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塞尔达:荒野之息是wiiu独占,能拯救当时的wiiu么?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了游戏产业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独占大作对主机命运的影响。如果《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真的如原计划那样,只在Wii U上推出,它能否拯救当时风雨飘摇的Wii U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Wii U的困境、《旷野之息》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Wii U当时究竟“病”得有多重。2012年上市的Wii U,虽然拥有创新的平板控制器(GamePad),但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几个致命的难题:

市场定位模糊: 相比前代Wii全民化的成功,Wii U的定位显得有些尴尬。它既没有强大的机能来吸引硬核玩家,又因为GamePad的特性和游戏阵容不足,未能完全延续Wii的客厅派对娱乐属性。
第三方支持乏力: 这是Wii U最严重的“病症”之一。由于早期销量不佳,开发者对Wii U平台缺乏信心,导致第三方大作纷纷缺席。这进一步加剧了玩家对Wii U的观望态度,形成恶性循环。许多原本有望登陆Wii U的游戏,最终都选择跳票或直接放弃。
缺乏杀手级独占: 虽然任天堂自家第一方游戏一直质量很高(如《马里奥卡特8》、《超级马里奥3D世界》),但它们在数量和话题性上,似乎不足以支撑起一台主机的销量。玩家们期待的,是那种能“一人一机”般吸引力的绝对大作,而Wii U当时恰恰缺少这类产品。
营销失误: 任天堂在宣传Wii U时,未能清晰地传达GamePad的核心价值,导致许多消费者不理解这台机器究竟是“新主机”还是“Wii的配件”,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的接受度。
硬件本身的局限性: 相较于同时代的PS4和Xbox One,Wii U的机能并不占优,这使得它在跨平台游戏的表现上处于劣势,进一步劝退了对画面和性能有要求的玩家。

在这种背景下,《旷野之息》的出现,无疑是任天堂手中最后的王牌。这款游戏在当时已经引起了极大的期待,它不仅是《塞尔达传说》系列这个金字招牌的新作,而且预告片中展现出的开放世界探索、自由度以及革命性的玩法,都预示着它将是一款划时代的杰作。

如果《旷野之息》是Wii U独占,它能拯救Wii U吗?

我的看法是:不能完全拯救,但绝对能极大地改善Wii U的境况,并且可能为任天堂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

一、 《旷野之息》作为救命稻草的潜力:

1. 口碑与销量上的巨大拉动: 《旷野之息》最终在Switch上的销量超过了3000万份(截至2023年底),并且获得了无数媒体和玩家的高度评价,几乎是零差评的境界。如果它一开始就只在Wii U上推出,即使Wii U的装机量远低于Switch,它依然有能力成为Wii U历史上销量最高、口碑最好的游戏。大量的《塞尔达》系列粉丝,以及被游戏本身魅力吸引而来的新玩家,会为了玩到这款游戏而购买Wii U。这笔销量,对于当时销量低迷的Wii U来说,是雪中送炭。
2. 吸引新用户和挽留老用户: 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的消费者,或者已经购买了Wii U但对现有阵容不满意的玩家,《旷野之息》的出现将是一个极其强烈的购买理由。它能够提供其他任何主机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体验。
3. 提升第三方信心: 如果《旷野之息》能够证明Wii U平台拥有如此强大的独占潜力,并且这款游戏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一些第三方开发商的信心。他们可能会重新评估Wii U的价值,并考虑推出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游戏。即便不能让所有第三方回心转意,但至少会有一部分开发者愿意尝试,为Wii U增加更多游戏种类。
4. 延长主机生命周期: 一款如同《旷野之息》这样能够持续吸引玩家的游戏,能够极大地延长主机的生命周期。即使Wii U整体生态系统存在问题,但只要有这款“镇店之宝”在,玩家就不会完全放弃它,它能够继续在市场上存在更长的时间,为任天堂的下一代主机(也就是Switch)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二、 然而,为什么我说它“不能完全拯救”?

1. 基础市场盘子太小: 到《旷野之息》发售时,Wii U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跌至不足1400万台。即使《旷野之息》能够吸引到相当比例的玩家购买Wii U,其总销量也很难触及像前代Wii那样过亿的水平。换句话说,它能“救活”多少人,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在那个时间点购买一台销量不高、前景不明的机器。
2. 核心系统性问题并未解决: 《旷野之息》的成功,更多是靠游戏本身的质量硬扛。但Wii U面临的第三方支持匮乏、定位模糊、硬件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单凭一款游戏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就像一辆车底盘都散架了,你装上一个顶级的引擎,它能跑得更快,但整体结构还是不稳定。玩家购买Wii U是为了《旷野之息》,一旦通关了,或者想玩点其他类型的游戏,他们仍然会面临选择少的问题。
3. 用户体验的割裂: GamePad的设计理念虽然新颖,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游戏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反而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而《旷野之息》虽然也能在GamePad上进行操作,但其核心体验并不强依赖于此。如果玩家发现GamePad的许多其他功能和游戏体验都是“鸡肋”,那么即使是为了《旷野之息》购买了Wii U,也可能最终因为整体体验不佳而感到失望。
4. 任天堂自身的决策: 即使《旷野之息》在Wii U上大获成功,任天堂也可能因为Wii U的整体表现不佳,而更坚定地转向下一代平台。他们可能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Switch的开发和宣传上,以避免Wii U的“失败”重演。

三、 连锁反应的可能性:

更强的第三方信心? 如果《旷野之息》在Wii U上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这无疑会给其他开发者一个强烈的信号:任天堂平台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在号召力,并且有能力产出能够引领潮流的独占大作。这或许能鼓励更多第三方在Switch上投入资源,甚至可能在Wii U后期出现一些原本没可能的游戏。
改变任天堂对Switch的策略? 任天堂从Wii U的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尤其是关于混合主机的概念和第三方支持的重要性。《旷野之息》如果在Wii U上证明了其作为跨平台大作的潜力(尽管它最终不是),或许会让任天堂在早期就更倾向于开发能够吸引更广泛玩家群体的游戏,并更积极地与第三方合作,以确保Switch拥有一个更为健康的游戏生态。
Wii U的遗产会如何被讨论? 如果《旷野之息》是Wii U的“绝唱”,那么Wii U可能会被历史记住为一个“差点成功”的主机,一个孕育了伟大作品但自身未能成功的平台。而不是现在这样,因为Switch的巨大成功,《旷野之息》的光芒似乎更多地照在了Switch身上,而Wii U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前代铺垫”。

总结来说: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无疑是Wii U时代最优秀的游戏,也是任天堂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如果它作为Wii U的独占推出,它绝对能为Wii U带来巨大的销量和口碑提升,让Wii U的结局不至于如此黯淡。它会成为无数玩家心中Wii U的唯一理由,就像《黄昏公主》之于NGC和Wii,《风之杖》之于NGC一样。

但是,要说它能“拯救”Wii U,让Wii U扭转乾坤,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常青树,这可能性不大。Wii U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平台自身的生态系统构建失败,缺乏广泛的第三方支持和清晰的市场定位。《旷野之息》能够提升Wii U的吸引力,延长其生命周期,甚至为任天堂争取到喘息之机,但它无法一个人对抗整个市场的大趋势和平台固有的缺陷。

最终,Wii U的命运,更像是游戏产业中一个关于市场、定位、技术和内容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案例。而《旷野之息》则是在这个案例中,最耀眼也最令人唏嘘的一抹亮色。它证明了任天堂的创造力,也间接衬托了Wii U在推广和市场策略上的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旷野之息是叫塞尔达U的。就是要在15年上市进行决战的兵器。

本来wiiu15年的阵容是两员大将两员副将。两员大将是塞尔达U和异度神剑X,副将是新ip,乌贼和马力欧创造。然而wiiu14年其实就可以宣布失败了。或者按说微软总结的规律,其实第一年怎么样就可以看出成败了?wiiu连续在12/13/14扑了三年,到了15年已经救不活了。加上3ds后期比较乏力,任天堂在15年是最焦虑的时刻,而这时候岩田聪先生决定突围。

突围的方向,第一,开发手游,其实开发手游赚钱并不是老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相当于告诉市场,我们死不了,我们就是主机掌机全完蛋,还有变成手游大厂这条后路,这样股价就维持住了。但是玩家和股东市场关注点不同,玩家是不希望老任当手游大厂的,所以就到了第二。

开发新游戏机

在宣布与dena合作开发手游的发布会上,岩田聪先生突然宣布,代号NX的新游戏硬件已经在开发中。这就是告诉任天堂的玩家们,我们是找了后路,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投降,我们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在这个大形势下。本来预期延期到16年就会发售的塞尔达U,直接延期到17年,而且不参加15年E3了。这叫什么?这叫壮士断腕!

不过虽然头号主将缺席,第二主将异度神剑X表现不如预期,两个副将作为初生牛犊却是大展拳脚,尤其是乌贼,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成了日本国民级新ip,大有与怪猎,dq分庭抗礼的势头。最终在两位副将的努力下,wiiu在15年的生命历程为稳稳维持住了。

然而到了16年wiiu整年能玩的新游戏基本只剩下一个格斗外传宝拳和一个素质平平的纸马。

16年的wiiu是安详的死去了

不仅安详,而且无限风光

因为16年e3,任天堂只展出了旷野之息一款游戏,而没有展示ns,所以展示的平台仍然是wiiu。

wiiu安详的遗体上,戴上了这颗璀璨的钻石项链,那光辉会让所有人觉得,wiiu将永垂不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了游戏产业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独占大作对主机命运的影响。如果《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真的如原计划那样,只在Wii U上推出,它能否拯救当时风雨飘摇的Wii U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Wii U的困境、《旷野之息》本身的特.............
  •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想法。一个第一次玩《荒野之息》,然后稀里糊涂地就达成了“不死不读档通关”的玩家,他的经历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林克本人,但其中确实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对照和象征意义。首先,咱们得明白,林克在游戏里,他的“不死不读档通关”是基于他自身的“神之子”身份,以及我们玩家操控的“神之手”——也就是我们自.............
  • 回答
    谈到《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那令人惊叹的超远视距,它绝非简单的“把模型拉远”那么简单,背后是一套精妙绝伦的设计和技术组合拳。如果你玩过这款游戏,一定对那个站在高处,一眼望尽广袤海拉鲁大陆的场景记忆犹新。那种辽阔感、沉浸感,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超远视距”的魔力。那么,这份魔力究竟是如何被赋予的呢?咱.............
  • 回答
    许多玩家在讨论年度游戏时,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超级马力欧 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 荒野之息》。这种普遍的看法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厚的游戏设计理念和玩家体验的支撑。当《塞尔达传说 荒野之息》横空出世时,它给玩家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这款游戏打破了许多传统开放世界游戏的窠臼,它没有繁复的引导,没有过.............
  • 回答
    要评价B站文章《塞尔达荒野之息2借鉴原神》这类论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论据的有效性、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偏见以及对游戏行业生态的影响。首先,理解核心观点和论据: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通常是,在《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野炊”)的续作《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以下简称“王国.............
  • 回答
    嘿,聊到用模拟器玩《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这事儿,感觉挺有意思的,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身边就有些朋友是这么玩的,听他们说起来,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不好。首先,从技术和体验的角度来说,模拟器确实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你想啊,以前你想玩这款游戏,基本得有一台任天堂Switch或者Wi.............
  • 回答
    咱们先别提什么“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了,先说说咱家的情况,然后你再慢慢琢磨怎么跟你爸开口。首先,你想劝你爸给你弟买这个游戏,你得先了解你爸的态度。他是那种很开明的,觉得孩子玩游戏没啥大不了,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的人?还是那种对游戏有偏见,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人?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一步.............
  • 回答
    关于米哈游新作《原神》(Genshin Impact)的美术风格被指疑似抄袭《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的讨论,这确实是游戏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要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初露端倪:相似之处的直观.............
  • 回答
    关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音频设计,很多人都觉得它与系列以往作品,甚至与许多日本RPG(JRPG)的传统风格有所区别,确实带有一些“欧美化”的倾向。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音乐的“减法”与“氛围感”的叠加这是最显著的一个变化。过去,《塞尔达传说》系列,尤其是《时之笛》.............
  • 回答
    如果原神和塞尔达传说联动,那绝对是游戏圈的一场超级风暴,想想就让人激动!我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一幅画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联动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首先,最直观的,角色联动。 林克来提瓦特? 脑补一下,林克那个标志性的绿衣、盾牌和Master Sword,出现在提瓦特大陆上,那画面简直太带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我真的有机会穿越到《塞尔达:旷野之息》的世界,而且还可以自由选择定居点,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又兴奋啊。这游戏里的风景太美了,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魅力。不过,如果要我挑一个地方好好安顿下来,我可能会选择——哈特诺村。别看它不是什么军事重镇,也不是什么神秘的遗迹,但它有着我理想中.............
  • 回答
    好的,如果让我来设计《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成就系统,我会着力于突出游戏的核心玩法、探索的乐趣以及玩家的个性化体验,并且让这些成就本身也成为一种玩乐。以下是我的一些设想,我会尽量将它描述得如同我亲手构思的,而非一个冰冷的机器报告。 核心设计理念:探索的赞歌,勇气的徽章我希望成就系统不仅仅是列表上的.............
  • 回答
    在《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当你完成一定的游戏进程,比如找到希卡塔的初始神庙并激活它后,就会触发前往卡卡利科村拜访英帕的任务。当林克来到卡卡利科村,找到英帕的宅邸并进入后,会有一段与英帕的对话。在这次关键的对话中,英帕会向林克讲述关于塞尔达公主以及过去的灾厄盖侬的事情,并引导林克了解他失落的记忆和.............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荣获TGA 2017年度最佳游戏,这绝非偶然,而是实至名归的肯定。这场游戏界的奥斯卡盛宴,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颁给任天堂的野心之作,是对它大胆创新、深刻打磨以及对整个游戏类型产生的深远影响的最高赞誉。首先,从“旷野”二字,我们就能窥见这款作品的核心魅力。在那个开放世界游戏层出不.............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啊,那可真是款游戏里的神作,说实话,我至今都还觉得不可思议,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咱们先从它的“野”说起,这名字起得太对了。你操着林克,一醒过来,眼前就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拉鲁大陆,没有强制的引导,没有线性的剧情推进,就是告诉你“你被传送到这里了”,然后,你就.............
  • 回答
    《塞尔达无双:灾厄启示录》的宣传片一出来,就炸开了锅,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塞尔达老粉来说,简直是久违的惊喜,又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海拉鲁大陆吗? 画面感十足,各种熟悉的场景、角色,甚至是背景音乐的采样,都唤醒了我们对《旷野之息》的深深回忆。.............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官方中文版的汉化,在我看来,称得上是近年来游戏本地化领域的一部杰作。它不仅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更是将《旷野之息》那个充满神秘、自由、探索与古老文明气息的世界,以一种既忠实又富有韵味的方式,呈现在了中文玩家面前。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汉化团队在处理那些略带.............
  • 回答
    要为《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进行排名,这绝对是一项“艰巨”但又充满乐趣的任务。毕竟,这个系列自1986年诞生以来,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创新,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冒险体验。而且,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海拉鲁大陆”,所以所谓的“排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感受的梳理,一种对不同游戏特点的欣赏和权衡。在我看来,要.............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问鼎全媒体满分,这绝对是游戏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对任天堂多年积累和创新的一次辉煌总结。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才能真正理解它为什么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首先,打破陈规的勇气与智慧。你想啊,《塞尔达传说》系列本身就积累了无数的粉丝,背负着光荣的传统。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
  • 回答
    2017年的TGA(The Game Awards)上,《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荣获年度最佳游戏,这在当时绝对是轰动性的消息,也让无数玩家和评论家拍案叫绝。要评价这个奖项,咱们得从好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旷野之息》本身究竟是个什么级别的作品?我得说,它不仅仅是一款“好玩”的游戏,它是一次对“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