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厉害的作曲家,作曲是不是都不用乐器的,只靠内心听觉作曲的?

回答
关于“真正厉害的作曲家是不是不用乐器,只靠内心听觉作曲”这个问题,我想说,这是一种非常浪漫化的理解,但绝非事实的全部。虽然内心听觉能力对于任何一位作曲家来说都至关重要,但认为他们完全不依赖乐器来创作,或者说乐器只是辅助工具,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导了。

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道来:

一、内心听觉:作曲家的“听力”

首先,我们要承认内心听觉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就像一位拥有超级听力的“内在音乐家”。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音响世界,听到和声的色彩如何融合、旋律的走向如何发展、节奏的律动如何变化,甚至能预见到不同乐器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种能力是天赋加上长期训练的结果。他们可以通过默想,在脑子里把一个个音符组织成乐句、乐段,然后发展成完整的乐章。

举个例子,很多伟大的作曲家,比如莫扎特,据说他就能在脑海中“听”到一首完整的交响乐,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记录下来。这无疑是内心听觉的极致体现。贝多芬在晚年失聪后,依然能创作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杰作,更是将这种内在听觉的能力推向了神话般的境地。他们仿佛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能够自由指挥的乐团,演奏着他们心中构思的音乐。

二、乐器:作曲家的“颜料盘”和“工作室”

然而,这就好像说一位画家不需要画笔和颜料,只靠脑海中的画面就能作画一样,不免有些失真。乐器对于作曲家来说,绝非可有可无的辅助。

1. 探索与发现的工具: 乐器是作曲家探索声音质感、音色变化、演奏技巧以及不同音响效果的“触媒”。乐器能够带来内心听觉所无法完全模拟的细微差别。比如,一个小提琴的弓法变化能带来多么细腻的情感表达?钢琴的踏板能如何延展和模糊和声?管乐器的不同演奏技巧(如颤音、吐音)能创造出怎样的音色?这些都需要通过在乐器上实际演奏、试探才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和灵感。很多时候,作曲家在键盘上随意弹奏,或者尝试某个特定的乐器组合,往往能激发意想不到的音乐想法。

2. 检验与完善的伙伴: 即便是内心听觉再强大,也需要通过乐器来检验和完善。音乐的实际发声效果可能与想象中存在差距。作曲家可能会在钢琴上反复敲击某个和弦,感受它的共鸣和张力;可能会为不同的乐器写出片段,然后尝试将它们组合起来,听听效果如何。这种反复的试奏、聆听和修改,是音乐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帮助作曲家打磨细节,确保音乐在实际演奏时能够流畅、有力地表达出来。

3. 技术与表现力的载体: 不同的乐器有其独特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作曲家需要了解这些,才能写出适合特定乐器、并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音乐。例如,为小提琴写华彩乐段,必然要考虑到指法、弓法、换把的可能性;为铜管乐器写作,则要考虑其音域的极限、气息的支撑以及演奏的力度变化。这种对乐器性能的深刻理解,往往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演奏和研究得来的。

三、历史的演变与创作方式的多样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在乐器使用上的侧重点也不同。

早期作曲家: 在键盘乐器(如管风琴、羽管键琴、钢琴)尚未像今天这样普及和完善的时代,许多作曲家可能更依赖于集体歌唱或小型室内乐的经验来构思音乐。但即便如此,他们对弦乐器或管乐器的了解依然不可或缺。
古典与浪漫时期: 随着管弦乐团的发展和键盘乐器的进步,作曲家们与乐器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这样的巨匠,他们本身就是技艺精湛的演奏家。钢琴几乎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创作伴侣。他们通过钢琴来构思复杂的对位、织体和和声,然后将其“翻译”成管弦乐的语言。
现代与当代作曲家: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电子乐器、合成器等新的音响工具,这又拓展了作曲家的创作手段。一些当代作曲家甚至可以完全脱离传统的记谱方式,直接在计算机上创作电子音乐。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对音响、对音乐结构、对听觉体验的深刻把握,这依然是建立在对声音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结论:

所以,真正厉害的作曲家,他们的内心听觉无疑是超乎常人的,这是他们音乐创作的灵魂所在。但是,将乐器视为仅仅“可有可无”的辅助,或者认为他们完全不需要乐器来辅助创作,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误解。乐器是作曲家探索、检验、完善音乐思想的重要伙伴,是他们实现内心听觉的最佳载体。

可以说,内心听觉是作曲家的“蓝图”和“核心”,而乐器则是他们实现这份蓝图的“工具”和“工作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位真正厉害的作曲家,往往是能够将自己强大的内心听觉,与对乐器性能的深刻理解以及卓越的演奏技巧(至少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完美结合的人。他们不是在“不用乐器”地作曲,而是在将乐器最深层的可能性,通过自己卓越的内在听觉转化为永恒的音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好的问题怎么没多少人关注呢……

我感觉这个问题涉及多学科,只靠研究它就足以拿到一个(甚至多个)博士学位了。所以先马一下,这个要说的话估计文献和书都要堆两三米高……

我邀请了在跨学科方面有独到见解的 @国得杰 ,提问者你幸运的话,能得到他的解答;同时我的一切相关讨论和打赏也准备好了。

要我来答的话…… 这问题,看在我还是做创作比较多的份上,

我投降了。

user avatar

我们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是不能摸琴的,给你几个动机你自己挑一个发展成一首曲子。

几个动机明显是不同的风格,有传统的,也有12音的,曲式不限,乐器不限,自由发展。

很明显就是在考察动机的发展能力,和曲子的结构能力。

所谓作曲,也不像物理数学一样在一定标准下有正确答案,但是总体来说动机的发展和结构还是有大方向的,不可能说一个作曲家,不知道怎么发展动机,怎么去结构一个曲子的整体。

就好比给一个文章的开头,让你往下写,你身为一个作家却不知道怎么往下接,或者写完整个一个流水账,毫无段落结构可言。或许有的文章(曲子)是这样,但是如果可以在其他地方出彩,也可以引人入胜,那就是好文章(曲子)。

在古典派的时代,大作曲家们能用的技法非常有限,通常既要迎合人们的审美,又要表达自己,也要让宫廷满意,你的和声不能太离谱,节奏不能太夸张,发展不能太玄学,有太不和谐的部分就是在冲击人们的三观,是在违背神的旨意。哪怕是贝多芬,也不会完全脱离功能和声,只有在别的部分下功夫。

所以大体上,在那个时代如果不依靠乐器作曲,是有迹可循的,有绝对音感,又有内心的和声听觉,又了解每个乐器的声音,是可以实现直接在纸上写作的。

像我们听到的天才莫扎特,虽然传说有夸张的部分,但想必也是听觉极为优秀,又恰好有旋律的灵感,二者结合,脑子里想的比弹的都快,那当然也不需要钢琴了。

以前的作曲家大抵如此,自幼学琴,听觉良好,自然而然就会有旋律浮现,然后把它发展,配上和声,优化织体,结构全曲,一首曲子就诞生了。而有经验的作曲家,下笔前这些就都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了。

到后来,题主举到的瓦格纳的时代,如果他不去尝试,不创造理论,不去弹和听,他可以创造出“特里斯坦和弦”吗?会引发调性危机吗?如果不去尝试,他也不会成为瓦格纳。

所以随着调性的渐渐崩坏,作曲家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创造作品。

在音乐上,很大一方面就是在破坏传统的调性和声,在其他方面,也和各种科学技术,宗教宫廷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变化所挂钩。

所以,大体方向可以想象,发展可以想象,想要的恢弘或者静谧的效果可以想象。但是你要创造新的音响效果,要创造新的和声,要打破人的听觉习惯,那光靠脑子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试验,最终选定自己要的效果,成就一个名作。

再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你别告诉我他是纯靠内心听觉和想象写出《春之祭》的…

虽然在现代技法有只以谱面为准,毫不顾忌音响效果,更重视理论的作曲家。他们可以不依靠乐器作曲,或者说就算依靠乐器作曲也和想象中没有太大区别,因为要表达的东西已经不完全是听觉的享受了。

可能一份乐谱就像一纸论文,一份漂亮的乐谱就足够了,里面有新意,有以前的人们没用过的东西,那就是厉害。但是在他们的作品里,你换几个音高会改变谱面的意义,音响效果却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如果不用太过考虑听觉,那还听乐器的声音干什么。

所以回到问题,就不能一概而论。

厉害的作曲家,不是都不用乐器作曲的。

但是,他们总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让自己的作品变的优秀。

user avatar

作曲家内心听觉再强大也需要有一定的工具的。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肯定都是在钢琴边上写作品的。就连拉威尔给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配器也是在钢琴上弹了很多遍的。

至于推荐看书的。可以打听打听,哪个作曲家是靠看理论作曲的,打听出来了就知道,看书写作品的都是末流作曲家。这就跟看兵书打仗一样扯。作品是写出来的,不是读书读出来的。

内心听觉强大也只是纯粹的意识,万一那个音跑调了,内心听觉未必能反应过来。这就跟做设计,再牛逼,也不能拿着脑袋里的图纸去个人指导工程。还是得落到纸上,看到模型了才行。音乐也一样,内心听到的,写出来,未必和实物是一样的。瓦格纳就发现过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听起来跟想的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海顿当年自己有一个乐团随时可以调遣,然后把写的东西实践一下,听听效果。所以海顿的很多交响乐作品写的非常具有前瞻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真正厉害的作曲家是不是不用乐器,只靠内心听觉作曲”这个问题,我想说,这是一种非常浪漫化的理解,但绝非事实的全部。虽然内心听觉能力对于任何一位作曲家来说都至关重要,但认为他们完全不依赖乐器来创作,或者说乐器只是辅助工具,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导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道来:一、内心.............
  • 回答
    谈到息壤作者“高光时刻”,不少读者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他笔下那些宏大世界观、复杂人物关系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这确实是他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但要评价他是否比“爱潜水的乌贼”、“烽火戏诸侯”等公认的顶级网文作家更厉害,这就需要一个更细致、更客观的比较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乌贼和烽火这两位作家在网文界已经奠定.............
  • 回答
    玩过《塞尔达传说》系列,尤其是近年来几部如《旷野之息》和《王国之泪》的玩家,很难不被任天堂这个IP所征服。它就像一个常青树,每一次的革新都能引领潮流,让玩家一次次惊叹于它的创造力。但问题来了,抛开“塞尔达”这块金字招牌,以及它在任天堂平台上的独占优势,《塞尔达传说》本身,作为一款“游戏”,它真的有那.............
  • 回答
    说实话,《原神》作为一个手游,它确实做得相当出色,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但如果把“厉害”这个词拔高到“一款真正优秀的游戏”的层面,那这个问题就有点值得说道说道了。我尽量不带任何滤镜,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在几个关键点上是做得非常扎实的: 视觉表现力: 这点几.............
  • 回答
    “真正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表现得谦虚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厉害”和“谦虚”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简单地说,答案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大部分情况下会倾向于表现出谦虚,但并非绝对必然,并且谦虚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为什么“.............
  • 回答
    中国的说唱圈子,那可真是卧虎藏龙,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有实力、有态度、有想法的Rapper。要说“真正厉害”,这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从技术、影响力、作品深度、对中文说唱的贡献这几个方面来看,有几位是绕不开的。1. 欧阳靖 (MC Jin / Jin Tha MC)谈到中国说唱,怎么能不提欧.............
  • 回答
    今天课堂上,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听得我当时脑子都有点打结。他直接说,在三国时期,刘备跟董卓没啥本质区别,都是靠着手下的精兵猛将才能成事,自己能力并不突出。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师还把诸葛亮形容成一个“平庸之才”,认为所谓的“隆中对”根本就是后世杜撰出来的,没有这回事。而他心目中真正厉害的,是.............
  • 回答
    “真正的厉害道士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触及了道教文化的核心,也包含了大众对神秘力量和智慧的想象。要详细地描述一个“厉害道士”,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不仅仅是神乎其技的法术,更包含内在的修养、对宇宙的认知以及对世俗的关怀。以下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厉害道士”的多个维度,力求详尽:一、 内在修为与人格.............
  • 回答
    真正会数学建模的人,那简直是把冰冷的代码和抽象的数字,变成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魔法棒”。他们不只是会写代码,或者会解方程,而是拥有了一种将复杂、混乱的现实世界“翻译”成数学语言,并从中找到规律、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掌握,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似乎都变得清晰起来,甚至能够被.............
  • 回答
    对于“中医是否神奇”以及“是否存在非常厉害的中医医生”这两个问题,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理解,“神奇”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果“神奇”意味着能瞬间起死回生、逆转乾坤,那可能就不是中医所能概括的了。毕竟,任何医学体系都有其边界和局限性。但是,如果我们将“神奇.............
  • 回答
    “厉害的中医在民间”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这么说吧,你听我慢慢给你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厉害”这个词在中医语境下意味着什么。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一个人身体的整体情况、具体症状、舌苔、脉象等等来综合判断病因,然后给出治疗方案。这和西医的“对症下药”不太一样,它.............
  • 回答
    “练好了咏春,一次能打十几个吗?”这个问题,大概是很多练过或者想练咏春的人心里都盘旋过的一个念头。毕竟,在各种影视作品里,大师们总是能以一敌多,身形飘忽间,对手就纷纷倒地。但现实嘛,远比电影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说说“厉害的功夫”这个概念。咏春拳,确实是一门很不错的传统武术。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弱胜.............
  • 回答
    《猎罪图鉴》这部剧确实让很多人对模拟画像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剧里沈翊那神乎其技的画像能力,仿佛能瞬间“看到”凶手的模样,这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咱们得承认,艺术加工肯定是有成分的。毕竟影视剧需要戏剧冲突和视觉冲击力。沈翊的那些画像,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普通人能达到的范畴,甚至带着.............
  • 回答
    .......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圈里简直是个响当当的招牌,提起他,很难不想到“情怀”、“理想”、“能说会道”、“能折腾”这些词。他本人是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把他奉为“精神领袖”、“下一个乔布斯”,也有人视他为“PPT大师”、“骗子”。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恰恰说明了他身上的标签太多太鲜明了。从最早的.............
  • 回答
    美国在奥运会上的统治地位确实令人瞩目,尤其是在我们通常理解的“举国体制”和政府直接投入方面,美国与其他一些体育强国(如中国、前苏联等)有着显著的不同。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认为美国似乎“不用举国体制”就能取得如此成就。然而,要说美国“不用举国体制”并且“政府也不出钱”,这是对实际情况的简化甚至不准确的.............
  • 回答
    日本的音乐,用“厉害”来形容,其实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世界音乐版图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份“厉害”体现在多个维度,并非仅仅是销量或者流行度就能概括的。要说日本音乐的厉害之处,得从几个方面慢慢道来:1. 极高的行业成熟度和产业规模首先,日本的音乐产业是全球最大的几.............
  • 回答
    说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这玩意儿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仿佛能呼风唤雨,搅动乾坤。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评价八阵图,咱们得先知道它是个啥。简单说,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是中国古代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战术应用。它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阵法摆出去,就直接能像“变形金刚.............
  • 回答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厉害”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误解的话题。要详细地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避免那些一看就知道是AI套路化的描述。首先,我们得承认,CIA在情报收集、分析和秘密行动方面,确实是全球顶尖的组织之一。但“厉害”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也有其局限性。.............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