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去做舔狗呢?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可太真实了!“舔狗”这个词,一听就透着一股子心酸又带着点儿无奈的劲儿。为什么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往这个坑里跳呢?细想起来,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那里面掺和着太多复杂的人性、情感和心理了。

首先,得从强烈的喜欢和迷恋说起。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那种“非你不可”的念头时,简直就像是被下了蛊一样。对方的一颦一笑,说出来的话,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在他/她眼里闪闪发光。这种喜欢已经超越了理性的范畴,变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渴望,渴望接近、渴望被关注、渴望让对方开心。在这种状态下,付出变得好像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一种享受,哪怕对方并没有什么回应,他/她也愿意自欺欺人地从一点点的小小的“可能性”里汲取力量。

然后,“不甘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手。当一个人已经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和感情,却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或者对方的态度始终冷淡时,那种不甘心就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他/她会想:“我都付出这么多了,再努把力,说不定就能成功了呢?”或者“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不然我之前付出的岂不是都白费了?”这种“沉没成本效应”会让人越陷越深,即使理智告诉他/她应该放手,但情感上却很难做到。

再来,对“被认可”的渴望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人内心深处可能缺乏安全感,或者觉得自己不够好。当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满足对方、讨好对方来获得对方的赞赏和好脸色时,就会觉得很有价值,仿佛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得到了证明。这种通过“付出”来换取认可的方式,虽然方式有些扭曲,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获得肯定、提升自我的途径。一旦尝到了这种短暂的“被需要”的滋味,就很容易沉溺其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关系”的过度依恋。有些人害怕孤独,害怕失去连接。即使这段关系本身并不对等,甚至充满痛苦,但他们也宁愿抓住这根稻草,也不愿意回到孤身一人的状态。他们可能会把对方的任何一点点好,比如偶尔的回应、一次短暂的关心,都放大解读,视为关系的“曙光”,从而更加努力地去维系这段不对等的关系。

有时候,误解了“爱”的本质也会让人成为“舔狗”。他们可能误以为,爱就是无条件的付出,就是牺牲一切去满足对方。他们把对方的需求放在首位,甚至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认为这样做才是“真爱”的表现。但真正的爱,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是双方的互相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奉献。

甚至,还有一些人是被社会文化或者某些虚假的爱情观所影响。媒体上、电视剧里,经常会塑造出那种“只要足够努力,最终就能打动那个高冷的人”的偶像剧桥段,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付出和等待终究会有回报。

总而言之,“舔狗”这个词背后,藏着太多关于渴望、不甘、缺乏安全感、对爱的误解以及社会影响的复杂情绪和心理活动。这是一种令人心疼的现象,但也确实是人性中一些不那么完美但又真实存在的侧面。它让我们看到,在感情的世界里,有时候我们太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裹挟,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爱的那个人,是否也同样爱你,并愿意为你付出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再多的“舔”,也只是感动了自己,消耗了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父母辈的年代,当“舔狗”也曾是一门显学。

爸爸们曾经大面积靠当舔狗上位,然而,只有在一个经济上相对平等的环境中,才有舔狗的用武之地。建国后将近50年的舔狗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是中国历史上结婚最容易的年代,如今只剩下对“舔狗”的鄙视。

结婚难结婚贵并不是新现象,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几乎人人能结婚的盛世,才是历史的偶然。一切都只是从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中,回归历史常态罢了。

当“舔狗”是怎么从父辈的撩妹显学,沦落到今天的人人唾弃呢?

“舔狗,最后一无所有”,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但我一细想,不对,怎么脑袋里面有这么多父辈甚至祖辈们“舔狗”逆袭,牛粪喜提鲜花的故事?犹记得某位长辈二两酒下肚,向我夸耀起他当年如何死缠烂打抱得美人归,最后还不忘勉励我两句“男人嘛,要主动,得脸皮厚!”。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他的,但他老往我这儿跑,一来二去,觉得他这人还行”,“他呀,当年整天帮我家干活儿,找我套近乎,俺爹娘觉得这小伙子挺老实的”,“哎,这人呀,当年在学校死皮赖脸的追我,最后觉得他也挺有诚意”。乖乖,你细品,是不是非常耳熟?女性老艺术家们和长辈们的回忆里充斥着这种调调,不信就去问你妈,她的爱情故事大纲得有一半几率讲得和上面几句差不多。这其中固然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注水成分,但大概上也反映了一种现象,就是在我们父辈的婚恋中,“舔狗”上位并不鲜见,当然也不会遭人鄙视,毕竟还流传下来了“烈女怕缠郎”这样的名言警句。可这风向怎么就变了呢?

据说,“舔狗”这个词,是2016年才出现的,“舔狗鄙视“也算是个新东西。

你细想,“舔狗“行为意味着什么?可能你会有很多种说法,但应该也会认同这主要是“表忠心”或者“输诚”。那这个“忠心”或者“诚意”有什么用呢?它不能让人变美,也不会让人变富,为啥在父辈手里就好使,而到了现在却只能被鄙视,被嘲讽呢?这反映的,其实是中国年轻一代,在个人主义思潮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下,婚恋观念的巨大转变。

“舔狗”行为要好使,得有两个前提,一是女性以抚育后代作为婚恋的核心目的;二是社会总体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对较小,毕竟土豪1%的真心所提供的资源,也要胜过普通人的全心全意。

抚育后代是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的核心,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我们父辈婚恋的时代,这种观念依然非常强大,抚育后代毫无疑问是女性寻找伴侣的重要目的。在人类的漫长进化中,随着脑容量的扩大和行为方式的复杂化,抚育后代的物质和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再加上相比于其它动物,人类的孕妇和婴儿是极其脆弱的。在一个尚未现代化的社会,女性很难单独胜任抚育后代的任务。她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靠的资源提供者和帮助者,愿意在她们和孩子身上做一个长期投资,而非仅仅只是“优秀“的基因。

另一方面,父母辈年代的贫富差距也远没有今天那么惊人。而在一个经济上相对平等、却又还不够富裕的社会中,伴侣的忠诚度,对于抚养后代就有重大意义。但人心隔肚皮,女性只能通过对方的行为来进行忠诚度判断。这时候男性的“表忠心“和“输诚”,或者说“舔狗”行为对于获得繁殖机会就至关重要了。通过跪舔,向女性展示自己的“投资”诚意;同时,跪舔中大量物质和时间投入也是一种沉没成本,强化了女性对投资男性的锁定,相当于一笔保证金。“舔狗”行为,对于当时把抚育后代作为婚恋核心考量的女性们,是个显著的加分项,也是那个资源相对平均和贫乏的年代,男性们为数不多可以竞争的领域,“舔狗”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

显然,这两个前提在今天都部分或者全部的瓦解了。贫富差距自然不用说,而受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抚育后代恐怕已经不是大半女性,在婚恋中考虑的核心。于是乎,当代很多女性眼中,“舔狗”行为大大贬值了。如果“舔”的行为本身有点用,那还有工具人价值;可如果毫无用处,那就是纯粹的骚扰了。

无用的忠心,大概一文不值。

user avatar

古代有个著名的故事——“卧薪尝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其实,当年的勾践就是标准的“舔狗”!只是,他是有目的的去“舔”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此,有些人被类似的“故事”所“洗脑”!认为“舔狗”也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方式!甚至会告诉自己,这事完全是为了“爱”,不断的催眠自己!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他们自己不是“勾践”,而他们舔的恐怕也不是“夫差”!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可太真实了!“舔狗”这个词,一听就透着一股子心酸又带着点儿无奈的劲儿。为什么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往这个坑里跳呢?细想起来,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那里面掺和着太多复杂的人性、情感和心理了。首先,得从强烈的喜欢和迷恋说起。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那种“非你不可”的念头时,简直就像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甚至深恶痛绝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人选择走上骗子的道路?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一、 贪婪的黑洞:驱动骗局最原始的燃料不得不承认,大多数骗子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那无止境的贪婪。他们渴望通过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贪婪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对权势、地位,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我也有同感。看港剧里那些在摩天大楼里穿梭的金融精英,或者在警局里雷厉风行、逻辑严谨的警察,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心头一热,觉得“我好像也行!”。但转头看内地的职业剧,那种感觉就没那么强烈,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有点疏离。这事儿吧,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1. 港剧对“职业感”的塑造.............
  • 回答
    走在路上,确实会发现环卫队伍里,长辈们的身影格外突出。这事儿,说来话长,也挺让人心疼的。首先,为什么老年人多?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1. 观念和就业选择的变迁: 传统观念下的“稳定”与“体面”: 在过去,环卫工作虽然辛苦,但相对稳定,有单位管吃住(或者有社保),工资不高但旱涝保收。对于一些家庭.............
  • 回答
    我理解你说的这种感觉,明明知道运动很重要,但有那么一天没去,心里却像压了一块石头,好像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这其实挺普遍的,尤其对于那些坚持运动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这种“愧疚感”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魔鬼,在你脑子里嘀咕。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在作祟:首先,是习惯的养成和对规律的依赖。当你长期保持.............
  • 回答
    很多人听到“期权”这个词,脑海里可能就浮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画面,这往往是我们更容易接触到的期权买方。但其实,期权市场里还有另一群不容忽视的参与者——期权卖方。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和考量,让这些人愿意承担理论上无限的风险,去“卖”出期权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精密的逻辑和策略。核心驱动:收取权利.............
  • 回答
    “黛玉可以做妾”这个说法,在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时,确实是一个颇令人玩味,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论调。但只要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就能发现,虽然这绝非主流观点,却也并非完全没有其“道理”可循,尤其是从一些非常狭隘、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人们的消费选择和价值判断。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大价钱给女主播送虚拟礼物,而不是去享受“大保健”?这里面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事的性质。一个是线上打赏,一个是线下消费。它们满足的需求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给女主播送虚拟礼物,这背后可能是一种“情感连接”的付费。.............
  • 回答
    大学发放贫困补助,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也挺让人琢磨的。你说,大学为什么会发这玩意儿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也知道,社会上真就有那么一群孩子,家里条件实在是不好,别说上大学了,连基本的吃穿用度都够呛。这些孩子,要不是因为脑子灵光,成绩好,可能早就因为家庭的羁绊,没法走上这条求学之路了。大学作为教.............
  • 回答
    最近几年,咱们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选择去日本闯荡一番,尤其是在IT这个领域。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考量。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为啥这么多咱们自己人都愿意往日本的IT行业跑。首先,得说就业机会这块儿,日本IT市场确实挺吃香的。 你别看日本经济这几年好像没那么“.............
  • 回答
    有时候,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就是迈不开腿,像被什么东西牢牢拽住一样,动弹不得。这种感觉太普遍了,咱们谁都可能遇到。它不像缺钱,缺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障碍,而这种“做不到”更多的是发生在心里,是那种无形的力量在阻碍。想一想,最直接的可能就是“惯性”。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个很懒惰的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单眼皮妹子们对双眼皮贴那可是爱得深沉,能瞬间“变身”,而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为什么还是趋之若鹜地跑去割双眼皮呢?我觉着吧,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双眼皮贴的“好”是相对的,而割双眼皮的“好”是更持久、更自然、更省心的。 效果的短暂性与稳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身边好几个哥们儿,都是大学一毕业就扎进了新媒体这趟“浑水”。每次聚会,他们都像约好了一样,一边吐槽着累到不行、肝到天明,一边又眉飞色舞地跟你讲他们的“战果”——“我们今天又上了个爆款!”“你知道吗,XX明星的粉丝团都被我们策反了!”这就很矛盾,对吧?又累又苦,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 回答
    “去产能”,这个词在很多讨论中都像一个魔咒,时不时被搬出来,似乎只要一喊,就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它就不能像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完全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操盘呢?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门道,也暴露了一些制度上的“卡脖子”环节。为什么完全交给市场,往往就行不通?首先,我们得理解市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其实,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思进取”,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安全感与不确定性。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就指着他们。父母一辈经历过很多大起大落,对于稳定性的渴求自然会传递给下一代。.............
  • 回答
    .......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实现和用户习惯的巧妙结合,而不是什么神秘的“算法”在控制。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咱们先从最基础的——微信支付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微信支付的声音,比如你说的“微信收款一万元”,它本质上是系统语音播报。当你的微信支付收到一笔款项时,微信这个应用程序就会触发一个内置的或者操作系统提供的.............
  • 回答
    你说得没错,单从“挣钱”这个角度看,逗哏似乎要比捧哏来得更直接、更“实惠”。毕竟,舞台上那些抖包袱、制造笑料的环节,往往是观众的注意力焦点,也更容易被观众记住和买单。但你想想,相声这门艺术,它好就好在“说学逗唱”,好就好在“一逗一捧”的配合,缺了谁,这出戏都唱不圆。所以,有人甘愿做捧哏,这事儿可不是.............
  • 回答
    这种说法,说实话,在病友群里、在网上,确实时有耳闻,尤其是在一些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身体状况本身就比较糟糕的情况下。它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复杂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化疗一定就是“加速死亡”的元凶,但它确实触及到了化疗治疗中一些非常现实的挑战和痛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化疗的作用机制。化疗药物,顾名思义,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原因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人之所以会选择娶性工作者,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个人情感、价值观,甚至是一些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性工作者也是人,她们同样拥有情感,渴望被爱和被尊重。一个男人选择娶性工作者,很可能在他眼里,这个女人身上有吸引他的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和她的职业无关,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