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中,中共消灭了多少日寇?

回答
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精确统计中共力量消灭的日寇数量,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历史的记录方式、统计口径以及当时的战场环境都使得数据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了解中共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战果,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和生动的画面。

一、正面战场之外的敌后战场:中共力量的核心战场

与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正面战场进行大规模会战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则主要活跃在日军占领区的敌后。这里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也是他们最能发挥游击战、运动战优势的地方。他们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对日军形成了强大的牵制和消耗。

消灭日军的战术手段多样: 中共武装力量消灭日军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伏击、破袭交通线(铁路、公路、电报)、袭扰据点、夜袭、围困、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攻坚战。这些战术虽然单个消灭日军的数量可能不如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歼灭战,但其持续性、广泛性和对日军后勤、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百团大战”: 这场战役是中共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从1940年8月持续到12月。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集中兵力,集中优势,对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矿山、据点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破袭。根据当时的战报以及后来的研究,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2万余人,其中日军约占一部分。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重大,它打破了日军“以华制华”的企图,向全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能力。
破袭交通线: 这是中共武装力量打击日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破坏日军的铁路、公路,使日军的兵力调动、物资运输受到严重阻碍。例如,平汉铁路、同蒲铁路等交通大动脉都曾是八路军重点打击的目标。每一次成功的破袭,都意味着日军在某个区域的行动受限,补给困难,甚至陷入孤立。
攻克据点: 虽然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但中共武装力量也曾多次组织对日伪据点的攻坚。例如,攻克日军县城、据点等,虽然伤亡也大,但一旦成功,就能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解放根据地,扩大政治影响。
消耗战: 即便未能完全歼灭日军,通过不断的袭扰和战斗,也能大量消耗日军的兵力和物资。日军为了维持占领区的治安和交通线的畅通,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进行“扫荡”、“清乡”,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消耗。中共武装力量正是通过持续的抵抗,让日军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二、战果数字的解读与估算

关于具体消灭日军的数量,由于统计口径和资料来源的不同,存在一些差异。

中共官方和历史研究: 根据中共方面的统计和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抗战期间共消灭日军(包括其在中国派遣军中的官兵)约 40多万人(毙伤俘等各类数字,例如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共消灭日伪军171.5万人次,其中日军占约2030%,按此推算,消灭日军在3050万人之间)。这个数字是包括了毙敌、伤敌、俘虏敌人的总和。
日方资料的佐证(部分): 虽然日方资料倾向于低估其损失,但也有一些日方回忆录和部分史料间接印证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作用。例如,一些日军高级将领在其回忆录中曾提到,他们在中国战场面临的“治安作战”和“剿共作战”是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的“消耗战”,并对敌后根据地游击战的顽固性表示过无奈。
“扫荡”与“反扫荡”的残酷性: 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是极为残酷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中共武装力量和根据地人民。但同时,这些“扫荡”也往往成为中共武装力量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战场,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三、数量之外的战略意义

除了直接的歼灭数字,中共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样重要,甚至比单纯的数字更能体现其价值:

1. 牵制了大量日军: 这是敌后战场最核心的战略作用。据估算,在抗战后期,中国战场(包括正面和敌后)牵制了日军总数的大部分,而其中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作用尤为突出。据一些研究,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华北日军的大部分兵力被牵制在敌后,无法调往正面战场或太平洋战场。这为正面战场赢得战略主动、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2. 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根据地: 中共在敌后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成为了支撑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动员了亿万民众,提供了人力、物力和经济支持。这些根据地的存在,使得日军虽然占领了许多城市和交通线,但无法真正控制广大的农村地区,始终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
3. 坚持了长期的抗战: 在正面战场遭受重大损失,国民党政府一度面临巨大压力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始终坚持抗战,成为一支不屈不挠的生力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4. 配合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通过牵制日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一下: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消灭了多少日寇”的具体数字,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很难做到绝对精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八年抗战中,通过各种灵活的战术,在敌后战场进行了持续而艰苦卓绝的斗争,消灭了数量庞大的日军(估计在几十万人级别),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他们的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其纠结于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不如更关注中共力量在整个抗战战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们是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用生命和鲜血,一点一滴地消耗敌人,一点一滴地收复失地,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最终汇聚成夺取胜利的洪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现在学乖了,这种问题的回答都不会开放评论。懒得和你们撕逼。

====

总是有人说为啥你总是引用《华北治安战》的内容,是不是只读过这个?

不是只读过这个,只是因为他好用,而且是日本的文献。我有一个观点,数据可以造假,评价是没办法造假的。在三方数据对不上的时候,要知道谁的拳头打人更疼,谁的战斗意志更强烈,只要看敌人最忌惮谁就行了。华北和东北算是共军的主战场,《华北治安战》里对共军的描写最多,评价最全最真实。

另外我觉得很奇怪,多次引用一篇文献的资料有问题吗?我又不是来和你比谁的资料多的。

更何况我的引用应该不算少。

如今懒人包这么多,这本书最好找。网上的资料也多,有些章节都不用自己看就有人总结了,只需要去确认一下不是瞎编的,就可以记在笔记里了。对读者来说也是好事,比起某人去日文网站没头没尾截个图,让我花了真正一个下午的时间确认出处。我觉得我真是读者的贴心小棉袄。我说的某人就是下面这个人。

----------------------------------

实名反对此人的回答

理由如下:

如果我没有看错,提问者的52万里面明确写明了包括伪军。

此人的回答拿的是日军战报里日军伤亡,但是显然日军不会记录伪军伤亡。

而这部分人为日军作战难道不是敌人?消灭了难道不是战功?!

伪军有多少人?

“后来在我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末期,估计向我军投诚的重庆系地方军的兵力共约40万人,其中华北部分即达30万人左右。”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8页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光国军贡献的伪军就有50多万!!

===========================

此人的统计只计算了百团大战期间的共军战绩。

可实际上,中共的对日作战远不止百团大战这么简单

从昭和15年说起,日军有记载的是:

1940年“冀中作战”、1940年“冀南作战”、1940 年百团大战、1941年冬季山西肃正作战(一号作战)、1941年6月“冀中北部作战”、1941年8月到10月的“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1941年“第二次鲁南作战”(11月5日至12月28日)、1942年“冀中作战(三号作战)”(5月l日—6月20日)、1942年“晋冀豫边区肃正作战(C号作战)”、1943年秋季“冀西作战(“オ”号作战)”、1943年秋季“太岳地区肃正作战(“モ”号作战)”,上述的战斗日军参战部队最少也有2个师团以上,战斗规模和国家所谓的上高会战、湘西会战不相上下。而1944年和1945年的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更是共军反攻的高潮,攻克日伪据点3512处,解放县城54座,大反攻阶段更是收复张家口、邯郸、邢台、烟台、威海、淮阴、山海关、焦作、长治等中小城市250座,解放2000万人口。一直到45年4月,共军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并且从战略态势上完全包围了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郑州、武汉、广州等战略要地

这期间的杀伤人数显然是远远大于百团大战的。可是都被忽略了!

反观国军,同样是44年到45年这个时候,国军简直被日军打成了屎。1944年4月到12月,国民党丧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省大部和贵州省一部,6千万人民沦陷。日军长驱直入杀到贵州的独山,兵锋直指重庆。

你问国军有没有杀敌,呵呵,当然有。

日军的大屌都已经快碰到国军的菊花了,总是要挣扎一下的。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每次都忍不住想如果共军有国军的武器装备,那抗日战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


另外,他的贴图是来源是: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把原始出处写明白,我在官网找了很久。

网址是: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检索关键字【北支那方面軍衛生概況】即可。

内容是日军记载没错,但他的解读很有意思。

华北的大部分战果要归国军游击队??

我对国军游击队有点兴趣,于是找了找日军对国军的游击队的评价

是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翻译的,可靠性大家自行把握。

”国民党系游击队,在鹿钟麟北上时稍有整顿,以散兵为基干,收容为‘CC民众动员会’工作的土匪,因而编成十个团。但指挥官非土匪头目,即系旧军阀军官,较之经历一定之主义与政治训练的共产党员所领导的游击队,其战斗力有天壤之别。”

------------《大战前之华北「治安」作战》 ,P173,P174。

所以,我不认为国军游击队在华北有什么好吹牛逼的,我也懒得去算国军游击队干死了几个小日本,反正

第一、50万伪军是不会打国军的,而你们又耍赖皮打算不当做共军的战功。

第二、国军杀的越多,说明共军的游击队杀的更多。因为日本人说了,国军游击队的实力和共军游击队的战斗力有天!壤!之!别!

第三、甭管怎么黑土共,日本人知道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

有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高大,但怂,二儿子瘦小,不怂!

一天家里进了贼,大儿子反抗了几下,怂了,缩着卵护着自己的钱包躲在了角落,不敢去看父母妻儿被歹徒殴打。二儿子站了出来,被打的遍体鳞伤,却不肯后退。

你说大儿子伤害高,我说他怂!

你说大儿子也打到过歹徒,还打到过好几下,我说他怂!!

你说大儿子是嫡长子要继承家产,我说他怂!!!!!!!!!!!!!!

不管你说什么!他怂了缩卵了!!

抗战10年不敢宣战!!南京大屠杀了都不敢宣战!!!

别给我谈什么功绩。

(当然了,国军也有真英雄,比例问题)

==================

最后,有几个事实我想请各位明白:

国军曾作为日军的友军进攻共军!

国军给伪军发军饷,伪军为日军稳定后方,并表示只打共产党!

国军虐死的壮丁比日军击杀的国军数量还多!

日本认为可以和重庆方面共存,但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不可能!

到1944年,让重庆政府残存而不将其摧毁已成为日本的目标!

上述文字均有文献支撑。熟读我这个回答里的懒人包

为什么台湾今年阅兵这么低调? - 少侠疼不的回答

你都能看见。

国军究竟是一只怎样的军队?

老蒋这么说:

“讲到这一次中原会战的情形是怎么样呢?有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军官和我们军队一同退下来的,据他们所见,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不载武器,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第446页〕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这样的军队,还存在于今日的中国,叫我们怎样作人?尤其叫我个人怎样对人;我统帅受到这样的耻辱,也就是大家的耻辱。”

——蒋介石:《对于整军会议之训示——知耻图强》(1944.7.21)《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20卷,445,446页

“在没有开战以前,一切危险困苦艰难挫折的情形,我都已料到,但决不料我们的军纪,会败坏到这步田地!在北方作战的情形,我只听得说,在上海作战的实况,我亲眼看见,一切的失利溃乱,抢劫掳掠”

——《蒋委员长对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训词(上)》(1938年1月11日)

军风纪败坏不堪,招致民怨,为中原会战(1944年豫中会战)失败的主因。”

——蒋介石:“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席黄山整军预备会议讲”,摘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0,443页

阿西八,国军别捣乱我就给他烧高香了。

老老实实在正面牵制就是他最大的功绩。其他的都是帮倒忙。

-------------------------------------------------

综上所述,我深刻体会到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的正确性。

同样的统计资料,同样的数据。

无视日军对国共双方军队的评价。

无视老蒋自己对国军的评价。

把国军游击队当宝,把战功往国军身上揽。。。

别的不说,国军已经low到要和土共挣这点战功贴金我觉得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你特喵的是国军好吗?!

更何况,说话要讲逻辑吧,共军都能在敌后开辟新的根据地,收复失地杀伤敌人和日军打成胶着。国军那么牛逼为啥还节节败退和拉稀一样,一泄如注,丢了东北,丢华北,丢了华北,丢江南,

恨不得把国都装裤裆里带着日本人满中国的迁都逃窜?

================

至于针对本题的回答。中共干掉了多少日军?

我个人认为是一半一半。不算伪军。

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统计阵亡是43.56万,美国统计为死亡44.7万人,就当是45万。

对半切,22万。零头不跟你算了。

这样算准不准?!废话,当然不准!只是懒得计较,让国军占点便宜。

说到这,还记得国军投敌当伪军的有多少吗?啧啧啧,就算这45万全是国军干掉的。

投敌人数50万,杀敌45万.......国军不亏是二战中和意呆利比肩的奇葩军队。

至于抗战功绩,如果不算丢城失地、自裁新兵、杀良劫掠、烧城毁堤的“负面贡献”。

国军可能会比共军高那么一丁点。

这是我能接受的最底线的评价。

因为想起国军那些顶风臭万年的“丰功伟绩”,我不喷死他们都算是大发慈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精确统计中共力量消灭的日寇数量,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历史的记录方式、统计口径以及当时的战场环境都使得数据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地区的百姓之所以援助中共领导的游击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政治宣传可以解释。这既是日本人残酷统治下的必然反应,也是共产党根据地建设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有效凝聚人心、争取民心的一些具体举措的体现。首先,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是直接导火索。 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中国军队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场上,并非没有久经沙场的勇士,也并非没有在血与火中磨砺出的宝贵经验。然而,要说这些经验“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得从中国军队自身的底子说起。在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经历了北伐和国民.............
  • 回答
    抗日战争,这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搏斗,无疑是中国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也有许多堪称经典的战役,它们不仅是中国军队不屈斗志的体现,更是对世界军事史的宝贵贡献。如果要挑选出可以写进军事史经典的战役,那必然是那些战略意义重大、战术运用巧妙、对全局影.............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烽火岁月中,中国军队在无数次殊死搏斗中,涌现出不少令日寇闻风丧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战术经典。这些战斗,绝非简单的消耗战,而是中国军人用智慧、勇气和血肉之躯,在装备悬殊的劣势下,打出的漂亮反击。台儿庄会战:以弱胜强的范例如果要问抗战中哪场战役最为人津津乐道,台儿庄恐怕是绕不开的名字。这场战.............
  • 回答
    抗战硝烟中的“小钢炮”:中日手榴弹优劣对比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除了枪炮的轰鸣,一种小巧而致命的武器——手榴弹,也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或许不如步枪那样普及,却能以其近距离的强大杀伤力,在战术运用中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然而,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时代,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手榴弹的.............
  • 回答
    你同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想把那个历史事件描绘得更“中立”,回避掉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身份区分。但恕我直言,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也对不起那些在那个年代牺牲的中国军民。想反驳他,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让他明白,这不是什么“立场不同”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尊严的生死搏斗。1. 历史事实:侵略与反侵.............
  • 回答
    抗日战争,一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其进程之曲折,令人扼腕叹息,也发人深思。为何在战争初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大片领土,而到了后期,战局却陷入了长达十四年的漫长僵持?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初期的“闪电战”与日军的优势要理解为何日军初期能.............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深刻的战争之一,留下了无数令人震撼人心的照片,它们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以及民族的坚韧。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令人震撼的照片,并附带详细的背景信息:一、 国难当头,全民皆兵: “血染的风采”——八百壮士(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照片描述:.............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从更微观、更人性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的坚韧与不屈。以下我将为您讲述几个鲜为人知但意义重大的故事,并尽量详细描述:1. 宛平城内“最后的.............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漫长、也最悲壮的战争之一。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时刻,它们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壮时刻:一、民族危亡的开端与抵抗的呐喊: 九一八事变与不抵.............
  • 回答
    抗日战争中,我军与日军之间确实存在手枪互射的场景,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并非什么“AI撰写”的虚构,而是当时战争现实的一部分。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以及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发生这样的对射。为什么会有手枪互射?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双方都装备了各种各样的轻武器,手枪只是其中.............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与国军武器装备的代差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它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简单地说,答案是肯定的,日军在整体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武器装备代差优势,但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有所演变。要理解这个“代差”,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
  • 回答
    抗日战争,这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抵御外侮的伟大斗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曾经的革命伙伴,又因立场、战略和最终目标的不同,扮演了各自截然不同的角色。要深入理解他们的作用,得剥开历史的表象,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行动的。国民党:中流砥柱.............
  • 回答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军,其战斗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要详细论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剖析。一、 装备与训练:有亮点也有显著短板在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影响其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精锐部队的装备: 一部分中央军部队,特别是那些接受.............
  • 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这片中原大地,饱经沧桑,也经历了最为惨烈和复杂的考验。它的命运,紧紧牵动着整个抗战的进程,也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痛又敬佩的故事。首先,河南是抗战的前线,也是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河南地处中原,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战略要道。一旦河南失守,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威胁到大后方重庆,并可能吞噬整个华中.............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主力部队,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评价八路军的战斗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要看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对手、承担不同任务时的表现,以及其独特的战斗特点。初创与早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辛与成长八路军的前身.............
  • 回答
    花园口决堤,确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令人心痛的决定,也由此引发了“花园口事件”对日军战略的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最终的命运。如果简单地问“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日军能否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答案其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也充满了变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花园口决堤本身,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击败”日军的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好奇,觉得抗日战争打了这么多年,中国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正式对日宣战,似乎有点晚。其实,这里面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对比以及中国政府的战略考量。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1. 漫长的抵抗,而非突然的宣战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开始抵抗日本。早在.............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军官与日军普通士兵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上下级或合作者可以概括,它错综复杂,充斥着猜忌、利用、屈辱与勉强,是那个时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表面上的“合作”与暗藏的隔阂从建制上看,伪军被置于日军的指挥之下。伪军军官,无论其出身如何,名义上都要听从日军的命令,接受日军的“指导”和“监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