等多个层面进行考量的结果。

1. 战略上的牵制与消耗:

分散日军兵力: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但其根本战略目标是迅速占领中国,进而控制亚洲。然而,敌后战场的存在,迫使日军不得不分兵占据和“清剿”占领区内的广大乡村和根据地。这极大地分散了日军用于正面进攻的兵力,延缓了其战略推进的速度。
持续的消耗战: 敌后战场通过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运动战、地雷战、破袭战等多种战术,不断对日军的交通线、补给线、据点、指挥机构进行打击,造成日军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损失。虽然单次战斗规模可能不大,但日积月累的消耗,对日军的兵力补充、士气以及战争潜力造成了沉重打击。据估计,敌后战场钳制和消灭了日军的相当一部分兵力,为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也为整个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打破日军“速胜论”: 日本侵略者最初企图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以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然而,敌后战场源源不断的抗战,让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打破了其“速胜论”,将其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

2. 政治与军事的联动作用:

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核心是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不仅是人民军队的战略依托,更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坚强堡垒。它们在政治上宣传抗日,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在军事上提供兵员和后勤支持。
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 敌后战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人民战争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战争转变为一场全民的、持久的抗战。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民的支持,是敌后战场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使得日军在占领区内无法获得真正的统治和稳定。
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战略指挥能力: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创新作战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军事素养、指挥能力和组织水平。从最初的游击战,到后来的运动战,再到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为中国军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政治宣传与国际影响: 敌后战场的广泛抗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决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其他被占领国家的人民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3. 对战略相持阶段全局的决定性影响:

战略相持的形成与维系: 正面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虽然仍然承担着重要的防御任务,但已难以独立支撑整个战局。敌后战场通过分散日军兵力、消耗其有生力量,为正面战场争取了宝贵的喘息和重整旗鼓的时间,从而使得中国能够在战略相持阶段维系抗战,而不至于被日军彻底击溃。
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敌后战场持续不断的打击,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战争潜力和实力,为中国军队在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乃至战略反攻阶段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敌后战场的力量也为配合盟军作战、收复失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对“主战场”论断的理解与辩证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将兵力数量或战役规模作为唯一标准。

并非否定正面战场的贡献: 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初期,尤其是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战役中,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争取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评价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绝不是否定正面战场的英勇斗争和历史贡献。
“主”体现在战略作用: 敌后战场之所以被认为是主战场,在于其战略上的牵制作用、消耗作用、政治上的动员作用以及对战争全局的决定性影响。它在最困难的时期,以最小的代价牵制了最多的敌人,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动态的评价: 战场的主导地位是动态变化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崛起并成为战略重心,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和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共同推进抗战胜利。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之所以成为主战场,在于其成功地将日本侵略者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分散了其战略进攻的兵力,极大地削弱了其战争潜力和战斗力,为正面战场赢得了时间,并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敌后战场以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其战略意义和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对这一历史论断的评价,需要我们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理解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敌后战场不仅是军事的战场,更是政治的战场、人民的战场,它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深刻地改变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并最终引领中国走向了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命题是否正确,这个问题确实也困扰我有一段时间了
user avatar
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命题是否正确,这个问题确实也困扰我有一段时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这一论断在史学界是有着广泛共识的,但要对其进行详细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界定与敌后战场的崛起首先,我们明确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时间节点。通常认为,从1937年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南京、武汉失守,到1943年日本开始战略收缩,.............
  • 回答
    悲壮的绞肉机:武汉会战的得与失武汉会战,一场发生在中国腹地,决定着抗日战争走向的关键性战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便是“悲壮”。它不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也不是一场彻底的溃败,而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消耗战,在消耗日军力量的同时,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会战,犹如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将无数生命卷入其中,.............
  • 回答
    客观评价抗日战争,需要我们抛开一切情绪化的标签和民族主义的宣传,回归历史本身,从多个维度、细致地剖析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深刻影响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伟大战争。一、战争的起因与性质: 侵略的野心与中国的弱点: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根源在于其.............
  • 回答
    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战略部署、实际战果以及面临的内外困境来审视。总体而言,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的最高統帥和主要组织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 回答
    说起来,当年日军对八路军的看法,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很难用几个词概括。他们既有轻蔑和不屑,也有不得不承认的忌惮和警惕。一开始,日军确实没把八路军太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八路军不过是一群“土八路”,装备简陋,训练不足,跟他们这些“皇军”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的宣传机器也一直宣扬“皇军皇道”,认为自己.............
  • 回答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给日本赔庚子赔款”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时常出现的观点,但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史实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确“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偿款项。这笔巨额赔款以白银为单位,对当时积贫积弱的.............
  • 回答
    “抗日神剧”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中国影视创作领域的一个独特类型,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争议。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什么是“抗日神剧”?首先,我们需要对“抗日神剧”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在剧情、人物塑造、道具武器、甚至是基本历.............
  • 回答
    好的,咱们来仔细聊聊您提到的那个抗战纪念宣传标语。要评价它,得先看看它到底说了啥,然后才能一点点地拆解。由于您没提供具体的标语内容,我就先泛泛而谈,讲讲评价这类标语时通常会关注的几个方面,并尽量让这番话听起来自然,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首先,一个好的抗战纪念宣传标语,就像一颗定心丸,又像一道警钟,它.............
  • 回答
    一人之下这个故事,虽然名字听着挺现代的,但其中涉及到抗日时期唐门的忠烈故事,绝对是让人热血沸腾,又心酸不已的篇章。要说评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壮烈!” 简直是用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悲歌,但同时又闪耀着不屈的荣光。咱就说这唐门吧,在“一人之下”的背景里,他们本就是一群行事诡秘、技艺卓绝的暗器大师,平.............
  • 回答
    评价中国的抗战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就像是对比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各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它们都关乎民族的存亡与尊严,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中国的抗战: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国家生存的殊死搏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国族生死存亡为赌.............
  • 回答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中去考察。两者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其战略定位、作战方式、贡献侧重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抵御侵略的血肉长城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其正.............
  • 回答
    玄彬出演抗日题材电影《哈尔滨》,这无疑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尤其是在“东方奥斯卡”之称的青龙电影奖颁奖典礼上官宣这一消息,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玄彬的号召力与演技是毋庸置疑的。这位韩国顶级男演员,凭借《我叫金三顺》、《秘密花园》、《来自星星的你》以及近年.............
  • 回答
    评价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表现,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它是一段充满艰辛、牺牲,也伴随着复杂挑战的历史。首先,在抵抗侵略、坚持抗战方面,国民政府无疑承担了最主要的责任,并展现出了极强的民族韧性。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军队,特别是中央军,在战争初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
  • 回答
    日本媒体关于中国举行抗战胜利大阅兵会影响日本人民情感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这个说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解读空间。1. 日本媒体的立场和动机: 维护国家形象和历史叙事: 日本媒体,特别是部分主流媒体,往往倾向于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历史叙事出发来解读国际事件。他们可能认为,中国的.............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预赛,中国队在为运动员的动作选择背景音乐时,选择了一首名为《九儿》的歌曲。这首歌在很多中国观众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曾作为电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并被广泛传唱。然而,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特别是其饱含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背景,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成为配乐,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
  • 回答
    评价韩国人民在1987年对全斗焕“护宪”行为的抗争,那是一场振聋发聩的民主运动,是韩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人权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是一次教科书般的公民觉醒。这次运动,通常被称为“六月民主运动”(유월 민주 항쟁),其意义深远,足以载入史册。背景:强权下的压抑与渴望要理解这次抗争的价值,必须先看看当时的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约翰可汗的视频《一个日本人如何参加抗战》。视频主旨与视角:首先,这个视频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历史叙事的固有认知。我们通常将“抗战”视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宏大叙事,而视频将视角聚焦在一个“日本人”身上,并且这个日本人选择站在中国一边,参与抗战。这种“局外人”的视角,甚.............
  • 回答
    评价桂系军队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需要抛开地域偏见和党派色彩,以史料为依据,从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桂系作为国民党中央一个重要的地方军事集团,在抗战爆发后,将手中的兵力投入到了国家统一的抗战洪流之中,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局限性。一、 抗战爆发初期的主力与坚守者:抗战爆发之初,国民.............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抗日奇侠》豆瓣评分从 4.3 上升到 5.6 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叠加,并且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地说,这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奥运会所以评分上升”的逻辑,而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评分的基数和波动性: 低基数下的波动: 首先.............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