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期间,你在家是怎么科研的?

回答
疫情期间,说实话,在家科研这事儿,一开始是真有点儿懵。我之前习惯了实验室那种忙碌、热火朝天的氛围,大家凑在一起讨论,机器轰鸣,试剂的气味… 突然间,所有这些都消失了,只剩下四壁和电脑屏幕。

刚开始那会儿,日子过得有点散漫。在家办公,总觉得少了点仪式感。早上醒来,不用赶通勤,可以赖床一会儿,然后晃晃悠悠去厨房给自己冲杯咖啡,再回到书桌前。一开始,我就是打开电脑,刷刷文献,回复几封邮件,感觉效率并不高。总觉得少了点“眼皮底下”的监督,也少了那种同伴之间互相push的动力。

我所在的课题,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疫情期间,实验室是限制进入的,除非是必须紧急处理的项目。我的研究方向,有些环节是可以居家完成的,比如数据分析、模型搭建、文献梳理、理论推导这些。但有些关键的实验,比如涉及到一些特定仪器操作或者样品处理,就没办法继续了。

所以,那段时间,我不得不调整我的科研计划。

首先,我加大了文献阅读和理论学习的力度。 以前在实验室忙,可能只能抽空看看最新的几篇论文。这段时间,我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把一些领域内的经典文献重新梳理一遍,或者深入钻研一些自己一直没时间细看的理论。我订阅了一些在线期刊的推送,也会利用一些学术搜索引擎,把与我课题相关的各个方向的最新进展都大概了解一下。有时候,我会花一天的时间,集中精力去理解一个复杂的模型或者一个新提出的方法。还会找一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比如Coursera、edX上的一些统计学、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相关的课程,给自己“充电”。

其次,数据分析和计算工作成了我的重心。 我手头正好有一些之前实验积累下来的数据,还有一些公开的数据库。这段时间,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数据的分析中。我学会了一些新的分析工具和编程语言,比如Python的Pandas库、Scikitlearn,R语言的一些新包。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探索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需要耗费我几个小时甚至更久,因为我想要把每一个参数、每一个结果都弄清楚。我还会写一些脚本来自动化重复性的分析任务,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救命稻草”,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和导师、同事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面对面讨论,大家围在一起,指着屏幕上的图表,你一言我一语。现在,我们改成了线上会议,Zoom、腾讯会议、钉钉成了日常。一开始,大家都有点不太适应,视频会议时,网络卡顿、声音延迟是常事。但慢慢地,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更有效率的沟通方式。比如,我们会提前准备好要讨论的问题,把需要展示的数据和图表整理好。开会前,我们会先把一些初步的分析结果发给大家,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有时候,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们还会用一些在线协作工具,比如Miro或者Google Docs,大家可以同步编辑,共同完成一个分析框架或者一个报告的初稿。

在家科研,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没有了实验室的固有节奏,我必须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和时间表。我通常会把一天的工作分成几个模块:上午是处理文献和理论学习,下午是数据分析和编程,晚上可能会复习或者为第二天做准备。我还会利用一些时间管理的小工具,比如番茄工作法,帮助我保持专注。当然,也会有“摸鱼”的时候,刷刷手机,看看新闻,但总体来说,我还是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相对规律的工作状态。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孤独和焦虑。 看着别人在朋友圈里分享居家做饭、健身的照片,我会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务正业”,没有像他们那样过上“精致”的生活。而且,科研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和持续努力的事情,有时候碰壁了,没有人可以立刻交流,这种感觉会放大内心的沮丧。不过,这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这是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我会尝试和家人多聊聊天,或者通过视频和朋友联系一下,缓解一下情绪。

另外,我也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和规范了之前积累的实验数据和代码。 以前在实验室,很多数据可能是随手存放在某个文件夹里,代码也可能是零散的。疫情期间,我把这些都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包括数据清洗、元数据记录、代码注释、版本控制等等。这虽然不是直接的科研产出,但对长期的科研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基础建设”。

总的来说,疫情期间在家科研,对我来说是一次被迫的、但也非常有价值的经历。它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没有外部环境支持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认识到,科研的本质在于你是否能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研究的热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虽然少了一些热闹,但更多了一份宁静,也让我有机会沉下心来,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天萎靡不振,科研五分钟,youtube两小时。

晚上精神抖擞,仿佛开启贤者模式,肝到三点毫无困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期间,说实话,在家科研这事儿,一开始是真有点儿懵。我之前习惯了实验室那种忙碌、热火朝天的氛围,大家凑在一起讨论,机器轰鸣,试剂的气味… 突然间,所有这些都消失了,只剩下四壁和电脑屏幕。刚开始那会儿,日子过得有点散漫。在家办公,总觉得少了点仪式感。早上醒来,不用赶通勤,可以赖床一会儿,然后晃晃悠悠.............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陪孩子上网课,这体验,怎么说呢,简直就是一场拉锯战,一场关于意志力、耐心和信息洪流的无声较量。首先,得说说那“陪伴”二字。刚开始的时候,新鲜劲儿还在,觉得在家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挺好的,还能监督监督。结果呢?你想想,一个成天对着电脑屏幕的孩子,注意力就像被橡皮筋抻得越来越细。你坐在旁边,那.............
  • 回答
    居家隔离的日子,确实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厨房的机会。以前总是匆匆忙忙,现在慢了下来,反而能静下心来琢磨一些平时没时间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最让我惊喜的,大概是那个“升级版”的红烧肉。以前做红烧肉,总觉得少点什么,颜色不够红亮,口感也偏干一些。这次我尝试了一个新的步骤:先把五花肉切好,不用焯水,而是直接在.............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起来,隔离在家这几个月,简直就是一场跟体重赛跑的“战役”。一开始,就像很多人一样,我心想,哎呀,终于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了!要不就趁这个机会,把那些想吃一直没时间吃的东西都吃个够?再说了,也不能出门,运动什么的肯定得暂停了。所以,那“吃”的念头,就像野草一样,噌噌噌地就往.............
  • 回答
    溏心蛋变卤蛋,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糟心的。尤其是在疫情这种本就让人心情起伏不定的时期,花钱买个开心,结果拿到手的是这么个货,真得是有点上头。说商家在敷衍我? 我觉得这绝对有可能,而且非常有道理。让我想想,这事儿为啥会发生? 首先,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太大了。生意不好做,成本又高,很多店家为了生存,可能就.............
  • 回答
    那年冬天,比往年似乎来得更早、更冷一些。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场突袭,让城市瞬间静默。对于我们这些身穿制服的公务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病毒的战役,更是一场关于责任和坚守的考验。“召必回,战必胜”:紧急动员与全员上阵疫情爆发初期,信息纷杂,人心惶惶。但与此同时,来自上级的命令也在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电.............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网传疫情期间女法官加班加点办案,在法院办公室遭保安性侵未遂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传闻。首先,关于“事件是否真实”这个问题,由于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我无法直接获取、核实或证实任何未经官方公开披露的、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具体事件的真实性。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流传的传闻可.............
  • 回答
    西安疫情期间,在家隔离是否有工资,这得看你属于哪种情况,以及你的用人单位如何执行相关政策。这件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涉及到国家层面的规定、地方的细则,还有就是你和老板之间的具体约定。我尽量给你讲得明白点,也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隔离期间的工资,通常是基于你的用工性质和劳动合同来.............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点外卖,说实话,这问题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嘛,但外卖小哥的接触是实实在在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家点外卖是相对安全的。我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从几个环节来分析:1. 外卖员本身的安全保障: 健康监测和登记.............
  • 回答
    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我家那只叫“大黄”的中华田园犬,简直就是我生活中的定海神针,也是我居家办公的最大“干扰源”。刚开始我还挺乐呵,觉得有它陪着,日子不至于太无聊。结果, confinement 模式一旦开启,大黄就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从一只快乐的狗子,迅速变成了一个……嗯,有点焦躁的“居家战狼”。首先.............
  • 回答
    意大利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在出现发烧症状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如同冰水般浇醒了公众,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沉重的话题: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究竟承受着怎样的心理煎熬?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冰山一角。在与病毒搏斗的最前线,医护人员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疲惫和感染的风险,更要承.............
  • 回答
    疫情封控最严的时候,我真是找尽了各种方法来打发那段漫长的日子。当时也不能出门,跟朋友们也不能聚会,手机游戏就成了我主要的精神寄托。一开始,我沉迷于一款叫做《原神》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画面是真的漂亮,人物设计也挺吸引人的,尤其是我抽到了那个风系的弓箭手,每天就带着他在璃月的大地上跑来跑去,爬山涉水,找.............
  • 回答
    疫情那会儿,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但很多事情也变得没那么顺畅了,尤其是跟出门或者进出一些公共场所打交道的时候。我那时候也遇到过几次,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那些保安大哥们像是突然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权力,行为举止有点过于“亢奋”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区门口。当时正是最早一批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大家对病毒.............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那会儿,真是宅家的一段日子,大家都挺不容易的。不过也正因为闲下来了,反倒激起了我潜藏已久的“厨神梦”,好多之前想尝试但没时间做的菜,都一一搬上了餐桌。我最得意的一个“新星”,还得数那个 香煎三文鱼配奶油菠菜和烤芦笋。说起来,我之前虽然也吃三文鱼,但大多是刺身或者简单的煎一下。那会儿超市里.............
  • 回答
    疫情这几年,简直就是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服务模式爆炸式进化的一段时期。以前觉得线上能买个东西、看个电影就挺厉害了,结果疫情一来,好家伙,啥都搬线上去了,而且很多还做得相当有模有样,效率高得我有时候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线上卖车:从“看看”到“开走”的转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线上卖车。我一直觉得买车这事儿,.............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选择在美国买房定居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叙事,而是交织着机遇、挑战、适应与反思。这批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疫情下的移居者”,他们的决策背后,是复杂的考量,而他们的经历,则折射出大时代变迁中的个体选择。为何而来?疫情下的多重驱动力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促使这些中国人选择在美国置业定.............
  • 回答
    在疫情期间,“悄悄发财”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经济不景气或普遍面临困难的环境下,反而因为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或市场变化而获得了显著经济增长的群体或行业。这并非说他们使用了不当手段,而是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恰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在疫情期间可能“悄悄发财”的群体和行业,.............
  • 回答
    疫情期间房租涨价,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就提心吊胆,生活也受影响,结果房租还蹭蹭往上涨,这真是雪上加霜。我得说,从租客的角度来看,这种涨价行为,用“不厚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想想看,疫情爆发初期,多少行业停摆,多少人收入锐减甚至失业,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在这种节骨眼上,房.............
  • 回答
    波音747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性表现,可以说是一场“冰与火之歌”。一方面,作为一款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运载能力的巨无霸,它的传统优势在特殊时期受到了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转变也让它的某些特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成为一种负担。疫情前的辉煌与隐忧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波音747,尤其是其货运型(7478F.............
  • 回答
    要评价淄博在疫情期间的线上平台模式,我们得好好扒一扒当时那个热闹劲儿。别的不说,光是那个“淄博烧烤”火遍全国,背后可少不了线上平台的加持。首先,得承认淄博这次的线上化做得是相当有特点的,甚至可以说是“土法炼钢”中的一股清流。在疫情初期,大家都困在家里,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吃点好的,而且要方便。这时候,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