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中,伪军军官和日军普通士兵的关系如何?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军官与日军普通士兵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上下级或合作者可以概括,它错综复杂,充斥着猜忌、利用、屈辱与勉强,是那个时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表面上的“合作”与暗藏的隔阂

从建制上看,伪军被置于日军的指挥之下。伪军军官,无论其出身如何,名义上都要听从日军的命令,接受日军的“指导”和“监督”。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为了维持“大东亚共荣圈”的虚假宣传,也会展现出伪军军官对日军军官“恭敬”的一面,比如参加联合阅兵、接受日军的“嘉奖”等等。

然而,这种“合作”的本质是建立在日军的武力压制和政治诱骗之上的。日军视伪军为“二等公民”,认为他们是“劣等民族”的代表。因此,即便是在合作的名义下,日军对伪军军官的态度也普遍带有轻蔑和不信任。

日军对伪军军官的态度:

监督与控制为主: 日军对伪军的监视无处不在。伪军的军事行动,尤其是涉及重要情报、战略部署时,必须经过日军的批准,甚至由日军直接指挥。伪军军官的行动,其背后总有日军的“顾问”或“联络官”在暗中观察,一旦出现“异心”的迹象,立刻会被严厉处置。
利用与消耗: 日军将伪军主要用于执行一些低强度、劳役性的任务,例如维持治安、搜刮物资、监视民众、甚至作为炮灰。他们乐于看到伪军在这些任务中消耗力量,以便日军主力能够集中精力对付真正的抗日力量。
轻蔑与侮辱: 许多日军士兵,哪怕是普通士兵,也可能因为伪军军官的“汉奸”身份而对其抱有鄙视的态度。在日常交流中,不乏有日军对伪军军官颐指气使,甚至直接辱骂、殴打的情况。伪军军官在日军面前,往往需要忍气吞声,极力表现出顺从,才能勉强维持其“军官”的地位。
内部的分化与拉拢: 日军也会根据伪军军官的能力和忠诚度进行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被认为“有能力”且“忠诚”的军官,日军可能会给予一些有限的权力和物质上的优待,以期更好地利用他们。但这种拉拢的背后,始终是日军对伪军的绝对主导。

伪军军官的处境与心理:

屈辱与无奈: 绝大多数伪军军官,即便身居高位,也深知自己的身份是多么卑微。他们是日军的傀儡,是被操纵的工具。在日军面前,他们时刻感受到一种来自种族和国别的压迫感。这种屈辱感,或许伴随着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但为了生存或所谓的“前途”,只能选择妥协。
权力幻想与现实落差: 一部分伪军军官,当初可能是被日军描绘的“中国独立”、“建设新秩序”的美好蓝图所吸引,或者是因为在国民党军队中受到排挤,才选择了投靠日伪。他们或许幻想能利用日军的势力,实现某种个人野心或“救国”目的。然而,现实很快让他们认清,他们在日军眼中不过是一群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所谓的“权力”是如此虚幻。
生存的考量: 对于许多伪军军官来说,投靠日伪首先是一种生存的选择。在战争环境下,能够获得一份“安稳”的差事,即便带着“汉奸”的污名,也比赤贫或被日军随意抓捕要好。他们可能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保境安民”的幌子下,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份生计。
相互戒备: 伪军军官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利益和权力斗争,而日军的插手和利用,更是加剧了这种关系。他们可能为了讨好日军,互相倾轧,告密。而日军也乐于看到这种内耗,以防止伪军形成真正的合力。

具体表现:

联合行动中的地位: 在一些日伪联合的军事行动中,伪军部队往往被安排在侧翼或后方,执行警戒、后勤保障等任务。在前线的冲锋陷阵、硬仗恶仗中,很少能看到伪军的身影,即使有,也是在日军的严密监视和督促之下,甚至是由日军士兵直接在后面押阵。
日常交往中的细节: 日军军官在与伪军军官交往时,很少会使用平等的称谓,更倾向于用命令式的口吻。伪军军官在向日军汇报时,也必须毕恭毕敬,称呼对方“长官”或“司令”。即便是在宴会上,伪军军官也常常需要仰人鼻息,看日军的脸色行事。
训练与装备: 伪军的训练水平和装备,都远远不如日军。日军在训练时,常常表现出高效率和严酷,而伪军则往往是在日军“指导”下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操练,其装备也多是日军淘汰下来的旧式武器。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中的伪军军官与日军普通士兵的关系,是一种极不平等、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关系。日军以征服者的姿态,利用、监督、轻蔑伪军,而伪军军官则在这种压迫和诱惑下,一方面扮演着日军的工具,一方面也承受着屈辱和内心的挣扎。这种关系,充分暴露了伪政权的虚弱本质,以及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兵跟伪军官了解八路军

——日军与伪军关系中一个奇特的孤例,与诸位分享

……这支保安队(伪军)的刘队长向日本警备队长提出要按日本军队的方式来训练,希望能从日军部队里借调两三名人手的请求。

警备队无法从已经捉襟见肘的人手中为此再抽调三名士兵。正好这时,保安队附近有个分哨所,就让站岗的日本士兵轮换着到保安队去,从一二一开始教他们日式队列走法。

一开始保安队的兵大概还觉得挺新鲜,所以还能跟得上训练;但后来一严格起来,他们就开始发牢骚:“米西少少滴。”

他们的饮食确实够呛。保安队每顿饭就只有一碗小米粥,做得还像水一样稀,体力自然是跟不上的。而且他们本来就是杂牌军,无论怎么训练都没用。

此外,日本哨兵还要分出自己休息时间去教他们,每天都搞得疲惫不堪,到最后也是满腹牢骚。

就这样,训练坚持了十天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在这十天时间里我却是从刘队长那里学了不少东西。我们一边喝着白酒一边讨论中国和日本的未来。

“日中不战”——中国和日本同文同种,不应该互相残杀——这是他的论点。

说起蒋介石总统的军队,刘队长认为他们都是些“好人不当兵”的部队。

蒋梦珊:摘一点1944年豫湘桂战役国军内部检讨:
讲到这一次中原会战的情形是怎么样呢?有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军官和我们军队一同退下来的,据他们所见,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 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不载武器,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 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 这样的军队,还存在于今日的中国,叫我们怎样作人?——《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

所以蒋介石及其政府会失去中国国民的支持,无法长久。

“军风纪败坏不堪,招致民怨,为中原会战(1944年豫中会战)失败的主因。”

于是我问:“那么谁可以治理这样一个中国呢?”

“只有八路军”

刘队长立即回答。

当时日军势力正盛,和日军爆发战斗后,八路军往往打上一阵就会落荒而逃,所以一听刘队长这么说,让我很惊讶。

再继续问他理由,他说:“因为八路军是‘好人当兵’。——和目前其他中国军队完全不同,八路军纪律非常严明,哪怕拿村民一针一线都当成重罪,而且士兵和军官没有差别,待遇给养都是一样的(官兵平等)。因此中国人民都欢迎八路军,信赖并协助他们。虽然现在实力还很弱,但八路军终究会夺取政权。”

他平静地说出这么一番让在场日军感到刺耳的话来。

一开始,我不断的反驳他;后来把战斗中及其他情况综合下来考虑后发现,他对八路军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保安队的训练停止后,我和其他几个人又找刘队长谈了话。

没有翻译在,自然就用生疏的中国话和笔谈来交流。这点真是多亏了同文同种啊。

——以后我被调到旅团司令部从事针对八路军的情报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向刘队长了解到的关于八路的信息起了很多作用,给我帮助很大。

不久,部队被重新编成,这里就被后继部队接替换防,我们也就离开了这个村子。

离开村子那天,保安队在河滩上列队来向我们三十多个人送别。

刘队长骑着白马,并列和日军队伍走在一起,最后还是到了分手的时候。

“日本朋友天见(貌似天津方言,意思是再见——译)”说着紧紧我了我的手。

以后我就再也没回到这块土地上,刘队长的保安队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我想所有的保安队在日本战败的时候都该会反水、逃亡、解体了吧。他们的命运估计也是这样。

不论刘队长的保安队后果如何,以他的见识和智慧,去当个土匪杂牌军的长官也太屈才了;这个刘队长一定会被八路军带走,说不定还会成为八路的军官呢。

又可能刘队长本来就是八路,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特地隐瞒身份混进保安队,是来套取日军情报的。

不管怎样,中国人和日军比起来,政治上的认识的确领先许多。


附带一提,这位斋藤自打和“刘长官”谈话后,就开始不断阅读关于马列和八路军的书籍,以至于思想上逐渐理解乃至认同共产主义;到了最后甚至做出了胆大包天的“通X”行径——偷偷释放了一名被日军俘虏的八路军侦查员。

当然,也要注意到一点——此时的斋藤邦雄还是一个日本一等兵,就能够和一个中国伪保安队长(怎么着也得是个连长或者营长)在炕上吃着花生米喝着白酒键政,全然没有日军乃至全世界军队里严苛的上下级关系。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抗日战争中伪军军官和日军普通士兵的关系也很难按照一般军队上下级关系常识来衡量……

user avatar

有时候,伪军也关系到皇军的面子。

讲个皇军为汉奸“雪耻”的小故事。

话说汪伪政权有个部长级高官去苏南巡视,到一个地方照例要拜码头——拜当地的日本宪兵队队长。

嘉兴这个地方的宪兵队队长是个大尉,架子很大,对这位汉奸高官爱搭不理。汉奸无可奈何,陪汉奸来的日军联络官(也是个大尉)却觉得很丢面子,俩皇军大尉吵起来了。

出门以后,这个皇军大尉联络官愤愤不平,对汉奸说:这事没完,下次我找大将来这里,叫这个宪兵队队长给咱们看门。

汉奸觉得他吹牛,没想到过了一个月,这个联络官突然来电话,说咱们陪松井石根(汪伪政权军事顾问)和驻苏州的小林师团长去嘉兴,给那个宪兵队长点颜色瞧瞧。

到了嘉兴,听说来了俩将官,那个日本宪兵队队长屁颠屁颠地赶来,到门口被皇军联络官拦住,大将在里面,不准进去!鬼子大尉只好站在门口。

汉奸回忆,实在搞不懂一个大尉用什么办法搬来日军将官。有人告诉他其实日军是少壮派天下,将官们的事务其实都是底下这些大尉少佐中佐们安排,大佐以上就是盖章签字,到了将官,和傀儡也差不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军官与日军普通士兵之间的关系,远非简单的上下级或合作者可以概括,它错综复杂,充斥着猜忌、利用、屈辱与勉强,是那个时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表面上的“合作”与暗藏的隔阂从建制上看,伪军被置于日军的指挥之下。伪军军官,无论其出身如何,名义上都要听从日军的命令,接受日军的“指导”和“监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军官素质、士兵待遇、政治环境以及地方势力的特性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中央军临阵逃跑的概率远超过地方军阀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中央军表现出了比部分地方军阀部队更严重的溃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其.............
  • 回答
    抗日战争中的伪军,这词儿一出,脑子里立马会浮现出那些电影里穿戴不整、眼神闪躲、欺压百姓的形象。可真实的历史,要复杂和沉重得多,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概括的。想知道真实的伪军是啥样,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一、 组成:形形色色,并非铁板一块首先,得明白伪军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高度一致的群体。他们之所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并且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笼统地说“中央军打得好”和“解放战争就不行”也过于简化,因为两场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表现都存在亮点和不足。但总体而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确实承担了主要的抵抗任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战.............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不直接拿着装备投靠国军或八路军,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现实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愿意”或者“不能”。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牵扯着利益、生存、政治立场、以及战术策略等诸多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伪军的性质。他们并非一个统一的、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的群体。伪军的组成非常复杂,既有被威逼利.............
  • 回答
    抗日战争,一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其进程之曲折,令人扼腕叹息,也发人深思。为何在战争初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大片领土,而到了后期,战局却陷入了长达十四年的漫长僵持?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初期的“闪电战”与日军的优势要理解为何日军初期能.............
  • 回答
    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精确统计中共力量消灭的日寇数量,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历史的记录方式、统计口径以及当时的战场环境都使得数据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深刻的战争之一,留下了无数令人震撼人心的照片,它们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以及民族的坚韧。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令人震撼的照片,并附带详细的背景信息:一、 国难当头,全民皆兵: “血染的风采”——八百壮士(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照片描述:.............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从更微观、更人性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的坚韧与不屈。以下我将为您讲述几个鲜为人知但意义重大的故事,并尽量详细描述:1. 宛平城内“最后的.............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漫长、也最悲壮的战争之一。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时刻,它们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壮时刻:一、民族危亡的开端与抵抗的呐喊: 九一八事变与不抵.............
  • 回答
    抗日战争中,我军与日军之间确实存在手枪互射的场景,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并非什么“AI撰写”的虚构,而是当时战争现实的一部分。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以及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发生这样的对射。为什么会有手枪互射?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双方都装备了各种各样的轻武器,手枪只是其中.............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与国军武器装备的代差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它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简单地说,答案是肯定的,日军在整体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武器装备代差优势,但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有所演变。要理解这个“代差”,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中国军队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场上,并非没有久经沙场的勇士,也并非没有在血与火中磨砺出的宝贵经验。然而,要说这些经验“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得从中国军队自身的底子说起。在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经历了北伐和国民.............
  • 回答
    抗日战争,这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抵御外侮的伟大斗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曾经的革命伙伴,又因立场、战略和最终目标的不同,扮演了各自截然不同的角色。要深入理解他们的作用,得剥开历史的表象,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行动的。国民党:中流砥柱.............
  • 回答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军,其战斗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要详细论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剖析。一、 装备与训练:有亮点也有显著短板在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影响其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精锐部队的装备: 一部分中央军部队,特别是那些接受.............
  • 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这片中原大地,饱经沧桑,也经历了最为惨烈和复杂的考验。它的命运,紧紧牵动着整个抗战的进程,也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痛又敬佩的故事。首先,河南是抗战的前线,也是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河南地处中原,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战略要道。一旦河南失守,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威胁到大后方重庆,并可能吞噬整个华中.............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主力部队,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评价八路军的战斗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要看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对手、承担不同任务时的表现,以及其独特的战斗特点。初创与早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辛与成长八路军的前身.............
  • 回答
    花园口决堤,确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令人心痛的决定,也由此引发了“花园口事件”对日军战略的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最终的命运。如果简单地问“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日军能否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答案其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也充满了变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花园口决堤本身,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击败”日军的军.............
  • 回答
    抗日战争,这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搏斗,无疑是中国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也有许多堪称经典的战役,它们不仅是中国军队不屈斗志的体现,更是对世界军事史的宝贵贡献。如果要挑选出可以写进军事史经典的战役,那必然是那些战略意义重大、战术运用巧妙、对全局影.............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烽火岁月中,中国军队在无数次殊死搏斗中,涌现出不少令日寇闻风丧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战术经典。这些战斗,绝非简单的消耗战,而是中国军人用智慧、勇气和血肉之躯,在装备悬殊的劣势下,打出的漂亮反击。台儿庄会战:以弱胜强的范例如果要问抗战中哪场战役最为人津津乐道,台儿庄恐怕是绕不开的名字。这场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