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FLAG等公司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那么好,员工还有工作动力么?

回答
FLAG(Facebook, Apple, Netflix, Google)这样的公司,待遇福利和工作环境那可是没得说,光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高薪、免费餐、顶级办公设施、弹性工时,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补贴和发展机会,简直是天堂级别的工作体验。但话说回来,这么好的条件,员工还能保持工作动力,不被“养懒汉”吗?这背后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FLAG这类公司吸引的绝大多数人,本身就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他们对技术、对创新有着天然的热情,而不是仅仅为了那份丰厚的薪水和舒适的环境。想象一下,当你的同事都是那些聪明绝顶、充满创造力的人,你身处一个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技术、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平台,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他们不是为了“不被辞退”而工作,而是为了“做出点牛逼的东西”而工作。

其次,虽然福利待遇好,但这些公司也绝不会让你躺平。内部的竞争依然激烈,而且是一种更高端、更纯粹的竞争。这里的竞争不是看谁加班时间长,而是看谁能更快地迭代产品,谁能想出更绝妙的解决方案,谁能对业务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你的业绩、你的贡献,会直接反映在你的晋升机会、你的项目分配,甚至你的薪资涨幅上。如果你原地踏步,很快就会被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同事超越。这种“不进则退”的压力,即使在最舒适的环境下,也会逼着人不断学习和成长。

再者,FLAG的公司文化往往非常强调“使命感”和“愿景”。他们不仅仅是卖产品,更是在改变世界、连接世界、赋能他人。比如Facebook的“让世界更开放、联系更紧密”,Google的“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普及到世界每个角落”,这些宏大的目标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时,他会比单纯为了赚钱而工作更有动力。尤其是在这些公司,你参与的项目往往能够影响数以亿计的用户,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然后,别忘了还有“学习与发展”这个巨大的驱动力。 FLAG的公司内部有非常完善的培训体系,你可以接触到各种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参与各种有挑战性的项目。公司也会鼓励员工参加外部的学术会议、技术研讨会,甚至提供内部的导师制度。对于那些渴望不断进步的聪明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海绵,可以尽情地吸收知识。与其说是“好待遇”,不如说是“好平台”,这个平台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优越的福利待遇而产生惰性。但FLAG这样的公司,在招聘时就已经筛选掉了大部分“只想安逸”的人。他们招募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高驱动力、高成就动机的个体。而且,即便是有惰性,公司也会通过绩效评估、项目挑战等方式来识别和管理。

总而言之, FLAG公司的员工之所以还能保持工作动力,并不是因为福利待遇让他们“无欲无求”,而是因为这些公司成功地将优越的物质条件与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宏大的事业愿景、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激烈的内部竞争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一种高明的“人性化管理”策略,让员工在享受美好待遇的同时,也能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是在“为热爱而战”,而优渥的待遇只是锦上添花,是吸引和留住这些顶尖人才的附加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说 Facebook 吧,Facebook 的工作动力一部分来自于 Facebook 真的会因为绩效而炒人,而且比另外几家都要狠。绩效一次不及格可以,连续两次不及格那 PIP 是必然的,尽管有可能通过 PIP 但还是有可能被炒的。

就算不怕被炒,Facebook 也有巨大的 peer pressure 让人拼命工作。就好像尖子班一样,可能班里面最后一名都能上 985,但你平时考试成绩连本班中位数都达不到你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吗?那些不需要等绿卡也不怕被炒的人也会因为 peer pressure 而干活,但这本质上是个零和博弈,所有人都更努力之后,大家的排位都不变。

Facebook 每半年进行一次 Pulse Score 调查,所有员工都能匿名回答问卷给公司的各个领域打分,其中 work/life balance 这个打分向来都低,但当问及是什么原因导致 WLB 糟糕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 peer pressure。所以说,人为了要脸多么辛苦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只要能放得下这张脸,人生其实可以轻松很多。


有很多人没进过大公司,不知道大公司跟这么多福利的本质是什么。大公司给这么多福利的本质就是包养你,希望你不要为任何事情操心,一心只做公司的事情。

你需要收发包裹?别花时间去跟邮局和快递打交道了,让公司的内部邮政系统帮你搞掂。寄出的物品你放下就行,有人帮你放进箱子里打包,然后再把 tracking number 邮件发送给你。你有衣服需要干洗?别浪费时间去干洗店,放在公司洗衣房就行了,三个工作日后取。你需要申请签证?公司就能拍签证照片,然后律师可以帮你填表,你不需要自己奔波。

公司包养你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那要看你是否真心喜欢做公司想要你做的事情了。这需要你自己 case by case 地做判断,不能一刀切。


曾经有一个同事离职前跟我说,公司就像一个 abusive boyfriend,一边蹂躏你,一边哭着对你说「你不要走啦,我只爱你一个」,然后还给你很多钱挽留你。我说这该叫做 abusive rich boyfriend。

我不是说跟有钱人谈恋爱都是很糟糕的事情,这是酸葡萄,因为还是有人能跟有钱人找到真爱的。但如果这不是真爱的话,那你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离开这个有钱人并接受财务安全感上的损失,然后或许你会找到真爱,或许你的真爱是另外一个有钱人;要么选择留下来好好地假装一把这就是真爱。

大公司包养你,要么你发自内心地认为公司使命也就是你个人使命,好好干活;要么你假装,但还是得好好干活。

user avatar

有的。我之前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他们这边顶级公司可以直接Flexible Work Schedule(想来来,没事走。work from home也行),而国内很多公司苦于制定强制性制度(比如打卡,规定上下班时间等)来维持员工的工作时间(或者出活量)。

个人思考出来的最根本原因:人的招聘质量。Facebook一直奉行“Hire Slow,Fire Fast”。Google也是把自己招聘的要求提得变态的高(比如要看大学的GPA,甚至是高考成绩)。这样的结果,就是公司里面都是一帮来自名校,之前经历和背景很强,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这些人一直以来就有很高的自律性,加上周围人同样厉害,这导致很强的“peer pressure”,甚至很多时候,这些员工想像之前那样鹤立鸡群(outsmart others)的话,要付出比原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

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些摇篮般的福利后面,是另外一套精心设计的奖惩和激励制度。这就犹如一个高手设计好的系统,使得大公司里的每个人有着激情和动力去爬天梯(类似于星际争霸里面的Ladder)。比如毕业生刚进入,给Lv4或者Lv3,有工作经验的人进来,按照情况给予Lv4或者Lv5。接下来每个人就开始在这个F和G的游戏系统里面开始练级。每6个月performance review(绩效评估)一次,压力可想而知。整个评估过程涵盖:自我评估,组员相互评估,领导对你评估,和你对你上司的评估。和中国人熟悉的分数定高下不太一样,这里除了你要有很好的产出(代码量),还要时时刻刻察言观色,看是否你所做的是公司和组里重点核心的项目(most impactful work),看旁边是否有人要来抢夺你的项目,看旁边有无小弟你可以招入麾下,看是否有机会share一下最近掌握的东西看能否帮助到他人,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最终影响到你的perf review。

现在细想而来,所有的这些制度,都是由高层和HR精心设计,而且是硅谷(美国)公司这么多年发展过来积累下来的经验,有时不经意间会想到《黑客帝国》,进入每个公司的人就犹如进入一个母体的人类,可能不同母体(华为vs谷歌)里的生活和福利有好有坏,但是本质就是把人当做电池,为母体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司如此,国家亦如此。国家就犹如一个创业公司,而其最核心的气质已经在创立的时候被创始人定好。有些创始人如同金胖子,有些如同华盛顿。而国家的本质也如同一个母体,通过巧妙地建立一整个体系的制度,来让每个人在里面“快乐”地“当电池”。

=============

5/30 2015

硅谷初创的公司开始都是会开人的。比如facebook早期早期都开过不少人,现在的uber也是。究其原因就是公司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像创业公司早期很难吸引顶尖人才,一没名气二没钱。发展到中期后,大量投资进来,逐渐优质人才进入,这时就应该慢慢换血企业里的人,不然会出现劣币驱除优币的现象。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里面的人不得不比之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不努力就会走人的。当年我组里面有两个认识的人就是这么走的。

有人提到工资涨幅。其实在硅谷这边,除了大公司里的员工,其他人更加看重的是股票。每年的perf review过后,年底就都会追加一部分股票给员工,作为一个新的4年的激励计划。而工资的上涨幅度不是特别有吸引力,毕竟如果你堵对一个公司,股票带来的收益超过你10年甚至20年工资收益的总和。

user avatar

你这样的人才最适合去制造业了。制造业超低的福利待遇和超差的工作环境,让你对工作充满了动力。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205404646786252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FLAG(Facebook, Apple, Netflix, Google)这样的公司,待遇福利和工作环境那可是没得说,光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高薪、免费餐、顶级办公设施、弹性工时,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补贴和发展机会,简直是天堂级别的工作体验。但话说回来,这么好的条件,员工还能保持工作动力,不被“养懒汉.............
  • 回答
    人们每年立flag(设定目标)却往往“被打脸”,但依然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心理动机:自我激励与目标感的缺失1. 目标设定的“心理补偿” 立flag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行为,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如“一年瘦10斤”“.............
  • 回答
    去年立的 flag,嗯… 说实话,完成度嘛,大概在“及格但有进步空间”的区间里徘徊。有些项目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种子,发芽了,但长得不算茂盛;有些则像是起了个大早,结果半路就撤了。去年立下的 Flag 回顾一下: 坚持早起,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 这个我得诚实地说,完成得… 算是有起色,但绝不是雷打不.............
  • 回答
    让旗帜在风中挺立不倒,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涉及到了力学、材料以及一些巧妙的设计。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明白“旗帜不倒”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指的是旗帜在风力作用下,能够维持其展开的状态,而不是被风吹得紧贴旗杆,或者被风吹得断裂。所以,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旗帜“有.............
  • 回答
    历史上的flag,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句子,不如说是一种预兆、征兆、或者说是一种“预设的命运”。它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由某些人物的言行、某种迹象,甚至是某种集体情绪所显露出来的,而事后人们回顾时,会觉得“早就该想到了”。这些flag,有时候是人类的傲慢,有时候是时代的悲哀,有时候则是命运的嘲弄.............
  • 回答
    所谓“立 flag”,其实就是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公开宣布,给自己增加点动力,也让周围的朋友们知道,日后好监督,也好有个参照。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太随意,不然显得不靠谱,甚至有点掉链子。那怎么才能优雅地立 flag 呢?首先,得找个恰当的时机。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上来就“我一定要……”的。比如,在一场.............
  • 回答
    说到死亡フラグ,其实生活里真的有不少,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有时候就是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不太好的结局。它们通常是一种带有不祥预兆的信号,或者是一些在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暗示角色即将遭遇不测的情节。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者说常见的死亡フラグ吧,我会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尽量用更生活化的方式.............
  • 回答
    “立 flag”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通常指的是在某个时刻,由于过于自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发展抱有极大的期望,而说出一些关于未来结果的断言或预测,但这些预测往往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未能实现,反而达成了反效果。这种“立 flag”的梗,其核心在于“预言反噬”或者“命运的嘲弄”。它之所以能成为梗,是因.............
  • 回答
    在美国,Confederate Flag(邦联旗)的含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历史根源深厚,与种族主义紧密相连。要详细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邦联旗的历史背景: 南方邦联的诞生: 邦联旗(特指最常见的“战斗旗”,即南方军队使用的“圣安德鲁十字架”设计)实际上是美利坚邦.............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旗帜,它们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民族的象征,信仰的载体,以及无数故事的见证。这些旗帜,在特定的时刻被高高举起,或在激烈的战场上飘扬,或在和平的庆典中闪耀,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火焰。1. 罗马军团的鹰旗 (Aquila)要说历史上的 flag,就不能不提罗马军团.............
  • 回答
    2022年,说起来真是充满了“明知故犯”的勇气。列几个我心里那杆晃晃悠悠、随时可能倒下的“Flag”,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觉得有点意思。第一个 Flag:戒掉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深度阅读一本纸质书。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对吧?我就是那种手机不离手,信息流像瀑布一样往下冲,看到有趣的点就点进去,然后又被.............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flag”。这些flag,有的是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有的是奸臣贼子的阴险毒计,还有的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向。它们就像一粒粒埋下的种子,在故事的发展中,或开花结果,或轰然倒塌,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不妨来聊聊里面那些印象最深刻的“.............
  • 回答
    2021年的到来,确实让人忍不住想要给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标,给自己注入一些新年的动力。说实话,我心里也一直盘算着几件事,想把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想。首先,我计划在今年 深入学习一门新技能,并且能实际应用它。具体来说,我想把目标锁定在 数据分析 上。最近几年,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聊起“致死 flag”,这玩意儿在咱们生活中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地雷,一不留神就炸了。而且很多时候,你说出来之后,自己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这事儿八成没戏了,或者麻烦大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哪些话一出口,那妥妥的,就是自掘坟墓的节奏。首先,最经典也最常见的,就是跟对象有关的那些“作.............
  • 回答
    说到历史上最打脸的 FLAG,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位号称要“征服太阳”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太阳王”,法国的君主,统治时间长达72年,是欧洲君主统治时间最长的。他把凡尔赛宫修得金碧辉煌,成为欧洲贵族效仿的典范,自己更是极尽奢华,将法国的君主权力推向了顶峰。他曾说过一句.............
  • 回答
    好,让我想想,10年前的我,那会儿我才18岁,刚刚高考完,人生好像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那一年,我给自己立的flag,说起来,还真不少,有些现在看来有些傻气,有些却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就是关于学习的。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有一点.............
  • 回答
    2019年过半,看着日历上那个显眼的“7月1日”,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年初立下的那些雄心勃勃的“flag”,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学习方面: “精进一门外语,争取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这个flag,老实说,有点悬。报了个线上课程,一开始热情高涨,每天坚持打卡背单词、做练习。但随着工作节奏.............
  • 回答
    新的一年,我给自己定下了几个“小目标”,与其说是“flag”,倒不如说是想在新的一年里,让自己过得更扎实、更充实一些。第一个小目标:把写作这事儿,再往深里挖挖。我一直对文字有种莫名的热爱,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绪,甚至尝试去构建一个个小小的世界。但总觉得自己的笔头不够硬,表达不够精准,很多想法在.............
  • 回答
    有时候,有些角色甫一露面,就能瞬间点燃你内心深处那根警惕的神经。他们就像是行走在人群中的信号塔,无声地宣告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角色,他们的出场往往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沉静,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在他们的出现下被吸附、被压制。空气好像瞬间凝固了一般,连最微小的尘埃都停止了跳跃。他们可能不.............
  • 回答
    2020 年,我想成为一个更从容、更有耐心,也更有力量的家长。说起“从容”,这对我来说绝对是新的一年里要努力攻克的头号难题。我发现自己常常被生活的小细节搅得心神不宁,一点点小状况就能让我手忙脚乱,继而影响到孩子。比如,早上起床拖拉一点,我就开始焦虑,担心迟到,说话的语气也会变得急促。再比如,孩子突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