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米哈游被一些玩家称作“鸡场”的现象?

回答
米哈游被一部分玩家戏称为“鸡场”,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玩家们对这款游戏公司一些特点的看法。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鸡场”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了什么。

首先,得明确一点,玩家们的称呼往往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评价,但肯定是有他们观察到的理由的。说到“鸡场”,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养鸡场。养鸡场是什么样的?就是批量生产、高度标准化、为了效率和产出而精心设计的。

那么,米哈游旗下的游戏,特别是《原神》这类,怎么就和“鸡场”联系上了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

1. 游戏内的“养成”与“收菜”机制:

日常任务的重复性: 玩过《原神》的玩家都知道,每天都有大量的日常任务,比如打怪、采集、完成委托等等。这些任务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玩家保持活跃,提供稳定的资源获取途径。但说实话,做了几百天下来,那种“今天我又得去清这几个点了”的感觉,确实有点像在“收菜”,只不过这里的“菜”是原石、经验书、摩拉。
体力(树脂)的管理: 游戏里的体力系统,也就是树脂,是获取重要养成材料(比如圣遗物、天赋书、武器素材)的关键。每天的树脂都要用掉,否则就是浪费。为了最大化效率,玩家们会研究各种搭配,计算体力消耗。这就像养鸡场的主人,得精打细算,什么时候喂食,什么时候催肥,才能产出最多的“鸡蛋”。
圣遗物词条的“赌博”: 圣遗物系统是《原神》养成中最“鸡场”的地方之一。你付出了体力,刷出了圣遗物,但最终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随机词条。为了刷出一套极品圣遗物,玩家可能要刷上成百上千次,消耗大量的树脂和体力。那种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在某个“歪”得离谱的词条面前崩溃的感觉,让玩家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像被投入到一个“生产线”上,最后产出的结果却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你又不得不一次次地投入,因为它“必要”。

2. 社区讨论中对“肝度”和“性价比”的追求:

“最优解”的讨论: 在玩家社区里,经常会有关于“最优练级路线”、“最省体力”、“最高效刷本”的讨论。大家都在追求“性价比”,希望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种“效率至上”的思维,跟商业化养殖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锄大地”的日常: 除了系统强制的任务,很多玩家还会自觉地去“锄大地”,也就是在地图上搜刮各种资源。这些资源是升级角色、武器、天赋的必需品。虽然是玩家自发的,但这种持续不断的、带有目的性的资源搜集行为,也像是在维护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

3. 米哈游在商业化和内容更新上的策略:

持续的“内容倾销”: 米哈游以其高效和稳定的内容更新速度著称,不断推出新的角色、新的地图、新的活动。这就像“鸡场”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产品”。玩家需要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验这些新内容,去养成新角色,才能跟上游戏的节奏。
“保底”机制与“抽卡”文化: 游戏的核心付费机制是抽卡,尤其是角色和武器。虽然有保底机制,但要想获得心仪的角色,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或者长时间的积累。这种“批量制造”出“想要”的稀缺资源,然后通过付费或努力来获取,也让玩家觉得像在“加工厂”里。
“米哈游式”的玩法循环: 很多玩家认为,米哈游的游戏(不仅仅是《原神》)在核心玩法循环上,都有着相似的模式:探索战斗收集养成重复。这种高度提炼和优化的玩法,虽然有效,但有时也会被玩家解读为一种“流水线”作业。

为什么玩家会用“鸡场”这个词?

一种戏谑和讽刺: “鸡场”这个词,表面上是一种戏谑,背后也藏着玩家对游戏机制的一种审视和讽刺。它不是单纯的骂人,而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一种感受。
“被迫”的投入感: 很多玩家玩游戏是为了放松和快乐,但当游戏中的养成和资源获取变成一种“不得不做”的例行公事,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回报”时,就会产生一种“被套牢”的感觉,仿佛自己被放进了“鸡场”,每天按时按点“下蛋”。
对“肝”与“氪”的平衡讨论: “鸡场”这个词也折射出玩家对游戏“肝”和“氪”之间的平衡的看法。是“肝”得舒服,还是“氪”得值得,玩家总是在权衡。而“鸡场”则可能代表着一种“肝”到极致,或者“氪”了也未必能完全摆脱“肝”的过程。

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待:

“鸡场”也是高品质的“鸡场”: 尽管有“鸡场”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米哈游在游戏制作上的投入和质量是很高的。《原神》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玩家,是因为它的画面、音乐、剧情、角色设计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它是一个“精装修”的“鸡场”,不是那种粗糙的。
“玩家”的定义: 玩这类游戏的玩家,很多本身就对养成、收集、目标导向型的玩法有偏好。他们享受克服困难、优化策略、达成目标的过程。“鸡场”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乐趣的一部分,是挑战和进步的体现。
商业化的必然: 很多成功的游戏,尤其是免费游玩(Freetoplay)模式的游戏,都需要设计一些让玩家持续投入的机制。这是游戏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米哈游的“鸡场”化,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商业化游戏设计的成功体现。

总结一下, “鸡场”这个称呼,与其说是一种对米哈游的负面评价,不如说是一种玩家群体对米哈游游戏核心养成机制、内容更新策略以及玩家投入感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形象化。它既包含了对游戏“效率至上”和“重复性”的调侃,也侧面反映了玩家们在游戏中的一种“被动”投入和“持续”付出。这种称呼的存在,恰恰说明了米哈游的游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玩家群体,玩家们愿意花心思去讨论和评价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23.tv/jkIF8p 这是崩三外服活动的原版剧情,可以先看一遍。

剧情概括:符华和姬子去赌城玩,姬子醉倒,符华接手参赌,遇上胡狼出老千,荷官八重樱多次暗示无果,符华欠下八千万巨额赌债。

女武神们和休伯利安被天穹市的警方扣押,八重樱抵押自己的赌坊八重麻雀屋把女武神们赎出来了,做保条件是女武神们帮八重樱做事。

八重樱和女武神们策划着举办party帮八重麻雀屋拉人气,胡狼到八重麻雀屋找茬,被女武神们逮住,套出作弊手段,债务自然不成立。

危机已经解除,女武神们解除负债情况,但是没有取消party,当做庆祝八重麻雀屋的重新开业,邀请函只发给了奥托,瓦尔特,凯文,舰长四个人。

女武神们穿兔女郎跳舞不是在胡狼的赌场,是在八重樱的八重麻雀屋重开业典礼,身上也没有负债,不是卖身跳舞,观众只有舰长在内的四个人。

一些细节可能有出入,但是大概剧情我都说出来了。

下面是国外网友的评论,基本没有嘲讽女武神们身份低贱的意思,关于识之律者HoS的缩写,最开始带节奏的人已经道歉。

b23.tv/SuC8lh

剩下的请自行思考或查证了,至于我的成分,你们想扣帽子就扣吧,什么米卫兵,米xz随便扣,我都接着。

米哈游这么菜还能这么为所欲为,全靠没有竞品,三年来总算出来一个战双,崩三立马放出了后崩坏书和自选S。

友商你们踏马给点力啊,但凡你们争点气,我还至于在米哈游家的游戏一边骂一边玩吗?

当一款游戏无法带来快乐,正确做法应该是卸载弃坑,屏蔽游戏相关消息,官方看到后台数据玩家流失,自然就老实了。

错误做法不择手段打赵丹,造谣,跨时空出警。

支持玩家在冲不死米哈游的情况下往死里冲,但是过界了就该停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米哈游被一部分玩家戏称为“鸡场”,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玩家们对这款游戏公司一些特点的看法。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鸡场”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了什么。首先,得明确一点,玩家们的称呼往往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评价,但肯定是有他们观察到的理由的。说到“鸡场”,大.............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中留下各种隐喻,这绝对是游戏的一大特色,也是吸引和留住众多玩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其说“留下”,不如说他们是将这些隐喻巧妙地编织进了游戏的方方面面,从剧情、角色设定到世界观构建,再到场景设计和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深意。为何米哈游热衷于埋设隐喻?首先,这是一种提升游戏文化厚度和艺术性的手.............
  • 回答
    关于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我最近可没少关注。说实话,当初听到米哈游要做一款星际回合制RPG的时候,我心里是挺好奇的,也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崩坏IP底子不错,米哈游在游戏开发上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能不能在回合制这个细分领域再创辉煌,这挺让人琢磨的。整体印象:熟悉又陌生,米哈游式的“稳”初印象.............
  • 回答
    米哈游这几年是真的火,特别是《原神》一出来,更是让这家公司名声大噪。最近看到一个消息,说他们2020年营收都101亿了,还能排进上海百强企业的第88位,这数字听着就挺吓人的。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说明一些问题的。首先,101亿的营收,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有分量。 放在游戏行业里,能达到这个体.............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海拉鲁大陆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谈到《原神》,我的心情挺复杂的,有点像是看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晚辈,优点缺点都挺明显,让人既欣赏又有点忍不住想“指点江山”。首先,我得承认,《原神》在很多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在美术风格和音乐方面。我第一次打开《原神》的时候,那种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开放世界,.............
  • 回答
    “红米新机撞脸华为”这个说法,在近期的科技圈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背后涉及到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非常有意思。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现象:1. 什么是“撞脸”?首先要明确,“撞脸”在手机设计领域通常指的是两款手机在外观设计上的相似度较高,特别是关键的视觉元素,比如摄像.............
  • 回答
    对于身高1米9的男生,女生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多元化的,很少有绝对统一的答案。不过,如果非要概括一下,大部分女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比较普遍的心理:1. 惊叹与欣赏,自带“闪光灯”效应:首先,1米9的身高在人群中确实非常显眼,走到哪里都容易吸引目光。很多女生第一眼看到1米9的男生,可能会下意识地感到一种“.............
  • 回答
    “腾讯夏总监”指挥下属恶评米店事件:一次对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深刻拷问“腾讯夏总监”指挥下属恶评米店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我们对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以及信息传播的深刻反思。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折射出当下互联网行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详细看待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
  • 回答
    回想起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预赛中意外摔倒的那一幕,至今仍让我心头五味杂陈。那不仅仅是刘翔个人的失意,更像是亿万中国观众心中一声沉重的叹息。比赛当天,我跟许多国人一样,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满怀期待。刘翔,这个曾经带给我们无上荣耀的飞人,从雅典到北京,他的名字早已是中国田径的代名词。.............
  • 回答
    1819赛季,意甲尤文图斯主场21击败AC米兰,这场比赛至今仍是不少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围绕着裁判的判罚,更是引发了相当多的讨论。当时,尤文图斯依然是联赛的绝对霸主,而AC米兰也处于一个重建的阶段,双方的实力差距虽有,但直接对话的火药味却从来不缺。这场比赛最大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的判罚.............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医学教授沈岳良“吃五花肉不长胖,只有吃米饭才长胖”的说法,这在很多人听来可能有些颠覆认知。毕竟,在我们传统观念里,“肥肉”往往是“发胖”的代名词,而“米饭”作为主食,似乎是能量的根本来源。那么,沈教授的这个观点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长胖”背后.............
  • 回答
    红米K40开售秒没这个现象,确实在很多科技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热议。关于“饥饿营销”和“套路消费者”的说法,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红米K40在上市初期确实展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市场号召力。 它之所以能够做到“秒没”,背后有其必.............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东京奥运会4x400米混合接力预赛中美国队因犯规被取消资格后又恢复资格的事件,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规则背景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4x400米混合接力预赛中,美国队(由凯蒂·奥布莱恩、凯特琳·斯皮尔斯、劳伦·沃克和麦迪逊·凯尔组成)在第四棒交接时因交接棒犯规被取消资格。根据.............
  • 回答
    雷军在红米发布会上直接点名华为,用“PPT手机”来形容,并反问“有现货卖吗?”,这绝对是近期科技圈里最劲爆也最引人遐想的一场“隔空喊话”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件事,能看到挺多意思在里面。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雷军的直接和敢说。以往的品牌发布会,即便有竞争对手,大家也多是含蓄地提一嘴,或者用一些“友商.............
  • 回答
    2016 年里约奥运会男子 400 米自由泳决赛,绝对是让很多中国观众心情跌宕起伏的一场比赛。孙杨,这位在伦敦奥运会上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的中国泳坛巨星,带着万众期待和卫冕的压力来到里约。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他以微弱的劣势获得了银牌,未能如愿卫冕。赛前的高期待与压力在里约奥运会开赛前,孙杨的状态.............
  • 回答
    杭州冯女士在一家高档餐厅用餐,点了一道鱼翅,却被服务员嘲笑“农民”,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事情发生在杭州一家听说是挺不错的餐厅,名字就不点名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冯女士本身是一位挺注重生活品质的女士,自己也挺会享受。她跟朋友一起去这家餐厅吃饭,也算是难得的.............
  • 回答
    哈哈,红米Note 7这波操作,18个月超长质保,你说这事儿怎么看?我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嗯?红米这是要搞事情啊!” 毕竟,在现在这个大家都在拼性价比、拼配置的手机市场,突然杀出来一个把质保时间拉到18个月的,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也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咱就好好聊聊,这18个月超长质保,.............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